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三国随章侃 第五十七章 大都督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5
转发:0
评论:0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七章大都督 ,(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我曾说过,诸葛亮

  

  (演义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我曾说过,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主角,所以受尽了优待,可说只有他欺负别人,没他被人欺负的时候,就象本来在正史里好端端的周瑜,到了演义里就活生生被诸葛亮欺负得气死了,还落得个“既生瑜,何生亮”的说法,而演义本回里诸葛亮连死人都不放过,还要去吊丧一番,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这刘备前次去东吴演义已经把功劳归于诸葛亮的锦囊了,演义嫌此还不够直接,这次干脆让诸葛亮自己前去,这也未免太过头了。其实演义将诸葛亮写的太过神通广大,有时甚至显得有些刻薄,比如对周瑜,对魏延都是如此,所谓物极必反,演义里被诸葛亮欺负的人,这现在都被翻案了,曹操自不必说,周瑜魏延这两位在演义里被诸葛亮是欺负的最深的,现在都扬眉吐气了,这想必是当初罗贯中写此书时未尝想到的吧。

  

  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和周瑜没什么瓜葛,诸葛亮那时还未成名,而周瑜虽说只是孙家手下一将领,但是也比诸葛亮要出名的多了,何况在他眼中,只怕只有曹操刘备这般的人物,诸葛亮只是刘备手下一谋士,何须他来费心。尤其周瑜和刘备之间的关系也没演义中那般糟糕,周瑜或许不如鲁肃那样鼎立支持孙刘联盟,但是在他生前,和刘备之间的合作表面上还算融洽,虽然在刘备前往江东时他进言孙权刘备,但是也没到如演义那样欲杀刘备诸葛亮而后快的程度。实际上周瑜在赤壁前后为对抗曹操需要和刘备合作,而刘备为保持刘孙联盟刻意交好,此时江陵还为周瑜所领,借荆州之事尚未发生,孙刘双方处于蜜月期,又无瓜葛,至于演义中的诸葛亮设计夺江陵等事都是胡诌出来的,除了刘备入江东引得周瑜一阵心动外。刘备和周瑜之间尚还保持着表面上的合作关系,与刘备尚且如此,赤壁之后才被任免为军事中郎将的诸葛亮自然不会和周瑜相斗了。

  

  言归正传,演义中称周瑜为大都督,不过这并非事实,东吴只有等到刘备东征时才拜陆逊为大都督,之前演义中称周瑜鲁肃吕蒙为大都督都是演义中言,大概出自于周瑜在征江夏时为前部大督和在赤壁时与程普为左右督的关系。但是演义中所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大都督乃是三国起始的官职,并非常设官,主要是战时加领,对外出征时授予统领各路兵马的权力,日后渐渐成为在边地总领军事的官职。而周瑜鲁肃吕蒙这三人都自领一军,镇守边地,位高权重,深受孙权信任,说他们是实际上的都督也不委过,尤其是周瑜在赤壁一战时扮演的角色确实与日后大都督陆逊无异。

  

 

 三国志将陆逊列一传,周瑜鲁肃吕蒙列一传,其实大有深意,陆逊姑且不说,而周瑜鲁肃吕蒙三人确实有着相通之处,此三人都为东吴的统兵大将,其位在众将之上,又是一人继承一人,鲁肃继承周瑜,吕蒙再继承鲁肃之位之兵,而最关键之处,他们三人都是孙家在江东的一大支柱,是孙权的嫡系力量。  

  江东势力复杂,本土势力强大,自孙策入主江东之后,虽表面服之,但是势力仍盛,孙策死的又早,这一重担基本上是孙权所承担的,而孙权在军队上除了自己的族人之外,最依仗的便是周瑜鲁肃吕蒙之兵,甚至可以说,孙权的地位与这三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周瑜,若没有周瑜,可说就没有孙权。

  

  周瑜,庐江人,祖辈也任过三公,显赫一时,少时与孙策交好,又与孙策为连襟,在攻江东时又助过孙策,后至江东后孙策对之也颇为倚重,所以演义中孙策死前嘱咐时多次提到周瑜,有对母亲说的:“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对妻子说的:“早晚汝妹入见,可嘱其转致周郎,尽心辅佐吾弟,休负我平日相知之雅。”如此一看,孙策对周瑜真是信任备加。不过以上的两事都是演义杜撰,尤其那著名的“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并无此事,他只是嘱咐张昭好好辅佐孙权,并没有一句涉及周瑜。

