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平鲁骡驮轿婚礼习俗[附图]

2017-06-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9
转发:0
评论:0
平鲁骡驮轿婚礼习俗[附图],骡驮轿,即骡驮的花轿,是用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架)着的轿子,是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

骡驮轿,即骡驮的花轿,是用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架)着的轿子,是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民间婚俗中的一种迎娶工具和婚俗习惯。黄土高原丘陵密布,黄河十八湾,交通十分不便。长城沿线道路更是崎岖难走,骡子适宜在山区沟壑跋涉,城镇、乡村运输也全靠人背、骡驮才能完成。为此,骡驮骄婚俗,在清水河及黄河沿岸、长城沿线的农村十分盛行,而且历史久远。后来,骡驮骄这种婚俗习惯,流传到了偏关县,以及内蒙古清水河县、准格尔旗境内。

民间传说,汉代有一户农家的儿子到了婚配年龄,与一户少数民族的姑娘情投意合,双方选定了完婚的吉日。这天新郎家按照汉族风俗一大早抬着花轿到女家迎亲,由于路程遥远,花轿到达女方家时已是前半晌了,如果再由人抬轿,恐怕会误了中午拜堂的时辰。女方父母认为骑骡子既能节省时间和脚力,又符合自家的身份和习惯,就从自家畜棚里拉出来两头骡子,用皮绳和长木杆将花轿架在中间,装饰一番,让女儿乘上到婆家完婚。骡子不惧山高坡陡,且顺从人意;骡驮轿经过一番打扮,显得英武潇洒,为迎亲队伍增添了异样色彩,受到乡亲们格外赞誉。从此,骡驮轿成为平鲁当地婚俗的一种固定模式流传下来,出嫁女也以乘坐骡驮轿为一生的荣耀。

“骡驮轿”迎亲的热闹、喜庆场面,又激起了都市人们的“怀旧”心情。“喜轿”也称“花轿”是旧时婚嫁礼仪性的交通工具,以表示新娘是“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喜轿有一至五乘之分,为四人抬、八人抬不等。朔州平鲁一带至今还保留着“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三乘以上的花轿。

所使用的两头骡子,是训练有素骡子,体质壮、毛色好、听“骡夫”的话。“骡驮轿”的花轿作功考究、木料结实、雕刻细腻、结构严谨;它同其他花轿最大的区别是结实牢固。

骡驮轿的制作与装饰工艺,成为平鲁民间传承久远的工艺绝活。骡驮轿轿身长2米,高1.5米,上部宽90厘米,花轿为长方形,轿顶呈拱型,花轿除留一扇门便于上下外,轿子整体封闭,坐在两根长长的辕架上,并固定在辕木之中。“骡驮轿”的花轿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件是“轿杆”,它长而结实、架设在花轿两侧,“轿杆”两端绑有用上乘皮革做成的“达腰”,“驮”的力点就在这里,两根长杆和驮架、驮鞍、皮带、铁轴巧妙组合,无论是上坡下坡、拐弯直行,都灵活自如、平稳和谐。饲驯骡子的技艺和驾驭技术也有一套口传心授的方法,尤其是驯养骡畜适应各种热烈场面和特殊地形,均有诀窍。 。

花轿的四根立柱雕满龙凤,刻着花纹,木花棱上雕有“鸳鸯戏水”、双凤凰、双蝴蝶、双蝙蝠上下盘旋,两两相对组成,含有夫妻之间成双成对、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之意;也有双鱼和双兔等,俗称“滑鱼急兔”;另外还有“五子登科”、牡丹花等吉祥图案,具有喜庆吉祥和的意思。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好的“骡夫”即使道路崎岖,他们也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不饱尝颠簸之苦,所以“小红包”往往新娘子送“骡夫”的必需品。

娶亲时,花轿由大红绸盖顶,两边的辕木也用红绸缠裹,红绸帏子扎边,并锈有富贵花开、丹凤朝阳和百子图等吉祥纹样。驮轿的两头骡子也扎着红缨,脖系铜铃,整个娶亲队伍披红挂彩,鼓乐班唢呐声声,锣鼓吹吹打打,场面十分热闹。

骡驮轿婚礼的程序为两天,娶亲、送亲、婚礼、回门等。按照当地的习俗,骡驮轿婚俗的娶亲方式是等亲,接亲时新郎不亲自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而是在家等候。新郎的家人代新郎去新娘家迎娶新娘。按当地讲究,一般娶亲要娶三聘(送亲)四,即新郎家要派三位家人去娶亲,新郎的舅、舅母、哥嫂、弟、外甥都可。新娘家聘(送亲)要派四位家人送亲,新娘的叔婶、姑姑、舅、舅母、侄儿或朋友。不管是娶还是聘(送亲),家人中都必须要有一位女性。

娶亲的前一天晚上,新郎家人就把骡子精心打扮一番,系好花轿,等待第二天娶亲时使用。娶亲的当天,娶亲的队伍一早就要赶到新娘家,所以,凌晨三四点便开始准备娶亲的用品,张贴喜字,准备宴席,张罗着上路了。一般凌晨5时许,娶亲的骡驮骄,就在爆竹声发了。骡驮着花骄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清脆的鼓乐声、骡铃声划破整个乡村,喜气洋洋,热闹异常。行前,新郎的家人要给新娘家带一条羊腿、还有两瓶好酒,出村时把烟花爆竹燃放的震天响,沿路吹奏喜庆的乐曲,祈求大吉大利。

