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则目和版本演化研究
《三国演义》的则目和版本演化研究
,内容摘要《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研究中有多种线索,其中通过研究则目标题,是研究各种版
内容摘要《 三国 演义》版本演化研究中有多种线索,其中通过研究则目标题,是研究各种版本演化的两个方法。本文详细分析了嘉靖元年本和叶逢春本的则目,嘉靖元年本统一为七字,而叶逢春本的则目五、六、七、八字都有。对《三国演义》原本则目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嘉靖元年本先出者认为,原本为七字,叶逢春本等“志传”系列版本增字改变为的八字标题。而叶逢春本先出者认为,原本则目就是多字,而嘉靖元年本改为整齐划一的七字标题。但从七字标题和少一、两个字的六、五个字的标题看,叶逢春本先出者仍有合理的解释,而嘉靖元年本先出者无法给出合理解释。通过分析各种版本的则目,可以分析版本演化过程。
表1 《三国演义》则目对比统计表 序号则叶本字少,嘉本字多序号则叶本字多,嘉本字少18 曹操谋杀董卓(叶逢春本)曹孟德谋杀董卓(嘉靖元年本)13安喜县张飞鞭督邮(叶逢春本)安喜张飞鞭督邮(嘉靖元年本)223陶谦三让徐州陶恭祖三让徐州216凤仪亭吕布戏貂蝉凤仪亭布戏貂蝉331吕布辕门射戟吕奉先辕门射戟338白门楼曹操斩吕布白门曹操斩吕布442关云长袭车胄关云长袭斩车胄448刘玄德匹马奔冀州玄德匹马奔冀州546曹操三勘吉平曹孟德三勘吉平550关云长策马刺颜良云长策马刺颜良662刘玄德走荆州刘玄德败走荆州651关云长延津诛文丑云长延津诛文丑772徐庶走荐孔明徐庶走荐诸葛亮755关云长擂鼓斩蔡阳云长擂鼓斩蔡阳881刘玄德走江陵刘玄德败走江陵868刘玄德跃马跳檀溪玄德跃马跳檀溪984刘玄德走夏口刘玄德败走夏口973刘玄德三顾诸葛亮刘玄德三顾茅庐1086诸葛亮激孙权诸葛亮智激孙权1074刘玄德风雪访孔明玄德风雪访孔明1187诸葛亮说周瑜诸葛亮智说周瑜1175定三分诸葛出茅庐定三分亮出茅庐1291孔明智伏周瑜诸葛亮计伏周瑜1277诸葛亮遗计救刘琦孔明遗计救刘琦13106孙权合肥大战孙仲谋合淝大战1379献荆州王粲说刘琮献荆州粲说刘琮14113诸葛亮哭周瑜诸葛亮大哭周瑜1490群英会周瑜智蒋干群英会瑜智蒋干15116马超渭桥大战马孟起渭桥六战15108刘玄德智娶孙夫人刘玄德娶孙夫人16117许褚大战马超许褚大战马孟起16114耒阳县张飞荐庞统耒阳张飞荐凤雏17118马超步战五将马孟起步战五将17121赵子龙截江夺幼主赵云截江夺幼主18119张松反难杨修张永年反难杨修18123刘玄德斩杨怀高沛玄德斩杨怀高沛19131关云长单刀会关云长单刀赴会19125落凤坡乱箭射庞统落凤坡箭射庞统20143刘玄德取汉中刘玄德智取汉中20129葭萌关张飞战马超葭萌张飞战马超21150吕蒙智取荆州吕子明智取荆州21139瓦口关张飞战张郃瓦口张飞战张郃22164关兴斩将张苞关兴斩将救张苞22145刘玄德进位汉中王刘备进位汉中王23174孔明一擒孟获诸葛亮一擒孟获23160汉中王成都即帝位汉中王成都称帝24175孔明二擒孟获诸葛亮二擒孟获24163吴大夫赵咨说曹丕吴臣赵咨说曹丕25176孔明三擒孟获诸葛亮三擒孟获25167刘夜走白帝城夜走白帝城26177孔明四擒孟获诸葛亮四擒孟获26189司马懿定计取街亭司马懿智取街亭27178孔明五擒孟获诸葛亮五擒孟获27211司马懿大破公孙渊司马懿破公孙渊28179孔明六擒孟获诸葛亮六擒孟获30218司马师废主立新君司马师废主立君29180孔明七擒孟获诸葛亮七擒孟获31227司马昭南阙弑曹髦司马昭弑杀曹髦30182孔明上出师表孔明初上出师表32238司马昭复夺受禅台司马复夺受禅台31184孔明智取三郡诸葛亮智取三郡33 32185孔明智伏姜维孔明以智伏姜维34 33194孔明两出祁山诸葛亮二出祁山35 34196孔明三出祁山诸葛亮三出祁山36 35199孔明四出祁山诸葛亮四出祁山37 36201孔明五出祁山诸葛亮五出祁山38 37203孔明六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39 38207秋风五丈原孔明秋风五丈原40 39228姜维弃车大战姜伯约弃车大战41 40229姜维洮阳大战姜伯约洮阳大战42 本文试图全面分析叶逢春本的所有标题和嘉靖元年本的所有标题,最后再得出结论。
《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研究
