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冠落谁家、“小乔墓”魂归何处?
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在何处?
每年二三月间,当那一树树杏花绽蕾欲放或是纷纷盛开之时,一些迁客骚人文士博学者,难免会想到杜牧的诗《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在何处呢?数百年来,众说纷纭;近年来,争论尤烈,大致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在山西省汾阳县。
山西汾阳县杏花村
近年来报刊杂志上首先提出此说。理由是相传至南北朝以来,汾阳即以产酒著名,汾酒享有“甘泉佳酿”之誉;天下杏花村之多难以胜数,而有这般名酒的杏花村确实独在汾阳。但是缪钺着的《杜牧年谱》(载浙江大学文学院集刊第一、二集)中,关于杜牧的生平事迹、每年行动,历历可考,却没有他到过并州(唐并州,当今山西汾阳)和边塞的记载。所以,杜牧“借问”酒家,牧童“遥指”的杏花村,就不可能在山西省的汾阳县了。
第二种说在安徽池州市西。
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
理由是杜牧在会昌四年(844年)九月由黄州刺史迁池州刺史(唐池州治所秋浦县,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会昌六年九月又迁睦州刺史,在池州整整两年;并且池州市贵池县西有杏花村,素产名酒。所以清人郎遂写了《贵池县杏花村志》,将杜牧《杏花村》收入;后来《江南通志》亦将该诗收入,并言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在贵池。这个理由较山西汾阳县说法充分。但细细体味杜牧《杏花村》诗,疑窦也便接连而来:一是假如杜牧在赴贵池做官的路上,即会昌九月作此诗,离清明时节尚远,何以回提及路上的断魂之人呢?二是假如杜牧是池州为官时所写,从会昌四年九月至第二年的清明时节,近半年之久,这位嗜酒的大诗人,难道不知城西数里的杏花村有好酒卖吗?焉有向牧童“借问”之理呢?三是在贵池为官,要吃杏花村酒,自有当差的服侍,怎会兀自寻觅酒店?因此,贵池说也有问题。
第三种说在江苏丰县城东南十五里处。其理由是:一、根据诗意,该诗为杜牧途中所写,由“路上”、“借问”说明杜牧对周围的情况并不熟悉。那么杜牧什么时候路过丰县的呢?查杜牧年谱,杜牧一生自外郡迁官赴京共四次;有三次过丰县境:大和九年由扬州节度掌书记迁监察御史;大中二年八月由睦州刺史迁司勋员外郎;大中五年秋由湖州刺史迁考功郎中,皆取道运河,经扬州、宋州(河南商丘)、汴州(河南开封)入京。大中二年杜牧曾作宋州宁陵县记。丰县杏花村即在运河至宋州的道上。远古,丰县曾属于宋;并且丰县是刘邦的故乡,所以杜牧过丰县境,写一首《杏花村》的诗,是合乎情理的。二、宋人苏轼写了一首关于丰县朱陈村嫁娶图的诗,诗中写道:“我是朱陈旧史君,劝农曾入杏花村。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说的是宋时丰县杏花村胜景破坏,猜拳行令豪饮美酒已被县令打门代替,其诗暗合杜牧《杏花村》诗。苏轼生活的年代离杜牧仅晚一百多年,他对杜牧杏花村的地址比他以后的人更清楚,因而较可信。三、《丰县志》最早修于明代,从最早版本的《丰县志》始,版版皆收杜牧《杏花村》一诗入“艺文”;尔后的《徐州府志》亦屡次收入。而安徽贵池郎遂的《杏花村志》是清人的作品,迟于明版《丰县志》,更迟于宋代苏轼的作品。然而如今丰县城东南十五里一代并无杏花村,只有一村,今名张杏村,至今家家门前院里尚且植杏树三五株,可是该村向来不产酒,看来丰县说也难以让人置信。
第四种说是泛指。理由是中国杏花村很多,诗人不可能指专一的杏花村。不少人认为此说“非矣”;杜牧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岂能无病呻吟?假如他不亲眼见到一个杏花村,他的诗兴岂能无感而勃发呢?
看来,杜牧诗中杏花村是确有无疑的,这位才学显赫的杜樊川,写的是哪个杏花村呢?这确实是中国文化史上至今未解的谜!
小乔真墓在哪里?
