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在描写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上及农田劳动结合在一起,用诗歌歌颂劳动人民,他开创的诗歌传统,引领了一个潮流。以后的许多大诗人如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笔法清新,与当时晋朝诗坛上流行的模糊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陶渊明用朴实的语言描述田园山水,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之五)。这幅在南山衬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诗人的会心感受下呈现在眼前。
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细腻,植根于田园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之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在他的细腻描写下,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归园田居》之五)”这首诗展示了浓厚的生活情调,表现了陶源明对田园美和田园生活的敏锐观察力。他善于挑选富有诗意的题材,并通过细腻的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
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质朴。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艺术效果。他并没有雕词琢句、裁云绣月,用的只是朴素的口语化句子,如实写来,他的诗篇看来古朴无华,读起来却琅琅上口。
陶源明的田园诗,农家生活气息浓厚,又体现了“贫士”诗人自己的性格。他的《移居》第二首“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他笔下的乡间生活富有诗意,当人们读他的诗时,农田风景便展现在面前。朴素明朗、生动自然的语言,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历史上更多读者的喜欢。
陶源明的田园诗情、景、理交融。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如《归鸟》诗,全篇寓意明显,这只倦飞的归鸟,正是作者人格的象征。归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诗人的思想和性格,诗中的每一项景物,无不带上陶渊明的感情色彩。诗中景、情、理水乳交融,互相渗透,互相衬托,从不同角度欣赏,都能领略到不同的情趣,享受到无尽的美。陶渊明的深厚醇美的艺术境界,决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无法替代的地位。
陶渊明的田园诗,有其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反映了他的出仕与归隐,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的思想矛盾。他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编辑:LTX00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