在《三国演义》版本研究方面,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认为《三国演义》版本演化过程比较简单,嘉靖元年本是最早、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但近年来经国内外学者(如中国周强,澳大利亚柳存仁、马兰安、英国魏安,日本小川环树、西野贞治、金文京、上田望、中川谕等)的研究,对其演化过程有了新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现在一种观点认为:一些版本比嘉靖元年本出版年代晚的“志传本”的祖本,保留了比嘉靖元年本更早的内容,“志传本”的祖本可能更接近于罗贯中的原着。但仍有一些学者坚持嘉靖元年本更接近罗贯中原本。目前对此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三国演义》版本演化是非常复杂的,分析《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的线索非常多,包括书名、则(段、节)目、分则、分卷、情节(关索、伍伯等)、小字注(“旧本”)、脱文、语言、数字、人名、地名、“论”、“赞”、“评”、周静轩诗等。1、书名:《三国演义》有多种书名,而且许多版本中各卷的书名也不一致,主要书名是《 三国志通俗演义》和《三国志传》(或《三国志史传》)。通过详细分析《三国演义》的书名,希望能探讨《三国演义》书名的演化,以及探讨《三国演义》原本的书名。但根据现有资料还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2、序言:各种版本一般都有“序言”,这些序言也提供了一些分析《三国演义》版本的线索,很值得研究,。3、题署:不同版本的作者题署不同,嘉靖元年本的作者题署为“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而叶逢春本等“志传”系列版本题署为“东原罗本贯中编次”,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题署?哪个题署更合理,更可能是作者自己的题署?目前也很难判断。4、分卷:这些版本都分为240则,但不同的版本分卷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l 二十四卷:嘉靖元年本、李卓吾评本、李渔评本;l 十二卷:周曰校、夏振宇等“演义”系列本;l 十卷:叶逢春本;l 二十卷:《三国志传》系列、钟伯敬评本。l 六卷:《三国英雄志传》系列二酉堂等刊本。《三国演义》分卷是如何演化的?《三国演义》原本是多少卷?很值得研究,目前很难判断。5、则(节、段)目:各种版本则(节、段)目的字数不同,嘉靖元年本都为七字,很整齐。而《三国志传》系列本则目的字数有五、六、七、八字等多种。一种意见认为,《三国演义》原本的则(节、段)目的字数不整齐,而嘉靖元年本修改为整齐的七字。但必须注意,反过来从整齐的七字,修改为不整齐的五、六、七、八字也是可以成立的,只是哪种可能性更大。经过详细分析,要根据则目判断版本的先后还是困难的。6、分则(节、段)处:不同版本的“分则处”基本相同,但嘉靖元年本和叶逢春本等“志传”系列有两处分则不同,总共有27则不同。经过分析,一般认为原本的分则处与嘉靖元年本一致,而叶逢春本发生了错误。但理论上,相反的结果也有可能。7、人物表:各种版本正文前一般都有一个人物表,嘉靖元年本称为《三国志宗僚》,叶逢春本称为《三国君臣 姓氏附录》,两书的人物表在细节上还有一些差别,而到底哪个版本接近《三国演义》原本,还需要仔细分析。8、年代记录:叶逢春本等《三国志传》系列本、周曰校本、夏振宇本每卷的卷首或卷末都有类似《资治通鉴》的年代起止记录,而嘉靖元年本却没有。一般认为《三国演义》原本应该有年代起止记录,与叶逢春本一致。但相反,这些年代起止记录是后补的可能性也存在。9、总歌:在叶逢春本等《三国志传》系列本卷一首有三十二句的七言“总歌”,而嘉靖元年的修髯子《引》中也有六十四句七言诗。《三国演义》原本是否有“总歌”?如有是什么样,也需要研究。10、图像:嘉靖元年本没有图像,而叶逢春本等《三国志传》系列本都采用上图下文形式。特别注意的是叶逢春本卷首有元峰子序文“三国志传加像序”,这说明在叶逢春本之前有大量没有图象的《三国演义》,叶逢春本并非最早的刻本,《三国演义》原本很可能是无图象的。11、 故事情节: 很早就有学者发现各种《三国演义》版本中有些故事情节不同,嘉靖元年本和各种“志传”系列版本故事情节上差别举例如下。l 关索(花关索): 这是《三国演义》版本中最大、最突出的情节差异。嘉靖元年本和叶逢春本都没有任何关索故事,但以后的“演义”系列本和“志传”系列本都有不同的关索(花关索)故事,现在一般认为《三国演义》原本没有关索故事,但还有学者认为原本中本来就有关索(花关索)故事,而没有关索(花关索)故事是了。