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与貂蝉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关羽与貂蝉故事的演变,探讨这些故事的背景,首先讲述《三国演义》怎么描写关羽与貂蝉;然后,介绍“关羽斩貂蝉”故事以及新的关羽与貂蝉的故事;最后,探讨这些故事的背景。
关键词:关羽斩貂蝉;貂蝉形象;三国演义
中图分类号:K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42(2005)02─39─06
关羽与貂蝉均是《三国演义》的重要人物。关羽是蜀汉皇帝刘备的义弟,亦是武艺超群、忠义双全的武将。貂蝉是一个虚构美女,她虽然上台的场面不多,可是在除掉东汉末年者董卓的斗争中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小说中他们两个分别上台,彼此之间毫无瓜葛。
不过,《三国演义》成书以前,已有“关羽斩貂蝉”的故事。这个《三国演义》没采用的故事以戏曲、说唱文学、民间传说等形式传到后世。而《三国演义》成书后,也出现与“关羽斩貂蝉”故事内容不同的有关关羽与貂蝉故事。这类新故事的体裁亦是戏曲、说唱文学、民间传说等。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这些有关关羽与貂蝉故事的演变,来探讨这些故事的背景。首先讲述《三国演义》怎么描写关羽与貂蝉。然后,介绍“关羽斩貂蝉”故事以及新的关羽与貂蝉的故事。最后,探讨这些故事的背景。
一
在此讲述《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关羽与貂蝉的特点。弄清很普及的《三国演义》中二人形象特点,就方便于探讨关羽与貂蝉故事中的二人形象特点。
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讲[①],关羽是《三国演义》“特多好语”刻画的人物之一。《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有五个特点[②](同时注明有代表性的情节):(1)为义兄刘备尽忠,如“千里独行”(卷六[③]);(2)义重如山,如“义释曹操”(卷十);(3)威武勇猛,如“温酒斩华雄”(卷一)、“刺颜良”(卷五)、“诛文丑”(卷六)、“单刀赴会”(卷十四)、“威震华夏”(卷十五);(4)骄傲自满,如“大意失荆州”(卷十五、十六);(5)不好女色,如羁留曹营时,他不理曹操所献的美女(卷五)。
貂蝉是一个不见于史书的虚构女人[④]。《三国演义》中,貂蝉是司徒王允的养女。她为报养育之恩,为维护国家,自愿献身,让董卓养子吕布杀死董卓,即“连环计”(卷二)。小说所描写的貂蝉是罕见美人,同时是勇敢机智的女人。此后,她成为吕布的小妻,曹操打败吕布后,将她载回许都(卷二、四)[⑤]。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与貂蝉,均是品行端正、胸怀大志的人。可是,如上所述,这部小说中关羽与貂蝉毫无瓜葛。
《
三国演义》成书以前,已有完整地写三国史的先行作品,即《三国志平话》。它出版于元至治年间(1321‐1323)。《三国志平话》中关羽与貂蝉亦毫无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国志平话》中的貂蝉身份跟《三国演义》不同。在《三国志平话》卷上,她自己交代其身世:“贱妾本姓任,小字貂墠,家长是吕布,自临兆府相失,至今不曾见面。”[⑥]可见她本为吕布之妻。她只是求夫妻团圆的单纯女人而已。二
有关关羽与貂蝉的故事中,这里先介绍“关羽斩貂蝉”故事。
最早的“关羽斩貂蝉”故事大概是元明间杂剧《关大王月下斩貂蝉》。明晁瑮《宝文堂书目》(卷中《乐府》)、清钱曾《也是园书目》(第十卷《古今杂剧》)、清姚燮《今乐考证》(第二本《著录二》,“月下”作“月夜”)均著录此剧名。另外,明末祈彪佳《远山堂剧品·具品》作《斩貂蝉》,注云“北五折”(共有五折的杂剧)。但今均无传本。
能看到“关羽斩貂蝉”故事全貌的现存最早作品是明刊戏曲、杂曲选集《风月锦囊》[⑦]所收《三国志大全》[⑧],内有“关羽斩貂蝉”情节[⑨]。因为《三国志大全》中的“关羽斩貂蝉”情节内容既比较完整,又与其他“关羽斩貂蝉”故事的内容基本上相同,所以这里介绍其具体内容[⑩]。事件发生于吕布刚被打败之后:
(1)关羽赞叹擒吕布的张飞。
(2)貂蝉见关羽,想方设法向他献殷勤。都只是为了明哲保身。
(3)关羽夜读《春秋》,把貂蝉和“红颜祸水”思想结合起来。
(4)貂蝉却贬丈夫吕布,而夸关羽与张飞。
(5)关羽指责貂蝉陷害吕布,亦非难她没有操守。
(6)关羽认为这么无义不良女子不如杀掉,最后剑斩她。
以上是见于《三国志大全》的“关羽斩貂蝉”故事。可以说其他“关羽斩貂蝉”故事基本上以上面介绍的情节为基础发展的。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出版的曲选集《群音类选》[%26#9322;]卷十二所收《桃园记》中有《关斩貂蝉》十三曲[%26#9323;]。内容相当于《三国志大全》之(3)至(6)。《群音类选》本中,关羽问谁是善战英雄,貂蝉夸刘关张三位将军是英雄,而贬自己丈夫吕布,故关羽愤怒,剑斩她。
清代曲选集《缀白裘》[%26#9324;]十一集卷三收《斩貂》,归属于花部乱弹。内容还是相当于《三国志大全》之(3)至(6)。《缀白裘》本写张飞擒貂蝉,送给关羽。关羽问“虎牢关上谁弱谁强?”貂蝉认为“论英雄,我儿夫吕布”[%26#9325;],但为明哲保身,夸张飞是英雄[%26#9326;],而贬吕布。《缀白裘》本抒写貂蝉其实以吕布为第一的心里话,
这一点同上面涉及的二作品不一样。京剧也有《斩貂蝉》一剧。内容与《缀白裘》所收《斩貂》一样[%26#9327;]。
以上是戏曲形式的“关羽斩貂蝉”故事,下面提到说唱文学的。弹词《三国志玉玺传》[%26#9328;]卷六有“关羽斩貂蝉”情节。弹词中,关羽自己擒貂蝉,他问谁是豪杰,貂蝉不抬高丈夫吕布,而夸奖刘关张三人。关羽认为貂蝉“忘义无情非好人”[%26#9329;],遂杀死她。值得注意的是弹词中貂蝉希望出家。
还有以“关羽斩貂蝉”故事为题材的民间传说,即《关羽月下斩貂蝉》[%26#9330;]。这个传说流传于湖北襄樊。内容与上面所述的“关羽斩貂蝉”故事有所不同,貂蝉未阿谀奉承。打败吕布后,关羽看出刘备和张飞均想纳貂蝉为妾,他为免得惹祸决定杀貂蝉。不过,貂蝉实在太美,在她的面前,关羽不由心软,不禁紧闭双目,青龙偃月刀失手掉下来,恰好落在貂蝉影子上。想不到貂蝉本人身首分家。
以上是各种形式的“关羽斩貂蝉”故事。下面整理一下“关羽斩貂蝉”故事中关羽形象与貂蝉形象的特点[%26#9331;]。
这类故事中,关羽为杜绝祸根斩一个弱女。关羽未被女色迷住,而贯彻“义重如山”的崇高精神。“关羽斩貂蝉”故事突出关羽的高洁人品,强调他是英雄好汉,这就是这类故事的主题。
相反,“关羽斩貂蝉”故事中,貂蝉是一个没有操守、以美貌男人的坏女人。这里应该注意的是除《三国演义》外的作品一般写貂蝉本为吕布之妻。如前所述,《三国志平话》这么写。另外也有元杂剧《锦云堂美女连环记》第二折中貂蝉说:
您孩儿不是这里人,是忻州寒燕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宫女,将您孩儿选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就唤做貂蝉。灵帝将您孩儿赐丁建阳,当日吕布与丁建阳为养子,丁建阳将您孩儿匹配与吕布为妻。因黄巾贼作乱,俺夫妻每失散了。您孩儿流落在父亲宅中,将你孩儿如亲女一般相待。[21]
这一节所介绍的“关羽斩貂蝉”中,《三国志大全》、《群音类选·桃园记·关斩貂蝉》都写貂蝉本为吕布之妻。过去,作为吕布之妻的貂蝉一定是很普遍的貂蝉形象。因此可谓这类故事特别强调貂蝉是不贞女子。
接下来要注目“关羽斩貂蝉”故事的内容。纵观这些故事,除了民间传说《关羽月下斩貂蝉》之外,基本内容没有变化。《群音类选·桃园记·关斩貂蝉》中关羽问貂蝉当今英雄之名,类似的情节也在《缀白裘》所收《斩貂》、京剧《斩貂蝉》、《三国志玉玺传》中,而且下面所介绍后来出现的有关关羽与貂蝉的新故事也沿袭这个情节。可见关羽
考验貂蝉的情节成为有关关羽与貂蝉的故事中不可缺少的。还值得指出只有民间传说与其他《关羽斩貂蝉》故事不同是因为这个传说是比较新的,它受到《三国演义》成书后普及、扎根的三国人物形象的影响。三
后来,出现了以“关羽斩貂蝉”为基础而内容(特别是结局)不一样的有关关羽与貂蝉故事。下面介绍这些新的故事。
先看明杂剧《女豪杰》。明祈彪佳《远山堂剧品·能品》、清沈复粲《鸣野山房书目》(卷三《杂剧》著录《名剧汇》共七十二本)均著录此剧名。今无传本。诸葛味水撰。祈彪佳云:
诸葛君以俗演《斩貂蝉》近诞,故以此女修道登仙,而于蔡中郎妻、牛太师女相会,是认煞《琵琶》,正所谓弄假成真矣。乃其为词尽可观。[22]
