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江东四英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争议最多的应该是周瑜。基本上,网上的朋友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努力帮周瑜平反来证明他的能力,二是从史书中找出漏洞抨击周瑜的能力。我都是不赞成的。
有些人评论周瑜,就说其姿貌美好、性情宽宏,和演义中不同,因居江东智谋之首。我也认同周瑜居吴国谋将之首,但不能把他长得好看或者气度宽大做为论据,而应该从多方面着手,从时人对他的评价和国内的影响力来说才好。
另一种观点,说周瑜火烧赤壁是因为黄盖的计策,攻打江陵又是用了吕蒙甘宁的计策,说周瑜自己并不善奇谋,来压制周瑜的能力,这点我就更反对了。陈寿本就以简略见称,书中肯定有遗漏或者粗略之处,不能以此说明周瑜奇谋不行。况且孙策、孙权、诸葛瑾、陆机等人都对周瑜的能力给与充分的肯定,连曹操和刘备也都有所畏惧。何况能善用他人之谋本就是很聪明的事情,一反映此人虚心不刚愎自用,二反映此人会用人也会分析问题。曹孙刘三人之所以成为鼎足之主、千古明君,都存在善于用人的良好品质和能力。
希望以后人们讨论周郎,能更多地通过时人的看法和一些历史研究者的观点来综合思考、集思广益,而不要以主观和想当然的看法论事与人。另外,个人崇拜可以搞,过头了就不好了。
鲁肃、吕蒙,此二人,大多人的看法都比较一致,没有怎么走极端。鲁肃,深知历史的人会明白他的长远战略眼光;而吕蒙,更多人重视他的好学品质和战术绝妙,抨击的大多是不顾孙刘联盟的利益,而使两国被曹魏乘虚而入,是吴国的罪人。这几点我也不是很反对。但大多数人眼里,二人都止于一端,分析的都不够透彻。
鲁肃是个文武双全的人,下马能文,上马能战,统军率将,亦可做到治军严整、威恩并用。很多人眼中,统帅能力的高低只在乎是否打了绝妙的战役,是否能指挥大的会战,是否有显著的战绩;而事实上,这些都只是外在表现,而非内在实质的全部。诸葛亮的统帅就不低,并不是因为他南征胜利,这点吕岱马忠也是能手,也不是因为他数次北伐,因为孙权也多次亲征合肥,而是因为诸葛亮识治军之道,有威严,有法度,众将心服,指挥有度,这样的人,正是名将的最基本的条件。
周瑜曾和孙权说起与曹操南北对立,并说让“奋威将军”与甘宁留守西川,自己与孙权镇守襄阳,合力北伐,其战略意义与诸葛亮的隆中决策很象,而留守西川的奋威将军极有可能就是鲁肃。虽然在三国志里找不到鲁肃当奋威将军的材料,但与其他史料中分析得知,鲁肃的可能性最大。赤壁战后,江东功臣俱已封赏,鲁肃直到周瑜死后才加封,似
有不妥之处,加上建康实录明言周瑜说的是鲁肃,所以我认为奋威既是鲁肃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周瑜如此信任的一州之守,又会是个不会武略的人吗?鲁肃少年便乐于讲武练兵,后来终于受周瑜临终重托,继承为统帅,没有战功表现也是因为时不与乱。希望大家能看到子敬谋略的一面之外,也能重视一下其人的统军能力。
吕蒙比鲁肃善于进取,也更善于奇谋,对周瑜、孙权、鲁肃都曾献计,抵御曹操南下很有功劳,也是个仁义宽厚的贤人。甘宁和吕蒙少年很象,嗜杀好斗,但读了孔孟的甘宁和读了诗书的吕蒙相比,转变就小得多。吕蒙读书读的不是兵法奇谋,而是做人的道理。吕蒙从照顾同僚遗孤、容忍他人陷害等事件中,都可看出吕蒙的胸襟气度和大局观。他为了国家,放弃了很多私人的东西,比如时间、仇怨和金钱。而甘宁依然粗猛好杀,这就是性格问题了,先不说这个。
拿吕蒙和陆逊比较吧。
很多人都说孙权乃守成之主,但孙权曾多次北伐中原,我曾写了一个孙权亲自征战的记录,现在就一起奉上。
1
200年,征讨皖城李术,、斩术首。
2
203年,一征黄祖,破黄祖水军,攻城不下退兵。
3
206年,讨伐山贼麻、保二屯,平之。
4
207年,二征黄祖,俘虏其人民。
5
208年,三征黄祖,董袭、凌统、吕蒙力战,贾诩曾在此战后劝曹操不要南征,并说孙权威震江南。
