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三国随章侃 第三十六章 养子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2
转发:0
评论:0
三国随章侃第三十六章养子 ,(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本回演义主要说的是徐庶,演义中的徐

(演义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本回演义主要说的是徐庶,演义中的徐庶与现实中的徐庶相差很远,他的事我们以后会陆续提到,这次想说说的是另一件事,其实这件事在历史上意义只怕比徐庶要重要的多,但是在演义中只是一段话。便是刘备入樊城后收养了寇氏之子寇封,改名为刘封。

演义中所诉说的此事可说是半真半假,其前半是真,刘备在荆州确实收养了刘封,但是后半就是假了,哪后半?关羽见到刘备收养刘封后说:“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这半段是假的。

为什么?因为关羽在话中说刘备有子,但是史实上其实刘备就是因为没有子嗣才收养了刘封,所以关羽绝对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这完全是演义为了情节需要虚构的,日后还因为这个虚构的情节来解说刘封为何不救关羽一事。历史上确实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但并非关羽,而是诸葛亮,当然并非收养刘封时,此时诸葛亮还未加入刘备阵营呢,而是在关羽兵败被杀,刘封被背叛的孟达攻打逃回成都时,“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因此除之。”

其实这里也引发出一个公案,也就是我曾经在之前的一章提到过,便是刘禅到底是不是刘备的长子,三国志上的记载很明确,刘备在来荆州前是没有儿子的,所以收养了刘封为子,而后才生下了刘禅,那已经是刘备四十多岁的时候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古人十多岁就结婚生子,刘备想来也不例外,三国志中称刘备数丧嫡室,那至少刘备之前单是正妻便换了几个了,而刘备在生了刘禅之后又生下刘理刘永,生育能力也很正常。那按理说,刘备在之前几十年也早该有儿子才对,但是史书上却对刘备的前半生记载太少,更别提他之前的妻子儿女了。只是知道刘备在徐州兵败时,妻儿都被曹操掠去,这其中是否包括刘备的儿子呢?就不得而知了,演义中有关羽千里送刘备的二夫人,但是没提到刘备的儿子,更不用说史实上关羽是逃亡到刘备处,根本很难带人出来了。

对于此时,裴松之引过《魏略》的一段,说刘备的儿子在曹操攻徐州那次与刘备失散,后来跑到汉中,被刘括买到,得知了其真实身份,为其娶妻生子,后来刘备得益州,无意中发现其子,由张鲁送还,刘备立为太子,既刘禅。其故事曲折离奇,可写一部三国版的《苦儿流浪记》了。但是这故事并不为史学家接受,因为最了解刘禅岁数的陈寿在《三国志 后主传》中明确写明刘禅在即位时十七岁,在其他的记载中也屡次说到刘

禅在荆州出生,建安十二年出生等等,这样一看和《魏略》的记载完全冲突。《魏略》中的记载只可能是虚构的故事

只是,《魏略》的假故事并不能使我们了解到刘备之前到底有没有儿子,这只能是千古之谜了。幸好本章也不准备在此问题上深究。本章要说的是古代这个养子现象。

先说说养子的含义,养子的含义一般是说收养子嗣并改为自己的姓氏,比如寇封被刘备收养后改叫刘封便是如此,而义子的含义通常是说虽然认父子关系但是并不跟随着改名,比如演义中吕布和董卓丁原便是义子。但是很多情况下两者混在一起,我们就一起说说这义子养子。

养子在历史上并不希奇,三国蜀汉曹魏孙吴的皇族都有这样的情况,蜀汉上文说了刘封,曹魏魏少帝曹芳便是魏明帝曹叡的养子,孙吴宗室中孙河一系也有这样的情况,只是他的情况比较复杂,他本来和孙坚同族,也就是姓孙,后来入俞家做养子,姓俞,后来和孙坚孙策征讨,又重新姓孙,其侄子孙韶子孙桓都是东吴大将,也都列为宗室了。(另三国志中孙韶为孙河侄子,而资治通鉴称孙韶为河子,不知何故。)

而其他各朝这类事也不鲜见,我们在之前《长子继承下的迷雾》一章便已经说过,皇帝没有儿子往往收养子作为继承人,比如宋高宗收养宋孝宗作为继承人,后周太祖郭威收养柴荣为继承人。(所以其实柴荣也叫郭荣。)有时皇帝突然死亡来不及收养的,选择宗室中人作为继承者,等于是变相的养子,比如明武宗突然死亡,明世宗继承皇位,他是应该作为明孝宗(明武宗之子)之子的身份继承的,这样他就是要叫明孝宗为父亲,原来的生父为叔父,这件事还引起了明朝的“大礼仪”一争。

