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认知与其作用
关于家谱的认识
家谱(或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家谱的起源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佚,今本《世本》乃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
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家谱的内容和作用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血统的证明,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其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的说明。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更加兴盛,这时的家谱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发挥作用,其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谱经常被反复修撰,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到了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定型,流传到现在的家谱也极为丰富。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份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份清楚,乡间名之为“排辈”,实则是排资论辈的意思。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时,必须以预定的某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这个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个辈数层次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修谱的作用
一、寻根留本。
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岂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而言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少年?世代的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岂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到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有负先人养你?特别我炭埠王氏,已有93年没有修谱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知道自己祖父母名字的人为数不少,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说,这次修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万一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同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二、清缘备查。
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之所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望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把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比如,你要知道王氏来由、远祖世系,可查王氏由来。这次续谱,老谱这套资料来之不易。你要知道“槐庆堂”到底是什么回事?可查“槐庆堂”—王姓的堂号。你要知道老、新派别,可查老、新昭穆语录。你想给自己的子女取个好名字,你想了解王氏先人在各个历史朝代的功绩和对社会的贡献,一套谱书在手,王氏家族的情况都有。
三、增知育人。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几十年来,一些家庭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不竭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馋奢无底,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所谓“尊谱施教”,谱书就是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王氏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家范经典,例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奉献,为族争光。
四、血肉联情。
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市场大流通的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信息时代,人们相互之间不可能禁锢封闭。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这是今人和后代子孙必行之路,通过联络宗族家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可以更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一个人走在外,路人(路上随意相遇的人)不如乡人(自己家乡的人),乡人怎与血肉之情相比。经济开发中的往来,生死祸福的降临,人与人之间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携、帮助。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血肉亲情一定更好、更深厚。
五、承前启后。
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先人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王氏家谱、为历史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金钱?美女?房屋?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先人只能留给后人知识,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精神品德,宗族的文明传承,儿孙们才有生财之道,才能发迹万贯,繁荣发展。这些都溶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综上所述,修谱何用?回答是: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