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秋叶落祁山——诸葛亮的最后两封信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8
转发:0
评论:0
秋叶落祁山——诸葛亮的最后两封信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秋八月。渭水之滨,沉浸在五丈原暮色之中的蜀军大营一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秋八月。

渭水之滨,沉浸在五丈原暮色之中的蜀军大营一片沉寂,只有中军“克复中原”的大旗偶尔随着饱含凉意的骤风微微摆动,才为这灰蒙蒙的世界带来一丝生气。

中军大帐中,已经连续十几天卧床不起的诸葛亮病情突然有所好转,精神也恢复了不少——他知道,是自己最后的时间到了。于是强支病体,修书三封,除了第一封《上后主表》,另外两封为密书,均交心腹人递送,故鲜有人知。今收录如下,以飨诸君。

之一 《诸葛亮致司马懿书》:

“亮承先帝遗命,奉嗣君之旨,连年动众、数出陇右,与仲达拒于祁山,各有胜败,而终不能克者,非唯人谋能达,亦抑天时不济也。

今亮病重,不久于命,尚有数语,拜致君前:仲达沉黠稳健、人所罕及,有一统四海之才,囊括八荒之志。亮死之后,蜀军必退。仲达追袭,可获全胜。至若顺势引兵南向,以临汉中,则两川之归属,尚不知于何人也。

然窃以为,追袭南进,非仲达所宜取也:而今之世,蜀弱吴孤,唯魏独强。曹睿英明于内,诸将矫悍于外,其势尚大,难有所图。且曹公有“鹰视狼顾”之语,今上有国君之忌惮、下有群僚之妒恨——安邑罢兵之事,如何忘却?仲达伐蜀即便能胜,立马成都之日,岂无一人谗毁刺谤于殿陛之前耶?西南平靖、中国无忧,仲达班师则千军难留、谋反则一命不保——以亮度之,凡后取蜀之将,难有善终。

故曰:伐蜀之事,外势将备而内势未成,若执意进取,恐徒为他人所用耳。仲达聪明之士,当知今之不取蜀,正如昔日拥重兵而不入西县之空城,其势然也。” 司马懿手捧书信,看了良久,一言不发。旁边司马昭不禁问道:“父亲,诸葛亮信中说些什么?”

司马懿轻轻的叹了口气:“孔明世间奇才,看将星即将陨落,能不使天下英雄同悲?传令三军,继续哨探蜀营动静——蜀军撤兵,可即行追赶;但切记遇有蜀人回旗返鼓,我军马上撤回,不可与战。。。。。。“

司马师疑惑的问:“父亲,诸葛亮既死,我无忧矣,为何不。。。?”

司马懿举起右手,制止儿子的发问,斩钉截铁的说:“有违令者,斩!”

之二 《诸葛亮致蒋琬书》:

生死有命、成败在天:今困守祁山、死之将至,进难见嗣君于成都,退愧拜先帝于地下,伏念六载以来,五攻一守,远涉山川、劳师动众而终难得志,此皆亮之过也。

或曰:君子自当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亮之北伐,以弱攻强,不顾天时,徒耗国力,乃取死之道也。

而亮以为不然:惟念平南回都之后,朝中士臣,多有物故;西川边鄙,四塞难达,英杰不

继。若坐待人才凋敝,则欲以一州之地而与中原相抗衡,何异笑谈?若意于偏安,则其安又岂能久存耶?与其坐守待困,何如奋起一击?亮屡次北出,其意在平取陇右,扫荡雍凉,结好羌胡,屯田蓄武,以为远图之根本——进可克复,以向宛、洛,退可前拒汉中,屏障蜀中,以为立国之策。奈何天数多变,命运多舛,凡事如斯,难可逆料。

亮死之后,雍凉难守,不可与魏军相拒强争,三军只宜回转汉中,以蓄力于内、待时于外,再图它计——亮已投书司马懿,料其,必不追赶,大军可安然而退也。

将军魏延,刚强且矜,俯视朝野。因其骁勇善战而用之。亮死之后,延欲求战,必不退;即便暂退,久后必难节制:夫国弱而将悍,其国必危。长史杨仪,素与延不睦,亮坐观其斗,不加遏止者,盖图其彼此牵制,有所限约也。现已传密计于仪,教斩之。然谋诛大将,于名有损,故听任杨仪裁处,非君等所宜参与也。杨仪志高才浅,后若安分守己,可充长史、参军之任;若倚功恣肆、愤而不臣,则使一狱吏收之,无大忧也。

至于李严,蜀中异才,所以流徙为民者,本欲清其心、杀其性,以待后用。今亮将死,料君等必难统驭,若于朝中重竖朋党,再立宗派,蜀中危矣;倘有失意,或入吴、或投魏,反戈相击,贻害无穷——现已密令梓潼太守,亮死之日,则持鸩酒杀之,以绝后患。

姜维得亮将兵之要,智勇足备,可以军事付托。然国弱兵强,至不祥也。维长于军而短于政,不黯殿陛之争、宫廷之斗。后若内事清平,则为兴邦之将,若政令湍浊,则为亡蜀之臣也。

亮数出北伐,蜀中凋敝。君等宜息兵兴农、广开言路,修内务、厉兵甲、招才俊、治民生。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也。