当娶亲的骡驮轿赶到新娘家时天已大亮。进新娘家所在的村子后,爆竹齐鸣,直到新娘子家院子里还响个不停,这表示娶亲的队伍到了。新娘子家派人出来迎接,还准备好了饭菜,等候娶亲人们的到来。这时把娶亲的人们请回上房置酒款待。当头一遍鼓乐响起时,表示娶聘人员用饭了;二遍鼓乐响起时,表示新娘该穿戴打扮了;三遍鼓乐响起时,表示娶方已催新娘上花骄了。三遍鼓乐响后,新娘在母亲、姐姐、嫂嫂的帮助下,换上嫁妆,施粉打扮,戴上大红花。准备上花轿了。

送亲时,按讲究,穿扮一新的新娘,盖着红盖头,由哥哥轻轻地从炕上抱起,从窑洞中送入花轿。八时许,新娘在送亲人的护送下准备出发。此时,新娘的母亲把蒸好的一对花馍送给姑娘,寓示着女儿吉祥如意。新娘的家人将新郎家送的羊肉,割下一块挂在花轿的外左侧,意喻着两家结为亲家,心连心,肉连肉。新郎家送的两瓶好酒,也被新娘家人换成两瓶清水顺路带回,水中插着两根大葱,意喻着新娘为丈夫生子、扎根、传宗接代。

随着鼓乐声响起,伺仪一声“起轿”喊过,花轿缓缓抬起,燃放的爆竹声响彻全村,花轿在欢快的鼓乐奏声中踏上了回程。一般花轿中须坐三人,最前面坐着的是娶亲家的长者,中间坐着送亲家的长者,花轿最后面坐着是新娘。在娶亲回来的路上,按规矩如遇到行人须“奉揖”,遇到娶亲的要互换“眼纱”(盖头)。

平鲁骡驮轿至迟在清代已具备了民间职业的形态,家庭内部父子传承是其主要特征。娶亲方需提前一个月约定骡驮轿,给“骡夫”放下预订金。清末民初年间,当地订轿费为一块大洋;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币两元至五元、拾元至现今的一百元。骡夫在娶亲的前一天下午赶到娶亲人家中住宿,次日凌晨便整装出发。完成娶亲回到新郎家歇脚,中午婚宴上与送亲的舅舅一起坐首席。婚宴结束后,新郎家付清雇用骡驮轿的佣金,民国时期一般约5块大洋(包含事先的一块订金),如今一般是400至500元人民币,此外还要赠送三尺红布、两瓶白酒、一条纸烟。至此,骡夫便可赶着骡驮轿离去。

2006年,平鲁骡驮轿收录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

编辑:LTX00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骡
主要特征体型比马小,比驴大,耳比马长,比驴短。大多数黑色,臀高约1.55米。在其短厚的头,长耳朵,四肢瘦小,蹄窄,短鬃毛,没有板栗(角质生长)内钩。在身高和身体的形状、颈部及哮吼、均匀大衣、牙齿,看来像马。普遍认为骡子皮肤使它们更有能力抵御阳光和雨水及激烈的撞击。历史与产业古希腊人及古罗马人使用骡子作为交通工具。骡子在20世纪初被用当作军事运输工具,它们被用做载送士兵和沉重的物资。早期的北美伊利运河还有骡子用的接驳船。现代骡子变的罕见,是因为汽车和卡车等内燃机车辆的普及。骡子可以穿过陡峭难走的、又黑又深的洞;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当地观光业者使用骡子运送游客下山。分类马骡马骡,由母马与公驴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具有杂种优势,体型若马。身体较大,耳朵较小,尾部的毛又黑又浓。力大且寿命长于马或驴。驴骡驴骡,正式名称“??”。母驴和公马的种间杂种。外貌似驴。耐粗饲,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精力大而持久,...
· 傣族婚礼习俗
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婚期只能定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情新朋好友和一寨父老乡亲。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篾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
· 骡鹿
参考文献JulietClutton-Brock.世界哺乳类动物图鉴.猫头鹰出版.ISBN9789866651229.
· 杀骡乘鸡
【成语】杀骡乘鸡【成语】杀骡乘鸡【读音】shāluóchéngjī【译文】有客人来访,主人只准备了蔬菜招待客人,客人很不高兴。主人道歉说:“因为家里没钱集市又远,所以没有肉招待您。”客人回答:“那么请把我骑来的骡子杀掉吃吧。”主人说:“那您怎么回去呢?”客人指着台阶前的鸡说:“我借您家的鸡骑着回家。”客人言外之意是:“你为什么不杀鸡来招待我呢?"而也有一种意思是说明客人的贪吃。讽刺了主人的吝啬。
· 土族习俗风格迥异土族婚礼习俗
纳什金在堂屋门前唱《依姐》歌,并使劲摆动褐衫衣襟,新娘由其兄弟用白毡或红毡抬着沿院里的圆槽转三圈后,出门上马。“大出大进”的出嫁方式,纳什金可以不唱《依姐》歌,穿戴一新的新娘,由其母亲或姐姐陪着绕圆槽三圈后,出门上马。新娘由其姐姐作伴娘、小妹作伴女同到婆家。伴娘当天随送亲队伍回去,伴女则要等到婚后第三天新娘新郎回门时带回。新娘在娶亲人、送亲人的簇拥下来到新郎家门口,首先由新郎捧着美酒和哈达,迎上前去接新娘下马。在他身后,每一步站一个姑娘,一个捧着酒盅、酒壶,为送亲的宾客致酒。新郎新娘进门时,进大门时,有两个年轻妇女在前面拉着红毡或白毡,新郎新娘跟着毡,男左女右,抱着用红布制作的布娃娃,并肩缓缓迈入庭院。如果是“小出小进”,则新娘到伙房灶神爷前,由事选定的妇女动手为她梳头改发式,穿新婚服装,开口。开口仪式是,有一位也是事先选定的妇女,手拿用红线缠着的擀面杖,在新娘面前绕几下,说:“新娘新娘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