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为何仕于刘备
鲁肃忠厚长者,胸襟广阔,能够放下兵马大都督的职位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孙权却以貌取人,见庞统形容古怪便心中不喜,与之对谈又颇有不快,于是不用。鲁肃随即修书一封,将庞统推荐给了刘备。
庞统真的是不讨孙权喜欢吗?
孙权并非以貌取人之辈(其实他自己相貌也好不到哪里去),并且还是有礼贤下士的美名,当鲁肃向孙权提到凤雏先生的大名的时候,孙权也表示久闻其名,并恭敬地邀请安排会见。但是在会见中却对庞统冷遇,最后便是懒懒打发了事,在随后鲁肃提出质询的时候还用“狂士”、“誓不用之”这样的评价,这实在不像是孙权的作风。
偶推测,这次会见的结果和庞统本身的意愿有很大关系。庞统其实并不太愿意仕于东吴。故而在会见的时候惹得孙权不快。
以庞统的眼光和才学,他有充分的余地来挑选自己应该效力的势力,曹刘孙三家中,曹操虽然势力最大,但是去曹操那里对庞统不利,首先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和庞统同一水平线上的名军师也有数人之多,实在不利于自己出人头地;其次曹操惯于自己带兵,指挥决断权全在自身,庞统去了充其量只是一个高级顾问;第三就是因为赤壁之战庞统诈降献了连环计,狠狠摆了曹操一道,曹操就算不计前嫌,可是心里总是老大一个疙瘩,尤其是这庞士元和诸葛亮的关系还不清不楚的,日后曹操猜忌病一犯,定是砍了拉倒(本来就看得不顺眼)。
庞统身在江东,自然会考虑效力东吴。孙仲谋也是个礼贤下士的主,但是此人用人有个毛病,同批提拔的官员中,吴地的官员总是优先安排重任,而外籍官员就落个闲差,比如诸葛瑾,一辈子也没干出什么名堂,仅仅倚仗和诸葛亮的关系,办了几件外交的事情。庞统和诸葛家交往非浅,这点东吴官场上的惯例还是了解的。东吴的官场中也有所谓的四大家族,孙权手下同样也不缺人才,虽然质量上不如庞统那么优秀,但是庞统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骑到别人头上去,总也要从科级干部混起。比起小自己几岁却身处高位的诸葛亮,庞统实在不愿意走这条路。
其实庞统的心里应该早已锁定刘备了。首先刘备此人把军政权力下散军师,这很对庞统的胃口,手拿印把子总是很有力的;其次刘备占据荆襄,庞统又是当地名门望族的成员,其地位和人望都相当有利,甚至比诸葛亮这个外省来的农民还要高,这里的仕途应该平坦得多;第三,刘备手下的谋士中,除了诸葛亮,其他的人和庞统都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庞统可以顺理成章得到很快提拔。《隆中对》三分天下的观点虽然是诸葛亮提出来的,但是以庞统的学识,同样也能认识到刘备集团取西川的必然性,如果一切顺
利的话,就算现下暂居诸葛亮之下,届时势必和诸葛亮各大一边。一切的因素都显示刘备是庞统的选择。 故而庞统见孙权的事件,依我孟获看来完全是鲁肃的安排,庞统不愿违了鲁肃的面子,却故意在言语举止之间使孙权不快(其实庞统还生怕孙权登用自己呢),使得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去投奔刘备。其用心即是如此,一家之言,见笑。
作者:南帝孟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