收养子的最主要目的便是继承家业香火,所以收养人往往是没有子嗣的,最典型代表是宦官,他们一般不可能有儿女,所以便收养儿子继承自己的家业,如曹操父亲曹嵩便是曹腾的养子。因为这样明显的目的,所以一旦收养人生下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养子的继承作用便不存在了。比如诸葛亮原来没有儿子,便收养了哥哥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后来诸葛亮的亲子诸葛瞻出生,(随便说一下八卦,好象刘备诸葛亮这两位都是中年得子啊,诸葛亮还只有一子,这个生育能力比司马家曹家孙家是差了一点。开个玩笑。)而诸葛瑾一家因为诸葛恪之事全家族灭,后来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诸葛乔当时已经死了)就重新回到诸葛瑾那一系去了。

一般来说,古人收养儿子是同族同宗,甚或就是兄弟的儿子中选一个,刚才说的

诸葛亮选诸葛乔便是如此,一般来说,对方的长子是要继承香火,不会过继给你。假如亲兄弟之中没有的话,那就尽量从比较近的亲族中选择,这点到是很正常,是皇室也是如此,皇帝死去,假如没有继承人,那皇室中血缘的远近也是选择继承人的一大标准。当然,这主要看收养人自己的选择了。假如不同族同宗,那妻子一族也是很重要的来源,比如后周太祖郭威一家都被后汉隐帝所杀,便收养内侄即妻子兄长的儿子柴荣为儿子,改名郭荣;再比如朱元璋也收养自己姐姐的儿子李文忠为养子。这类情况在一般的平民家庭也是很常见的,我们的父辈往往就有这样的情况。

此外,还有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收为养子,这往往是在找不到适合的亲族子女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往往是必须得到宗族中的许可才行,一般情况下是以选择宗族中人继承为上,否则一些地方还不能入家谱祠堂。这种养子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便是入赘。

在现代对入赘这种事已经很少有概念了,甚至有戏称儿子为母姓女婿住妻家就叫做入赘。但是实际上的入赘比这个苛刻的多,一旦入赘,不单儿子要改姓,(也有订约生多少子后可以改女婿本姓的情况)自己也要改与岳父同姓,这等于是变相的养子,入赘之人在古代是比较受人歧视的,汉代没兵员了便将入赘的女婿和刑徒一样送去充当军士的,社会地位比较低。

还有一些情况,养子并不是为了继承家业,而是作为事业的帮手或者护卫家族,这也就是最常和义子混淆的情况,这类养子有时改姓,有时不改,(这就称为义子)有时改了还回归本姓。极其混乱。养义子作为己力争夺天下在乱世屡见不鲜。曹操就养自己的族人曹休曹真,形同亲子,这也是变相的养义子了,也不用改名。

这种事在五代十国最为显著,李克用收留了诸多义子,作为沙场战将,后世有十三太保之说,其中在戏剧中最出名为李存孝,英勇无比,不过因人挑拨李存孝被迫造反,最后投降被李克用所杀,而历史上最出名的应该是李嗣源,他夺了李克用亲生儿子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位,后人称之为后唐明宗。有趣的是,他的义子李从珂又夺了他亲生儿子闵帝李从厚的位,即后唐末帝。这后唐亲子一直斗不过义子,也真是有趣至极。

其他各代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宋代名将岳飞便养岳云为子,勇冠三军。(另:演义中是说关平是关羽养子,三国志中只说到羽兵败后,孙权“斩羽及子平”,其他没有提到关平的身份。)

明代太祖的养义子也是出名的,其中亲侄又是养子的朱文正,外甥作为养子的李文忠

,收养的孤儿沐英三人最为出名,三人都为名将,除朱文正早死外,李文忠为开国六公之一,沐英死后封王,世代镇守云南,与明朝始终。他们都是起初改姓朱,最终恢复了本姓。(沐英是孤儿,所以后来的沐姓是朱元璋所赐。)

至于民间就更多了,收义子,收干儿子,这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官宦人家都是屡见不鲜,这类更多的是拉拢感情,就好比师生同乡之类的关系,而比较少带有养子那种继承家业的性质了。

一般来说,无论是养子或者义子都有着比其他人更多对自己的感情,即便是亲生子女,其亲近程度也未必比得上养子。养育之恩并不亚于出生之恩,历史上很多对养父母还比生父母还亲的情况,然而,也有不少亲子与养子争锋,甚至诛杀养父义父的情况,人们对此总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解说。

只是,作为血缘制度的一个有效补充,养义子已经在历史上发挥过不小的功效,其作用不单为继业,也为奠业,更是拉拢感情,甚或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种情况会依旧继续下去。

