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孙氏定策取荆时间略考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1
转发:0
评论:0
孙氏定策取荆时间略考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自汉中败退,三家分立的局面大致底定。秋八月,襄樊陆沉,七军覆没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自汉中败退,三家分立的局面大致底定。秋八月,襄樊陆沉,七军覆没,关羽兵锋所向,荆北土崩瓦解,中原从曹魏的后花园演变为最前线。曹操为局势所迫,不得不从关中赶来救火,虽解樊城之围,然关羽据住汉水,遂成僵局。曹操既被关羽拖住手脚,对虎视雍凉的刘氏蜀中主力自然鞭长莫及,若有三长两短,后世周、齐、陈的经典鼎立无疑将提前上演。①然蛰居江东的孙仲谋显然对此不感冒,遂有白衣渡江之事。于是关羽毁败、秭归蹉跌相继上演,待尘埃落定,睁眼一看,大势已定,吴蜀的命运亦已上了生死簿,余下的无非是一二才智之士强与命争,知不可为而为之而已。

就某种意义而言,东吴君臣的一个决策已然注定了中国此后半个世纪的大势走向,但由于“良史”陈寿一时的名不副实,后人不得不对这一重大历史记录重新推敲。

《三国志·吕蒙传》载: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馀尽以属蒙。又拜汉昌太守,食下隽、刘阳、汉昌、州陵。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

按:曹操于建安十三年已平河北,羽自诸葛亮入川后独镇荆州,前后相去四年,何谓新定?②赤壁战后,孙仲谋欲趁火打劫,兵进合肥,曹操亲率大军来敌;逍遥津之战,更引来曹操的大举报复,如是者三,谓操未暇东顾,岂非荒谬?且江东北进,一败于匡琦,二败于合肥,损兵折将,丧师辱国。张文远、陈元龙之辈,往自必克?居巢二十六军之众,闻不足言?③逍遥津一役,吕子明本人即忝为狼奔豕突的江东众卿家之列,如此放话,不怕风大闪了舌头?若孙仲谋若以此言为当,莫非好了伤疤忘了痛?若以此言为当,何以屡攻合肥而不止?莫非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故知,《三国志》此段记载,时间上大有问题。

安二十四年,大致与关羽水淹七军同时,孙权再次进攻合肥,闹得很凶,甚至连夏侯惇、张辽的二十六军都不够用,以至于诸州驻戍。④倘若孙仲谋是做戏给关羽看,未免戏码做过了点。可见,此时的吕子明大致尚未向孙仲谋剖陈北进西征之利,舍徐取荆亦未成为江东内定国策。俄而关羽大破曹军,中原一片沸腾,曹魏的统治中心邺城亦闹出政治。曹孟德穷于应付,甚至打起了迁都的主意。孙仲谋震慑于关羽的空前胜利,遂盘算做起两头买卖,一份效忠信投石问路。曹操正在焦头烂额,自然如沐甘霖,一拍即合。两家既签密约,张辽、夏侯惇等皆被调回,甚至连诸州戍军及一部青州兵亦被遣往中原战场,防备东吴的兵力几被抽调一空,甚至合肥成了一座空城。⑤如此景象,吕子明称之为“守不待言,往征必克”,恐非虚话。

孙仲谋的政治操守路人皆知。与刘备结亲,末了绑票阿斗;与曹操结亲,末了殴打亲家。即便此番与曹操结盟,见襄阳空虚,亦顺手捞了。⑥关羽再怎么张狂,好歹也是十年风雨同舟的盟友,孙仲谋既能眼皮不眨得出卖,既然十年来最佳的北进良机就在眼前,试问他又会对“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的曹操讲什么廉耻么?既然孙某人能打着盟军的招牌,顺手捞了襄阳,现下比襄阳香美十倍的肥肉挂在鼻子上,此公会不食指大动么?