可见诸葛味水认为《斩貂蝉》,即“关羽斩貂蝉”故事颇为荒诞,故写《女豪杰》一剧。那么这出戏中关羽与貂蝉之间到底发生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之间到底是否发生关系?可惜剧本已佚,我们无法知道剧情。
清代车王府钞藏曲本包含清代流行的说唱文学子弟书作品。其中有以“关羽斩貂蝉”为基础而结局不一样的关羽与貂蝉故事,即《十问十答》。内容是:当关羽羁留曹营的时候,曹操为留住关羽将美女貂蝉送给他。关羽看透曹操的用意,另外他把曾经成为董卓、吕布的小妻而现在投靠曹操的貂蝉看成无义不良的女子,因而为杜绝祸根决定向她纷纷提出问题,如有不答就杀她。貂蝉流利地回答接连不断的提问,但关羽问谁是当今英雄时,她虽然认为吕布才是英雄,却说道关羽就是英雄。关羽讨厌阿谀,要立刻斩这么忘恩无耻的貂蝉。貂蝉辩明她忍辱活下去是为了待机杀曹操,不过既然泄机就不能回曹府,故希望出家修行。关羽感动而许之。忽然西王母降临,谓貂蝉原来是她侍女下凡,将她带回天上。[23]
《十问十答》中大半是关羽纷纷考问而貂蝉对答如流的场面,考问内容包括古今圣贤、历史、宗教、天文地理等很多方面。可谓作者利用作为《关羽斩貂蝉》故事的组成部分的关羽考验貂蝉情节来炫耀自己的文才。
民间传说有《月夜送貂蝉》。曹操跟刘备打败吕布之后,他为离间刘关张三人的关系决定将美女貂蝉赐给关羽。他的主意:先故意下令处死貂蝉,如果关羽乞饶命就将貂蝉许配于他。且说,貂蝉被俘后,对前途很悲观,晚上也不停哭。关羽听到她哭泣,训斥说:“你先侍董卓,后嫁吕布,风月场上丑事做尽,还啼哭什么!”[24]貂蝉倾诉她为国除害做出很大的贡献,而成了罪人,太不公平。关羽同情她。此时,有人传令,让关羽带
貂蝉到曹营。关羽想貂蝉被杀,故要她逃走。貂蝉知关羽本有温情,就说出希望服侍他。关羽一听,就生气,要立刻斩她。貂蝉又说还是希望出家,于是关羽将她送到净慈庵。刘备、曹操称赞关羽是不被女色迷住的真大丈夫。新编川剧《貂蝉之死》是关羽与貂蝉的爱情故事。隆学义编剧。共5场:水淹下邳、貂蝉修书、关羽慕蝉、群雄惊艳、残月芳魂。曹操同刘备攻吕布,水淹下邳。貂蝉写信给关羽并向他求救满城百姓。关羽素来认为貂蝉有貌无德,他想不到她其实忧国忧民,就生爱慕之情。曹操杀死吕布后,为笼络关羽,将貂蝉赐给他。成婚之夜,二人幸福,但刘备怕关羽为曹操所用,故以送礼为名,提醒关羽不要忘桃园结义之情。关羽想起初志,要赶走貂蝉。貂蝉突遭此变,拔剑自刎[25]。
在此整理一下这些故事中关羽形象与貂蝉形象的特点。先看关羽。他的形象与“关羽斩貂蝉”故事中的基本上相同。仍是不好女色、义重如山的大英雄。可是,这些故事中他不斩貂蝉,而或同情她或爱慕她。他的行为和“关羽斩貂蝉”故事不同只是因为受到貂蝉形象变化影响的缘故。这里应该强调不管故事内容多变化,关羽的基本性格也并没有变化。
那么这些故事中的貂蝉如何?她不仅是个罕见的美人,也是个德才兼备、知识渊博、忧国忧民的爱国妇女。这正与《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完全一致。她不再是吕布之正妻,更不再是不义不贞的坏女子。
接下来注目故事的内容。这些故事虽然都有独特的情节,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关羽斩貂蝉”故事加强突出关羽的英雄形象,而这一节介绍的新的有关关羽与貂蝉故事,一边强调关羽的英雄形象,一边着力描写貂蝉才智德行均过人。因为貂蝉形象有很大的变化,所以主要突出关羽的故事(“关羽斩貂蝉”故事)变为突出关羽与貂蝉二人的故事。
四
上两节分别介绍“关羽斩貂蝉”故事和后来出现的有关关羽与貂蝉的新故事。这里对于这些关羽与貂蝉故事的背景从几个角度探讨一下。
(一)“关羽斩貂蝉”故事为什么出现?
“关羽斩貂蝉”故事究竟为什么出现?既然貂蝉是虚构人物,就明显说明这个故事不是史实。不过,不是史书上没有关于关羽与美女的记载。《三国志·关羽传》裴注引《蜀记》云:
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26]
看这个记载可以指出二点:第一,历史上的关羽并不算一名不好女色的高士,而算好色之徒;第二,有可能敷衍这个记载出现关羽与美女的故事。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事件正巧
