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三国随章侃 第五十二章 龙生龙,老鼠的儿子打地洞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3
转发:0
评论:0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二章龙生龙,老鼠的儿子打地洞 ,(演义第五十二回诸葛亮智辞鲁肃赵子龙计取桂阳)上回我们在《借荆

  

  (演义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上回我们在《借荆州?》一章中便就说到,演义中鲁肃和诸葛亮订约刘琦死后还荆州,便是这回演义中的事了。

  

  “孔明曰:“子敬乃高明之士,何故亦出此言?常言道:‘物必归主。’荆襄九郡,非东吴之地,乃刘景升之基业。吾主固景升之弟也。景升虽亡,其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肃曰:“若果系公子刘琦占据,尚有可解;今公子在江夏,须不在这里!”孔明曰:“子敬欲见公子乎?”便命左右:“请公子出来。”只见两从者从屏风后扶出刘琦。琦谓肃曰:“病躯不能施礼,子敬勿罪。”鲁肃吃了一惊,默然无语,良久,言曰:“公子若不在,便如何?”孔明曰:“公子在一日,守一日;若不在,别有商议。”

  

  史书中并无鲁肃和诸葛亮的借荆州一事,但是在《传》中说到:“表琦为荆州刺史,”由此可见,刘琦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这便是我们本章要说的主题:

  

  “龙生龙,老鼠的儿子打地洞”

  

  我们所知,中国古代,甚或说世界古代史最大的特征之一便是:血缘在权力政治占据着极端重要的地位。在前文《兖州和徐州》《长子继承下的迷雾》《养子》几章中,已经数次涉及了这个问题,虽然在几章中都谈到了非血缘或者与传统继承制度不同的要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自传说中的尧舜禅让之后,便一直延续着以血缘为核心继承和分配权力的体系,皇室自不必说,社会中的各个阶层,自官僚贵族到商人平民,非不是以血缘为核心,形成大大小小的家族,甚或形成同姓的宗族。(一般宗族是以若干代前同一个祖先传下的子孙可视为同一宗族,据说是以四代前为基准,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往往有超越四代之前的,如古代农村常有一村同姓的情况,这些农村的人往往便是尊奉同一祖先,同一宗族,这在现代农村也可以常见到,此外便如刘备刘表等人,便是所谓的汉室宗亲,都是属于刘氏宗族的人,还有更广的以同姓便为一宗,所谓的五百年前是一家,如本回演义中的赵范与赵云便是这样拉上关系的。)其最典型者莫过于魏晋南北朝的士族鼎盛时期,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官职高低不是以实力,而是以血缘为依据。

  

  至于西方自然也不例外,古希腊和古罗马在城邦时代固然有民主选举执政官的传统,但是细究其中的历史,仍不外乎是几大家族操纵。到了帝国时期和封建时代,王公贵族也将自己的家族用血缘包裹的严严实实,生怕与那些庶民们产生联系。虽说欧洲大陆并

没有统一,但是这些贵族通过联姻等手段将欧洲大陆上的贵族们联系成一体,仔细算来,欧洲各王国朝代虽然频繁,但是权力的交接只是由一个贵族世家转移到另一个罢了,若是平民介入其中,便会引得整个贵族世界侧目,这种排他性丝毫不逊色于古代中国。  

  宗族宗法制度的内容极其广泛,写出来要一本书都不止,自然不可能就是在一章之内便能谈到的,本章就只是说说宗族宗法制度的核心,便是血缘。宗族对血缘看的极重,在《长子继承下的迷雾》一章我们便说到宗族中分大宗小宗,长子往往作为大宗,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养子》一章我们也说到若是要异姓收养为子改祖归宗,是要得到宗族内部的允许的,宗族往往不同意收养异姓为子,养子也往往以同姓同宗为先。至于刘邦那著名的白马誓,“非刘姓不得为王。”更是将血缘的重要性凸现出来。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对这句名言我并不以为然,但是若说“存在一定时间并受过一定考验的事物有其道理之处”,我则深以为然。血缘能作为长期以来的社会制度的核心,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而其中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减少了继承制度的成本问题。

