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前人不修谱,后人寻根苦。今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

2017-06-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97
转发:0
评论:0
前人不修谱,后人寻根苦。今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沉寂多年的家谱又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修谱背后,是这个时代承接传统把根留住的要求。

       沉寂多年的家谱又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修谱背后,是这个时代承接传统把根留住的要求。

 

  范志毅的寻根之旅

 

  省图书馆特藏与地方文献部主任范志毅一直自认为是湖南邵阳人。他历时近10年,辗转湖南、江西两省,一路追寻族谱,最后发现自己的“根”竟然在江西高安市黄沙岗镇长沙铺里村。眼下,他找到的《长沙范氏家谱》九修版本,经过数字化保存后,静静躺在湖北省图书馆五楼的家谱收藏中心里,可供更多人查询。

 

  我们究竟从哪里来?上世纪80年代,在湖南邵阳,与范志毅同族的一位老先生就开始对各家保存下来的“生根簿”(记录现有部分人口情况的自制户口,记者注)逐一进行归纳整理,理顺本族的世系表,并依此多次到邵阳、长沙等范氏集居地寻祖,均未如愿。临终前,这位老先生嘱咐后代,一定要完成他未竟的心愿。

 

前人不修谱,后人寻根苦。今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

工作人员展示家氏族谱的原本

 

  2000年前后,互联网在国内兴起,范志毅开始通过网络广发“寻根帖”。结果常常令人沮丧,但范志毅通过网络,认识了不少同样对寻“根”感兴趣的同族。人多力量大,终于有一天,大家发现远在江西省高安市黄沙岗镇长沙铺里村,有一个范氏家族的家谱与自己的很接近。

 

  网上多次接触后,2007年7月,范志毅和同族的亲戚冒着烈日,前往这个陌生的江西小村。那个村子几乎所有人都姓范,见到这群来自湖南的同姓,他们很是热情。在建于明朝的范氏宗祠里,族长慎重地从祠堂里拿出用大红木箱装的《长沙范氏家谱》,足足有18册。

 

  范志毅和族人立即拿出自己带来的世系表,与这份古老的家谱核对了派语,发现“基本相同”。族谱册次太多,范志毅等人接着以世系表中的祖宗“范世蓕”作为主线查找家族脉络。当翻到卷二的130页时,一群人终于激动地找到了证据,从而确信无疑“我们的根就在这里”。

 

  在范氏祠堂留影,与村里的老人把酒忆旧事,范志毅非常兴奋。亮出自己是在图书馆从事古籍整理工作的身份,范志毅“斗胆”提议把族谱借回武汉。没想到,江西范氏家族的几位老人竟欣然应允。

 

  在回程路上,范志毅一直背着那箱家谱,生怕丢失。回到武汉后,他仔细阅读族谱,并立即做了缩微保存和数字化处理。2008年1月,害怕江西范氏族人着急,范志毅冒着严寒,又将这18册老谱背在身上送还到那个小村。

 

  “这次寻根之旅,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种亲情的震撼。没有尝试过的人一定很难体会那种久违的回家感觉。”范志毅说。

 

  谁在看新修家谱

 

  年轻人

 

  大多说﹃NO﹄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个人都时常会想到的问题。在中国的传统中,家谱就是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解答的档案。

 

  日前,省图书馆新馆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家谱。一时间,沉寂多年的家谱又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修谱背后,是这个时代承接传统把根留住的要求。但是多少人保有家谱,家谱可信度有多高,又有多少人对它感兴趣?记者带着一系列的问号对复兴的修谱热进行了追访。

 

  在竭力保护古老家谱的同时,续上中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家族谱系,修出新的族谱,成为一些老人的新事业。日前,记者在省图书馆看到了许多装帧精美的新家谱,他们都是由今人所修,然后免费捐献给各大图书馆收藏。

 

  然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历史专家却向记者直言:“新续的家谱,收藏价值有限,一是过去的资料不一定真实准确,二是收集的新资料也并不完全,三是编修质量难以保证。”

 

  湖南曾有家谱研究者举例,对诸多新修家谱表示批评:一是一部由退休干部编写的某地苏氏家谱,虽称是家谱,但其内大量的篇幅是纂修别人为其祖父、父母撰写的祭文和自己八十寿庆的情况,包括“八十寿赞”、“寿庆志盛”、致寿词、答谢词、文艺演出,甚至包括剧目、演员情况,还有大量彩色照片,一族之谱几乎成了一家之谱。二是一位退休教师编写的胡氏族谱,书中大量引用列宁、高尔基等人名言,甚至还有育儿资料。更离谱的是,这样粗制滥造的家谱,该编写者还向族人摊派编写资金,被大多数人拒绝之后,编写者在“谱后记”上特别标称“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不重视,不参与”。

 

  对此,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谱牒分会秘书长昌庆旭笑称:“新修的家谱中,高质量的确实不多。且不说族人资料收集难度很大,挂谱名门望族、把不确定的历史写进家谱、甚至干脆自设历史,这也是很多新修家谱者常犯的毛病。外地还不断爆出后人重修家谱,要为秦桧、潘金莲正名之类,更是笑谈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新修家谱面临种种诟病,眼下仍有不少老年人热衷于续修家谱,他们也并不讳言自己的新事业不被身边的年轻人支持。