发生于曹操伐吕布时。将关羽欲娶的秦宜禄之妻换成吕布之妻貂蝉,这个记载就变成关羽与貂蝉的故事。我们已经在史书上找到出现关羽与貂蝉故事的线索。那么,关羽为什么需要斩貂蝉?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有视女性为“祸水”(惑人败事的东西)的传统思想;二是关羽崇拜的影响。
中国很久以前已有女性会引起灾祸的思想,如《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27]另外,也有好色亡国之戒,如《书经·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28]纵观中国历史就能看到殷妲己、周褒姒、吴西施、唐杨贵妃等亡国美女。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即使君主贪色误国,也把所有责任转嫁给女性。另外,《水浒传》有彻底敌视女性的倾向[29],也反映出视女性为“祸水”的思想。
“关羽斩貂蝉”故事中的貂蝉本为吕布之妻,而丈夫被杀,就为明哲保身翻脸向关羽献殷勤。故事一贯写貂蝉不义不贞,是个靠自己的美貌男人的坏女子。义重如山、不好女色的关羽将这么坏的女人斩首处死的故事无疑以“红颜祸水”思想为基础。
如上所述,《三国志平话》、元杂剧《锦云堂美女连环记》等《三国演义》成书以前的作品也写貂蝉本为吕布之妻。她参与“连环计”只是因为希望夫妻团圆,并不是因为忧国忧民。这肯定是在出现“关羽斩貂蝉”故事时相当普及的貂蝉形象。作为坏女子的貂蝉形象,以及视女性为“祸水”的思想都是当时人民可以容易接受这样故事的原因。
因此,“关羽斩貂蝉”故事的主题是关羽为正义惩恶,它着力强调关羽的高洁人品和英雄形象。可以说“关羽斩貂蝉”故事是突出关羽形象的故事。
关羽斩貂蝉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关羽崇拜的影响。关羽现在也是民众崇拜的对象。关羽崇拜当初是隋唐时期在荆州地区流行的区域性信仰,北宋以后历代皇帝对关羽不断地追封、加封爵位,渐次成为全国规模的文化现象[30]。这里介绍对关羽追封、加封的部分情况: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追封“忠惠公”;
大观二年(1108),进封“武安王”[31];
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英济王”[32];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加封“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33];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34]。
延至清代,各个皇帝也继续对关羽加封,最后他的封号成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
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二十六字[35]。因而至清代各省、府、州、县、镇均有关帝庙了。丘振声先生对于关羽崇拜与“关羽斩貂蝉”故事的关系认为:关羽这种行为(笔者注:指他乞娶别人之妻),本来在封建统治阶级中是司空见惯的。……不过,被人奉若神明的关羽,有这样的一件风流韵事,总是不体面的,有伤风雅。还是抹掉为好。《斩貂》这样的戏大概就是出于维护关羽的尊严而创作出来的。[36]
丘振声所述的关羽斩貂蝉原因比较恰当,但本人认为还不够。虽说统称神明,可不一定所有神明与“风流韵事”无缘,如吕洞宾为八仙之一,因好色而被称为“色仙”。可是就关羽而言,他义重如山并不好女色就是民众崇拜他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民众来说绝对不能接受他乞娶别人之妻[37]。
另外,上面所引用《三国志·关羽传》裴注引《蜀记》的记载中有“其妻”二字,这个“其妻”指秦宜禄之妻,但有些人误以为“其妻”指吕布之妻[38]。人们一听吕布之妻就想到貂蝉。最后,关羽乞娶别人之妻一事变成为关羽剑斩坏女子貂蝉的故事。这么做就能抹掉他好色形象,且能令人产生好感。
(二)《三国演义》为什么没采用“关羽斩貂蝉”故事?
如开头所指出,《三国演义》中没有“关羽斩貂蝉”情节。为什么?下面探讨这个问题。
