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汉代人怎么穿衣服

2017-06-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3
转发:0
评论:0
汉代人怎么穿衣服,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朝确立的。汉代染织工艺、剌绣工艺和金属工艺发展较快,推

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朝确立的。汉代染织工艺、剌绣工艺和金属工艺发展较快,推动了服装装饰的变化。

西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东汉时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丝织的装饰物。祭祀大典上通用的是“长冠服”。皇后的祭祀服是:上衣用绀色,下裳用皂色。皇后的蚕服,上衣用青色,下裳用缥色(浅黄色)。汉文帝当政时比较俭朴,自己穿黑色丝织衣。一般官员要穿禅衣,又名"祗服"。在西汉时期二百年之中,服饰实行“深衣制”,它的特点是像蝉一样的头冠(帽子)、红色的衣服、象田字状的领子、戴玉、红色的鞋。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缝在一起,做祭服的中衣,要缘黑色边,作为朝服的中衣,需缘红色边,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服饰总称“禅衣”。禅衣是单层的外衣。禅衣里面有中衣、深衣,其形与禅衣无大区别,只是袖形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官员在上朝时都要穿黑色禅衣。

汉代衣款式以衣襟分类,可以划分两种:一为“曲裾禅衣”,即开襟是从领曲斜至腋下;一为直裾禅衣,是开襟从领向下垂直,此种禅衣又称“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到东汉,男子穿深衣的已经不多了,一般为直裾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这种服式既长又宽,从款式上官民服用基本没有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却可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

汉代朝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汉代着衣有七个特点:

1、穿外衣时,由于领大而且弯曲,穿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

2、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3、袖宽为一尺二寸;

4、衫无袖;

5、穿皮毛服装时裘毛朝外;

6、腰带极为考究,所用带钩以金制成各种兽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形象十分生动有趣。一般长度在一寸半至六寸之间,是衣裳中间显要的装饰物。汉带钩从形、色和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较比西周和战国时期,在设计和制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因此颇受男人们的喜爱,佩戴者很多。

7、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形无刃,因此失去了实际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

汉代祭服延用“大制度”,遵从古礼穿冕服佩绶、佩玉。皇帝、公卿、诸侯均用大,只是在所系玉石的串珠或丝绳的质地上加以区别。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祭服(谒庙服)、亲蚕服、朝见服和婚礼服的形式都采用深衣制。

汉时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穿长裙,膝上装饰长长垂下的腰带。劳动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穿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不分工奴、农奴、商贾、士人都一样。

