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也谈刘封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4
转发:0
评论:0
也谈刘封 ,笔者在“《闲品三国》:小议叛将孟达”一文中曾经多次提到了三国时期的另外一个著名人

笔者在“《闲品三国》:小议叛将孟达”一文中曾经多次提到了三国时期的另外一个著名人物---刘封。刘封和孟达也算得是一对生死冤家。刘封因“下统达军”连战连胜而加官进爵之时,孟达却因为刘封而忿忿不平最后因此而叛国;最后孟达又因为打败刘封而享受了五年的“幸福生活”,刘封却由于败在孟达之手被刘备找到杀人的借口而身首异处。关于孟达的沉浮,笔者在“《闲品三国》:小议叛将孟达”一文中已有详述,在此不再赘述,本文重点谈谈刘封。

刘封,本是罗侯寇家的儿子,母亲姓刘,和后来的义父刘备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只是后来刘备被曹操击败逃到刘表的荆州后,因为自己没有儿子,才将其收为义子。按照这个时间计算,应该在刘备入荆州的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到后主刘禅出生的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之间。根据《三国志%26#8226;刘封传》中“及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的记载,刘封从被刘备收养直到率军入川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这几年间,一直留在荆州驻守,这时的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刘备“自葭萌还攻刘璋”,刘封得以一鸣惊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刘备平定益州以后,刘封也因战功被任命为副军中郎将。关于这个职务的任命,被引何焯理解为“尊宠太过”(见《三国志集解》),为刘封日后的骄横埋下了伏笔。 何焯的话有自己的道理,不过仅仅以刘备的这次任命就判定此举是“拔苗助长”,似乎有欠公允。刘封的官职,是靠他“所在战克”的战功得来的,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就算刘备这是特意栽培刘封,也是刘封应得的。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是刘封所意料不到的,也是后来的史学家们所疑惑的问题。《三国志%26#8226;刘封传》中的记载是:

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迁封为副军将军。

大概是陈寿的记载太过简略,一直就没有人明白所谓的“阴恐达难独任”究竟是什么原因,所以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的记载则是:

刘备遣宜都太守扶风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杀房陵太守蒯祺。又遣养子副军中郎将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举郡降,备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

本陈寿的“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变成了司马光的“又遣养子副军中郎将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攻上庸”,同一路人马在司马光笔下变成了两路。看来司马光是被难住了。那一个接近历史呢?笔者认为还是陈寿的记载有道理。从陈寿后面的记载分析,“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迁封为副军将军”,连降将都封官,刘封也得到了升迁,惟独孟达不见封赏,显然刘备对孟达不怎么信任(对于原因,笔者在“《闲品三国》:小议叛将孟达”一文中曾经进行了推测:估计和孟达的个人性格有关)。也正因为如此,以刘封“刚猛”的性格和对义父的忠心,自然对孟达也就不会怎么客气了,因此就出现了《三国志%26#8226;刘封传》中的“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及《资治通鉴》中的“蜀将军孟达屯上庸,与副军中郎将刘封不协;封侵陵之”这种情况了。刘封的举动很可能就是受义父刘备暗中指使的。《三国志%26#8226;刘封传》中说的“责封之侵陵达”这个罪状的确令人怀疑,而且,从后来刘备杀了刘封后“为之流涕”的记载推测,当时的刘备还没有打算除掉刘封,只是后来事态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围困樊城,反而被东吴端了老窝。无奈之下,关羽只好向刘封、孟达求救。《三国志%26#8226;刘封传》中说“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对于这段历史的真实性,由于缺乏其它资料的印证,所以是一段历史之迷。日本学者林田慎之助先生在《诸葛亮》一书中说:“关羽镇守荆州时,出兵攻打魏军守卫的樊城,并利用大雨的机会,采用水攻。此时,宜都将军孟达率蜀军的一支队伍在汉水中游配合作战。”对于这个说法,笔者比较怀疑,不知道这位日本学者的结论从何而来。但如果真的有过配合作战,那么就不太可能出现“不承羽命”的记载了,估计可能是这位日本学者把两个不同战线上的战役绞为一谈了。

