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三国随章侃 第五十五章 谁在褒刘贬曹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0
转发:0
评论:0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五章谁在褒刘贬曹 ,(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关于《三国演义》

  

  (演义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关于《三国演义》,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说法,便是“褒刘贬曹”不过以我来看,这个定义加得有些问题,我们先把“贬曹”放一放,先说说这个“褒刘”,大家一看到这个“刘”,就想到刘备,而就想到这个《三国演义》是一部褒扬刘备贬低曹操的小说。可是,此观点可说大有问题。

  

  我们在之前有好几章便已经谈过,演义中的主角乃是诸葛亮,其次是关羽,而刘备不单不是主角,而且还因为诸葛亮和关羽的原因被抢去了不少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戏份,还被塑造成一个只是依赖诸葛亮和关张两兄弟,动不动就哭鼻子的“仁君”形象。而且即便是为刘备所加的这个“仁君”形象,也不能说是褒的。如这几回演义中就将刘备先是描写成畏惧前往东吴,在诸葛亮鼓动之下才动身,而在东吴则全乃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才得以脱险,又陷入周瑜设计的温柔窝中,直到赵云依诸葛亮的锦囊从事才能回到荆州。而史实上的刘备此行真相如何呢?确实,诸葛亮是看穿了东吴之计,但是和演义中诸葛亮劝说刘备前去江东不同,诸葛亮极力反对刘备前往江东,更别说有交给什么锦囊妙计了。做出前往江东的决断的乃是刘备,之后在江东与孙权等人周旋,从容而出的自然也是刘备之力,而非诸葛亮的锦囊之功。刘备此次入江东虽然在之后自己也认为并非万全之策,但是却将刘备其人的胆略果敢表现的淋漓尽致,不过在演义中,那个有胆的刘备不见了,只剩下一个犹豫只会哭鼻子,依赖着诸葛亮的刘备。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有罗本和毛本之分,一般而言,说“褒刘贬曹”的便是毛本,不过就算看毛本,也很难说有太大的“褒刘”成分。毛本虽然做了一些改动,但是大部分是对文笔和小细节的修正,对于大致情节和故事内容并没有太大改变,而对于塑造演义人物形象来说,那些故事情节是最关键的,也就是说,虽然毛本有所谓“褒刘”的倾向,但是实际上人物形象在罗本便已经定型,毛本只是在此基础上巩固而已。而且,就算是毛本,也是更注重将关羽和诸葛亮的形象更高大化,而刘备的形象不单比之罗本没有进步,反而进一步弱化了。

  

  其实就算“褒刘”之外的另一大主题,“贬曹”也是很成问题的,虽然在《三国演义》现了不少曹操的负面描写,但是我们细细分析起来,那些描写中要不是原本史书中便有记载的,如挟天子,如睡梦中杀人,曹操本就做了那些事,演义只是照抄而已,要不就是曹操处于和演义所塑造的正面人物对抗的时刻,如在华容道,汉中大战时曹操

的狼狈模样很大程度是为了烘托演义主角诸葛亮的智谋。而在演义中也不乏对曹操的正面描写,如对人才的爱护,断发代首,对典韦的祭奠。(这里便是最奇怪处,演义中虚构了一个刘备摔孩子,因为不合情理,结果刘备莫名其妙落下了一个收买人心的嫌疑,而曹操祭奠典韦时说的比之失去长子来说更痛惜失去典韦这段话其实更不合情理,更有收买人心之嫌,但是众人却将之视为曹操爱才的典型。)  

  事实上,《三国演义》并非是一本“褒刘贬曹”的小说,罗贯中在写此书时,最大的原则便是以诸葛亮这个人物为中心,而无论是曹操刘备这干原本真实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只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这个人物角色的配角而已。所以在诸葛亮出场之后,刘备顿时变成一个软弱无能,只会依赖诸葛亮行事的所谓“仁君”,相对而言,曹操的待遇反倒是要好一些,这其实即便在其他小说中也是常见的,主角往往是正面角色的戏中,正面角色受到主角的压制,戏份有限,反倒是反面角色因为与主角对抗,戏份更多,人物形象更为鲜活。至于所谓的“褒刘贬曹”也只是因为诸葛亮身处刘备阵营,曹操与诸葛亮处于敌对方的关系而已,也就是说,所谓的“褒刘”其实是褒诸葛亮所在的刘汉阵营,而不是褒扬刘备。这点在毛本中也并非做出太大的改动。