另外,如关索(花关索)是后插入的,它是是如何插入的,还值得研究。l 伍伯 关羽水淹七军中,叶逢春描写庞德有一部将名“伍伯”,而嘉靖元年本中却为“五百人”或“五百将”。查《三国志·庞德传》应为“伍伯”,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罗贯中阅读《三国志》非常仔细,决不会犯如此错误,所以应该是叶逢春本接近原本。但这只是推测,不是“铁证”,理论上不能排除罗贯中犯错误、后来版本做了修订的可能性。至于哪种可能性更大,还很难判断。l 颜良之死 《三国演义》中许多人物之死在不同版本中的描述不同。在毛本、李卓吾等评本中,关羽杀到颜良面前时,颜良还未及问话,就被关羽所杀。颜良这样不加抵抗地被杀很奇怪。但在周曰校本中,有一小段双行小字“补注”,说刘备在颜良出征前曾与颜良打招呼,以致其丧失警惕而被杀。嘉靖元年本也有这一段完全相同的双行小字注,只是没有“补注”字样。而查“志传”系列,发现这段描述不是双行小字注,而是正文。从这些变化,可以认为,原本中确有这段描述,在嘉靖元年本中改成了双行小字注,而到李卓吾和毛评本中,则完全删除了这段描述。l 糜夫人之死 长坂坡之战糜夫人自杀身死,嘉靖元年本描述糜夫人是投井而死,而叶逢春本描写的却是触墙而死,二者截然不同。到底原本描写是哪样,很难判断。一些学者根据具体的描写和《三国志平话》的描写,认为叶逢春本可能接近原本,但这只是推测,反之也是可能的。l 张苞之死对于张苞之死,嘉靖元年本分在两则中描述,而叶逢春本集中在一则中就叙述清楚了。看似叶逢春本叙述更合理,但无法断定哪个版本更接近《三国演义》原本。各种版本情节差异还很多,目前根据这些情节很难判断版本先后。12、人名人名、地名是有根据可查的,因此可以由此判断哪个版本有错误。嘉靖元年本和叶逢春本在人物的人名上,也有一些差异。一些学者试图从人名差别分析版本演化,这的确是一个分析思路[1]。但这种分析的两个前提是,第一,这些错误不是传抄、刻印造成的,如果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传抄和刻印造成的,则这种分析就有疑问。但如张翼德(“志传”系列)和张益德(嘉靖元年本)这样多次出现的人名错误,就肯定不会是传抄、刻印错误,而是刻意的修订。第二,必须判明,这些错误是原本就有的错误,以后的版本改正;还是原本没有错误,而是以后的版本修订中,发生了错误。但这种判别是非常困难德的,如张翼德和张益德哪个是原本所用?哪个是修改后的?仅根据这些差异,很难判别哪个版本更接近《三国演义》原本。13、地名、地理错误嘉靖元年本和叶逢春本在地名、地理错误上,也有一些差异。如“寿张”、“寿阳”,“沂水关”、“汜水关”,“襄城”、“穣城”,“剑阁”、“剑关”等。是否可利用地名差异判断版本演化?这种分析的两个前提是,第一,这些错误不是传抄、刻印造成的,如果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传抄和刻印造成的,则这种分析就有疑问。“沂水关”(嘉靖元年本)、“汜水关”(“志传”系列)这样多次出现的地名错误,就肯定不会是传抄、刻印错误,而是刻意的修订。第二,必须判明,这些错误是原本就有的错误,以后的版本改正;还是原本没有错误,而是以后的版本修订中,发生了错误。但这种判别是非常困难德的,如“沂水关”、“汜水关”哪个是原本所用?哪个是修改后的?和人名一样,分析这些差异很难肯定哪个版本更接近《三国演义》原本。14、数字 一些学者发现,嘉靖元年本和叶逢春本在一些数字上,也有一些差异,嘉靖元年本更合理,并据此判断嘉靖元年本更接近原本。但第一,这些差异并非全部是嘉靖元年更合理,第二,即便是嘉靖元年本正确,“志传”系列错误,也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嘉靖元年本正确,而叶逢春本“标新立异”修改成错误;另一种是“志传”系列出错,而嘉靖元年本做了改正。理论上浙两种情况都可能性存在,正说成立,反说也成立。所以从数字差异还很难判定哪个版本更接近《三国演义》原本。15、文史对照 在分析版本演化时,经常采用文史对照的分析方法。哪个版本的记述更接近历史,就认为哪个版本接近原本。这种分析的前提是,原本记述是与历史一致的,没有错误。但原本描写也可能就与历史不同,发生错误,而后来的版本发现错误,做了修改,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所以这种利用文史对照来判断版本演化要非常小心。16、文字比较:删节、脱文,叙述通顺、流畅各种版本的文字差异很大,各种版本都各有不同的删节、脱漏,脱文是判断版本演化的一个重要方法。许多学者利用脱文判断版本演化,认为有脱文、衔接不合理的版本是后出、有遗漏的版本,无脱文的版本更接近原本。