关于刘封的死,《三国志%26#8226;刘封传》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三国志%26#8226;刘封传》说:

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申耽降魏,魏假耽怀集将军,徙居南阳,仪魏兴太守,封(真乡侯)〔员乡侯〕,屯洵口。一封既至,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为之流涕。

《资治通鉴》云:

蜀将军孟达屯上庸,与副军中郎将刘封不协;封侵陵之,达率部曲四千余家来降。达有容

止才观,王甚器爱这,引与同辇,以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以达领新城太守,委以西 南之任。行军长史刘晔曰:“达有敬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孙、刘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王不听。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刘封。上庸太守申耽叛封来降,封破,走还成都。初,封本罗侯寇氏之子,汉中王初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之为子。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汉中王因此际除之;遂赐封死。两个史料的记载没有什么歧义,对于刘封的死说法一致。但是逐一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个疑问:刘封的死似乎和没有援救关羽关系并不大。

按照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时间推算,关羽向刘封、孟达求救的时间应当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一、十二月间,由于刘封、孟达拒不发兵,间接导致了关羽的兵败被杀。而刘封被杀的时间大约是在第二年的七月。《三国志%26#8226;刘封传》中说“会羽覆败,恨之”,这里有个疑问:从关羽被害到刘封被杀,中间相隔的时间竟有近一年之久,这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刘备对刘封的行为真的有那么恨吗?如果有的话,这一年时间里,刘备随时可以找个理由把刘封除掉,也用不着等到一年之后呀?!笔者怀疑:刘备之所以没有在这一年时间里处理刘封,说明刘封“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的理由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国志%26#8226;刘封传》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的刘封之死是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因此除之”的缘故,目前已经是史学界之共识,这一点不容置疑。不过就算不是这个原因,单单丢失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就可以判处刘封的死刑。因为这三个郡的位置对于蜀汉的战略意义实在是重要了。此地处蜀汉的东北边陲,东临襄阳,北靠长安,是汉中的门户,占据此三郡,无论是对曹魏,还是对孙吴,都有一种威慑作用。荆州失手以后,这个地区可以作为进攻的桥头堡和防守的前沿。有专家指出:三郡的丢失,意味着在战略上失掉了由汉中东出、沿沔水而下东击曹魏、威胁孙吴的地理优势。历史影响仅次于失荆州。三郡的丢失使得以后诸葛亮进攻曹魏的道路只存北出汉中一途,在战略上失去了选择。因此,刘封丢失房陵、上庸、西城三郡,是对蜀汉政权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就算诸葛亮没有“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的考虑,刘封的死也是罪有应得,不值得同情。