  

  虽然没有孙策所说的“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但是周瑜所决之事,却不单是外事而已。《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而到了建安十一年,才看到周瑜再度领兵出镇外地的记载。周瑜自来江东,一直在外征战镇守,孙策死前本受孙策之命在巴丘镇守,而孙策死后他带兵入吴奔丧,而之后六年又一直在吴掌事,其意不言而明。周瑜对于孙家来说,是一支绝对可以依赖信任的力量,孙策死后,本土大族蠢蠢欲动,周瑜带兵入吴并镇守之才能威慑众人,保住孙权之位,直到孙权年长,威信建立,周瑜才可出镇外地。

  

  其实虽然说孙策与周瑜交好,周瑜带兵赴丧也可能是孙策之遗命,不过在我看来,孙策与周瑜之关系尚不如孙权与周瑜来的紧密。孙策与周瑜确实自好,周瑜又助孙策夺下江东,然周瑜也并非之后便投入孙策之下,而是在看到袁术实在无能之后才终于决定投奔孙策;另一方面,孙策手下有诸多孙坚旧部,孙策固然对周瑜信任,但是有程普太史慈等人在,周瑜要出头也颇难。而孙权则不同,他年少登位,需要众人支持,而那

些父兄手下的将领个个资历过人,岂会轻易服从于他,而周瑜与孙家交好,年龄又相近,相较起来,更值得信赖的多,他的入吴主事,更得孙权之心。所以说,相比孙策,孙权更依仗于周瑜。(从某种程度上说,周瑜也更能被孙权所用,孙策虽然才智过人,但是在举贤任能确实不如孙权,吴书记载,鲁肃也曾见过孙策,孙策雅奇之却不能留用,而周瑜推荐鲁肃给孙权却能用之。)而周瑜对孙权也是忠心耿耿,相比张昭等人,他建策献谋更为孙权着想,正如孙权日后所言: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确实,假如没有才智过人又忠心耿耿的周瑜先是带兵在内扶持,之后又力排众议,出战曹操,只怕孙权的位置都保不住,何况日后的三分天下,登基为帝了。

  

  而如周瑜一般,之后的鲁肃吕蒙也都是孙权亲手提拔信赖的将领,而且这三人都不是江东世族出身,只有他们这三位孙权所信赖的“大都督”统领大军在外,孙权在内才能真正的安心。