但脱文也不是“铁证”,相反的结果也有可能,即原本就有脱文、衔接不合理,而后的版本发现后,改正了。比较文字和脱文也是判别版本演化的一个因素,但分析的工作量很大,也可能很难由此得出明确的结论,说明哪个版本更接近原本。17、同词脱文脱文包括一般的脱文和同词脱文(串句脱文)。嘉靖元年本和“志传”系列版本都各有串句脱文,二者串句脱文也完全不同,这充分说明二者没有直接的承继关系。利用串句脱文可以分析版本之间的承继关系,但很难判别哪个版本更接近原本。18、方言、俗语、读音 一些学者发现,“志传”系列的某些版本中保存了许多方言、俗语、谐音等,这些方言、俗语、谐音等,据此认为“志传”系列更接近原本。但理论上也存在,原本并没有这些方言、俗语、谐音等,是后来的抄书人加入的,所以方言、俗语、谐音等也不是《三国演义》版本研究的铁证。19、标点《三国演义》各种版本中,有的版本加了标点,有的版本没有标点。有标点的是嘉靖元年本和少量的“志传”系列本(如余象斗本),而叶逢春本和其他绝大多数“志传”系列版本都没有标点。一般来说,版本演化应该是从无标点过渡到有标点。如果只这样,《三国演义》原本应该是无标点的,这样无标点的叶逢春本和其他绝大多数“志传”系列版本更接近罗贯中原本。20、周静轩诗 周静轩诗是分析《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的一个重要线索。在不同版本中周静轩诗有无、多少,差别很大,一些学者就根据各种版本收入的周静轩诗的差异,分析版本演化。经过详细分析,可以判断,《三国演义》原本中可能没有周静轩诗。而目前现存的版本中,只有嘉靖元年本没有周静轩诗,所以可以认为在周静轩诗方面,嘉靖元年本可能接近原本面貌。21、论、赞、评 嘉靖元年本中存在大量来自史书的“论”、“赞”、“评”。一些学者仔细分析这些“论”、“赞”、“评”后,认为有些“论”、“赞”、“评”是嘉靖元年本后插入的。但理论上也存在,《三国演义》由于原本是文人据史书所编写,因此原来就有很多的“论”、“赞”、“评”。后来“志传”系列版本因为其读者是普通百姓,因此将嘉靖元年本中不易阅读的“论”、“赞”、“评”删去或改写了。所以“论”、“赞”、“评”也不是“铁证”。22、小字注 嘉靖元年本以及一些“志传”系列本都有一些小字注,这些小字注中提供了很多有关版本演化的线索,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仔细研究。最知名的小字注是“旧本”。这是研究《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的一条重要而关键的证据,不断被各钟文章所引用。嘉靖元年本的一条注释称:存在“旧本”,而各种“志传”系列版本正与“旧本”的特征一致,说明各种“志传”系列版本就是嘉靖元年本之前的“旧本”。这条证据不存在相反的解释,因此这是非常少的一个“铁证”,它证明现在看到的嘉靖元年本决非最早的版本,之前肯定存在“旧本”。其他小字注也很值得研究。由此可知,《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l 不能泛泛而谈“哪个版本接近原本”:《三国演义》版本演化有二十多种线索,换个说法就是,所谓的《三国演义》实际包含这二十多方面特征。因此,不能泛泛而谈“哪个版本接近原本”。l 只能说在哪个方面接近原本:要分析哪个版本接近原版,应该明确说明在以上二十多方面,是在哪个方面接近原本?是在某些故事情节?某些文字?则目?分则?周静轩诗?各种论赞评?人物表?年代记录?总歌?每一个项目都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举出非常多的例证,都可以写成很长的论文。以上二十几个项目对分析《三国演义》版本演化重要性各有不同,有的很重要,如故事情节、文字、则目、分则、周静轩诗、各种论赞评等,而有的不太重要,如人物表、年代记录、总歌等。针对某个项目,可能可以根据这个项目判别版本演化的先后。但可能是有的项目支持嘉靖元年本接近原本,有的项目支持“志传”系列版本接近原本。由于缺乏材料,只是可以说,在以上二十多个项目中,在某个项目上,哪个版本更接近原本。而从总体看,最终可能很难判别出哪个版本更接近原本。这是本文分析《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的主导思路和结论,《三国演义》版本问题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决不能仅根据个别或少量的证据,就轻易判断某个版本接近《三国演义》原本。《三国演义》则目与版本演化
