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到日本寻找中国的传统文化

2017-06-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8
转发:0
评论:0
到日本寻找中国的传统文化,日语--源自中国古代吴地方言,日本的木屐、布袜,源自中国春秋和汉代,日本和服日本

日语--源自中国古代吴地方言,日本的木屐、布袜,源自中国春秋和汉代,日本和服日本人称为吴服,也就是江浙一带的汉服改进。日本门窗多推拉型,中国前五代时也是如此。书道、筷子也是来自中国。日本人坐卧的塌塌米,是原汁原味的汉唐中国习俗。

叠(tatami)源自中国。古代中国有过叠最普遍盛行的时候,汉代时人们在家中或者客厅中都使用叠的方式席地而坐,甚至君主在会见客人的时候也是在叠上,今天所见汉代壁画上的人们都依几而坐,那个“几”字也就是塌塌米桌子的象形。古代人坐的时候,就像今天的日本人那样是双膝著地,臀部贴紧脚跟,实际上也就是坐在脚跟上,此为“坐”的本意。

日本天皇的登基仪式是穿着中国春秋时期样式的服装,按照唐代的礼仪来进行的,当然音乐歌舞也是唐代的,日本传统歌舞多来自唐代,今天年轻人感到俗气和缺乏美感的戏曲多为满清时期出现的,日本能剧和神宫乐才是唐朝正统歌舞乐曲。

日本的国花樱花,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在宫苑内栽培,至唐代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园,日本栽种樱花才千余年历史,是从中国引进梅花时夹带到日本的,后来被日本发扬光大。花道、香道在唐代时传入日本。

日本经典的建筑大都是真正的唐代建筑风格,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写《中国建筑史》时,在中国当地找不到唐代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就用日本的建筑来举例子说明,日本的东大寺,就是鉴真的带过去的工匠建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构建筑。

唐代室内装饰与今日日本传统装饰如出一辙,唐代时的灯笼则在日本保留住了它的原来样式,当代视为中国传统的大红灯笼是在清代才出现。

日本首都东京之名源自中国宋代都城东京汴梁,茶道也是于宋代时期引进日本的。

相扑曾经是中国的国技,在明代达到鼎盛,直到清朝禁止汉人体育运动。清代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限制武术的发展,中国的武术分支和体育项目大多在此时灭绝。

明代遗臣朱舜水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日本的孔夫子,朱舜水的弟子主编了《大日本史》,而中国的朱舜水纪念碑是日本人建的。明代末期已经提出君为天下一大恶,有了民主的雏形了,可惜被清廷破坏了,明代的开明被日本人学去了。

日本人的明治维新的明治就是来自于《易经说卦篇》的“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而在当时不懂《易经》是不能入日本内阁的。日本人明治维新喊的口号就是中国的朱舜水纪念一位日本英雄写的一篇文章,被日本学者视为珍品的《凑川碑阴记》。

在日本,寿司料理又名汉字“鮨及鮓”。这两个在中文里不常用到的字,都是指用盐渍可以久藏的鱼类。据考证,现今的寿司便是由盐腌制的鱼类发展而来,大约在三世纪由中国沿海地方传至日本,原先只是以盐腌制的咸鱼,后来改为以米饭腌鱼,制成后将鱼与米饭一起食用,这即是现今寿司料理的前身。

编辑:LTX00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寻找中国“福文化”图腾传承传统文化
近日,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繁华街头,数十名老外身着汉服手持“福”字玩起了快闪。这场由老外发起的中国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引起了众人对中国传统“福文化”的关注,而另一场寻“福”的活动也声势浩大的启动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艺术与设计》杂志社联合主办、中粮福临门承办的中华“福爷爷”全球形象征集活动于11月5日正式发出“英雄帖”。活动面向全球各界人士,以百万奖金征集中华民族“福文化”形象代言人——中华“福爷爷”,该人物形象将于2013年元旦前后亮相,并将成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标志性人物,送“福”迎新。重金打造中华“福爷爷”重拾国人信仰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演变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然而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和中西文化的融合的过程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逐渐遗失,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
·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
在过去的一百年当中,我们号称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们尊严在哪里?请大家认真地想一想。我们的尊严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不见。比如,我们到美国去要跟人家讲英文,到德国去要跟人家讲德文。1998年,黄仁宇提出"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越发连"体"都得让位了。中华文化里面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这个观念就收到冲击。人必须要慎终追远,要祭祀天,要祭祀祖,为什么?生命的来源。我的生命是属于我们的祖先的,我要对我的祖先负责。我的生命要承上启下,所以我们的生命
·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幻觉,以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普通话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甚至是发展着,不管是令人欣喜地还是令人讨厌地。所以我们同时听到“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和“走向开放的中国仍然面临铲除封建主义的重任”的声音。可是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这两种似乎对立的说法的共同前提,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生生的存在,几乎快要消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断子绝孙、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即一些以团体的方式、用自己的生命实践在自觉地传承她的“道统”的人们;(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
·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邓立光香港城市大学本文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首先说明[传统文化]之所指,续说[现代意义]之
·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
传统文化剪纸艺术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据考古研究发现,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以前。但也有人认为剪纸发展历史还更早。那么剪纸的由来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小编跟你一起去探寻剪纸的由来吧。关于剪纸的由来,其实很早以前就开始了。那时候的人尝试着用一些图形来记事和内容呈现,但那时纸张还并没有出现,人们只能将一些资料记载在青铜器、竹简、兽皮等载体之上。而随着纸张的出现,这些创造性的图案便开始往纸张上转移。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我们就能够看出,剪纸的由来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历史有着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据说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