 

  市民朱先生今年38岁,他告诉记者,曾接到一位老家同姓老人的电话,请他捐资1000元,就能将他的名字写进族谱,与某位历史名人同册。“我立即就拒绝了,如果我捐钱就可以进谱,不捐钱就不能进谱,充分说明这谱不可信。我不是有钱没处花的那些大款,他们或许需要安上名人后代的头衔历史,我不需要。”朱先生称。

 

  比朱先生幸运,31岁的市民李小姐没有花一分钱,就进了老家的新修族谱。不过她坦言对此不感冒:“古代的人,需要依靠族谱之类建立人际关系网。现在,且不说无比发达的网络交友,就是现实的同学会、EMBA、老乡会之类也层出不穷,年轻人还需要一纸族谱来建立人际网?”

 

  ﹃老谱﹄有多可信

 

  专家 谨慎为上

 

  近几十年,越来越多的地方图书馆开始收集家族“老谱”,认为它们与正史、方志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不过,对于“老谱”的可信度,专家们的态度是:谨慎为上。

 

前人不修谱,后人寻根苦。今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

工作人员正在补救破损的族谱原本

 

  “在家谱中攀附名人的现象自古有之,即使真的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家谱也并不可靠”,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葛剑雄教授指出,“家谱作为一个家族的自我记录,就像日记、自传、回忆录一样,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也必定存在很大的主观局限。一般的族谱总要为本家族扬善隐恶,夸大甚至编造本族的显赫历史和优良传统,按照儒家礼教重新塑造祖先的形象,规范先人的言行,而将真相掩盖起来”。

 

  例如,我国明清时期曾将一些罪犯流放到云南、贵州和西北边疆,其中有些人也留下了人口众多的家族,但对祖先这样的出身和来源,家谱中往往不愿记载,或者不愿记载迁移的真正原因。受贬斥的官员中也不乏忠臣名人,他们往往成为一些家族的附会对象。如海南岛一些李姓家族,就自称是唐朝被流放到海南岛的宰相李德裕的后代,但在史书中却找不到这样的记载。

 

  一些史学专家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导致了家谱的断裂、残缺,缺失的部分有很多都由后人凭想象补上。早在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至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

 

  我国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的。在我国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利用事先准备、不具姓氏的通用家谱作“道具”,每当有人请修谱,填上姓氏即大功告成,这类家谱自然不可信。

 

  虽然认同人们通过家谱寻“根”的行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谱牒分会秘书长昌庆旭对现有“老谱”也表达了审慎的态度:“以普通家族为例,一般经过30年就会重修族谱,并将旧谱进行销毁。他们为什么会销毁旧谱?一是避免两代族谱混淆,二是顺便隐去或者修改掉那些不想为后人所知的历史。所以,我们在看老谱的时候,尽量要抱着谨慎、客观的心态。”

 

  晏氏老人的家谱事业

 

  ﹃钱不是主要问题﹄

 

  73岁的晏春林老人,在中科院武汉分院附近有间专门的办公室,他的头衔是“中华晏氏族谱编撰委员会”主任。对于自己退休后的新身份,晏春林很自豪:“全国有52万姓晏的人,武汉只有8000人姓晏,但经过我们的努力,武汉成为了全国晏氏的总部。”

 

  晏春林告诉记者,晏氏的姓氏文化“做得很大”,不仅有自己的期刊,还有“中华晏氏网”、“中华晏姓网”等两大网站。记者在相关网站上看到这样的记述:“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晏春林先生历时十余年,潜心探究晏氏宗族渊源,行程几万里,耗资数万元,跑遍全国各地,联系晏氏宗亲1400多位,收集晏氏宗谱260余宗,接待各地寻根问祖的晏氏宗亲百余批。”

 

前人不修谱,后人寻根苦。今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

工作人员展示翻印古籍的机器

 

  更让晏春林骄傲的是,在他的促成下,接连两届全国“中华晏氏文化研讨会”都是在武汉召开的,“场面很大,一次会的费用就在8万左右,不过都有赞助”。

 

  对于晏氏文化研究,晏春林如数家珍。谈家族历史,他从炎帝讲到晏子的父亲晏弱;谈家谱研究,他从郭沫若说到顾颉刚。

 

  当被问到他这些家族历史研究是否过于“民间”时,晏春林拒绝接受这样的说法。老人咬定:“无论是出土的编钟文物,还是康熙三十二年的家谱,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会有假!”

