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残留在童年的记忆——小热昏

2017-06-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9
转发:0
评论:0
残留在童年的记忆——小热昏,小热昏原为一种以唱新闻、宣传商品广告的说唱,盛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江浙

小热昏原为一种以唱新闻、宣传商品广告的说唱,盛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江浙沪一带,深受百姓喜欢。当时很多艺人自己熬制梨膏糖,用这种说唱形式来推销。后来清末民初,杜宝林等民间艺人据其唱调采用隐晦曲折的手法,以“说朝报”的形式,说唱时事新闻和笑话故事,内容多讽喻当时社会黑暗现象,为避免遭和麻烦,取艺名为“小热昏”。后即以“小热昏”为曲种名,小热昏多在露天演唱,形式简单,一副三角架,一张长凳,代表舞台,一人或二人一搭一挡说唱,以小锣或三巧板伴奏。一般先敲小锣,招徕观众,接着讲笑话,说新闻,最后唱长篇。

小热昏用地道的杭州方言演唱,一般以小锣或三巧板伴奏,常用曲调,有“锣先锋”、“三巧赋”、“东乡调”以及“五更”、“四季”、“十叹”等流行小调。小热昏的演唱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一般都在闹市街头演唱。而且演出时间也没有限制,东边唱了一二小时,见群众不散,继续唱下去;如果人群稀少,就换到西边再开始演唱。演出地点多在船埠、车站、菜场附近,以及农村中庙会、集市之中。演唱前选择一块空地,用白粉洒划一个表演圈,打竹板、敲锣鼓,吸引听众,等人群聚集,便开始演唱。小热昏多是两人搭档,一个打竹板,俗称莲花板,一个拉胡琴或敲小锣,俗称“狗叫锣”。唱的多是地方戏曲和小调,中间插科打诨讲一段笑话,或替商家做广告。

小热昏由于言语发噱,唱句通俗,很受群众欢迎。名艺人有陈长生,后有陈国安、徐和其、俞笑飞等。50年代后小热昏艺人多半成为滑稽评弹演员,与上海的独脚戏、滑稽戏颇有渊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热昏也成为了一种遗留在人们脑海深处记忆里的童年美好时光,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受保护的一员。