  

  除了对诸葛亮关羽等部分作者钟爱的角色作者会对史实进行改动外,作者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历史资料。这也是演义中部分角色的形象会显得别扭的原因。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假如不是《三国演义》在“褒刘贬曹”,那是谁在“褒刘贬曹”呢?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三国演义》确实是一部相当精彩的著作,然而,在古代社会,有多少人是直接阅读原着的呢?尽管在近代工业化之前,中国的识字率在世界范围内是相当高的,甚至有说法在明清时代在中国男子中的识字率已经接近半数。然而,这比起现代社会来,还是太低了,而《三国演义》即便再通俗,受限于古代印刷技术和成本的关系,书籍也不可能达到普及的地步。至少对于《三国演义》对民间的影响来比较,读过《三国演义》原书的人并不会太多。那《三国演义》是如何在民间普及开来的呢?

  

  《三国演义》等演义小说能在民间获得绝大的影响,最关键点还是在于说书评书以及那些三国戏。《三国演义》本就脱胎于说书,而成书的一大功能也便是为说书人所用,其普及也是得益于三国说书,而三国戏也是如此。一方面,罗贯中所写《三国演义》和

日后毛家父子修改完善的三国演义版本因为质量超越其他版本的三国得到众人接受,另一方面,众多说书人和三国戏剧的作者在接受了《三国演义》的同时,也不断的对此进行自己的解说。而他们的解说对于众人的影响更甚于《三国演义》原书,举例来说,大多数七十年代生的人对于三国演义等大量演义的第一次认识往往不是出自演义本书,而是当时广播中的演义评书。而现在众多的三国爱好者也是出于电视,三国游戏的因素。而这些评书说书电视游戏并不是都忠于原着,而是有自己的解说,但是他们的影响要远远甚于《三国演义》的原书。(就象现在往往是一本小说改编的电视火了之后才带动原书的红火,任何一样东西要成为潮流关键点不单在于本身还在于传播渠道)  

  所以,“褒刘贬曹”并非出自于《三国演义》,而是那些三国说书评书,三国戏的关系,尤其是说书,三国戏远远早于《三国演义》,他们已经有了固定的价值观,比如“褒刘贬曹”,比如关羽。对《三国演义》的接受也不能改变这一点,相反他们不断的对《三国演义》进行着自己潜移默化的改动,毛本《三国演义》便是一次尝试。

  

  而在民间来说,他们更是占据了完全的上风,他们在说三国演三国的同时,不断的将自己的价值观如“褒刘贬曹”渗入进去,比如三国戏中,曹操必然是演坏人的白脸,这白脸一露,就算三国演义将曹操写成好人也没用。

  

  当然,为什么民间是如此的“褒刘贬曹”则和为什么关羽会成为忠义的化身,诸葛亮会成为智慧的化身一样。和民间传说,历史上的人物评价有着相当的关系了,这就不在本文范围之内了。

  