作为《三国演义》没采用“关羽斩貂蝉”故事的原因,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国演义》尊重史实,力排虚构。明蒋大器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写道:
前代尝以野史作为评话,令瞽者演说,其间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士君子多厌之。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39]
另外,虽然时间较晚,可清代毛宗岗也在自己所修订《三国演义》的《凡例》中写道:
后人捏造之事,有俗本演义所无,而今日传奇所有者,如关公斩貂蝉,张飞捉周瑜之类,此其诬也,则今人之所知也。……今皆削去,使读者不为齐东所误。[40]
因此,由于关羽斩貂蝉之事并不是史实,故应尽量尊重历史、力排虚构的《三国演义》没采用“关羽斩貂蝉”故事相当有道理的。可是,貂蝉本来是虚构人物。既然《三国演义》现虚构人物貂蝉,就不能只以《三国演义》尽量尊重历史并力求排除虚构为这部小说没采用“关羽斩貂蝉”故事的原因。
那么还有其他原因吗?作为第二个原因,该指出如果《三国演义》采用“关羽斩貂蝉”故
事,就《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与貂蝉形象之间发生矛盾。《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已经不是不义不贞的坏女子。小说摹绘她不仅是绝代佳人,也是勇敢、机智、重义的女性。义重如山的关羽怎么可以斩这样的女性?因此,这么认为才对:为了避免人物形象之间发生矛盾,《三国演义》没采用“关羽斩貂蝉”故事。(三)新的关羽与貂蝉故事出现的背景
如前所述,后来出现了虽以“关羽斩貂蝉”为基础而内容不一样的有关关羽与貂蝉故事。这里探讨出现这类新故事的背景。
《三国演义》描写的貂蝉品行端正。这部小说成书之后,新的貂蝉形象广泛普及,人民中间扎根了。当然老百姓一般不直接看《三国演义》,他们大概通过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戏曲、说唱文学等,接受新的貂蝉形象。越是貂蝉新形象的普及,越引起对“关羽斩貂蝉”故事的反对,因为关羽不可能斩这么好的女性。如上面引用,诸葛味水认为“俗演《斩貂蝉》近诞”。另外,毛宗岗也在《三国演义》第八回的总评中认为:
最恨今人讹传关公斩貂蝉之事。夫貂蝉无可斩之罪、而有可嘉之绩。[41]
于是,关于关羽与貂蝉的故事面目一新了。出现根据《三国演义》塑造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之间没有矛盾的新故事了。关羽不斩貂蝉了,这么改变结局,才能得到习惯《三国演义》所塑造人物形象的人们之支持。另外,子弟书《十问十答》中貂蝉是个下凡仙女。这样的人物形象就是《三国演义》成书以后貂蝉形象不断抬高的结果。
(四)“关羽斩貂蝉”故事为什么留下来?
关于关羽与貂蝉的故事面目一新,但是“关羽斩貂蝉”故事确实直到现在仍保留下来,如京剧有《斩貂蝉》,民间传说有《关羽月下斩貂蝉》。《三国演义》没采用“关羽斩貂蝉”故事,而这个故事为什么留下来?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成书后,这部小说有庞大的影响力。也有很多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文艺作品[42],本文所介绍的《三国志玉玺传》也是这种作品。应该指出的是《三国演义》是由知识分子所写的小说,为了避免人物形象之间发生矛盾,《三国演义》没采用“关羽斩貂蝉”故事,不过是知识分子的选择而已。
平民百姓的价值观不一定与知识分子的一致。前面涉及的《水浒传》比《三国演义》更加粗鲁,它根据的价值观并不是知识分子的,而更近于平民百姓的。《水浒传》有彻底敌视女性的倾向,这一点与“关羽斩貂蝉”故事相同。因此可以认为知识分子不喜欢“关羽斩貂蝉”故事,相反,平民百姓很喜欢这样的故事。可以说与《三国演义》中能看到
的知识分子价值观不一样的民众价值观使“关羽斩貂蝉”故事至今仍然流传。如上所述,《三国演义》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力,它塑造的人物形象普及到民间。可是并不是《三国演义》没采用的故事完全被淘汰。《三国演义》只告诉我们由知识分子所选择的故事。通过如“关羽斩貂蝉”故事那样虽未被《三国演义》采用却留下来的故事,我们能知道基于平民百姓价值观的三国故事。
