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慢慢就会被人们遗忘的家谱文化

2017-06-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2
转发:0
评论:0
慢慢就会被人们遗忘的家谱文化,“我来自哪里?我的祖先是谁?”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生中总会有无数次的自问,然而却难

“我来自哪里?我的祖先是谁?”作为人,一生中总会有无数次的自问,然而却难以找到答案。这时,家谱、族谱就成了回答这个问题的主要载体,这份载体是普通人自己的历史,它不仅存在浓厚的血脉,更是众多人对记忆、文化、传统的传承。在家谱里,许多普通人可以找到“我从哪里来”的答案。

 

家谱的流传

 

在存世的中国家谱中,一共有608个姓氏,其中,有单姓552个、复姓56个。宋代编纂的《百家姓》中,一共收录了440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有65个姓氏家谱没能流传下来,其姓氏包括滑、曲、邰、鄂、咸、阴、能、家、羿、汲、松、秋、牧、宿、怀、双、通、充、满、步、空、鞠、东、沃、空、桓、公孙、太叔、长孙、慕容、东方、公羊、淳于、单于等。

 

陈氏宗谱

 

在存世家谱的608个姓氏中,陈姓家谱占有的种数最多,达到2990种;再次是张姓,达到2597种;王姓2512种;李姓2157种;刘姓2029种;这五大姓的家谱,都超过了2000种。

 

家谱种数处于1001~2000种的姓氏包括:黄、吴、周、杨、徐、林;家谱种数处于501~1000种的姓氏包括:宋、胡、郑、爱新觉罗、许、叶、何、谢、赵、萧、罗。

 

在传统的观念中,修撰家谱大多是德高望重的长辈,似乎不关年轻人的事。其实,有很多年轻人对家谱也非常感兴趣,并期望参与到修撰家谱的浩大工程中来,只是有点时不我待。

 

家谱是一种信仰

 

修家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能使人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很有益处。修撰家谱,既能补充法律制度无法涉及的内容,又可以通过家族、家规、家族的向心力来解决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能够修撰好家谱,这对将来子孙了解先祖,提供了一条捷径。

 

在中国,大多数的家族都是有家谱的,只是很多家谱在历史事件中遗失,或是损坏了。在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修家谱的风气都很盛。不同的家谱内容也不尽相同,保存程度也是不同的。用心寻找,大多数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家谱。

 

钱氏宗祠

 

其实,修家谱体现的是文化传承,而不是血脉传承。人们可以在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内找到自己姓氏的根源,自己家族的文化渊源,自己的优秀祖先。当然,在寻觅自己家谱的文化本源时,要在一个较为宽泛的前提下入手,不必局限于狭隘的血统。

 

修撰家谱是敬祖先的表现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根植着非常朴素的祖先信仰,这便是宗教。

 

家谱背后的文化

 

家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早已有记载着姓氏的骨片。后来,家谱被帝王诸侯用于记载世系,成为了他们的专利。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已是世族之间通婚和做官的重要依据。到了唐宋时期,民间修撰家谱得到萌芽。明清时期,民间修撰家谱达到兴盛。到建国后,修撰家谱之事曾一度停止。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家谱如此兴盛,那么,家谱里究竟记载了些什么呢?经过探寻发现,家谱里往往记载着同宗同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以及相关的事迹等,它属于文化底蕴浓厚的历史典籍。其内容包括一家一族的祖源宗本,子孙繁衍,迁徙分布,婚配嫁娶,职业方向,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人物传记等方面的资料。

 

家谱不仅对学术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对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修家谱

 

修家谱之风,以江浙一带最盛。在江浙一带,修撰家谱花费几十万元都很正常。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去追寻自己的祖先,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人,他们不希望后世子孙连自己名字都记不住,因此也加入到修撰家谱的行列中。

 

李氏家谱

 

熟悉修撰家谱的人介绍说,当某个家族决定修家谱时,一定要有一个发起人,三四个同家族的志愿者,并以老谱作为范本,然后组建一个团队,团队里有会长、副会长、委员等,再组建一个编撰委员会,通过这个团队组织修撰家谱。修撰家谱的时间少则修一年,多则三四年,具体情况,视家族大小和资金、人力情况来定。修撰一个家谱,印刷费要用十几万元;而对家谱人员的调查,产生的交通费、餐饮费、仪式费等,一共要用二三十万元。

 