故孙仲谋在此时与吕蒙商议取徐、取荆之短长,合情合理。

以孙权攻合肥之时间表为经,以曹魏徐豫守备之虚实为纬,大致可以确定,吕蒙舍徐取荆之决策,定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十月,孙权称藩,张辽诸军西调之后,闰十月孙权西征之前。⑦

多余的话:

舍开孙权取荆州在战略上的得失不论,其蓝本却是一份蹩脚的战略谋划:袭取荆州,本已与西蜀结下深仇,吕子明却更要占据白帝。白帝者,蜀中之门户,无白帝即无蜀。东吴占据白帝这一行动,必然注定其与西蜀的和解进程走进死胡同,使祁山之兵转而东下。得罪净了刘备,吕蒙还不过瘾,更要夺取襄阳。襄阳者,曹魏“国之巨防”,中原屏障,其重要不亚于白帝之于蜀中。曹魏虽因遭关羽重创,一时无力保守襄樊,但不代表其能容忍东吴占据。果不其然,东吴在曹魏焚弃二城后一旦进驻,立即遭到强力反击,由此结下梁子,成为日后曹丕南征的导火线。⑧吕蒙收拾了旧盟友,又向新盟友要害狠踹一脚,置江东于众矢之的,若是打算穷兵黩武,逞宋桀之威,倒也算条汉子,然其盘算居然是为了“何忧于操”——为了防御!

可见,吕蒙的课题仅仅订立在如何夺取荆州,如何保卫荆州而已,毫无长远的通盘考虑。吕蒙诚为方面将才,然作为军队统帅,国家战略的谋划者,无疑不称职。吴蜀国运,不

决于鲁肃、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而是由一份堪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对策文件最终底定,诚为黑色幽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请参见拙作《千秋遗恨隆中对》

②《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十二年)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等,传其首。诸将或问:“公还而康斩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

《三国志·诸葛亮传》:(建安十七年)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共围成都。

③《三国志·夏侯惇传》: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

④《三国志·温恢传》: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

⑤《三国志·夏侯惇传》:二十四年,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三国志·张辽传》: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

《三国志·温恢传》: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魏略》:建安二十四年,霸遣别军在洛。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

《魏略》:(孙权)曰:“(曹操)以权推诚已验,军当引还,故除合肥之守,着南北之信,令权长驱不复后顾。”

⑥《魏略》:权不尽心,诚在恻怛,欲因大丧,寡弱王室,希托董桃传先帝令,乘未得报许,擅取襄阳。

⑦《三国志·武帝纪》:冬十月,军还洛阳。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

《三国志·张辽传》:关羽围曹仁于樊,会权称籓,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

⑧《晋书·宣帝纪》: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

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帝曰:“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三国志·曹仁传》: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于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