  

  在财产私有,权力私有的社会体制之下,不单个人保有私人财产和权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财产权力的继承也成为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以最现代的观点看来,个人的财产和权力应当属于个人,而与其有血缘关系的子嗣假如并无贡献的话,并没有权力获得父辈的财物权力。但是,这就意味着一旦一个人死去,其所有的财物权力将成为无主之物,这样的真空必然引发一场争夺,而随着财物和权力越大,争夺也会越将惨烈,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必须,或者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继承惯例,让有血缘的子嗣继承财产。

  

  为何选择有血缘关系的人,最重要的便是简单,选择诸如有实力有智慧等等的选项都太多繁琐,验证成本过高,只有血缘的成本最小。而且在家庭形成之后,有血缘的家庭往往是全体而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参与社会竞争,这样一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财物的部分拥有者。(当然,这只能解释于成年子嗣)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惯例不断细化,形成比如长子继承等等措施,并赢得社会认可,形成法律或宗法制度。

  

  在继承着财物和权力的同时,继承人也要对祖辈作出相应的回报,如祭祖,延续家族等等。(西方对祖先的崇拜尤其在基督教进入之前并不亚于东方社会。)这自不必说,但是为了维护延续家族的荣光。在漫长的过程中,贵族渐渐将血缘神圣化,将自己与其

他等级的人区分开,所谓的“君权神授”,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血缘神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为了使自己的血缘神圣化,最早期的人是制造出各种神作为自己的祖辈,或者说将自己的祖辈塑造为神。这在东西方神话中都能找到影子,我们看那些古代帝王,莫不是神的后裔,便是这个缘故,在之后便是将自己的祖辈的英雄事迹广为宣传,皇帝国王最为简单了,开国帝王无人可比,那些大臣大将自然要好好宣传一下了,其中也不乏宣传的过头的。(也有一种是拉一些英雄作为自己的祖辈的事。)再后来也有一些比较浅薄的,自然我们也可以说现实吧,干脆也不要英雄事迹了,就比我们祖辈哪个官大吧。种种这些,都是要说明一点,我们家的血缘优良啊。

  

  到了现代,种种这些都不行啦,连教会都不敢说太阳围绕地球转了。没事,说法总是有的,我们完全可以用科学来解释血缘的优良性嘛,所以教育说精英论一跃而出,成为新血统论的顶梁之柱。纠缠了这么多年了,其实贵族们就是想要说一点:

  

  “龙生龙,老鼠的儿子打地洞”嘛!

