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关于三国张裕的七大疑点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1
转发:0
评论:0
关于三国张裕的七大疑点 ,在可询的史册记载上,三国张裕是以悲情人物登场的,在后人的评论中大多将其同时代的孔

在可询的史册记载上,三国张裕是以悲情人物登场的,在后人的评论中大多将其同时代的孔融、杨修同日指语。

不否认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真的有如此传奇人物,问题是他真的叫张裕吗?

疑点1:查看了张氏流源、张氏族谱、张氏家谱,为何无张裕(三国时期)此人呢?

疑点2:历史上的张裕既然懂相术,第一回见到刘备(野史称为刘监,可能为刘太监的说法),如何看不出“刘太监”的龙相呢?算不出日后己身与刘氏的“宿缘”呢?为何要展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回敬刘备的嘲笑呢,让刘氏下不了台,以至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呢?(要知道“潞涿君”是个很刻薄的嘲笑,因为潞同路谐音,涿同啄谐音,又同椓谐音(椓,古代割去男性生殖器的酷刑)。啄是鸟嘴,露啄是说他光着嘴巴没有胡子;而椓是太监的意思,简直是在嘲笑刘备是个太监了。一语双关!)难道当初仅仅是怕丢了主公刘璋的脸面(尤记当时张裕为其属下)吗?聪明如张裕,难道没有更好的“回敬”刘太监的“妙语”吗?

疑点3:既是相术出身,必知有些天机是不大可泄露的,为何又私语人曰“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结果这回刘太监可捡到大便宜了,以“扰乱军心”灭杀而后快,一血当初被嘲“潞涿君”之恨。难道张裕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吗?

疑点4:在三国志里,张裕的相术可算出名到家了,没有一件预言最终不成为事实的,像上面所谓扰乱军心的“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最终成实,像邓芝的晚年封侯拜将预言也一一呈现……,可为何在中国相术名家里却从无张裕这一号人的记载呢?

疑点5:蜀志有这样的提法——“蜀郡张裕晓相术,每举镜视面,自知刑死,未尝不扑之于地”,自知身在刘太监身边终难逃一死,为何还要认命,为何不逃循?难道懂相术的人都是顺天命、灭己在所不辞吗?难道三国那时就没有传宗接代的“概念”吗?难道对得起祖宗?想想张裕能做到蜀郡,在蜀地应该经营多年吧,难道就没有形成自己的小小势力吗?再说了,出身于蜀地,难道对蜀地没有感情,难道看不出刘太监乃至刘家是难成大气,怎会把自己的第一故乡蜀地托付给这类人渣管理?难道不能为了自己的祖乡(或也能叫一下祖国吧,那时也有蜀国的称谓吧)当一回“曲线救国”的打双引号的“蜀奸”吗?

疑点6:刘太监要诛杀张裕时,想求情的人肯定不少,但大部分估计是出于明哲保身的考虑在第一时间积极的消灭了这个念头,没想到这回竟然是蜀汉的第二把手(一人之上,

万人之下)的诸葛亮出台,小亮同学肯定是知道刘太监跟张裕之间的过节,不然也不必弄到“上表”求情了(这所谓的“表”可不是轻易就能出来的,比如大家周知的《出师表》)。那么为什么小亮同学会为了这么一个不相干的人放份求情呢?难道小亮爱惜人才?看看魏延同学是怎样被“消灭”的,就晓得小亮的“人为”了,那么真正历史上诸葛亮跟张裕有什么交情呢? 更值得玩味的是,诸葛亮后来出征云南时居然赐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为张姓(《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为什么会单单赐酋长大人为张姓呢?