命在须臾,书不尽言,不及面嘱,深为所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秋叶落祁山——诸葛亮的最后两封信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秋八月。渭水之滨,沉浸在五丈原暮色之中的蜀军大营一片沉寂,只有中军“克复中原”的大旗偶尔随着饱含凉意的骤风微微摆动,才为这灰蒙蒙的世界带来一丝生气。中军大帐中,已经连续十几天卧床不起的诸葛亮病情突然有所好转,精神也恢复了不少——他知道,是自己最后的时间到了。于是强支病体,修书三封,除了第一封《上后主表》,另外两封为密书,均交心腹人递送,故鲜有人知。今收录如下,以飨诸君。之一《诸葛亮致司马懿书》:“亮承先帝遗命,奉嗣君之旨,连年动众、数出陇右,与仲达拒于祁山,各有胜败,而终不能克者,非唯人谋能达,亦抑天时不济也。今亮病重,不久于命,尚有数语,拜致君前:仲达沉黠稳健、人所罕及,有一统四海之才,囊括八荒之志。亮死之后,蜀军必退。仲达追袭,可获全胜。至若顺势引兵南向,以临汉中,则两川之归属,尚不知于何人也。然窃以为,追袭南进,非仲达所宜取也:而今之世,蜀弱吴孤,唯魏独...
·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在哪里?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了北伐曹魏,曾“六出祁山”,然天不遂人愿,诸葛亮最终未能北伐成功,还丢了性命(病逝五丈原)。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与岐山不同,岐山为山名,位于今日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古公父曾率领周室迁居于此,兴建开创周朝八百年天下。而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亦为山名,位于今日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祁山地处礼县东部,西汉水(河名,嘉陵江支流)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连山秀举,罗峰兢峙,被誉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所以成为三国时魏蜀必争之地。祁山所在地礼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先秦文化的发祥地,还是黄河仰韶文化和长江巴蜀文化的交汇点,更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先秦十二公曾在此扬鞭跃马,驰骋千里,瞰视中原。诸葛亮曾以此地为战略前沿,挥师北上,屯兵伐魏,虽大业未成身先死,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同时,祁县还...
·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真相:诸葛亮为什么只出祁山?
这时,魏延献上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建议:自己带5000精兵翻越秦岭出子午谷,10天到达长安。如果能攻克长安,那么关中地区可以一举平定。长安守将是靠父亲是夏侯渊和是曹操的驸马这两个裙带关系爬上来的夏侯懋,未必有真才实料,如果偷袭的话有成功的机会。但是“成功”拿下长安能再“成功”守住吗?首先,以蜀汉成都有4万的防守兵力来看,以魏国的国力长安守兵也不会少于4万。那么即使偷袭,以长途跋涉精疲力尽的5000兵偷袭有坚固防御的8倍于自己的兵力,成功的几率会有多大?即使攻克长安,魏国马上调集部队对长安反包围,来个里应外合,5000兵恐怕要全军覆没了。也就是说:在兵力不占优(但也别差的太离谱),其实是两国综合实力差别太大的情况下,魏延的计划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里引用的是迷死诸葛亮同志的<<魏延斜出子午谷与邓艾偷渡阴平的比较>>中原文)。而诸葛亮的计划是大军出陇右,沿祁山而进,大家要...
· 诸葛亮为什么六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
诸葛亮为什么六出祁山在三国时期,有许多关于诸葛亮的传说,这个伟大的人物是小说中的主角,是正史中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中,最出名的就是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这个事件使得这个人的军事能力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并因此成为了一代谋略家的代表。那么在历史上,究竟诸葛亮为什么六出祁山呢?这其中是有原因的。诸葛亮剧照首先不得不说的是经济原因。在经济方面,祁山这个地方的经济基础雄厚,在三国时期,这个地方人口稀少,粮食产量丰富,是提供军队粮食的主要的粮库。而且这里的水草丰茂,是天然的牧场,是战马产出地。甚至说,这里由于地处丝绸之路的关口,市场经济十分繁荣,所以这里是必争之地。然后是人文因素,三国时期这里的人生性彪悍,战斗力非常强悍,东汉前这里曾经出过不少的将领,最出名的就是李信、李广等,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招揽军事人才,补充军队的兵源。还有就是自然因素,这里是关中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地,从地形上分析,由...
·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真实的吗?祁山到底在哪里
《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的看点,前期是曹操,后期是诸葛亮。在小说中,诸葛亮六出祁山是故事的主线。那么,祁山在哪里,为什么要从那里出兵,而诸葛亮真的是六出祁山吗?网络配图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部、西汉水北侧;西起平泉大堡子山,东至盐官镇,绵延约50里。从地图上来看,对蜀汉而言,曹魏在东北,而祁山在西北,为什么打曹魏不往东而要往西呢?简单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西北地区曹魏统治力量薄弱,而且马超经营多年,在氐、羌少数民族内威望很高,可以利用;二是诸葛亮性格谨慎,没有考虑毕其功于一役,而希望先消化西北,徐图渐进。祁山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正好作为跳板伺机进攻。网络配图诸葛亮从祁山出兵,是贯彻落实《隆中对》策,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成霸业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是值得一说的是,诸葛亮南征后,即南中平定战后,蜀魏先后大规模作战七次。其中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并未交战。第五次只出偏师,诸葛亮未出汉中亲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