修撰家谱的资金通常是家族成员自愿捐赠,剩下的钱存放在成立的家族基金会中,用于资助贫困子弟上学等,既加强了家族成员的联系,又体现了家族文化与温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陈到: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名将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上被遗忘的名将陈到,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陈到,出生死亡均历史不详,豫州汝南人,在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时投奔刘备,在蜀汉的历史上,其实陈到的名次经常仅低于蜀汉名将赵云,与赵云一同因为忠勇而闻名,并统率白毦兵。建兴年间,陈到担任护军、征西将军,被封为亭侯。特别是他训练及统帅的白毦兵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精锐部队,与曹魏的虎豹骑、陷阵营等有的一比。陈到,字叔至,生卒年不详,豫州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平舆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帐下白毦兵统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蜀汉建兴年间,任征西将军、永安都督,封亭侯。在任期间去世。在三国时期众多蜀国将领中,陈到的武力应该也是名列前茅的,与赵云的武力相差不远。陈到的武力非常强大,曾经与朱恒、朱然两位武将对战,以一敌二,陈到也不曾落下风,其中朱恒、朱然两人的武力也非常强大,从中可见陈到的武艺高强。尽管在《三国演义》中并没...
· 三国历史上最被人们所遗忘的顶级谋士!
提到三国智谋之士,你恐怕马上脑海里想出一连串人物:郭嘉,诸葛亮,司马懿,贾诩,庞统~~~~,如果三国看的不仔细,恐怕你绞尽脑汁也想不到有李儒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这位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边缘化人物,但是在我看来,李儒你可能不重视,但是他在三国特别是前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今天小编来分析分析。据《后汉书·何皇后纪》和《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记载,初平元年李儒为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农王(少帝)。演义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你若仔细看就会发现,每到重大问题决策的时候,董卓总要看着李儒的眼色和态度,然后再做决定,我觉得电视剧这个艺术处理非常好,真是展现了李儒对于董卓集团的重要性。李儒堪称是董卓集团的第一谋臣,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智囊,他在董卓集团的地位,不亚于诸葛亮在刘备集团,周瑜在东吴集团的地位,是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董卓在三国前期...
· 人们只记得曹操是“奸雄”,遗忘了他强大的军事才能!
人们只记得曹操是“奸雄”,遗忘了他强大的军事才能!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都说曹操是奸雄,但这三场战役却让你见识到他被人遗忘的军事才能东汉末年,由于皇室日益衰落,导致大权旁落到了董卓的手里,此后,各路诸侯开始打着讨卝伐董卓的旗号,纷纷起兵,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混战后,终于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毫无疑问,其中当以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坐拥中原地区的曹魏阵营实力最为强大,它的掌门人,就是被世人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曹孟德,一位即便到了今天,依然争被论不休的人物。很多人在谈论曹操的时候,总是围绕在“忠”还是“奸”这个问题上,由此忽略了他身上的很多优点,比如他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比如他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的眼光等等,而最容易被人遗忘的,就是他出众的军事才能,如果有人持怀疑态度,那么看看下面这三场战役便能一目了然。一、徐州之战话说这场战役发生在建安五年即公元二零零年,处...
· 不被吕布所信任且被历史遗忘的名将是谁?
陷阵营是东汉末期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吕布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网络配图高顺是一个很注重个人修养的人。他很有威仪,治军也很严格。高顺不饮酒,这在当时对于一个武将是很难得的。他也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同为吕布部将的侯成,有一次丢失了战马,后来找回。众将带了礼品去恭贺他,侯成用自己酿的酒招待众将。宴饮之前,侯成先给吕布送了些酒肉过去。吕布大怒,因为吕布曾在军中下过禁酒令。侯成非常害怕,赶紧回去把酒倒掉,并把众将送的礼物都退了回去。高顺也是一个忠臣。他死心塌地的跟随吕布,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大事。高顺经...
· 被遗忘的战争
被遗忘的战争点击量:295发布人:zxq咸同年间广东高明县的土客械斗本文写于1999年,是我研究生时的习作。当时参与整理两广总督府的档案,于是利用档案中的有关材料,结合方志、实录、文集等,写了一点自己的心得,最初在香港“清代州政府与地方社会”学术会议上报告自己的想法,后来写成文章,在首届两岸三地研究生研讨会上报告,收入由香港珠海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编辑出版的《两岸三地“研究生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研讨会论文集。咸同年间广东高明县的土客械斗咸丰四年至同治五年的12年间,在红兵起事抗清的背景之下,广东西路[1]的土客矛盾陡然激化,大规模械斗事件此起彼伏,自广州府至肇庆府,祸延六七邑,史称土客械斗或客匪之乱。此场大冲突不仅事涉土客双方,而且与地方政府、绅士、官兵、团练、会匪、红兵等密切相关。本文将叙述该时期高明县的土客械斗的情形,以期了解这一事件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2]一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