疑点7:按照那些历史学家的说法,陈寿写《三国志》既带有向晋王朝献媚又带有故国怀思(他怎说也是在蜀汉当了10年官吧,还在“志”里什么后主的称呼呢),照理说他该从始至终的抑曹扬刘啊,可为何会出现刘备杀张裕这样不光彩的事件出现呢?而且还把他们之间的过节一一剖露?要知道陈寿写《三国志》可是比较任性的(历史记载,前人曾责难陈寿说他向丁仪的儿子乞米不得,因此不给丁氏立传),他为何要安排蜀郡张裕的出现呢?要知道他不写的话,历史上没人晓得有张裕这个人的,因为历史上的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的(跟魏、吴不一样,不晓得刘太监到底是什么心思啊,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小张裕而不着史吧?可怕!难道真实历史上的张裕非一般人物?),所有后面的资料都是根据民间采集的支离破淬的资料整理的,就算张裕历史上真的存在,他也完全可以让张裕消失见鬼去吧。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提常璩的《华阳国志》(极有影响的历史、地理著作,《四库全书》入史部载记类,近人则往往将其划入地方志中,并被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志之一),在这本书的第六卷《刘志》的第五节里也提到“时州后部司马张裕,亦知占术,谓争汉中不利,坐漏言,言得蜀,寅卯之间当失。汉凶年在庚子。诛。”

常璩的资历是什么样的呢?史记为“东晋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庆)人。自后汉迄晋世,常氏世代为官,为江原巨族。常璩少年时,得遍读先世遗书,颇负才名。”照理说常璩的祖先常氏自后汉世代为官且是巨族,又处于蜀郡,应该与同期所谓的后部司马张裕极为熟络吧,所传下的遗书应该比较详尽的记载三国张裕的存在吧?可没有?就那么一句,而且看起来好象是从陈寿的《三国志》转抄过来的,要知道常璩是公元291年才出生的,而这时的陈寿(公元233年生)已58岁,在过6年就要“呜呼”OVER了。再者,要知道自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后,魏、晋就一直在不停地进行对蜀地文化的破坏和对民众的“”啊。

有一疑问,为何陈寿在《三国志》里还有提那么一句“后魏氏之立,之薨,皆如(张)裕所刻。” 总觉得三国里的张裕不大可能是真名,但原型应该是有的,不然也不至于那么多人去记载去为其立传啊?

关键是他的原型究竟是谁啊? 后注:有意思的是,自三国后文人多会将张裕跟兰花联系起来,而这一切都是拜刘太监(刘备)所托啊。当年他回驳小亮(诸葛亮)同学出表求情的那句“芳兰生门,不得不锄”真是经典啊。

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唐朝张九龄的遗诗《悲秋兰》(这是张九龄死前那一年写的,请注意张九龄和张裕都姓“张”,呵呵)(哎,实际上我也是姓张啊)。

悲秋兰

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

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

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全诗用《三国志·蜀书·张裕传》之典,原文为:[常衔其不逊,加忿其(张裕)漏言,乃显裕谏争汉中不验,下狱,将诛之。诸葛亮表请其罪,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裕遂弃市。]全诗开头即说,几棵秋兰幸而没有被锄掉,孤独的苗苗厮守在老根上。借喻自己这棵“孤苗”虽然罢相出守荆州,尚未遭杀身之祸,得以守住“老根”已是万幸。“无心”两句说,秋兰由此自甘寂寞,宁肯长在僻地,也不愿到名园去凑热闹,以表自己对高官厚禄无所留恋。“遇赏”两句说,秋兰生长着,远离权贵人家,它不去挡人家的门,碍人家的事。最后两句表明心迹,秋兰长在幽静的深林,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但是始终散发着芬芳,决非为了博人好评。由此可见,芳意常在,独守山林的秋兰,正是诗人劫后、清高拔俗、乐于归隐的写照。