编辑:LTX00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皇室的奢华穿戴:清朝皇帝皇后怎么穿衣服
清朝皇室的服饰,上至皇帝,下至大臣的服饰按官的大小而决定官服得布料和图案。而后宫中的服饰也是非常有考究,后宫中从皇太后到妃嫔,从服饰、鞋履到配饰都有严格的限定。等级越高服饰越是华贵。皇帝太后服装上的图案多采用龙凤等象征高贵的事物,配饰方面则有黄金、珍珠,琥珀、绿松石和珊瑚等。礼服类一、朝冠清代皇帝朝冠分为冬朝冠和夏朝冠两种。清高宗夏朝冠冠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冬朝冠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边。清皇帝冬朝冠夏朝冠冠形作圆锥状,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二、朝服清代皇帝的朝服也叫朝袍。它与龙袍的区别在于:一,龙袍无披领而朝袍有披领;二,龙袍为衣裳相连属的四开裙袍,而朝袍则为上衣下裳不相连属的裙式袍。皇帝的朝服分为冬朝服和夏朝服二种。冬朝服是皇帝在秋冬季里朝、祭之时所穿的柿蒂形、圆领、马蹄袖披肩右衽、衣裳不相连属的下裳为裙式的礼袍。其色有明黄、蓝、红、月白四种。冬朝服冬朝服夏朝服大致...
· 汉代人是如何用香的?
中国古代的香文化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衣物、房间可熏香,达官贵人佩戴的香囊之类的饰物中有香,祭祀当中也会用到香。可以说,香渗透到了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每一个角落,研究中国人用香的历史便是研究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有细布、好毾、诸香、石蜜、胡椒、姜、黑盐。和帝时,数遣使贡献,后西域反叛,乃绝。至桓帝延熹二年、四年,频从日南徼外来献。”说明当时印度是重要的香料产地,频繁地向汉朝输送香料。汉朝还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一方面守境安土,另一方面则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这也进一步促进了香料在汉朝和边境小国之间流通,为香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汉代的上层阶级常用香来显示自己身份尊贵。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就有提到:“在正月初始之时,贵胄人家当中大子孙妇孺都需要像家中的长辈父族敬以香酒,作为一种美好的寓意,希冀男子事业有成、万事顺遂。”司马相如在《美人赋》中写道,他赴梁国...
· 民间虽称“汉钟离”原型却非汉代人
明赵麒《汉钟离像》汉钟离像(芙蓉石)壁画《汉钟离度吕洞宾》八仙中的钟离权,民间多传说为汉朝大将,所以常称之为“汉钟离”。但汉代史籍并无此人的记载,有关钟离权的传说至五代、宋初才出现,因可靠的史料不多,这位大仙的出身履历至今仍然是个谜。钟离权出身将门父征北匈奴有功早在元代,八仙的故事已被搬上舞台,舞台上的八仙,形象生动,装扮奇异,每位神仙都有一件法宝(俗称“暗八仙”)。作为八仙核心成员之一的钟离权,其形象特征是头梳髽髻(发髻梳在头顶两旁),髯过于腹,大眼睛,红脸膛,手执扇子,袒胸露乳,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还时不时用扇子拍打几下大肚皮,以示悠闲。据宋代《宣和书谱》记载,钟离权曾写过一幅字,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因此后人又称他为“汉钟离”。但一些人不知道“汉钟离”三字的出处,还以为他姓“汉”,名“钟离”。其实,“钟离”才是他的姓,“权”才是他的名。另一些人则把“汉钟离”三字理解成汉代一个姓...
· 民间虽称“汉钟离”原型却非汉代人
明赵麒《汉钟离像》汉钟离像(芙蓉石)壁画《汉钟离度吕洞宾》八仙中的钟离权,民间多传说为汉朝大将,所以常称之为“汉钟离”。但汉代史籍并无此人的记载,有关钟离权的传说至五代、宋初才出现,因可靠的史料不多,这位大仙的出身履历至今仍然是个谜。钟离权出身将门父征北匈奴有功早在元代,八仙的故事已被搬上舞台,舞台上的八仙,形象生动,装扮奇异,每位神仙都有一件法宝(俗称“暗八仙”)。作为八仙核心成员之一的钟离权,其形象特征是头梳髽髻(发髻梳在头顶两旁),髯过于腹,大眼睛,红脸膛,手执扇子,袒胸露乳,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还时不时用扇子拍打几下大肚皮,以示悠闲。据宋代《宣和书谱》记载,钟离权曾写过一幅字,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因此后人又称他为“汉钟离”。但一些人不知道“汉钟离”三字的出处,还以为他姓“汉”,名“钟离”。其实,“钟离”才是他的姓,“权”才是他的名。另一些人则把“汉钟离”三字理解成汉代一个姓...
· 古代给满月孩子穿衣服的,为什么必须是姥姥
满月礼是一种人们参与的模式化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人们的心灵状态在满月仪式的行为中活的反映,人们出于保护和祝福孩子的目的,进行各种礼俗活动,达到祝福的效果。满月礼映射着人们的情感和愿望,充满了无所不在的防范意识和对孩子的丰富情感。1、满月的孩子不仅能得到口头的、书面的语言祝福,还会得到很多实物性质的祝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充满祝福和爱意的衣物、饰品。满月的孩子作为新生儿,在满月这一天,所有衣物都必须焕然一新。满月礼俗上有专门的时间和仪式为满月孩子穿戴衣饰,具体时间为酒席宴客前,衣服和长命锁必须由孩子的姥姥为孩子穿戴,新的被褥也必须由姥姥来更换。这种仪式,一是为了表达姥姥对孩子的疼爱和祝福,一是有着巫术性质,通过老人为孩子穿新衣、套金锁的动作,抵挡民间俗信中的妖魔鬼怪等力量。俗信认为穿、套的动作,实际是套住了孩子的魂魄,姥姥通过这个动作镇住孩子的魂魄,从而使孩子的魂魄不容易或者走失,避免孩子早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