作者:沉睡的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随章侃第三十六章养子
三国随章侃第三十六章养子(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本回演义主要说的是徐庶,演义中的徐庶与现实中的徐庶相差很远,他的事我们以后会陆续提到,这次想说说的是另一件事,其实这件事在历史上意义只怕比徐庶要重要的多,但是在演义中只是一段话。便是刘备入樊城后收养了寇氏之子寇封,改名为刘封。演义中所诉说的此事可说是半真半假,其前半是真,刘备在荆州确实收养了刘封,但是后半就是假了,哪后半?关羽见到刘备收养刘封后说:“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这半段是假的。为什么?因为关羽在话中说刘备有子,但是史实上其实刘备就是因为没有子嗣才收养了刘封,所以关羽绝对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这完全是演义为了情节需要虚构的,日后还因为这个虚构的情节来解说刘封为何不救关羽一事。历史上确实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但并非关羽,而是诸葛亮,当然并非收养刘封时,此时诸葛亮还未加入刘备阵营呢,而是在关羽兵败被杀,刘封被...
· 三国随章侃第一百零六章官位
三国随章侃第一百零六章官位(演义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在第三十二章《袁家之亡》中我已经谈到罗贯中确实不太公平,袁家灭亡五年的时间只花了两章,还不如关羽走单骑的篇幅。但是若要和本章相比,还是大大的逊色了。本章从公孙渊灭亡到司马懿装病在历史上一共几年呢?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出兵辽东,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谋诛曹爽,也就是说十一年的时间,这一章就一扫而过,若是加上之前诸葛亮死后的那半章,从公元235年算起来,十四年的时光就被一章半的篇幅带过去了。其实在第三十二章中袁家之亡虽然带的年数多,但是当时那几年最重大的事件其实也不外乎曹操灭掉袁家,统一河北。但是这十四年则不同,演义中遗漏掉很多的历史,如继任诸葛亮的蒋琬在蜀汉的这段时间都没有提及,演义只是在下一章由费祎提到蒋琬病亡而已,陆逊之死也没有谈到,此外曹魏,蜀汉,东吴这三方几年来的战役也都未提及,尤其是曹爽攻...
· 三国随章侃第一百零六章官位
(演义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在第三十二章《袁家之亡》中我已经谈到罗贯中确实不太公平,袁家灭亡五年的时间只花了两章,还不如关羽走单骑的篇幅。但是若要和本章相比,还是大大的逊色了。本章从公孙渊灭亡到司马懿装病在历史上一共几年呢?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出兵辽东,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谋诛曹爽,也就是说十一年的时间,这一章就一扫而过,若是加上之前诸葛亮死后的那半章,从公元235年算起来,十四年的时光就被一章半的篇幅带过去了。其实在第三十二章中袁家之亡虽然带的年数多,但是当时那几年最重大的事件其实也不外乎曹操灭掉袁家,统一河北。但是这十四年则不同,演义中遗漏掉很多的历史,如继任诸葛亮的蒋琬在蜀汉的这段时间都没有提及,演义只是在下一章由费祎提到蒋琬病亡而已,陆逊之死也没有谈到,此外曹魏,蜀汉,东吴这三方几年来的战役也都未提及,尤其是曹爽攻蜀汉一战,蜀汉王平守御有方...
· 三国随章侃第三十九章外放
(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本回演义主要说的是诸葛亮初用兵。博望一战确有其事,不过此事和诸葛亮没有关系,博望一战是诸葛亮很可能还没有加入刘备阵营,而且就算加入也不可能如演义中那般指挥军队,事实上在刘备身前,主要是由刘备负责前线的战斗,诸葛亮大部分时间是作为负责后方政务和后勤补给的官员,就好象萧何和荀彧一般的角色,甚少在前线参与军事,(按一般演义上的军师角色来说,法正庞统比诸葛亮更象军师。)更不用说直接指挥了,博望之战乃是刘备指挥的,这也是刘备的诸多事迹被演义移加至诸葛亮的开始。我们以后会陆续提到。不过,本章还没到总结诸葛亮演义和历史区别的时候,这次想说的是刘琦之事,本章刘琦为求诸葛亮之计,来了一招“上屋抽梯”,终于逼的诸葛亮说了效仿重耳一事,让刘琦主动外放江夏。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刘琦与刘备的关系颇佳,假若他能或许继承权,那刘备肯定可以得到重用,进而得掌荆州大权,...
· 三国随章侃第六章江东之虎
第六章江东之虎(演义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在三国里最能打仗的是谁?假如按演义来说,那八成就是诸葛亮,至于史实来说,那应该是曹操,不过具体到某个阶段呢?比如就在这次演义写的讨伐董卓这段时期。肯定不是刘关张,虽然他们在演义中最出风头,但是在历史中他们根本就没参与,也肯定不是曹操,现在的曹操还不是以后那个可以为孙子兵法作注,写孟德新书的曹操,此时的曹操唯一一次进攻被徐荣打的连夜遁逃,募兵还遇到反叛。更不是其他诸侯了。那这时的第一虎将为谁呢?就是这回中藏匿玉玺的江东之虎孙坚了。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有传言是孙武后裔,那就不知是否有家传的孙子兵法了,不过孙坚和其子孙策确实是三国难得的父子英雄。孙坚十七岁时便孤身斩杀盗贼,在汉末讨贼,讨黄巾,征边关,战无不胜,确实是汉末难得的良将,不过最令其出彩的便是这次讨董。此次讨董的关东诸侯联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大都虚张声势,如大部分诸侯,或者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