作者:灿烂海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封
生平家世显赫寇封是罗侯寇氏(即枝江是其家族封地,国名罗侯)之子,长沙刘氏外孙,算得上荆楚名家。左将军刘备寄寓荆州时,因为没有子嗣,收其为养子。平定益州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左将军领荆州牧刘备受益州牧刘璋之邀入蜀,帮其消灭割据汉中的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张鲁。刘备北驻葭萌,次年与刘璋反目,召诸葛亮、张飞等夹攻益州。刘封时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跟随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征虏将军张飞入蜀,“所在战克”,以功拜副军中郎将。攻取三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左将军领荆州牧、益州牧刘备命宜都太守孟达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诸葛亮姐夫)见害,孟达继续进攻上庸,刘备对孟达不太放心,于是命副军中郎将刘封从汉水西下,节制孟达所部,上庸太守申耽、西城太守申仪投降,刘封以功拜副军将军。拒援关羽不久刘备自称汉中王,前将军假节钺董督荆州事关羽北伐,围困襄阳、樊城,多次命令刘封、孟达发兵相助,被刘封、孟达以...
· 也谈刘封
笔者在“《闲品三国》:小议叛将孟达”一文中曾经多次提到了三国时期的另外一个著名人物---刘封。刘封和孟达也算得是一对生死冤家。刘封因“下统达军”连战连胜而加官进爵之时,孟达却因为刘封而忿忿不平最后因此而叛国;最后孟达又因为打败刘封而享受了五年的“幸福生活”,刘封却由于败在孟达之手被刘备找到杀人的借口而身首异处。关于孟达的沉浮,笔者在“《闲品三国》:小议叛将孟达”一文中已有详述,在此不再赘述,本文重点谈谈刘封。刘封,本是罗侯寇家的儿子,母亲姓刘,和后来的义父刘备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只是后来刘备被曹操击败逃到刘表的荆州后,因为自己没有儿子,才将其收为义子。按照这个时间计算,应该在刘备入荆州的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到后主刘禅出生的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之间。根据《三国志?刘封传》中“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的记载,刘封从被刘备收养直到率军入川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这...
· 刘备成也人和,败也人和
熟悉三国的朋友大概都有一个普遍性的认识,那就是——曹魏占有天时,孙吴占有地利,刘蜀占有人和,这战争的三大要素,三国各领其一,所以三国鼎立才比较合理,历史似乎也确实按这个定律在运行。《三国志》中诸葛亮在《隆中对》就明确分析——曹操拥有北方,不可与之相争,其中有两个因素诸葛亮特别提到了,就是:一、带甲百万;二、挟天子而令诸侯,这就是承认了曹操掌握天命,此天时也;孙权坐镇东南,也不可图,理由是长江天险,而孙氏又是三代苦心经营,是“国险而民附”。说到快五十岁的左将军刘备时,二十八岁的诸葛亮显然只有举“人和”大旗了,好在刘玄德也颇有些沾边,于是诸葛亮尽其雄辩口才,很肉麻的说:“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最后,这位年轻的“骗子”信口雌黄的展望未来,结论是:只要你豫州牧(空头衔)左将军(空头衔)刘大人出马,“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浆以迎将军?”话分析到这份上,刘备这位上不挨天,下不着地的中老年...
· 刘备成也人和,败也人和
《三国志》中诸葛亮在《隆中对》就明确分析——曹操拥有北方,不可与之相争,其中有两个因素诸葛亮特别提到了,就是:一、带甲百万;二、挟天子而令诸侯,这就是承认了曹操掌握天命,此天时也;孙权坐镇东南,也不可图,理由是长江天险,而孙氏又是三代苦心经营,是“国险而民附”。说到快五十岁的左将军刘备时,二十八岁的诸葛亮显然只有举“人和”大旗了,好在刘玄德也颇有些沾边,于是诸葛亮尽其雄辩口才,很肉麻的说:“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最后,这位年轻的“骗子”信口雌黄的展望未来,结论是:只要你豫州牧(空头衔)左将军(空头衔)刘大人出马,“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话分析到这份上,刘备这位上不挨天,下不着地的中老年同志称“善!”。但是刘备真占人和吗?诸葛亮分析得准确吗?本人认为——诸葛亮只说对了一半,没有猜出结局。刘备成也人和,败也人和!在刘备未偷益州前,确实口碑很好,佐证很多,比方陶谦让徐...
· 刘备收养刘封,怎么又要杀他?就连诸葛亮也同意杀他
刘备还未成名前,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依靠亲戚刘表,刘表表面上对刘备客客气气,实际上却害怕刘备会抢夺他的势力,更会成为未来的主君,所以不曾重用刘备,只是让他看守不重要的地方。刘备的日子过得有些“窝囊”,加上过不安稳,上了一定的年纪却还无子嗣,这种情况下,他便收养了一个儿子刘封。刘封自己同意认刘备为父亲,有雄心抱负,也想和刘备一块打下江山,创造宏伟蓝图。刘封有才能,能打仗,刘备比较看好他,也愿意栽培他,不过后来亲生儿子刘禅的诞生打破了这对养父子的亲密关系。再怎么说,刘禅是刘备的亲儿子,这层血缘关系是磨灭不掉的,更是不容忽视的,刘备对刘封就没有那么热情了。直到刘备做了汉中王,立刘禅为太子,刘峰的地位就很尴尬了。这时候刘备已经不会念及所谓的父子之情了,他想的是如果自己顺利称帝,刘封会不会抢夺刘禅的皇位。为了早些铲除后患,刘备想要杀掉刘封。刘备首先安排刘封守上庸,摆在刘封面前只有两条道路,一是投降曹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