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三国随章侃 第四十三章 伐交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9
转发:0
评论:0
三国随章侃第四十三章伐交 ,(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本回演义说的是

  

  (演义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本回演义说的是诸葛亮出使江东,正如我们在前几章介绍过的,历史中的诸葛亮地位远没有演义中那般高,之前虽然刘备有说与诸葛亮如鱼水关系,但是诸葛亮除了帮刘琦出了个点子外,在刘备那没干什么特别重大的事,不过也不能说诸葛亮就不受刘备重视了,只是因为刘备一开始本来在荆州就是客卿身份,刘表又没兴趣北伐,找刘备喝酒比议事要多,所以这几年也没干啥事,等刘表死刘备就是撤退战败跑到夏口,这段时期也不能指望诸葛亮有什么表现,所以演义把博望一战硬从刘备那抢来按到诸葛亮身上,也确实没办法,除了博望一战,这段时间没什么可说道的,你想出山之前把诸葛亮说成那样神奇,结果出山后没具体例子,那读者肯定要这主角有假冒伪劣之嫌了。

  

  闲话说完,再说回来,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史实上这次出使江东是诸葛亮第一次获得正式任务,这次任务执行的好坏就关系日后诸葛亮的前途了。

  

  而诸葛亮本就提倡与江东结盟,兄长诸葛谨也在江东任职,而鲁肃一见面便与诸葛亮结交:“肃谓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如此一来,诸葛亮便成了出使江东的最佳人选。

  

  这次出使江东一事对刘备来说也算相当重要了,刘备新败,实力大损,无力抵御曹操,只有寻找盟友共抗曹操才行,虽说鲁肃表示了会盟之意,但终需孙权同意才行,而此次结盟还包涵着日后刘孙两家合作中刘备一方的地位,这也是和诸葛亮的战略构想隆中对的重要一环,此次江东一行,诸葛亮的担子不小。

  

  孙子兵法中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外交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虽说没有实力,外交时腰杆子也硬不起来,若是刘备没有保留一些实力下来,任凭诸葛亮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可能让孙权同意与刘备联合;但是,若外交家软弱无能,就算拥无穷实力,三军用命,打了胜仗,最终的结局也和打败了一般。

  

  伐交者有五:

  

  其一,以强伐之:其意便是以自己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节节胜利,逼得对手签订城下之盟,这种时候的外交一定要狮子大开口,所谓漫天要价,获取最大利益,因为有胜利作为保证,这种外交便要蛮横无理,不讲情面,所需要的技巧便是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步收手,这种对软弱的对手最是好用。典型代表:金攻北宋,借自己的兵力强横和北宋朝廷软弱,漫天要价,把油水榨干为止。

  

 

 其二,以势伐之:其意是并没有绝对的实力,而是借助自己相对强大的实力造势,再遣人游说,许以好处,使对方认为投靠自己的势力最有利,一旦成功则自己势力大张。这种外交对外交人员的技巧要求很高,一定要善于打动对方的心理,投其所好,这种外交人员都是舌吐莲花,胆大妄为之人。典型代表乃战国张仪和楚汉时郦食其,前者乃是连横高手,将楚怀王骗得数次上当,最终连自己都被骗了去。后者游说齐王田广归汉,一张嘴说下七十余城,当真了得。(韩信趁机发动袭击,夺已经归汉的齐国之地,害的郦生身死,此事做的过分了些,有抢功之嫌)  

  其三,以死逼之:这可不是说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指战败一方做出背水一战的样子,背地里挑动敌方内部矛盾,尤其对方是联军时,在其内部上窜下跳,个个心生诡异,各自提防,不敢贸然进攻做出背水一战姿态的对手,在僵持一番后,做出一些小让步,依旧保有大量实力。典型代表是19世纪的法国外交家塔列兰,拿破仑虽然战败,但是他利用法国依旧保有的实力外加挑动各国矛盾,使战败的法国仍旧身处欧洲列强之林。

  

  其四,以盟抗之,这种状况有二,一是势力比较弱小的几方联合起来对抗势力最大的一方,这种外交很常见了。战国时期的合纵便是使各国联合对抗秦国,三国刘孙两家也是联合对抗曹操。不过这种对抗往往不断变化,无论哪一方的实力有所变动都会造成联盟的破裂。二则是几国分成两个集团对抗,一战的协约国对同盟国,二战的轴心国对盟国,战后的北约华约都是如此。无论二种状况的哪一种,外交家都是最累的,要不断的协商交流监督扯皮,一举成名的少之又少,但是也就是这样的情况才会出现真正的职业外交家。

  

  其五,临危谋之:这种比较特殊一点,其实和前面的第二种和第四种有一些重合,主要是指在国破家亡等危机关头,谋求到第三方的支持,从而起死回生,典型的代表如申包胥求秦兵得复楚,诸葛亮赴江东得刘孙结盟破曹。其实此时的临危都不算到了最后关头,如楚国和刘备在那时都保有一份实力,而吴国和曹操内部都出现了问题,才能够恢复江山。不过这其中外交人员的努力也是很重要了,而各个人的手段不同,申包胥七日不食日夜哭泣,感动秦哀公。而诸葛亮呢,我们且随演义看去。

