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法正
“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在这个年轻气盛的年龄带着自己的理想背井离乡的来到险恶的蜀地为的不就是能出人头地博一个功名吗?法正即不是巴蜀豪强望族又不是刘家嫡系旧臣,自然得不到刘障的用处.如此大才而不能被用,所有的都针对自己,胸怀大志却连小小的军议校尉都被别人认为是不够能力担任的,此时法正的郁闷是可想而知的.
“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法正的运气在于认识了张松, 张松相貌丑陋在蜀地虽然比法正好点可是估计是由于相貌上的缺陷,也过的不太得志,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两人于是有了共同的利益出发点. 张松拜见曹操时,曹操却揭开了张松最痛恨的伤疤---外貌. 张松在经历了一次屈辱之旅后心灰意冷不想却受到了他这辈子都没有的礼遇, 张松此时定然是对刘备无比期待的.而张松也必然将刘备的风采添油加醋的说给法正听.此时的法正是矛盾的,他或许还寄希望能将自己的才学直接展示给刘障,而实现政治抱负,也或许是受到儒家忠义思想的束缚而不愿或者说是不敢就这样离开刘障而转头刘备,此外刘备的为人法正也只是听说而已况且这个颠簸大半辈子的人是否能够重用自己还不能肯定.所以有“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此时的法正的游侠性格还是被儒家思想所紧紧束缚,不敢放手一搏
“正既还,为松称说有雄略,密谋协规,原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当法正到刘备那里的时候一定和张松一样享受到了人生最高规模的一次招待,加上刘备一贯的礼贤下士,法正内心的指针肯定一下子偏向了刘备.(刘备笼络人心确有一套)法正此时在内心里面已经投靠了刘备,估计在听说刘备的诸多优点后刘障不敢再将刘备这个心腹大患迎接入成都,而法正此时也又一次对刘障失望了,自己羸弱还不能招贤自强,所以法正已经坚定了要投靠刘备的信心,再次到刘备处的时候居然大胆的游说外人来图谋自己的主子,此时的法正已经不是以前那个的书生了而是变成了任性妄为的游侠一个.有自己的价值观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此时的法正已经实现了人生的最大的改变,此后的法正注定使蜀汉辉煌. 在刘备夺得巴蜀之地的战役中,法正填补了庞统留下的巨大军师空白, 法正擅长军务而诸葛政务拿手所以法正一直占据二军师的位置.在取汉中的问题上法正更是达到了其人生的最高峰, 也宣告蜀汉最强时代的来临. 此时对法正而言刘备更像是江湖中的领袖,而自己是他最忠心的门徒. “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前,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法正与刘备的关系不是普通的上下级关系而带有明显的江湖色彩.这里体现的已经不单单是忠的问题而更多的是义!一种肝胆相照的义气.法正的谏不是强谏而是出于对朋友强烈的义和爱.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诸葛有云:“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而刘备也对法正爱惜有加“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初,孙权以妹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馀人,皆亲执刀侍立,每入,衷心常凛凛;亮又知雅爱信正,故言如此。”法正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立足于乱世,在巴蜀年轻的经历是他永远的痛, “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如此狠毒的做法可见当年对法正的伤害之深之重.而这也恰恰是江湖人推崇的“有恩必偿,有仇必报”的做法.
综观法正一生其实是一部江湖人生的立志史,如此法正怎不游侠?
作者:飞1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