分析《三国演义》版本演化有多种线索,其中一个重要线索是则目。很早就有学者发现,“演义”系列每则目的字数都是整齐的七字,而“志传”系列每则目的字数不固定,少的有五字,多的有八字。是否可以利用标题这些字数差别来判别版本的先后?刘世德先生对此持否定态度[2],认为: 不能仅就个节标目字数的整齐与否,来判断嘉靖壬午本和叶逢春刊本孰先孰后。某甲说,嘉靖壬午本2/6“凤仪亭布戏 貂蝉”、8/5“定三分亮出茅庐”、“8/9“献荆州粲说刘琮”、9/10“群英会瑜智蒋干”等标目,不免给人以削足就履的感觉,可见是出于嘉靖壬午本整理着的修饰,因而嘉靖壬午本必晚于叶逢春刊本。某乙却说,原稿就是整齐划一的七标目,由于存在着缺陷,所以叶逢春刊本整理者才采用增字的办法予以弥补;于是“凤仪亭布戏貂蝉”变为1/16的“凤仪亭吕布戏貂蝉”,“定三分亮出茅庐”变为4/3的“定三分诸葛出茅庐”,“献荆州粲说刘琮”变为4/7的“献荆州王粲说刘琮”,“群英会瑜智蒋干”变为4/18的“群英会周瑜智蒋干”。是某甲说的正确,还是某乙说得有道理?一时难以辨认。七字标题八字标题七字标题五六字标题嘉靖元年本叶逢春本图1 不同版本则标题字数不同240则31(24)则169则40(45)则
刘先生的分析方法是正确的,但还不全面。刘先生只比较了叶逢春本八字标题和嘉靖元年本七字标题,但叶逢春本还有少于七字的六、五字标题,而刘先生没有比较和分析。
表1 《三国演义》则目对比统计表 序号则叶本字少,嘉本字多序号则叶本字多,嘉本字少18 曹操谋杀董卓(叶逢春本)曹孟德谋杀董卓(嘉靖元年本)13安喜县张飞鞭督邮(叶逢春本)安喜张飞鞭督邮(嘉靖元年本)223陶谦三让徐州陶恭祖三让徐州216凤仪亭吕布戏貂蝉凤仪亭布戏貂蝉331吕布辕门射戟吕奉先辕门射戟338白门楼曹操斩吕布白门曹操斩吕布442关云长袭车胄关云长袭斩车胄448刘玄德匹马奔冀州玄德匹马奔冀州546曹操三勘吉平曹孟德三勘吉平550关云长策马刺颜良云长策马刺颜良662刘玄德走荆州刘玄德败走荆州651关云长延津诛文丑云长延津诛文丑772徐庶走荐孔明徐庶走荐诸葛亮755关云长擂鼓斩蔡阳云长擂鼓斩蔡阳881刘玄德走江陵刘玄德败走江陵868刘玄德跃马跳檀溪玄德跃马跳檀溪984刘玄德走夏口刘玄德败走夏口973刘玄德三顾诸葛亮刘玄德三顾茅庐1086诸葛亮激孙权诸葛亮智激孙权1074刘玄德风雪访孔明玄德风雪访孔明1187诸葛亮说周瑜诸葛亮智说周瑜1175定三分诸葛出茅庐定三分亮出茅庐1291孔明智伏周瑜诸葛亮计伏周瑜1277诸葛亮遗计救刘琦孔明遗计救刘琦13106孙权合肥大战孙仲谋合淝大战1379献荆州王粲说刘琮献荆州粲说刘琮14113诸葛亮哭周瑜诸葛亮大哭周瑜1490群英会周瑜智蒋干群英会瑜智蒋干15116马超渭桥大战马孟起渭桥六战15108刘玄德智娶孙夫人刘玄德娶孙夫人16117许褚大战马超许褚大战马孟起16114耒阳县张飞荐庞统耒阳张飞荐凤雏17118马超步战五将马孟起步战五将17121赵子龙截江夺幼主赵云截江夺幼主18119张松反难杨修张永年反难杨修18123刘玄德斩杨怀高沛玄德斩杨怀高沛19131关云长单刀会关云长单刀赴会19125落凤坡乱箭射庞统落凤坡箭射庞统20143刘玄德取汉中刘玄德智取汉中20129葭萌关张飞战马超葭萌张飞战马超21150吕蒙智取荆州吕子明智取荆州21139瓦口关张飞战张郃瓦口张飞战张郃22164关兴斩将张苞关兴斩将救张苞22145刘玄德进位汉中王刘备进位汉中王23174孔明一擒孟获诸葛亮一擒孟获23160汉中王成都即帝位汉中王成都称帝24175孔明二擒孟获诸葛亮二擒孟获24163吴大夫赵咨说曹丕吴臣赵咨说曹丕25176孔明三擒孟获诸葛亮三擒孟获25167刘夜走白帝城夜走白帝城26177孔明四擒孟获诸葛亮四擒孟获26189司马懿定计取街亭司马懿智取街亭27178孔明五擒孟获诸葛亮五擒孟获27211司马懿大破公孙渊司马懿破公孙渊28179孔明六擒孟获诸葛亮六擒孟获30218司马师废主立新君司马师废主立君29180孔明七擒孟获诸葛亮七擒孟获31227司马昭南阙弑曹髦司马昭弑杀曹髦30182孔明上出师表孔明初上出师表32238司马昭复夺受禅台司马复夺受禅台31184孔明智取三郡诸葛亮智取三郡33 32185孔明智伏姜维孔明以智伏姜维34 33194孔明两出祁山诸葛亮二出祁山35 34196孔明三出祁山诸葛亮三出祁山36 35199孔明四出祁山诸葛亮四出祁山37 36201孔明五出祁山诸葛亮五出祁山38 37203孔明六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39 38207秋风五丈原孔明秋风五丈原40 39228姜维弃车大战姜伯约弃车大战41 40229姜维洮阳大战姜伯约洮阳大战42 本文试图全面分析叶逢春本的所有标题和嘉靖元年本的所有标题,最后再得出结论。
嘉靖元年本七字则目与叶逢春本八字则目
