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曹叡削司马懿兵权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40
转发:0
评论:0
曹叡削司马懿兵权 ,魏主曹叡因对司马懿产生疑忌,便削夺了他的兵权,将他罢归田里。那么,曹叡对司马

  魏主曹叡因对司马懿产生疑忌,便削夺了他的兵权,将他罢归田里。那么,曹叡对司马懿的疑忌是对还是错呢?

不辨真伪,惑于流言

  曹叡这次之所以将司马懿削职还乡,是因为听说司马懿要起兵造反。而能证明司马懿起兵造反的证据,只有洛阳、邺都等处街上的传闻和邺城门上的一张告示。尽管曹叡没有完全相信这些传言和告示,但他对这些传言和告示也没产生多大的怀疑。最后还是在半信半疑中将司马懿撤职了。

  其实关于司马懿要起兵造反的流言是很容易被识破的。首先,起兵造反都有一定原因,也就是造反者与被反者之间要有仇恨,这种仇恨可以是私仇,也可以是公仇。然而,曹叡刚刚即位,对司马懿并无得罪之处。再从邺城门上的告示看,造反的目的是废掉曹叡,拥立陈思王曹植。但实际上,司马懿与曹叡的父亲曹丕的关系十分密切,他怎可能反过来支持对汉室同情,且与自己理念不合的曹丕死对头?

  其次,若起兵造反,一般要有很长一段酝酿准备的时间。但司马懿才刚到雍、凉之地不久,便谣传其欲反,以司马懿老谋深算的个性,又怎会如此仓促举事?何况若真要起兵废掉一个皇帝,还必须找出充分的理由,也就是较为详细的檄文,列举出其全部罪状。只用“素无德行,妄自居尊”几个字是不能服人的。再说檄文一般应发至各州各郡,广为传播才是,怎可能只在某个城门上贴一道告示就完事呢?

  更重要的是,若司马懿确有欲反之举,那么消息应首先从雍、凉之处传出,为什么现在雍、凉之人不知,洛阳、邺城反说得沸沸扬扬?

  以上这些疑点很容易发现,也很容易识破。但曹叡为什么对“流言”中的这么多可疑之点不疑,而对本无疑点的司马懿反而生疑呢?

  第一,曹叡对司马懿“素怀疑忌”。曹叡的生母甄氏,为后来得宠的郭贵妃阴谋陷害而死,这让当时尚年幼的曹叡顿失依靠,在宫中地位岌岌可危。为求生存,他对身边的人总存有戒心。所以,既然司马懿已在他心中投下了“不放心”的阴影,一旦发生状况,他自然要先往坏处想。

  第二,曹叡对真假不能明辩。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当“司马懿要造反”的传言起来时,中军大将军曹真就已警觉事有蹊跷,他对曹叡说:“或者蜀、吴奸细行反间之计,使我君臣自乱,彼却乘虚而击,未可知也,陛下幸察之。”如果曹叡能明察的话,司马懿就不会被冤枉了。

不思利弊,轻信谗言

  当曹叡看到邺城门上的告示以后,大惊失色,急忙把群臣找来商议此事。这时太尉华歆说:“司马懿上表乞守雍、凉,正为此也。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

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司徒王朗也说:“司马懿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为祸。”华韵和王朗一唱一合,欲置司马懿于死地,结果曹叡并未分析其中利弊,轻信了他们的谗言,当即降旨,欲兴兵御驾亲征。  当司马懿退了军马,到曹叡面前哭着申辩道:“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安敢有异心?必是吴、蜀之奸计。臣请提一旅之师,先破蜀,后伐吴,报先帝与陛下,以明臣心。”这时华歆见曹叡有些动心,怕他改变主意,急忙说:“不可付之兵权。可即罢归田里。”于是曹叡将司马懿削职回乡。

  明代冯梦龙说:“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警世通言》)华歆、王朗对司马懿的看法,只代表少数人的意见,而曹真等还比较公允。然而曹叡无法辨明此是否为“一时之谤”,就轻易地相信了谗言。

  这件事若从司马懿的角度来看,真可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唐%26#8231;白居易〈放言五首〉)

黄吻领兵,城陷地失

  司马懿中计遭贬,倒霉的不只是他一人,曹叡也深受其害。

  当初诸葛亮散布谣言的目的,就是为了除掉司马懿这个“蜀中之大患”。现在司马懿虽侥幸未死,但也已被削职回乡。诸葛亮没了可忧虑之人,遂开始兴兵伐魏。结果,曹叡所能派出的将领都“非诸葛亮的对手”,只好连战连败。

  话说诸葛亮领兵三十万,出屯汉中,使曹叡大为震惊。他急忙命夏侯渊之子夏侯楙为大都督,调关西诸路军马二十余万,前来迎战诸葛亮。夏侯楙虽掌兵权,但未尝临阵。再加上此人“性最急,又最吝”,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今付以大任,非其所宜。”可他自己却说:“吾自幼从父学习韬略,深通兵法。汝何欺我年幼?吾若不生擒诸葛亮,誓不回见天子!”因夏侯楙是驸马,又夸下海口,别人就不敢再言。

  后来,夏侯楙派韩德为先锋,韩德即带领四个儿子来战赵云,结果第一仗赵云便力斩五将,使魏兵锐气大挫。紧接着诸葛亮又用计连续取下安定、天水、南安三城,并获得智勇双全的姜维。夏侯楙自知罪责不轻,干脆带着数百人投羌胡城而去。