作者:沉睡的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七章大都督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七章大都督(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我曾说过,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主角,所以受尽了优待,可说只有他欺负别人,没他被人欺负的时候,就象本来在正史里好端端的周瑜,到了演义里就活生生被诸葛亮欺负得气死了,还落得个“既生瑜,何生亮”的说法,而演义本回里诸葛亮连死人都不放过,还要去吊丧一番,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这刘备前次去东吴演义已经把功劳归于诸葛亮的锦囊了,演义嫌此还不够直接,这次干脆让诸葛亮自己前去,这也未免太过头了。其实演义将诸葛亮写的太过神通广大,有时甚至显得有些刻薄,比如对周瑜,对魏延都是如此,所谓物极必反,演义里被诸葛亮欺负的人,这现在都被翻案了,曹操自不必说,周瑜魏延这两位在演义里被诸葛亮是欺负的最深的,现在都扬眉吐气了,这想必是当初罗贯中写此书时未尝想到的吧。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和周瑜没什么瓜葛,诸葛亮那时还未成名,而周瑜虽说只是孙家手下一将领,但...
· 三国随章侃第十七章伪帝和谶纬
三国随章侃第十七章伪帝和谶纬(演义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本回说到袁术称帝,袁术在早期的群雄割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如前文所说,他和袁绍的兄弟之争是早期群雄争霸中的一大焦点,他们两兄弟各自形成了相互对抗的两大集团。在前期,袁术势力一度极盛,即便在遭到袁绍和曹操的连番打击之下,也保有相当的实力,但是在称帝之后,就遭到天下诸侯的群起攻击,演义这章说到的曹操组织的联军便是一个典型代表。(虽然演义中称联军,又称会合三将,但是实际上主攻袁术的只有曹操一军,刘备当时在曹操支持下重新驻扎小沛,但并不见有明文记载他参与曹操此次对袁术的讨伐,而吕布是在迎击袁术的进攻,孙策更是远在江东,而且只是和袁术断绝从属关系,远在江东的他怎么和曹军会合。)曹操迎汉帝入许都,已经是汉天子的代表,所以袁术称帝,自然要由他组织联军,而刘备素来和袁术不和,袁术几番攻打刘备而且刘备自认汉室宗亲,袁术这种大逆不道的...
· 三国随章侃第五章十八路诸侯
第五章十八路诸侯(演义第五回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本回关东诸侯终于云集反董了。董卓在洛阳挟天子令诸侯,这各位诸侯自然心怀不满,但是最终先跳出来那些诸侯却是董卓任用的,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在当时为董卓信任,不过心里却是反董一族,前文提到的袁绍和董卓争执挂印离开,便是这两人劝说董卓拜袁绍为渤海太守,而此两人推荐的赴各地任州牧太守的韩馥,刘岱,孔伷,张邈等人都是关东反董联盟的主力,董卓见关东诸侯兴兵,便怒极将他们与袁隗一家杀死。(演义上第六回也有所记载,大致无差,而资治通鉴上说董卓杀了周毖、伍琼有所后悔,另有说伍琼和第四回中行刺伍孚的早期事迹相同,可能是同一人。)演义这回说的是关东诸侯讨董,但是其实突显的是书中两位主角曹操和刘备,如曹操矫诏一事,乃是子虚乌有,曹操征兵有之,但是矫诏一事,并非他所做,而是东郡太守桥瑁干的,而且也不是矫诏,而是矫做朝中三公书,发到各州郡,袁绍牵头,这才...
· 三国随章侃第八十七章蜀中无大将
(演义第八十七回征南寇丞相大兴师抗天兵蛮王初受执)本回演义中诸葛亮南征,开始传说中的七擒七纵,七擒七纵在演义中的地位相当高,但是在正史中的地位则就一般,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就一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在《汉晋春秋》说到对孟获“七纵七禽”,但是对如何“七纵七禽”也没有细说,演义中的那些内容自然是作者想象杜撰的。其实南中的叛乱,在建兴元年便已经发生,而不是演义中所说的建兴三年来了飞报。(要是有这样拖延两年的飞报,那干脆不如改叫蜗牛报得了。)只是因为刘备刚死,蜀汉内部需要时间稳定,所以诸葛亮一直延迟到建兴三年才出兵。而且对于这次出兵,当时群臣也有意见,倒不是不出兵,而是认为诸葛亮没必要亲自出征,只需要一员大将即可,这在演义中已经有所记载,从日后的情况看,这王连所说的确实是实话,这南中叛乱确实十分容易平定,根本不需要诸葛亮亲自出征。演义中诸葛亮对此次出征的理由做了解释,而史书中的解释在演义...
· 三国随章侃第八十七章蜀中无大将
三国随章侃第八十七章蜀中无大将(演义第八十七回征南寇丞相大兴师抗天兵蛮王初受执)本回演义中诸葛亮南征,开始传说中的七擒七纵,七擒七纵在演义中的地位相当高,但是在正史中的地位则就一般,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就一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在《汉晋春秋》说到对孟获“七纵七禽”,但是对如何“七纵七禽”也没有细说,演义中的那些内容自然是作者想象杜撰的。其实南中的叛乱,在建兴元年便已经发生,而不是演义中所说的建兴三年来了飞报。(要是有这样拖延两年的飞报,那干脆不如改叫蜗牛报得了。)只是因为刘备刚死,蜀汉内部需要时间稳定,所以诸葛亮一直延迟到建兴三年才出兵。而且对于这次出兵,当时群臣也有意见,倒不是不出兵,而是认为诸葛亮没必要亲自出征,只需要一员大将即可,这在演义中已经有所记载,从日后的情况看,这王连所说的确实是实话,这南中叛乱确实十分容易平定,根本不需要诸葛亮亲自出征。演义中诸葛亮对此次出征的理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