嘉靖元年本240则每则的标题确实全部是非常整齐的七字,这完全是作者为整齐划一所为。而叶逢春本240则的标题中,有169则与嘉靖元年本一样,同为七字。但叶逢春本正文标题有31则目的字数超过了七字,为八字,总目录中有24则,占总数的12.9%和10%。比较全部31(24个)个七字标题和八字标题,明显看出,全部标题都是八字标题更合理,而缺少一个字的七字标题表述得都不清楚。从版本演化角度看,七字标题和八字标题谁先谁后,实际有正反两种可能性。嘉靖元年本先出者认为,叶逢春本等“志传”系列版本由于读者是下层老百姓,为表达的更清楚,所以叶逢春本的改编者将原来整齐划一的七字的标题,增字改变为表达更为清楚的八字标题。所以七字标题的嘉靖元年本先出,而增字为八字标题的叶逢春本后出。而叶逢春本先出者认为,嘉靖元年本的读者是上层文人,因此改编者更追求形式上标题的整齐划一,而不考虑内容表述是否清晰。所以嘉靖元年本改编者将原来表达很清楚的八字标题,削减一字,改为整齐划一的七字标题。所以八字标题的叶逢春本先出,而减字为七字标题的嘉靖元年本后出。应该说,这两种说法都很有道理,两种观点不相上下,因此单从八字和七字的标题是无法判断谁更有道理。叶逢春本五、六字则目
以上分析叶逢春本多字的八言标题,实际叶逢春本与嘉靖元年本相比,还有减少一字的六字或五字的标题。对此,双方又做何解释呢?哪种解释更合理呢?从这个差别是否可以判别哪种可能性更大呢?首先,全面统计嘉靖元年本和叶逢春本240则的标题,叶逢春本有39(正文则目)、41个标题(总目录)少一字,为六字;有1(正文则目)、4个标题(总目录)少两个字,为五字,合计40(正文则目)、45个标题(总目录)字数少于嘉靖元年本的七字标题,实际比八字则目还要多。这40(45)个标题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名,如三个字的“刘玄德”、“诸葛亮”、“曹孟德”、“孙仲谋”、“马孟起”、“张永年”、“吕子明”、“姜伯约”、“姜维”,和两个字的“刘备”、“孔明”、“曹操”、“孙权”、“马超”、“张松”、“吕蒙”、“姜维”等。另一类是“谋杀”和“杀”、“败走”和“走”、“智激”和“激”、“智取”和“取”、“赴会”和“会”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七字标题和少一、两个字的六、五个字的标题相比,并不象上述八字标题和七字标题那样有很大的区别,即便是六字、五字,也表达得很清楚。从这一点看,仿照八字标题变为七字标题,叶逢春本先出者认为,“演义”版本改编者同样为了追求整齐划一,因此将原来表达已经很清楚的六字或五字标题,再增加一两个字,都统一改为的七字标题。所以有六字和五字标题的“志传”系列先出,而增字为七字标题的“演义”系列后出。这样的解释仍然很合理。前面已经说明,七字标题和少一、两个字的六、五个字的标题都表达得很清楚。这样,嘉靖元年本先出者就无法再象七字标题增字改变为八字那样,认为增字是为表达更为清楚。换句话说,认为嘉靖元年本先出者要解释,为何叶逢春本的改编者,一定要将本来比较整齐、也表达得很清楚的七字标题,非要要减少一两个字,改为六字和五字标题呢?只有一种解释:这是叶逢春本随意改编修订所造成的。而这种随意的改编是完全可能的。现在所依据的叶逢春本明确是“新刊”本(卷一首、卷四首、卷六末、卷七末、卷八首),或“重刊本(卷六首),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叶逢春本是经过修订的,这样现在所看到的多字和少字的标题就可能是修订的,或新刊或重刊中发生的错误。如果是这样,那么现在叶逢春本的标题就不能作为最初的版本来分析,上述的所有分析就无意义了。 表1 “演义”系列与“志传”系列则目差异分析表 “演义”系列“志传”系列对象上层文人下层百姓字数75、6、7、8、9整齐整齐不整齐含义个别回目含意不清含意全部清楚适应适应上层文人适应下层百姓错误无错误有错误、遗漏一致内部一致内部有不一致现象修饰文字有修饰可能无修饰,直白 如何判别叶逢春本的标题是否经过修订呢?虽然我们找不到刊印时间早于叶逢春本的版本,但我们可找到许多刊印时间比叶逢春本迟的版本,如果这些版本的标题与叶逢春本几乎完全一致,那么,叶逢春本的标题经过修订的可能性就不大。但如果这些版本的标题与叶逢春本相比,有很多差异,那么叶逢春本的标题经过修订的可能性就很大,上述分析的正确性就值得怀疑了。为此,我们将叶逢春本与嘉靖元年本、“志传”系列郑少垣本的标题做了详细比较。