作者:沉睡的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二章龙生龙,老鼠的儿子打地洞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二章龙生龙,老鼠的儿子打地洞(演义第五十二回诸葛亮智辞鲁肃赵子龙计取桂阳)上回我们在《借荆州?》一章中便就说到,演义中鲁肃和诸葛亮订约刘琦死后还荆州,便是这回演义中的事了。“孔明曰:“子敬乃高明之士,何故亦出此言?常言道:‘物必归主。’荆襄九郡,非东吴之地,乃刘景升之基业。吾主固景升之弟也。景升虽亡,其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肃曰:“若果系公子刘琦占据,尚有可解;今公子在江夏,须不在这里!”孔明曰:“子敬欲见公子乎?”便命左右:“请公子出来。”只见两从者从屏风后扶出刘琦。琦谓肃曰:“病躯不能施礼,子敬勿罪。”鲁肃吃了一惊,默然无语,良久,言曰:“公子若不在,便如何?”孔明曰:“公子在一日,守一日;若不在,别有商议。”史书中并无鲁肃和诸葛亮的借荆州一事,但是在《先主传》中说到:“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由此可见,刘琦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这便是我...
· 三国随章侃第二十二章檄文
三国随章侃第二十二章檄文(演义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本章袁绍和曹操正式翻脸,并由陈琳写下令曹操出了一身冷汗,把头疼治好的讨曹檄文,从这个角度看,曹操还得谢陈琳才对。陈琳是建安才子,他的檄文被身为文学家的曹操都称作好,那自然是好的,当然今天我们不是来讨论这檄文的好坏,而是来说说这檄文的。檄文,是什么呢?他是一种主要用来声讨和征召的军事文书,这类文书大都是公告天下的,而且文辞夸张,带有极大的炫耀功能,所以写檄文的要求文笔好,这就是檄文和一些文学家结合起来的原因,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最早以檄命名的檄文是战国时期善于动嘴皮子的张仪先生写的。(委任下属和迎接上级晓谕天下在古代也是檄文的一种功能,但是现在我们大都只知道军事类的檄文了,这很大就得益于这些文学家的贡献。)我以前在大学里学应用文写作,要学习各种文书写法,比如通知啊,公告啊!要是到了古代,想来这檄文也是要学的应用文之一。当然...
· 三国随章侃第二十二章檄文
三国随章侃第二十二章檄文(演义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本章袁绍和曹操正式翻脸,并由陈琳写下令曹操出了一身冷汗,把头疼治好的讨曹檄文,从这个角度看,曹操还得谢陈琳才对。陈琳是建安才子,他的檄文被身为文学家的曹操都称作好,那自然是好的,当然今天我们不是来讨论这檄文的好坏,而是来说说这檄文的。檄文,是什么呢?他是一种主要用来声讨和征召的军事文书,这类文书大都是公告天下的,而且文辞夸张,带有极大的炫耀功能,所以写檄文的要求文笔好,这就是檄文和一些文学家结合起来的原因,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最早以檄命名的檄文是战国时期善于动嘴皮子的张仪先生写的。(委任下属和迎接上级晓谕天下在古代也是檄文的一种功能,但是现在我们大都只知道军事类的檄文了,这很大就得益于这些文学家的贡献。)我以前在大学里学应用文写作,要学习各种文书写法,比如通知啊,公告啊!要是到了古代,想来这檄文也是要学的应用文之一。当然...
· 三国随章侃第三十二章袁家之亡
(演义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决漳河许攸献计)因为下一章便是对三国演义第一部分的总结,所以这章不但是说第三十二回,也是说第三十三回的演义,不过这两章其实到也说的是同一个内容,便是曹操扫平袁家势力的过程。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罗贯中的不公平,怎么说袁绍也是汉末的风云人物,数一数二的大诸侯,他与曹操的交锋也是汉末的重头戏。可是罗贯中对此也太过吝啬笔墨了。赤壁之战,单就放火那夜,就用了两章,更别提之前的连番铺垫了,而同样是汉末的重大战役,官渡之战居然就半章解决了,便是连关羽的跑路也比他花的笔墨多多了。这还不说,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对袁绍势力动兵,从建安七年春再度北进,到建安十二年九月袁尚兄弟被杀,整整五年半的时间,就在演义笔下两章带过,须知曹操自初平元年起兵算起到官渡之战的建安五年,也不过十年而已。更令人郁闷的是,罗贯中在这两章开始写了个年份,后来就再没提及,而故事便如流水帐一般写下,中间没啥停顿转折...
· 三国随章侃第三十二章袁家之亡
三国随章侃第三十二章袁家之亡(演义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决漳河许攸献计)因为下一章便是对三国演义第一部分的总结,所以这章不但是说第三十二回,也是说第三十三回的演义,不过这两章其实到也说的是同一个内容,便是曹操扫平袁家势力的过程。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罗贯中的不公平,怎么说袁绍也是汉末的风云人物,数一数二的大诸侯,他与曹操的交锋也是汉末的重头戏。可是罗贯中对此也太过吝啬笔墨了。赤壁之战,单就放火那夜,就用了两章,更别提之前的连番铺垫了,而同样是汉末的重大战役,官渡之战居然就半章解决了,便是连关羽的跑路也比他花的笔墨多多了。这还不说,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对袁绍势力动兵,从建安七年春再度北进,到建安十二年九月袁尚兄弟被杀,整整五年半的时间,就在演义笔下两章带过,须知曹操自初平元年起兵算起到官渡之战的建安五年,也不过十年而已。更令人郁闷的是,罗贯中在这两章开始写了个年份,后来就再没提及,而故事便如流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