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 第一百零六章 官位
(演义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在第三十二章《袁家之亡》中我已经谈到罗贯中确实不太公平,袁家灭亡五年的时间只花了两章,还不如关羽走单骑的篇幅。但是若要和本章相比,还是大大的逊色了。本章从公孙渊灭亡到司马懿装病在历史上一共几年呢?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出兵辽东,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谋诛曹爽,也就是说十一年的时间,这一章就一扫而过,若是加上之前诸葛亮死后的那半章,从公元235年算起来,十四年的时光就被一章半的篇幅带过去了。其实在第三十二章中袁家之亡虽然带的年数多,但是当时那几年最重大的事件其实也不外乎曹操灭掉袁家,统一河北。但是这十四年则不同,演义中遗漏掉很多的历史,如继任诸葛亮的蒋琬在蜀汉的这段时间都没有提及,演义只是在下一章由费祎提到蒋琬病亡而已,陆逊之死也没有谈到,此外曹魏,蜀汉,东吴这三方几年来的战役也都未提及,尤其是曹爽攻蜀汉一战,蜀汉王平守御有方,费祎带大军截杀曹爽,曹魏遭遇大败,这次战役也没有谈到,而是直接跳到了姜维出场而已,不过演义小说本就是为了好看,这点也无可厚非,不过这段时间的历史也颇有可说之处,而且内容很多,遗漏未免太过可惜,以后再寻一章谈谈便是,不过具体的事迹还是希望大家直接读史。
其实演义中最让人头疼的还是不写过去了几年,就好象司马懿称疾不出,再之后面对李升装病,再谋诛曹爽,这其间都没写过去了几年,给人一个错觉就好象这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一样,那时也只是对司马懿装糊涂的本领佩服而已。等到看了历史,才发觉这其中已经过去了好多年了,这么多年司马懿居然忍得下来,而且还能活得这么长寿健康,确实不容易,装了这么长时间的老狐狸,不说曹爽,便是别人也会受骗吧。不过司马懿这个人忍功和装病的功夫都是一流,在当年曹操招募他的时候就表现过一次,这次再装,也是熟门熟路。不过最让人佩服的还是他的寿命,活的长,颇有养生之道,不过这也就罢了,比他活的长的多了去了。但是活的这么恰好就令人佩服,把朝廷大权夺到手,让二子可以顺利接班就去世,实在是活的太有价值含量了。
还是回到本章的正题,官位之上来,历史上这个官位实在大有名堂,有些官位有时有,有时没有,有些官位名称不同,但是实际上干的是一样的事,有些官位品级很低,但是权力很大,有些纯粹就是加官,但是却十分重要。
我们先从丞相说起,这是秦朝开始便确定下自皇帝之下的第二把手,地位很高,权力很大,具体大到什么程度呢?理论上说天下的事都可以管,即便是天子所在的宫内,丞相只要想管,也是能找到办法的。丞相可以自己任命官吏,管理政务,一些丞相如曹操开府治事,自己任命一套班子,权力比正式朝廷的百官还要大。丞相理论上的权力这么大,自然会引起皇帝的担心,所以自汉武帝后丞相这个位置就时有时无,都说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可是实际上朱元璋废除的这个丞相称号在历史上也没几个朝代正式用过。
东汉开国之后一直没有丞相,董卓入主后设了相国这个位置当过几天,等到曹操的时候正式恢复了丞相这个位置。曹操恢复丞相这个位置最主要的原因和当初废除丞相之位的原因一样,便是权力大。之后曹丕继任丞相,随后立魏国,曹魏年间一直没有丞相,这也是常理。倒是蜀汉与东吴建国后设立了丞相一职位,东吴的丞相可说名不副实,更象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完全取决于孙权的态度,张昭如此重臣,又受到群臣支持,就因为孙权的反对而当不上丞相,即便是陆逊这样的重将担任丞相也备受孙权猜忌。至于蜀汉官制可说是延续东汉,但是就是诸葛亮这个丞相位置有些特别,诸葛亮不单任丞相,还录尚书事,这“录尚书事”比之丞相之位还要重要,但是诸葛亮也要等到刘备托孤,诸葛亮领益州牧,开府治事后才可以以丞相之位掌握蜀汉全权。
诸葛亮死后,丞相之位便空缺了,演义上一回说到蒋琬接任诸葛亮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这是从何谈起,又担任丞相又担任大将军,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兼任,何况有了录尚书事,只需两者其一便可了,一般来说,当了丞相又录尚书事,何必去做什么大将军。而诸葛亮死后丞相位置是空缺的,虽然说蜀汉有称将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称为“四相”,但是后三者都没有做过丞相,只是都做过尚书令,世人把他们的地位看做丞相一般罢了,而且也是为了让演义的读者更明白,因为丞相这个名字那些听说书评书的都知道,所以一旦评书说某人掌权肯定说当了丞相,而不会说什么尚书令,中书令,内阁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尽管这些都有丞相之权。
而且蒋琬也不是马上就做了大将军,一开始先做尚书令,不久成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并领益州刺史,而尚书令的位置由费祎接任,再之后开府,任为大司马,而费祎成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并在蒋琬之后领益州刺史,后也开府。他们两者都是慢慢升迁,而不
是象演义中那般一下就成为诸葛亮之后的重臣。实际上诸葛亮密表推荐蒋琬也只是推荐而已,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刘禅手中,若是诸葛亮公开蒋琬为继承人,而之后蒋琬马上就代替诸葛亮做丞相开府治事,那诸葛亮就是和曹操司马懿一样,而不是诸葛亮了。