表2 “志传”系列版本标题比较表版本7字→6字7字→8字6字→7字8字→7字8字→9字总数嘉靖元年→叶逢春本4031 71叶逢春本→郑少垣本8454122 嘉靖元年本 叶逢春本 郑少垣(联辉堂)第十则 虎牢关三战吕布 虎牢关三战吕布 虎牢三战吕布第一百五则 黄忠魏延献长沙 黄忠魏延献长沙 关索荆州认父第一百四十九则 关云长刮骨疗毒 关云长刮骨疗毒 云长刮骨疗毒第一百五十一则 关云长大战徐晃 关云长大战徐晃 关公大战徐晃第一百五十二则 关云长夜走麦城 关云长夜走麦城 关公夜走麦城第二百三十五则 蜀后主舆榇出降 蜀后主舆榇出降 蜀后主舆出降 第二百三十六则 邓艾钟会大争功 邓艾钟会大争功 邓艾钟会大争第六十九则 刘玄德遇司马徽 玄德遇司马德操 刘玄德遇司马德操第八十五则 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舌战辩群儒第一百四则 赵子龙智取桂阳 赵云智取桂阳城 子龙翼德各得郡城第二百则 孔明祁山布八阵 孔明祁山布八阵 孔明祁山布八阵图第七十二则 徐庶走荐诸葛亮 徐庶走荐孔明 徐庶走荐诸葛亮第八十八则 周瑜定计破曹操 周瑜定破曹操 周瑜定计破曹操第九十一则 诸葛亮计伏周瑜 孔明智伏周瑜 诸葛亮计伏周瑜第一百六十四则 关兴斩将救张苞 关兴斩将张苞 关兴斩将救张苞第一百十三则 诸葛亮大哭周瑜 诸葛亮哭周瑜 诸葛亮大哭周瑜第一百八则 刘玄德娶孙夫人 刘玄德智娶孙夫人 刘玄德娶孙夫人第一百三十九则 瓦口张飞战张郃 瓦口关张飞战张郃 张飞关索取阆中第二百二八则 司马师废主立君 司马师废主立新君 司马立王废新君第七十五则 定三分亮出茅庐 定三分诸葛出茅庐 定三分诸葛亮出茅庐 由此可以看出: 1、叶逢春本:与嘉靖元年本相比,有71则与嘉靖元年本七字标题不同,占240则总数的30%左右,即有1/3的标题不同,这个差异是比较大的。其中,40个七字标题变为六字标题,31个七字标题变为八字或九字标题。 2、郑少垣本(联辉堂本):与叶逢春本相比,有22则发生变化,占240则的8.3%,比叶逢春本与嘉靖元年本的差异(30%)小得多,但也有近1/10的差异。如果将郑少垣本和嘉靖元年本相比,有71个标题不同,仍然占30%,几乎与叶逢春本完全一致。因此,既然郑少垣本与叶逢春本相比,有10%标题不同,做了修订。那么,叶逢春本与嘉靖元年本标题有30%不同,这些差异,也很可能是叶逢春本修订造成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仍然存在叶逢春本的祖本的标题,可能和嘉靖元年本一样,也是全部七字标题。现在看到的叶逢春本和其他“志传”系列版本不整齐的则目,完全是“志传”系列版本整理者修订而成的。则目总结
嘉靖元年本先出者认为,叶逢春本等“志传”系列版本为表达更为清楚,将原来整齐划一的七字的标题,增字改变为的八字标题。所以七字标题的嘉靖元年本先出,而增字为八字标题的叶逢春本后出。而叶逢春本先出者认为,是嘉靖元年本的改编者为追求形式上标题的整齐划一,将原来表达很清楚的八字标题,削减一字,改为整齐划一的七字标题。所以八字标题的叶逢春本先出,而减字为七字标题的嘉靖元年本后出。但从七字标题和少一、两个字的六、五个字的标题看,叶逢春本先出者的解释,仍是嘉靖元年本的改编者为追求形式上标题的整齐划一,将原来表达已很清楚的六字和五字标题,增加字,改为整齐划一的七字标题,这样的解释仍比较合理。而嘉靖元年本先出者对此的解释,只能认为是叶逢春本修订随意修订,这样解释不合理,很难令人信服。但是,由于存在后出的版本叶逢春本的则目被修订的情况,所以目前所看到的叶逢春本混乱的则目,很可能被修订过,其原本则目仍可能是整齐的七字。所以,无法根据标题的字数,判别哪个版本接近原本。作者:周文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三国演义》的分则和版本演化研究
内容摘要《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研究中有多种线索,其中通过研究分则,是研究各种版本演化的两个方法。本文详细分析了嘉靖元年本和叶逢春本的分则,不同版本的“分则处”基本相同,但嘉靖元年本和叶逢春本有两处分则不同。经过分析,一般认为原本的分则处与嘉靖元年本一致,而叶逢春本发生了错误。通过分析各种版本的分则处,可以分析版本演化过程。《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研究在《三国演义》版本研究方面,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认为《三国演义》版本演化过程比较简单,嘉靖元年本是最早、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但近年来经国内外学者(如中国周强,澳大利亚柳存仁、马兰安、英国魏安,日本小川环树、西野贞治、金文京、上田望、中川谕等)的研究,对其演化过程有了新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现在一种观点认为:一些版本比嘉靖元年本出版年代晚的“志传本”的祖本,保留了比嘉靖元年本更早的内容,“志传本”的祖本可能更接近于罗贯中的原着。但仍有一些学者坚持嘉...