  只是,《三国演义》的名头太大,这“褒刘贬曹”的担子,也要《三国演义》和罗贯中等人来背了。

作者:沉睡的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五章谁在褒刘贬曹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五章谁在褒刘贬曹(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关于《三国演义》,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说法,便是“褒刘贬曹”不过以我来看,这个定义加得有些问题,我们先把“贬曹”放一放,先说说这个“褒刘”,大家一看到这个“刘”,就想到刘备,而就想到这个《三国演义》是一部褒扬刘备贬低曹操的小说。可是,此观点可说大有问题。我们在之前有好几章便已经谈过,演义中的主角乃是诸葛亮,其次是关羽,而刘备不单不是主角,而且还因为诸葛亮和关羽的原因被抢去了不少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戏份,还被塑造成一个只是依赖诸葛亮和关张两兄弟,动不动就哭鼻子的“仁君”形象。而且即便是为刘备所加的这个“仁君”形象,也不能说是褒的。如这几回演义中就将刘备先是描写成畏惧前往东吴,在诸葛亮鼓动之下才动身,而在东吴则全乃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才得以脱险,又陷入周瑜设计的温柔窝中,直到赵云依诸葛亮的锦囊从事才能回到荆州。而史实上的刘备...
· 三国随章侃第十五章江东
三国随章侃第十五章江东(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在三国演义中,蜀魏两家是当然的主角,而东吴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虽然不能说不重要,但是比起蜀魏两家,就是一个大配角,尤其是在群雄割据的前期,几乎没什么戏份。不过,这也是当时的形势,中国在争霸上一直有个说法,就是逐鹿中原,虽然这中原更多的是政权的代名词,但是也一定程度上是地理名词,也就是说,在争霸的舞台上,北方是主角,南方是配角。而北方和南方的关系,南征北伐等等,已经有太多人说过了,(虽然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并非是南弱北强),但是在当时,中原的地位远非南方可比,所以东吴虽作为三国之一,但是在他的开国历程上,受到的关注最小。受到的关注小往往也意味着难度不大,而真实的情况也是如此,孙策入主江东,就如虎入羊群,几乎手到擒来,而假如孙策在北方与曹操袁绍刘备吕布群虎争夺中原,则便没那么轻松容易了。而江东的得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当时...
· 三国随章侃第十五章江东
三国随章侃第十五章江东(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在三国演义中,蜀魏两家是当然的主角,而东吴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虽然不能说不重要,但是比起蜀魏两家,就是一个大配角,尤其是在群雄割据的前期,几乎没什么戏份。不过,这也是当时的形势,中国在争霸上一直有个说法,就是逐鹿中原,虽然这中原更多的是政权的代名词,但是也一定程度上是地理名词,也就是说,在争霸的舞台上,北方是主角,南方是配角。而北方和南方的关系,南征北伐等等,已经有太多人说过了,(虽然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并非是南弱北强),但是在当时,中原的地位远非南方可比,所以东吴虽作为三国之一,但是在他的开国历程上,受到的关注最小。受到的关注小往往也意味着难度不大,而真实的情况也是如此,孙策入主江东,就如虎入羊群,几乎手到擒来,而假如孙策在北方与曹操袁绍刘备吕布群虎争夺中原,则便没那么轻松容易了。而江东的得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当时...
· 三国随章侃第二十五章关公
(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关羽,我们后世称之为关公,原本在三国时代他只是名将中的一员,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他的地位也不断提升,我们称之为关公只是普通的尊称而已,其实上他的尊号极多,先说官方给的:北宋是“义勇武安王”后来南宋时期加了几个定语,总称“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朝是“显灵威勇武安英济王”;明朝是“协天大帝”,“三界伏魔大帝”;清朝屡次加封,已经是“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了。而宗教界也不甘示弱,西来的佛教先是将其借为护法神,后来成为伽蓝神之一,而本土的道教用关羽更加得心应手,“荡魔真君”这只是简单的了,实际上北宋起对关羽的加封就是道教策动的。至于民间更不用说了,他的身份不单是评书中衣薄云天的关公,也不单是庙宇中的关帝君,更不单是过五关斩六将的战神武圣,也不单是财神,而是一个集忠义为一体,在他们身边如兄长的关二哥。这种身份给他们极大的亲...
· 三国随章侃第四十五章水军
(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本回演义的内容若是对中国戏剧有所爱好的票友必然十分熟悉,“群英会”这一出是三国戏中不可缺少的一幕,戏剧中重点突出的是蒋干的愚蠢,周瑜的智谋,曹操的多疑,是很考验演员表演功底的。这也是演义中赤壁之战连环计谋的第一出,先是对蒋干的反间计,再是黄盖的苦肉计,阙泽的诈降计,庞统的连环计,最终才是火烧赤壁。赤壁大战是演义中花费篇幅最多的一次战役,而其中重点则主要放在那些计谋上,可说赤壁战便被罗贯中写成了计谋战,一些还成了日后计谋所用的例子。不过,这些计谋很多并非真正的史实,就拿本回这一出来说吧。蒋干确有其人,也曾受遣劝说周瑜,也是如演义一般无法说服周瑜,甚至连话都没说上几句,便回来了,但是却不曾拿了周瑜的书信,为周瑜反间计助力,而曹操更没有杀蔡瑁,且说他没中反间计,就算中了,刚定荆州,需要安定人心,蔡瑁这样的大族怎么可能随便杀了。只是蔡瑁日后的事迹不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