结语
本文分别介绍“关羽斩貂蝉”故事和有关关羽与貂蝉的新故事,然后探讨这些故事的背景。在此总结一下有关关羽与貂蝉故事的全貌。
“关羽斩貂蝉”故事中能看到根据民间塑造的关羽与貂蝉形象发展的故事内容。特别是貂蝉,她与《三国演义》不同,是个不义不贞的坏女子。可是,经过《三国演义》成书以及普及,过去的人物形象逐渐淘汰,《三国演义》塑造的形象就成为民众心目中的关羽与貂蝉形象的主流。有关二人的故事也根据新的形象面目一新了。结果,突出关羽的故事(“关羽斩貂蝉”故事)变为突出关羽与貂蝉二人的故事(新一类有关关羽与貂蝉的故事)。
不过,另一方面,“关羽斩貂蝉”故事亦直到今日还流传说明这类故事也对民众来说还富有魅力,因为这类故事保留着支持《三国演义》没采用故事的民众价值观。其中也有关羽比其他“关羽斩貂蝉”故事中的关羽宽厚,并且貂蝉非不义不贞的故事,如民间传说《关羽月下斩貂蝉》。这样的人物形象明确受到《三国演义》塑造的新形象的影响。即使内容或人物形象上有所变化,但其故事也肯定会继续流传下去。
(原载日本《日本中国学会报》第56集,2004年10月。中文版载《成都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
[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元明传来之讲史(上)》:“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87页)
[②] 迄今许多学者发表过对于《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论着。篇幅有限,在此只举主要的:董每戡《三国演义试论》,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70‐81页;李希凡《略论〈三国演义〉里的关羽的形象》,《文艺报》1959(17);剑锋《〈三国演义〉如何塑造关羽的艺术形象》,《海南师专学报》1982(2);周兆新《三国演义考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62‐176页;井波律子《三国志演义》,日本:岩波书店,1994年,85‐113页;沈伯俊《罗贯中和〈三国演义〉》,沈阳:春风文艺出版
社,1999年,47‐55页。[③] 本文使用的《三国演义》版本是现存最早的嘉靖元年(1522)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元年本)。
[④] 关于貂蝉形象的主要论着如下:剑锋《巾帼不让须眉──论〈三国演义〉中的妇女的艺术形象》,《〈三国演义〉研究集》,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234‐239页;李春祥《浅论貂蝉》,《〈三国演义〉论文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191‐202页;胡邦炜《论貂蝉》,《〈三国演义〉论文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203‐217页。
[⑤] 就吕布死后貂蝉的结局而言,笔者所见明代版本中,可谓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叶逢春本(嘉靖二十七年〔1548〕刊),以及周曰校本、英雄谱本、余象斗本、志传评林本、郑少垣本、郑云林本、杨闽斋本、汤宾尹本、刘龙田本、笈邮斋本,均与嘉靖元年本一样。朱鼎臣本、黄正甫本等二十卷简本系统诸本不写貂蝉的结局。清代毛本只写“(曹操)将吕布妻女载回许都”,评曰:“未识貂蝉亦在其中否。”关于《三国演义》版本及其系统,参看中川谕《〈三国志演义〉版本の研究》,日本:汲古书院,1998年。
[⑥] 引自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所藏《全相平话》所收《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