作者:明智天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关于三国张裕的七大疑点
张裕,蜀郡人,善相,州后部司马。在可询的史册记载上,三国张裕是以悲情人物登场的,在后人的评论中大多将其同时代的孔融、杨修同日指语。不否认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真的有如此传奇人物,问题是他真的叫张裕吗?疑点1:查看了张氏流源、张氏族谱、张氏家谱,为何无张裕(三国时期)此人呢?疑点2:历史上的张裕既然懂相术,第一回见到刘备(野史称为刘监,可能为刘太监的说法),如何看不出“刘太监”的龙相呢?算不出日后己身与刘氏的“宿缘”呢?为何要展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回敬刘备的嘲笑呢,让刘氏下不了台,以至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呢?(要知道“潞涿君”是个很刻薄的嘲笑,因为潞同路谐音,涿同啄谐音,又同椓谐音(椓,古代割去男性生殖器的酷刑)。啄是鸟嘴,露啄是说他光着嘴巴没有胡子;而椓是太监的意思,简直是在嘲笑刘备是个太监了。一语双关!)难道当初仅仅是怕丢了主公刘璋的脸面(尤记当时张裕为其属下)吗?聪明如张裕,难道没有更好的“回敬...
· 张裕妃
参考文献熹庙悼顺裕妃圹志:妃姓张氏,顺天府涿州人,父张世登,母段氏。妃生于万历丙午年七月十九日巳时,万历四十年八月十二日选入内庭,迨天启三年五月十八日册封为裕妃。是年八月初八日有旨革去冠服,即以是月二十二日巳时薨逝,越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奉旨仍复裕妃。惟妃幼入宫闱,资秉温淑,事熹庙最恭,能以礼自持,而倏而告终,享年不永,命也如何。今上追念熹庙遗意,于崇祯四年闰十一月二十二日迁葬于金山之原,追谥悼顺。宠渥尊名,归藏如礼,可以瞑矣。儒臣奉命志其圹,庶千秋之不朽云。
· 刘备为什么要杀张裕揭秘杀张裕的起因
众所周知,刘备很少杀自己手下的人,而在占领益州之后却是主动的杀了一个叫做张裕的官员,那么刘备为什么要杀他?很多人认为的刘备是因为个人的私怨而要杀张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网络配图首先应该仔细看看两人的接触经历,他们的初次见面应该是在刘备和刘璋的聚会上,那时候张裕还是刘璋的手下,在酒宴上,大家喝得很开心,刘备就拿张裕的大胡子开玩笑,说我的老家姓毛的人很多,到处都是,就有人说是诸毛绕涿居,(暗指猪毛把嘴给包围了。)莫名其妙受到了刘备的嘲讽张裕怎么能忍,就调戏着嘲笑了回去称刘备是“潞涿君”也就是(露嘴)的意思是嘲讽刘备嘴上没有胡子。因此两人的梁子就结下了。再加上之后刘备打算出兵汉中的时候,张裕曾经表示“出兵必败”,然而最后刘备赢了,也让张裕非常难堪,他在战前诅咒自己必败也让刘备不太爽。但是这些都不是张裕被杀的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后面,张裕又偷偷的对人说:“刘备夺得了益州也呆不久的,不出几年就会灭亡的。...
· 张裕钊
参考书目陈方既《张裕钊书法艺术的主要特征》
· 关于权贤妃的一些身世疑点,权妃之父是谁?
一、据《李朝实录》记载,权氏去世后朱棣本打算让她与徐皇后合葬。可是这个记载完全不符合明朝丧葬礼制。妃嫔没有资格与皇帝皇后合葬,而权氏只是贤妃又有何资格与皇后合葬?据中国《明实录》等史料文献记载,明朝时皇后先于皇帝去世都要先在他地安葬,等皇帝去世后才会安排帝后合葬,虽然徐皇后是明朝极少数早于皇帝离世并很早就被皇帝安葬于陵寝的皇后,但是权氏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资格合葬长陵的。事实上,直到朱棣去世后,权氏都无资格陪葬长陵。二、有文章称权氏在永乐七年被封为贵妃,是错误的。《明史·后妃传》载:“太祖鉴于前代女祸,立纲陈纪。”因此,对诸妃位号的册命很有分寸,贵妃之名号从不轻易予人。据明代中叶沈德符的统计,明太祖时,贵妃之名仅孙氏一人得到,明成祖(最初庙号为太宗)时亦只有张氏、王氏得之。(见《万历野获编》)《明太宗实录》永乐七年二月条明确记载朝鲜权氏得封贤妃,同时被册命的有:任氏为顺妃、吕氏为婕妤、崔氏为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