汉末建安三年(公元189年),东吴孙孙策欲取荆州,命周瑜为江夏太守,发兵攻占安徽皖县,得避乱隐居在那里的乔玄的两个女儿,就是大乔和小乔。姐妹一双生得貌若天仙,堪称绝代佳人。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小乔和周瑜情深恩爱,生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后二年,按《三国志·周瑜传》所载:周瑜“诣京见权”。不久“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推算起来,小乔和周瑜作了十二年夫妻。
三国时期有两个巴丘,一个在今江西,一个在今湖南。周瑜所卒的巴丘,因为巴陵。赤壁之战后,周瑜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长沙)、浏阳、江陵及巴陵为奉邑,这几个地方都在岳阳附近。周瑜病死在巴陵,小乔始终在他身边照顾护理及至送终,周瑜的灵柩“还吴”,小乔为晚年的生活计,留居于有奉邑享受的巴陵,作为理想的归宿之地。小乔死后,就安葬在那里,她的墓今在岳阳市第一中学后花园内。据说这里是当年周瑜的都督府。到一九一四年,小乔墓上还有一栋墓庐。现在尚留有一块横刻隶书“小桥(乔)墓庐”的石碑,保存于岳阳市文物管理所。
历史上还流传下来小乔墓的对联。
其一:铜雀有遗悲,豪杰功随三国没;紫鹃恨无限,潇湘冷月二乔魂。
其二:阿姨渺何在,想当环佩归来,应共话洞庭夜月;老瞒空欲所,对此松楸凭吊,最难忘赤壁东风。
其三:姊妹花残,青草湖畔双雁断;佩环月冷,紫藤墙外有啼鹃。(吴树楷作)
其四:战士久无家,赤壁清风苏子赋,佳人犹有冢,黄陵荒草杜鹃啼。(刘士清作)
在一些有关的地方志中,对小乔的墓地在岳阳,记载得很具体。明代《岳州府志》,记小乔“死葬岳州今广丰仓内”,说是根据“志所载。”《巴陵县志也记“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焉”。《明统一志》也有记载,小乔墓在“(岳阳)府志北”。这些记载证明小乔在岳阳的墓地是真的。可是在安徽庐江县城西一公里处,也有一个小乔墓,与城东一公里处的周瑜墓遥遥相对。墓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结构,面东背西。有人说是周瑜病死之后,小乔扶柩东归,将丈夫葬于庐江家乡土地,守墓抚养遗孤二子一女,她死后也葬于庐江。小乔墓地保存完好,直到明末的之中,被兵火毁坏。时人王有年写诗记下遭劫惨状:“墓木汝经劫火烧,今时潜水旧吴朝。凄凄两冢依城郭,一是周郎一小乔。”清顺治年间,庐江知县孙宏哲,不仅修复墓庐,并且还作了一篇《小乔赋》,加以悼念。至抗战时期,国民党的皖西行政督察专员,也对小乔墓作过维修。按照这些情况来看,庐江的小乔墓似乎也是真的。
在皖南青弋江上游的南陵县境内,中山公园边上,也有一座小乔墓。据《南陵县志》,此墓建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起因是当时的知县高怡梦见小乔,诉说她的墓在香油寺侧,遂令典史江鲲在香油寺西苑,重建小乔墓。周瑜曾经做过春谷(南陵)长,小乔死后葬在南陵,也就有了所谓的依据,为世人所公认。南陵小乔墓前有一块巨碑,阳刻“东吴大都督周公德配乔夫人之墓.”两侧阴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安徽宿松文人许文权撰:
千年来本贵贱同归,玉容花貌,飘零几处?昭君冢、杨妃茔、真娘墓、苏小坟,更遗此江作名姝,并向天涯留胜迹。
下联是芜湖儒士陶宝森作:
三国时何夫妻异葬,纸钱酒杯,浇典谁人?笋篁露、芭蕉雨、菡萏风,梧桐月,只借他寺前野景,常为地主作清供。
石碑已经破成几段,现移存南陵县文化馆内保存。
小乔可称得上是三国时代的天香国色,死了以后,千百年来留下三个墓冢,每处都是有根有据地认为是真墓,给后代留下了一个很大的谜。三者之间,究竟哪一个是小乔的真墓呢?人们有兴趣不妨进行一番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