[⑦] 徐文昭编辑。共四十一卷。嘉靖三十二年(1553)詹氏进贤堂重刊。藏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的圣·劳伦佐皇家图书馆。这部选本实际上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风月锦囊》、《全家锦囊》、《全家锦囊续编》。详细情况,请参看孙崇涛《风月锦囊考释》,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本文使用《善本戏曲丛刊》第四辑(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所收影印本,并参照孙崇涛、黄仕忠《风月锦囊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⑧] 《全家锦囊续编》卷二。卷首全题为《精选续编赛全家锦三国志大全》。它是一部把先行元明戏曲中三国故事串联在一起的戏曲作品(三国连台本戏),曲调方面杂用北曲和南曲的曲牌。以《三国志大全》为中心论述明代三国故事的传播情况的论文有上田望《明代通俗文艺中的三国故事──以〈风月锦囊〉所选〈精选续编赛全家锦三国志大全〉为线索》,周兆新编《三国演义丛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原载日本:《东方学》第84辑,1992年。专门探讨《三国志大全》中关羽形象特点的论文有拙文《〈三国志大全〉中的关羽形象》,《中华文化论坛》2002(3)。
[⑨] 一说《三国志大全》中的“关羽斩貂蝉”情节多靠已佚的《关大王月下斩貂蝉》杂
剧,另一说这个情节(仅限(3)至(6))完全是《斩貂蝉》杂剧的佚文。参看上页注⑤上田先生论文以及黄仕忠《〈三国志〉戏文考》,《中山大学学报》1997(5)。[⑩] 对《三国志大全》中“关羽斩貂蝉”情节加以详细分析的论文有井上泰山《貂蝉像の检证》,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纪要》36,2003年。
[%26#9322;] 胡文焕编。现存三十九卷。本文使用《群音类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6#9323;] 其中四曲的文字较接近于《三国志大全》。二者可能有继承关系。
[%26#9324;] 现今流行的《缀白裘》十二集(每集四卷)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编辑的。据说明末已有题为《缀白裘》之曲选集。
[%26#9325;] 均引自《善本戏曲丛刊》第五辑(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所收影印本。
[%26#9326;] 《三国志平话》卷上写张飞在虎牢关单独打败吕布。另外,元郑光祖《虎牢关三战吕布》杂剧中张飞作为主角表现。
[%26#9327;] 见《戏考》十七册,上海:中华图书馆,1917年。
[%26#9328;] 清乾隆年间抄本。作者不详。共二十卷。藏郑州市图书馆。
[%26#9329;] 引自童万周校点《三国志玉玺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147页。
[%26#9330;] 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编,江云、韩致中主编《三国外传》,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54‐55页。
[%26#9331;] 本节介绍的“关羽斩貂蝉”故事有戏曲、说唱文学、民间传说等各种各样的体裁,尤其是戏曲作品更分为多种体式。每个文学体裁、戏曲体式分别有特性,故应该根据其特性分析各种“关羽斩貂蝉”故事,但因为资料不多,所以这么做就会不得要领。因此,本文暂且不考虑各种体裁、体式的特性,而只重视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中能看到内容基本上相同的故事。
[21] 引自《古本戏曲丛刊》四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所收《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22] 引自黄裳《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上海:上海出版公司,1955年,212页。
[23] 据刘烈茂、郭精锐主编《清车王府钞藏曲本·子弟书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735‐763页。