6
208年,一征合肥,孙权欲轻骑突敌,被劝止。围城不下退兵。
7
213年,濡须口之战,孙权7万对抗曹操40万,乘轻舟草船借箭。相拒月余,各退还。
8
214年,征讨皖城,甘宁、吕蒙力战,破城、擒魏将朱光。
9
215年,二征合肥。张辽7千大败吴军10万,陈武战死,凌统、甘宁、吕蒙等力战救主,孙权差点丧命。
10
219年,三征合肥。魏将温恢不予理睬,孙权退兵。
11
229年,四征合肥。遇魏将满宠,不克而还。
12
233年,一征合肥新城。被满宠伏兵击退。
13
234年,二征合肥新城。满宠火烧吴军,射杀吴宗亲孙泰。曹睿亲自出征,孙权退走。
除了初征李术、讨伐山贼、三征黄祖,孙权曾一次亲征皖城、四次亲征合肥、两次亲征合肥新城、多次与曹操濡须口对峙。其中数次濡须口之战,都因为没有开战,曹操就退兵了,所以就不写了,何况那都是防守。
此为无大志乎?不过战绩不佳罢了。
而那个经常为大家所称道的儒将陆逊,却是个没有雄心壮志的将领。
一
国之主固然是发动战争的决策者,但规划战略部署和统兵的大任似乎更应该交由更有能力的国家军事统帅身上。比如刘禅就重用诸葛亮,让其亲自统兵北伐,曹睿对司马懿也是如此。而孙权从没有阻止过陆逊北伐,只有陆逊从没这么想罢了。孙权只是治国之才,虽然有濡须口单舟探敌之勇,让曹操有赞美之誉,但说到打仗,他和他父兄差得很远,但他只要能善用贤能,就是个好君主了。陆逊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为孙权分担军国之事。包括北伐。周瑜曾为吴国愿领兵入川,若真攻蜀,必凶险异常,但周瑜做了,病卒只是时运不佳。
鲁肃当了几年统帅就死了,而且正逢此时孙权兵败合肥、刘备又取了西川,碍在同盟的利益,也无机会展示。
吕蒙为孙权得了荆州,从政治角度,的确有错,但从攻战来说,却是功劳。
而陆逊除了打败刘备之外,几十年的时间,就没有表现出一个大都督该有的任务。大都督一职是孙权特为陆逊设置的,吴国后来有施绩、朱异为大都督,也始于此。而陆逊和孔明相比,就差了很多。石亭之战,虽然战胜,却无实际的战略意义。还不如让朱桓一试奇险之策。
钱振锽先生曾评陆逊,说其破刘备只有火攻,无其他计策,如果刘备不以山木为营,而以土石为之,陆逊如之奈何?
我认为法正若未死,而随东去的话,估计陆逊并不能把刘备怎么样。
虽是评论历史的文章,但我也想说说演义的事情。曹操赤壁战后曾哭郭嘉,但程昱早已怀疑黄盖之计,并猜出需要提防火攻,但曹操不听,为何?只因为程昱的话没郭嘉的话有影响力,如果郭嘉说同一番话,则烧船不复有也。彝陵之战也一样,演义里马良也提醒刘备了,就因为刘备对马良并不是百分百必听,所以造成大败,换做法正这个极其信任仰重的谋士来说的话,陆逊确实是很难有胜机的。
说个题外话,有些人、研究历史的说彝陵之战,刘备兵不如陆逊多,所以败了也不稀奇,这其实是歪理。胜负本就和兵的多寡没有直接关系,以少胜多也好,以多胜少也好,如果有奇谋妙计,真正懂兵理的话,哪还有少就不能胜多的道理呢?而且只相差千余兵马,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难道打仗需要每国先商议一下,然后派出相同数量的士兵,再作战吗?岂同儿戏一般?
如果周瑜或者吕蒙活着,我想都应该会比陆逊当最高军事将领要好,至少二人更加有胆量放手一博。另外,希望踩孙权的朋友不要再被演义的虚构东西和自己的主观印象缠绕了,来了解一个真正的少年英雄,为曹操刘晔贾诩所赞美的“识虚实、罕敌手”的开国明君。至于此人后期的糊涂和昏庸,该批判还是应该批判的。只要能了解前期的英明就可
以了。我曾多次看到很多对孙权不利和诬蔑痛恨鄙视的言语,心里很伤心,毕竟是自己最喜欢的人物。一时这么想过:反正你们不了解他,被假象蒙蔽了,是你们的损失,我只要自己明白就行了,何必管你们呢?——但这么想是错的,很不负责任,很逃避现实,真正的态度应该是一起探讨和纠正,以客观的态度和不挠的耐心对待每一个三国人物。作者:小关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