  

  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演义为了显示诸葛亮的口才而写,史实上并无此事,不过有几点确实值得注意,其一便是外交战中辩论口才确实很重要,不管结果如何,先把对方驳倒总是好的,当然驳倒并不意味着就是胜利,外交是实力的比拼,不是辩论赛

,演义中也没出现哪位被诸葛亮驳倒就改变主意的。其二便是赢得对方的内部支持也是必要的,虽然不是他们做主,但是能赢得原本反对联盟的转向支持,减少一些阻力总是好的,不过绝对不会象演义那样只为辩论而辩论了,而是拉拢之。其三便是有时高喊出声,高调行事,赢得再说,随便也看看对方内部有谁支持联盟,你看诸葛亮辩了一番,那黄盖不就出来了。  

  不过,说来说去,舌战群儒都是无用,就算历史上真有这次辩论,诸葛亮输了也没关系,因为所谓外交,乃是交最后拍板的那人,那些对手下人的拉拢活动巴结,都是一个目的,让那最终决策人与自己交上一交,其他人等都无所谓,而对于诸葛亮来说,只有孙权才是他最终的目的。

  

  诸葛亮对孙权一番说辞,载于《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虽不如演义那般,但也相差不远,其对孙权能游说结盟成功,实在用了连环三计。

  

  其一计:情报计,演义中有诸葛亮观孙权相而知孙权脾气一事,但是史实中并无记载,观相确实有可能,但把赌注压在其上未免太冒风险,但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只怕早就对孙权的脾气摸清楚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将江东引为盟友,其对江东之事不可能不注意,尤其诸葛亮之兄诸葛谨在江东仕官,要打听机密事难,打听孙权脾气性格轻松无比。而还有鲁肃同是主张结盟共抗曹操,他是孙权心腹,为结盟一事又极热中,有此两人帮忙,诸葛亮对江东形势和孙权脾气只怕是了如指掌。情报占先,则便多了一份胜算。(外交之中,情报为关键,近代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实力固然有关,但是对外国的不了解也大有关系,这直到中日甲午一战也是如此,日本在中国下了大工夫挖掘情报,而中方对日本国力要不估计过弱,要不估计过强,在谈判桌上吃了不少亏。)

  

  其二计:激将计。这点只怕不用多说了,演义中屡屡用到,其中最喜欢用的便是诸葛亮,其计要对方也是不甘为下的人物,若是对刘璋等人用这激将计,只恐说了曹操势大,刘璋便顺水推舟投降曹操了。也只有知道了孙权的脾气才能用此计,此计的关键不是说曹操势大如何,关键是要说勇者不甘为人之下一说,所以前面说曹军强大劝孙权投降的话都是为了引出孙权的反驳:“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此时的孙权已经上钩,诸葛亮正好说出“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这番话来,其重点就是“安能复为之下乎”,激起孙权不甘为之下的斗志。这句话再和鲁肃对孙权

说的“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这段话结合一看,威力更盛。  

  这段话一说,激起了孙权的斗志,才用上第三计。

  

  其三:强心计。只是激将并无用处,若对方只是被激而已,那也是片刻的怒气,回过头来一想,便动摇了,猛药还需补剂辅之,只有再给孙权打上一强心计,才能让孙权安心结盟,所以诸葛亮再分析双方形势,言

  

  “曹军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将曹军的弱点一一提到,(与周瑜的说法也是相呼应。)另提到自己主公刘备“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这是表明己方有与孙权结盟的实力,为结盟打下基调。

  

  用此连环三计后,才最终提到具体办法和日后的结盟。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诸葛亮这番外交可说是精妙至极,将谈话的主导权一直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步步占得先机,不过诸葛亮也只能做到这步了,毕竟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孙权手中,而孙权要做出决定还需要考虑自己内部的意见。

  