编辑;LTX00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地风物—小热昏
当热辣辣的日头滚下地平线以后,弄堂里开始有了生机。人们走出闷热的屋里,在门前泼水的泼水,搁凳的搁凳。有的就在门前排场吃晚饭,吃得一头的汗,男人们光着膀子,女人们罩着一件方领衫或圆领衫。吃好晚饭后,大家便手不停地摇着扇子,女人嚼家长里短,男人聊海阔天空,小孩则不知疲倦地追来逐去,玩那永不厌的“官兵捉强盗”,或者看大人们在路灯下打牌下棋。这时候,弄堂的十字路口来了一对中年男女。男的把背上的一只扁木箱卸下,放在折叠的支架上,开箱取出一面小锣,又在头上套一顶滑稽可笑的无顶帽子,颇似京剧里媒婆戴的那种,不过他的帽子后面还生着一根向上翘的尾巴,一颤一颤的,看上去更觉可笑。他左手持一面小锣,右手持敲板击锣,极有节奏地敲出“嗒、嗒,嗒”的声音,边敲边跑开了。那男的从我住的杨安弄和贵门街的十字路口出发,向西跑到半边街,再向北折到宝元街,再向东返回杨安弄绕到原处,兜一个圈子。他去时是一人,回来时,屁股后面早跟...
· 越文化—民间艺术—杭州小热昏
曲艺类“小热昏”流行于江浙沪一带,起源于清末杭州街头的“说朝报”。“朝报”是当时杭州的地方小报,因印刷质量较差,卖报人为了招徕顾客,就一面敲小锣,一面念出报上的主要新闻,故称“说朝报”。稍后,艺人把说朝报改为“说新闻、唱朝报”,自编自演。由于形式滑稽诙谐,内容风趣,唱词又通俗易懂,唱腔又是百姓熟悉的民歌和小曲,很快深得百姓喜爱。1905年,杜宝林又把这种说唱朝报的形式运用到卖梨膏糖上,一改过去卖糖艺人那种单纯地唱支小曲或说点小笑话的谋生方式,把原先的说唱新闻和生活趣事发展到了有简单故事情节、有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的节目。通过不断地探索,逐步形成了“锣先锋、卖口、说唱、长篇”等众多表演程式,因大多节目都体现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经常招官差的驱赶,为逃避追究,故将这种形式取名为小热昏,言下之意是自己发昏说胡话。民初,杭州盖世界游乐场成立,杜宝林应聘去演出。为了丰富演出节目和表演技巧,他把杭州隔壁戏中...
· 破齐残楚——小鲜肉求救
?秦武王的死令天下各国都感觉意外,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随后秦国出现继任人的问题,这原本是各国攻打秦国的绝佳机会,可是魏国和韩国都没有这样的实力,也没有这样的胆量。所以,大家都在等待更好的时机,等待秦国发生内乱甚至内战。可惜的是,预期中的秦国内乱并没有发生,在樗里子和魏冉的扶持下,秦昭王迅速上位并且掌控了局势。直到这个时候,楚怀王才发现自己错过了机会。“他奶奶的,这个便宜没占到,太可惜了。”楚怀王有些自责,但现在显然已经不能攻打秦国了。可是,楚怀王不甘心,怎么办呢?他突然眼前一亮。“碰不了硬的,拣个软柿子还不行吗?趁火打劫还不行吗?”楚怀王觉得这个想法很现实。于是,楚怀王下令景翠攻打韩国的雍氏。至于理由——还需要理由吗?不过楚怀王还是找了一个:上次秦国人攻打我们的时候,韩国人没有来救援我们。看到这个借口,景翠都笑了。不管怎样,楚军包围了韩国的雍氏。十三韩国就像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弱女子,...
· 保护残存古城墙留住“济南记忆”
作者: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苏锐山东省济南市最近的“拆违拆临”行动,让一段明代古城墙重新进入民众视线。古城墙今后何去何从,也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古城墙所在地、济南市历下区政府表示,古城墙保护规划方案编制工作目前已经启动,相关部门将研究整体保护、立体展示的可行性,并计划将古城墙打造成展示济南古城文化、传承古城记忆的文化景点。因拆违得以“重见天日”被媒体广泛报道的这段古城墙,位于历下区西城根街中段路西。城墙长约50米,露出地面部分高约5.5米,整个墙体均由大青砖和石条砌筑而成梯形,城墙底部为条石,上面高约3米的墙体由大青砖砌筑,并用白灰勾缝。在老城墙的北段,还有一个青砖砌筑的城垛。古代济南城在很长时间是板筑的土城,直至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才大规模将土城内外均以砖石砌筑,因此专家断定城墙为明代修建。记者3月25日在现场看到,露出来的这段古城墙是城墙的东侧外皮,墙体的下半部,南侧是大青石,...
· 保护残存古城墙留住“济南记忆”
作者: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苏锐山东省济南市最近的“拆违拆临”行动,让一段明代古城墙重新进入民众视线。古城墙今后何去何从,也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古城墙所在地、济南市历下区政府表示,古城墙保护规划方案编制工作目前已经启动,相关部门将研究整体保护、立体展示的可行性,并计划将古城墙打造成展示济南古城文化、传承古城记忆的文化景点。因拆违得以“重见天日”被媒体广泛报道的这段古城墙,位于历下区西城根街中段路西。城墙长约50米,露出地面部分高约5.5米,整个墙体均由大青砖和石条砌筑而成梯形,城墙底部为条石,上面高约3米的墙体由大青砖砌筑,并用白灰勾缝。在老城墙的北段,还有一个青砖砌筑的城垛。古代济南城在很长时间是板筑的土城,直至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才大规模将土城内外均以砖石砌筑,因此专家断定城墙为明代修建。记者3月25日在现场看到,露出来的这段古城墙是城墙的东侧外皮,墙体的下半部,南侧是大青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