  这是曹叡削夺司马懿兵权,并以懦弱无能的膏粱子弟取而代之以后,所遭遇的第一个打击。

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叡削司马懿兵权
魏主曹叡因对司马懿产生疑忌,便削夺了他的兵权,将他罢归田里。那么,曹叡对司马懿的疑忌是对还是错呢?不辨真伪,惑于流言曹叡这次之所以将司马懿削职还乡,是因为听说司马懿要起兵造反。而能证明司马懿起兵造反的证据,只有洛阳、邺都等处街上的传闻和邺城门上的一张告示。尽管曹叡没有完全相信这些传言和告示,但他对这些传言和告示也没产生多大的怀疑。最后还是在半信半疑中将司马懿撤职了。其实关于司马懿要起兵造反的流言是很容易被识破的。首先,起兵造反都有一定原因,也就是造反者与被反者之间要有仇恨,这种仇恨可以是私仇,也可以是公仇。然而,曹叡刚刚即位,对司马懿并无得罪之处。再从邺城门上的告示看,造反的目的是废掉曹叡,拥立陈思王曹植。但实际上,司马懿与曹叡的父亲曹丕的关系十分密切,他怎可能反过来支持对汉室同情,且与自己理念不合的曹丕死对头?其次,若起兵造反,一般要有很长一段酝酿准备的时间。但司马懿才刚到雍、凉之地不久...
· 曹叡
生平立储太子曹叡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常令他在左右。曹叡年幼聪慧,曹操曾惊异地说:“我基于你可以有三世之业了。”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曹叡好学多识,特别留意法理。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后封曹叡为武德侯。同年十月曹丕称帝,次年封曹叡齐公,再次年封平原王。由于曹叡生母甄夫人得罪了曹丕被杀,曹丕怀疑曹叡心怀不满,因此始终没有立为太子,有一段时间甚至打算立徐姬之子曹礼作为太子。直到曹丕病重将死,曹叡才被立为太子。野史《魏末传》记载,曹叡小时候曾经跟从曹丕狩猎,见到母子两鹿。曹丕射杀了鹿母,命令曹叡射杀子鹿,曹叡不从,并且说:“您已经杀掉了母鹿,我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说完哭泣不已。曹丕于是放下了弓箭,因为此事十分赞许曹叡,并且立其为太子的心意已经确定。曹叡登基帝位魏明帝登基后首先必须对抗内外敌人的攻击,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到234年为止...
· 曹丕杀了甄宓还立曹叡为太子,他不怕曹叡报复吗?
曹丕杀了甄宓还立曹叡为太子,他不怕曹叡报复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天下群雄割据,甄宓原本是袁熙的妻子,后来袁绍战败,被曹丕抢去,甄宓是个大美人,知书达理人见人爱的那种,后来被人陷害被逼死,那为什么曹丕继位后坐上了皇帝把她赐死后,还要把皇位传给她儿子呢?官渡之战,曹军进入邺城,曹丕初见甄宓,曹丕18岁,甄宓21岁,曹丕正是年少芳华之时,甄宓正当女性最有魅力之龄,曹丕必然爱不释手。到一见钟情必然熬不过时间的消磨,曹丕并非浪漫之人,精力也在争权夺位之上,而甄宓才华横溢,有妇人之德。两人之间必然矛盾重重。220年,曹丕继位称帝,这年曹丕32岁,甄宓35岁,美人再美也有色衰之日,加上两人间的隔阂,曹丕去了洛阳,却把甄宓留在了邺城,此时曹丕事业大成,美女相伴,想必早也对甄宓厌倦。虽说曹丕很有才华,但曹丕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就是喜欢抢别人的老婆,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曹丕看上了袁熙的老...
· 曹叡未尊曹操遗言擅自任用司马懿,导致全家被灭
狼顾之鬼司马懿,历史上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杰出代表人物,西晋王朝的实际奠基者。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其军政素养连同为一个时代的诸葛亮都对其夸赞不已,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基本上是处于隐忍韬晦,积累经验猥琐发育的阶段,曹操最大的优点在于识人之明,曹操看出了司马老儿的才能,也看出了司马老儿的野心,用其计却不授予实权(曹魏联合东吴袭杀关羽就出自于司马)所以终曹操一代,司马老儿一直处于权力核心的边缘地带。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亦!司马懿真正的崛起是在曹丕时期,曹丕去世前司马懿成为曹丕的托孤重臣,开始进入曹魏权力的领导核心,但是由于此时曹魏勋贵势力还很强大,大权在握,司马老儿在曹丕去世后行事还是异常低调的。明睿贤达天妒英才司马懿真正开始蚕食曹魏军权的时代,应该是在曹睿时期,之所以能够得逞其一,是曹睿对司马懿的高度信任,君主的支持。其二是此时跟从曹操的老班底基本上都已进了棺材了,唯一高寿的张郃也被司马懿借...
· 曹叡简介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生平
曹魏烈祖明皇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史称魏明帝,中国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6-239年在位。曹丕与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孙。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曹丕去世后,曹叡继位为帝,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然而统治后期,大兴土木,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朝政动荡。在他曹叡登基不久,就遇到内外敌人的攻击,公元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到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轲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