 

  为了收集更多晏氏资料,晏春林和同伴跑过全国不少地方,他说“自己花了不少钱,但也有会员的自愿赞助”。“我们同姓的一位老板,一次就拿出20万支持家谱编修,还有很多外地老板也上我们这里寻根……”晏春林坦率表示,修族谱,“钱不是主要问题”。

 

  多年努力,最后汇集成了12卷《东南晏氏重修谱》,新谱补齐了断代的历史,一直写到了2007年。晏春林找到扬州著名的广陵书社,挑选了最好的纸张和油墨,印刷这套新谱,每套成本400多元。

 

  “族谱自古以来都是限量,我们也只印了300套,除了用成本价卖给少数晏氏会员,别的都免费送给了上海、江苏、湖南、湖北、江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图书馆,供他们永久收藏。”晏春林坚信,不管别人怎么看,他的努力一定有文化历史价值。

 

  缩微技术让家谱

 

  ﹃再活五百年﹄

 

前人不修谱,后人寻根苦。今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

工作人员展示由胶卷翻拍的族谱古籍

 

  “现在能够研究利用这些古老家谱的人其实很少,不过通过缩微技术,我们可以让这些濒临毁灭的古籍再‘活’500年,或许未来会出现更多有能力研究它们的人才。”修家谱,省图书馆特藏与地方文献部主任范志毅有“秘密武器”——一台特殊的缩微相机。

 

  作为我省最大的家谱收藏机构,省图现有500余部家谱。近年来,省图采用缩微技术对它们进行了抢救性保护,目前已缩微家谱75种,进行了15万余拍,相当于保存了15万页。

 

  范志毅所说的缩微技术,简言之就是工作人员采用照相方法,把文献和资料的影像缩小记录下来。经过这一技术缩小后的影像,甚至可只有原件面积的1/62500。一个馆藏几万卷的库房档案,缩微后只要一至两节档案柜就可以存放。

 

  除了节省存储面积,缩微胶片的寿命也很惊人。现在流行的涤纶片,其预期寿命甚至可在500年以上。即使在使用中损伤胶片如划痕、断裂等,也只是损失有限的画幅,大部分信息不受影响,这是现代数字产品无法替代的。

 

  “具体的加工流程是先将家谱原件拍摄为缩微胶片,然后对母片进行拷底,再以拷底片作为加工对象。工作人员通过胶片扫描仪对拷底片进行数字化转换、图像处理,然后对处理完的单画幅电子影像按标准进行看图著录、格式转换和刻录光盘。数字化转换过来的家谱,可以是张光盘,也可以放在网上,方便研究者携带、阅读、打印等。”范志毅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指河为姓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即刻扫码,参与何氏家族话题讨论!
· 帏薄不修
帏薄不修【成语意思】:亦作“帏箔不修”。【用法分析】:帏薄不修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家门淫乱。【成语来源】:《北史·毕众敬传》:“诸毕当朝,不乏荣贵,但帏薄不修,为时所鄙。”【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使用程度】:生僻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wéibáobùxiū【成语声母】:WBBX【帏薄不修的近义词】:帏箔不修、帷薄不修、帷箔不修【近似成语】:修真养性:学道修行,涵养性情。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修身洁行: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修辞立诚: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 帷箔不修
帷箔不修【成语意思】:见“帷薄不修”。【用法分析】:帷箔不修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家门淫乱。【成语来源】:宋·王禹偁《补李揆谏改葬杨妃疏》:“内乃帷箔不修,衽席无别,遂使帝心荡于上,人心怨于下。”【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使用程度】:生僻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wéibóbùxiū【英语翻译】:promiscuity【成语声母】:WBBX【帷箔不修的近义词】:帷薄不修、帷幕不修、帏箔不修【近似成语】:修真养性:学道修行,涵养性情。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修身洁行: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修辞立诚: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成语接龙】:帷箔不修→修辞立诚→诚心正意→意望已过→过屠大嚼→嚼铁咀金→金屋之选选贤任能→能言善辩→辩口利辞...
· 帷薄不修
帷薄不修【成语意思】:帐薄:帐幔和帘子,古代用以障隔内外;修:整饬。男女不分,内外杂沓。指家庭生活淫乱。【用法分析】:帷薄不修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来源】:西汉贾谊《新书阶级》:“坐污秽男女无别者,不谓污秽,曰:‘帷薄不修。’”【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使用程度】:生僻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wéibóbùxiū【英语翻译】:promiscuityinanofficial’sfamily【成语声母】:WBBX【帷薄不修的近义词】:帷箔不修、帷幕不修【近似成语】:修真养性:学道修行,涵养性情。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修身洁行: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修辞立诚: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成语接龙】:帷薄不修→→修旧起废...
· 帷幕不修
帷幕不修【成语意思】:见“帷薄不修”。【用法分析】:帷幕不修作定语、宾语;指家门淫乱。【成语来源】:《孔子家语·五刑解》:“有坐淫乱男女无别者,不谓之淫乱男女无别,则曰帷幕不修也。”【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使用程度】:生僻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wéimùbùxiū【英语翻译】:besexuallypromiscuousathome【成语声母】:WMBX【帷幕不修的近义词】:帷薄不修【近似成语】:修真养性:学道修行,涵养性情。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修身洁行: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修辞立诚: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成语接龙】:帷幕不修→修齐治平→平白无故→故我依然→然荻读书→书香铜臭→臭名远扬扬威耀武→武断乡曲→曲学诐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