  毕竟,外交最终的立足点还是内政。

作者:沉睡的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随章侃第四十三章伐交
三国随章侃第四十三章伐交(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本回演义说的是诸葛亮出使江东,正如我们在前几章介绍过的,历史中的诸葛亮地位远没有演义中那般高,之前虽然刘备有说与诸葛亮如鱼水关系,但是诸葛亮除了帮刘琦出了个点子外,在刘备那没干什么特别重大的事,不过也不能说诸葛亮就不受刘备重视了,只是因为刘备一开始本来在荆州就是客卿身份,刘表又没兴趣北伐,找刘备喝酒比议事要多,所以这几年也没干啥事,等刘表死刘备就是撤退战败跑到夏口,这段时期也不能指望诸葛亮有什么表现,所以演义把博望一战硬从刘备那抢来按到诸葛亮身上,也确实没办法,除了博望一战,这段时间没什么可说道的,你想出山之前把诸葛亮说成那样神奇,结果出山后没具体例子,那读者肯定要控告这主角有假冒伪劣之嫌了。闲话说完,再说回来,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史实上这次出使江东是诸葛亮第一次获得正式任务,这次任务执行的好坏就关系日后诸葛亮的前途了。而...
· 三国随章侃第八十三章伐吴
(演义第八十三回战猇亭得仇人守江口书生拜大将)关于刘备下令伐吴这个决定,在后世受到了不少人的批评,尤其是彝陵之战的败绩更是令人对这次决定颇多不满,认为刘备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有不少读者拿演义中的诸葛亮领头反对此事而刘备不许来证明这点,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彝陵之战的失败并不能用来证明伐吴的决定是否错误,正如官渡的失败不能证明袁绍征曹,赤壁的失败不能证明曹操谋取江东的决定是错误的。再正确的政治决定也会因为战场上的失败而失败,反之,看上去完全不正确的政治决定却会因为战场上的辉煌胜利而显得英明无比,成王败寇,对于理论决定来说也是一样的。至于诸葛亮之事,演义中的诸葛亮劝谏在史书上没有找到只言片语,实际上便是演义中也是多是以赵云劝谏为主,这和历史上是一致的,赵云所言有道理,但是又不能说完全有道理,我们在后面会谈到。我们在演义中看到的诸葛亮劝谏尤其是带百官劝谏都是演义中编出来的,针对此事,只有在《三...
· 三国随章侃第八十三章伐吴
三国随章侃第八十三章伐吴(演义第八十三回战猇亭先主得仇人守江口书生拜大将)关于刘备下令伐吴这个决定,在后世受到了不少人的批评,尤其是彝陵之战的败绩更是令人对这次决定颇多不满,认为刘备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有不少读者拿演义中的诸葛亮领头反对此事而刘备不许来证明这点,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彝陵之战的失败并不能用来证明伐吴的决定是否错误,正如官渡的失败不能证明袁绍征曹,赤壁的失败不能证明曹操谋取江东的决定是错误的。再正确的政治决定也会因为战场上的失败而失败,反之,看上去完全不正确的政治决定却会因为战场上的辉煌胜利而显得英明无比,成王败寇,对于理论决定来说也是一样的。至于诸葛亮之事,演义中的诸葛亮劝谏在史书上没有找到只言片语,实际上便是演义中也是多是以赵云劝谏为主,这和历史上是一致的,赵云所言有道理,但是又不能说完全有道理,我们在后面会谈到。我们在演义中看到的诸葛亮劝谏尤其是带百官劝谏都是演义中编...
· 三国随章侃第三章汉末政治(二)宦官
三国随章侃第三章汉末政治(二)宦官(演义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第三回一开始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何进入宫被张让设伏杀死。“让等将何进首级从墙上掷出”,而后“袁绍厉声大叫:“阉官谋杀大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何进部将吴匡便于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突入宫庭,但见阉官,不论大小,尽皆杀之。”袁绍引兵入宫大杀宦官,无须者都被屠尽,宫中大乱,皇帝失踪。东汉也从此走上了覆灭之途。这是对宦官的第一次大屠杀,第二次是朱温夺唐之天下,也大杀宦官和文臣。这章就说说引起这个事件的罪魁祸首也是这起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宦官。历史上宦官的名声极坏,其几大原因如下:1.宦官因为其生理和心理缺陷,往往贪财,而且因为没有子孙,行事不顾后果,往往造成极大祸害。2.宦官不是正常人,是被阉割的,而且历史上颇多污点,所以大多数人对其反感。3.宦官掌权,直接损害了官僚贵族阶层的利益。假如抛开个人好恶不谈,其实对宦官的反...
· 三国随章侃第四十四章改字先生
(演义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本回演义周瑜再度出场,也是从这章开始,周瑜与诸葛亮的斗智斗勇展开了,这也是在赤壁大战与赤壁之后孙刘两家关系的大背景之下展开的两人转。这段时期演义着重是描写周瑜与诸葛亮的对手戏,相比之下,曹操等人则成了配角,周瑜孔明言谈之中将八十万曹军视为无物,读者看到的更多的是周瑜与诸葛亮在智谋上的较量。当然,周瑜屡屡失败,反使“既生瑜,何生亮”牢牢的记在众人心中。不过这也就是仅就演义而言罢了,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言的,周瑜只是作者为了塑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又一个罢了。正史中并无诸葛亮在赤壁一战表现的记载,而在赤壁之后诸葛亮主要负责荆南数郡的政务,为刘备调配后勤军需,他与周瑜并无冲突的记载。反倒是在演义中诸葛亮的另一位主要刘备在正史中不乏被周瑜视为劲敌,想除去之。也就是说,演义中的孔明角色在正史中很大部分是由刘备扮演的。周瑜在孙权执政起始到周瑜死亡这段时间在东吴政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