这里我们注意一下,蒋琬,费祎,都担任过大将军,并录尚书事,大将军一职在汉代权位甚高,当年汉武帝设立大将军一职,就是为了分丞相之权,后来大将军也变成了如同丞相一般的存在,颇多外戚以大将军的身份统领朝政。汉末何进以大将军权倾朝野,曹操当初得献帝后也想任大将军,但是遭到袁绍反对,不得不将大将军之位让了出去,当时曹操还没有恢复丞相的位置,大将军地位最高,也就是实际上的百官之首。而三国时期,尽管有丞相这样的明确的百官之首,还有中书令这样的权要之位,大将军一职位依旧是要职,当然也看当时形势与你这个大将军到底有多大的加官与权限。
如蜀汉蒋琬费祎录尚书事,又领益州刺史,何况在其之上又无高官,便是实际上的百官之首,而曹魏这边,曹真父子同任过辅政大臣,也都担任过大将军,但是地位大不相同,曹真比他儿子的权力小得多了,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曹爽还有一个“录尚书事”,当然两人辅佐的皇帝也不一样,曹芳即位时年纪太小,不象曹叡即位时基本上已经成年,就是少有任事而已。(其实这两对父子很有趣,曹真曹爽父子都打过蜀汉,无功而返,而曹叡曹芳这名义上的两父子呢,都没怎么见过百官,曹芳倒也罢了,年纪本来就小,曹叡在曹丕死前没怎么见过百官实在把他保护的太了,联系到曹芳这个养子还不知是从哪里领养的,可见曹魏对于宫内的事管理实在是严格啊)
其实还有东吴的诸葛谨诸葛恪父子,虽然也都是做过大将军,但是诸葛恪这个大将军权限比父亲高了许多,不过这主要是当时东吴没什么人了,诸葛恪得以辅政,马上又联合孙峻铲除了当时中书令孙弘,得以掌握大权的关系,而且不久就加为太傅了。
说到太傅,又要回到司马懿的问题上来,演义里和史书上都说曹爽为了架空司马懿,把他由太尉进位为太傅,所谓“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也就是说表面上给你很高的地位,但是实际上架空你,把你的权力夺过来。这种计策确实也是常见的一种,关于官位权力的变化,还有许多办法,以后在《尘封的历史》一文中再写吧。
但是,那是不是说把司马懿进位为太傅就能剥夺他的权力呢?那并不是的,诸葛恪也
是太傅,但是权倾朝野啊!实际上要做到架空这点,并不是一个进位就可以做到的。曹爽还做了许多布置,安排自己的亲信朋友担任宫内外的要职,如中领军,吏部尚书,司隶校尉,尚书等要职,都渐渐被曹爽亲信所占据。这才是架空司马懿的后继手段,没有这些手段,司马懿也没这么快让位。
但是即便如此,司马懿依旧还有相当的权力,如正始二年,司马懿带领大军救樊城,正始四年,带兵意图攻打诸葛恪所部,司马懿真正的称病不参与政事是正始八年公元247年的事,第二年开始谋图诛杀曹爽,第三年计策成功,曹魏大权尽归司马家了。
说起司马懿得权,就不得不说到曹叡的遗诏,其实曹叡原来计划以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人辅政,而曹宇为大将军,主要辅政者,而其中并没有司马懿的位置。但是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和夏侯献曹肇关系不和,担心他们上台对自己不利,于是向曹叡进言,改换了遗诏,由曹爽和司马懿辅政,司马懿两代都是辅政大臣,由此得重权。
这其中刘放与孙资两人的关系很重要,没有这两人的话,司马懿不得辅政,曹宇主政,曹魏政权未可知走向如何,而这两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权力能改变曹叡的遗诏呢?
两人官位很高吗?一人为中书令,一人中书监,而中书监终魏晋不过三品,中书令同是,到了唐朝成为正二品,宋朝正一品,不过那是以后的事,在曹魏时代他们的官位根本不能和太尉,大将军,司空,司徒这样的高官相比。然而就是这样的官员,却能决定那些高官的命运,刘孙两人为什么和夏侯献曹肇关系不和,就因为两人长久以来担任这样的机要位置,引起了夏侯献曹肇等人的不平?为什么不平,因为两力大!
一般来说,除了一些荣誉官位外,权力和官位都成正比,中书令中书监为什么会权力这么大,官位这么小呢?因为两者本来只是曹操时设立的秘书令一职。等到曹丕改为中书令,加了中书监,但是当初的位置根本就不高,所以品位后来也高不到哪里去。可这种官位因为参与的都是机要事件,又长期在皇帝身边,对皇帝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于是借由皇帝之权,他们的权力也很大了。日后中书权位日重,唐宋时代中书省就成为了掌握决策要求的部门,中书省长官便是实际上的丞相。
其实这也并非中书令一种,尚书令也是如此,原本只是内廷小官,但是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就日渐权重,时间久后成为要职,但是一开始的品位都不高。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
,一些品位不高的官成为权重之官,
这里还要说到一点,说起中书监是不是会令人想起太监呢?有趣的是,这两者还真有点关系,不过这关系比较复杂,也不是和中书监有关,而是和中书令有关,当初中书令这个位置是由宦官担任的,也自然,接近皇帝的官员嘛,司马迁受宫刑后就担任过。而中书令日后由士人担任,权力也日渐扩大,成为决策部门,但是归根到底,这当初其实就是皇帝的秘书。
这就对了,那明朝宦官,也就是太监,做的是什么工作呢?明太祖时期当然只是打杂的,明成租实际上废除了那个不许宦官干政的禁令后,其实这些宦官们也就是做的当初中书令一样的工作,皇帝秘书而已。中书令靠做秘书做成了丞相,这太监做秘书做个内相,也是常事了。
作者:沉睡的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