作者:杨文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孙氏定策取荆时间略考
遍览上下五千年,自吕政一统,凡中原大乱,南北分治必是常态。三家角逐,泰半昙花一现,若赵、晋之与成汉;明、清之与大顺。盖因实力不均,虽得一时僵持,终究瓦解。惟有东西二魏与南朝之鼎立可谓势均力敌,垂为范本。然汉末的三家分治无疑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大怪异现象。论实力,料天下之民,吴蜀不能居半;论军事,单单淮南之叛,魏国出动之兵力即足以使吴蜀瞠乎后矣。在如此战略条件下,僵局居然能维持半个世纪,无疑是一奇,而探究这一不平衡对峙局面的形成,则必须追溯到东吴君臣的一堂晤对。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自汉中败退,三家分立的局面大致底定。秋八月,襄樊陆沉,七军覆没,关羽兵锋所向,荆北土崩瓦解,中原从曹魏的后花园演变为最前线。曹操为局势所迫,不得不从关中赶来救火,虽解樊城之围,然关羽据住汉水,遂成僵局。曹操既被关羽拖住手脚,对虎视雍凉的刘氏蜀中主力自然鞭长莫及,若有三长两短,后世周、齐、陈的经典鼎立无疑将提前上演。①然...
· 老子生死时间略考
【作者简介】李健,北京元学文化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道商委员会讲师。老子的具体生死时间问题,至今似乎还是一个谜。尤其是道教对老子赋予了神话色彩,造成老子给人的感觉是来无影去无踪,于是有的人甚至质疑老子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对于老子的具体生死时间,笔者掌握了一点文献,现简述如下。一、老子生于公元前604年(周定王三年)根据《史记》等文献关于孔子向老子问礼的记载,可以得出老子的出生时间不晚于春秋,但具体生于哪一年,《史记》没有记载。偶然的机缘,我在李氏族谱上看到了老子的出生时间的记载,引起了我对老子生死时间问题的关注,后来发现多个文献验证了李氏族谱的记载。《李火德族谱》中的《珠公遗墨》一篇记载:“……耳,字伯阳,称老聃,为老子。生于周定王三年……”(珠公即李珠,是宋代人,系李火德之父,老子第六十六代世孙。)永安《陇西李氏族谱》记载:“耳,名聃,号伯阳,又名老子……生于...
·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时采取怎样的军事策略
因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看出了汉景帝因当下同姓诸侯国的势力过大,进而威胁到了中央的王朝而苦恼的事,所以他上疏《削藩策》建议汉景帝开始削弱各诸侯国的实力,从而加强王朝的权力。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但是这必然会遭到早已权力膨胀了的诸侯的反对,于是有了西汉时期著名的“七国之乱”。网络配图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主的七国诸侯,不满汉景帝的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政策,于是一起抱团组成联军对抗长安的中央王朝。汉景帝在诛杀献策削藩的晁错试图平息七国之乱失败后,下定决心起兵,统领汉军以及诸大将的就是周亚夫。因为七国早先就已经约定好了,所以联合军队在叛乱的初期得以顺利进行,向西连拔数座城池。但是到了长安和东面诸侯之间的缓冲地带——梁国境内却是遇到顽强的抵抗,毕竟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弟弟。但是梁国的城池坚固可靠,叛军一时半会儿攻克不下来,从而在这里浪费了很多时间。网络配图不...
· 刘备的定位策略
没想到刘备一口拒绝,理由是:“现在和我势同水火的,只有曹操。曹操严厉,我则宽厚;曹操凶暴,我则仁慈;曹操诡诈,我则忠信;总要和曹操相反,事业才能成功。因为贪图小利而对天下失去信义,我不愿意。”倘若这段记载属实,那么我们不禁为刘备的经营方略击节叫好。因为他充分掌握了“定位”的奥秘。根据行销学的定位策略(positioningstrategy),定位的法则在于强调“产品在顾客心目中是什么”,而不是“产品本身是什么”。也就是产品形象必须深入民心,即使实情不然,也能得到认同。因此,当刘备说出他要和曹操样样相反,事业才能成功。(原文是:“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意谓着刘备清楚自己的定位,他要扣紧定位,塑造形象,和曹操区隔,得到民众和英雄贤士的认同。这个定位就是宽和、仁慈、忠厚。不管是发自本心或者装出来的,刘备仁民爱物的形象深入民心,他也懂得维护这个品牌形象。时间往前推三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 姓氏略考-荆姓-姓氏渊源
0400姓氏略考-荆姓-姓氏渊源0400荆[G,读音作jīng(ㄐㄧㄥ)]二.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今湖北荆州),国号为荆,君主称为荆君。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的记载,楚国的旧国号是荆,荆氏是未改号为楚之前的姓氏,又说周朝楚国的别称为荆,国民以国为氏。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帝之后第五代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于是帝喾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其所属部落族人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就是楚之先祖。季连之后曰鬻熊,是周文王姬昌的老师,其曾孙熊绎在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被封为子爵,“赐江上楚蛮之地”即湖北荆山地区,熊绎遂率族迁落荆地,建都于丹阳,因称荆国,仍事于周成王。这是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