· 《三国演义》周静轩诗、关索故事与版本演化研究
内容摘要《三国演义》中有大量周静轩诗,而《三国演义》原本中是没有周静轩诗的,这些诗并非都是“周静轩诗”,嘉靖元年本中12首没有署名的所谓“周静轩诗”,实际并非“周静轩诗”。周静轩诗最早可能是从叶逢春本开始插入的,以后又不断被改编。《三国演义》中有关索和“花关索”两种关索故事,原本也没有任何关索故事,两种关索故事也是在不同的版本中先后被分别插入的。综合分析不同版本的周静轩诗和关索故事,可以探索《三国演义》版本演化过程。《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研究在《三国演义》版本研究方面,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认为《三国演义》版本演化过程比较简单,嘉靖元年本是最早、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但近年来经国内外学者(如中国周强,澳大利亚柳存仁、马兰安、英国魏安,日本小川环树、西野贞治、金文京、上田望、中川谕等)的研究,对其演化过程有了新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现在一种观点认为:一些版本比嘉靖元年本出版年代晚的“志传本”的...
· 《三国演义》版本研究的新进展
《三国演义》版本甚多,仅现存的明代刊本就有大约30种,清代刊本70余种。各种版本数量之多,关系之复杂,在古代小说中都十分突出。过去一个长时期中,人们对此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误以为《三国》的版本问题比较简单,形成这样几点普遍的误解:(1)明代嘉靖壬年(元年,1522年)序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或者就是罗氏原作;(2)《三国演义》只有由嘉靖元年本派生的一个版本系统;(3)在众多的《三国》版本中,最值得重视的只有嘉靖元年本(一些人径直称之为“罗本”)和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本(简称“毛本”)两种。1968年,日本著名学者小川环树博士率先指出:明代万历以后出版的若干《三国》版本,包含嘉靖元年本完全没有的有关关索的情节,可见它们并非都是出自嘉靖元年本。1976年,澳大利亚著名华裔学者柳存仁教授发表《罗贯中讲史小说之真伪性质》一文,对《三国》版本源流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新见。2...
· 《三国演义》版本研究的新进展
1968年,日本著名学者小川环树博士率先指出:明代万历以后出版的若干《三国》版本,包含嘉靖元年本完全没有的有关关索的情节,可见它们并非都是出自嘉靖元年本。1976年,澳大利亚著名华裔学者柳存仁教授发表《罗贯中讲史小说之真伪性质》一文,对《三国》版本源流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新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7年1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在昆明举行首届《三国演义》版本研讨会以来,中外学者对《三国》版本的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里拈出两个问题,予以评述。一、关于版本演变的源流关系在现存的明代《三国》版本中,数量最多的是诸本《三国志传》。过去,由于上述对《三国》版本关系的误解,人们将其视为“俗本”而不予重视。对此,柳存仁在《罗贯中讲史小说之真伪性质》中首先提出异议,认为:“《三国志传》之刻本,今日所得见者虽为万历甚至天启年间所刊刻,时间固远在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然其...
· 二十世纪《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
[摘要]二十世纪《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在版本的调查、辑录、整理和版本系统、衍变的考证以及罗贯中原本形态的探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整理和总结其中的得失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深化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关键词]《三国演义》文献学;版本研究;版本系统;版本衍变;原本形态《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是《三国演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且影响深远,所以弄清这部伟大著作的产生时间、演变过程等情况,对研究长篇小说的源起、衍变、流播、创作规律等课题,意义重大。而《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传统文史、学术观念的拘囿,二十世纪以前的《三国演义》版本研究几乎没有成果可言。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学术、小说观念的发展建立,经过几代学人的艰辛努力,《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拟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对二十世纪《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
知识互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