[24] 引自诸葛纬《三国人物传说》,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39页。
[25] 《貂蝉之死》剧本见于隆学义《川剧名戏欣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6年。
[26] 引自《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版,1982年第2版,939页。
[27] 引自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577页。
[
28] 引自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57页。[29] 《水浒传》中的女性,除了梁山英雄扈三娘、顾大嫂、孙二娘等部分女性之外,阎婆惜、潘金莲、玉兰、白秀英等差不多都是坏人。
[30] 关于关羽崇拜的主要论着如下:井上以智为《关羽祠庙の由来并に变迁》,日本:《史林》26‐1、2,1941年;大矢根文次郎《关羽と关羽信仰》(一)‐(四),日本:《东洋文化》第224号、第225号、第228号、第229号,1943‐1944年;井上以智为《关羽信仰の普及》(一),日本:《福冈商大论丛》4,1951年;金文京《三国志演义の世界》,日本:东方书店,1993年,149‐155页;蔡东洲、文廷海《关羽崇拜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二阶堂善弘《中国の神样 神仙人气者列传》,日本:平凡社,2002年,21‐40页;颜清洋《关公全传》,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341‐348页。
[31] 均见《宋会要辑稿》卷一千二百七《礼二○》。
[32] 见同治《当阳县志》卷十六载宋人萧轸《加封英济王碑记》。
[33] 见《续通典》卷五十四、《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34] 见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三。
[35] 见《清朝通志》卷四十一、《清朝通典》卷五十、《清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卷一百五十七。
[36] 引自丘振声《三国演义纵横谈》,南宁:漓江出版社,1983年,120页。
[37] 明郑以伟《舟中读华阳国志》诗云:“百万军中刺将时,不如一剑斩妖姬。何缘更恋俘来妇,陈寿常璩志总私。”(陈济生编《天启崇祯两朝遗诗》,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350页)可见作者认为史书记载不正当,故表明不能接受将关羽乞娶别人之妻一事看成史实的心境。
[38] 丘振声先生认为不好直接写关羽乞娶别人之妻一事,于是那个秦宜禄之妻便换上了貂蝉(《三国演义纵横谈》120页)。但是,后代的笔记小说中能看到作者误以为关羽乞求吕布之妻的例子(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庄岳委谈》下)。因此,不是故意换人,而只是发生误解而已。
[39] 引自沈伯俊校注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整理本,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年,1页。
[40] 引自沈伯俊整理毛本《三国演义》整理本,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2页。
[41] 引自沈伯俊整理毛本《三国演义》整理本,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69页。
[42] 参看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辞典》的《改编与再创作》部分(成都:巴蜀书社,1989年)。
作者:(日) 伊藤晋太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