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从三国及其他论“规矩”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6
转发:0
评论:0
从三国及其他论“规矩” ,这个“自由”是指名,利,理想,亲人,爱人,总之是自己所欲能得,所求能成!但是

  这个“自由”是指名,利,理想,亲人,爱人,总之是自己所欲能得,所求能成!但是,人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样的。为什么呢?因为规矩的存在。

  规矩是束缚人的“好方法”,它不知道让多少人失意终生,抱憾一世。杨修之不守长幼之分,既清高欲洁身自好,又不能免世俗之欲,所以一代才俊必须要死于封建立嗣规矩之下。

  吕布盖世无双,他并非无情,也不是一味残忍。但他不守争霸规矩,朝三暮四,又不会象曹操,刘备那样掩饰,做作。所以他要众叛亲离,所以他必须失败,因为乱世肮脏的法则决定这样的“直人”必须死。

  荀彧作为“王佐”之才可谓熟谙“规矩之道”,他后来为什么死了?因为他不愿放弃理想,哪怕不惜去破坏官场规矩,于是他在曹操眼里就成了钉。

  还有那个“傻袁术”,能让孙坚听其摆布的人不可谓没本事,但他鬼迷心窍,不守君臣规矩,乱世法则,强行越过警戒线,结果闹得天下人共讨之。其实那个年月谁不想最后做皇帝?只不过他们知道一旦做了皇帝就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们比“傻袁术”守规矩,所以他们以后做皇帝时就光明正大,堂而皇之。

  嘿嘿,何止三国,古往今来只要你不守规矩,就无路可走,天地之大就没有你的立足之处。项籍不守厚黑规矩,最后被“厚黑大师”逼死于乌江。岳飞不守“投降规矩”,被害死于风波亭。徐达不守“震主需身退”的规矩,最后也没能善终。看看“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才子惆怅,听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悲歌。

  这就是该死的规矩。你不遵守他就没有生路。看看华歆以“有奶就是娘”为规矩,最后官至上卿,官宁抱着个穷志气又能如何?在这样扭曲,泯灭人性,恬不知耻的规矩下。人们越来越贪婪,越来越扭曲,越来越将无耻当作习以为常,甚至当作功德颂扬!呜呼!天地之大竟无正气存身之处!

  还有的人因为不遵守“浅规则”而郁郁终生。诸葛亮不遵守“汉室已衰”的“浅规则”,最后成了一曲悲歌。魏延不遵守“官场浅规则”最后兵败身死。关羽不遵守“利益规则”,最后大意失荆州。历史上的崇贞就是一个不遵守“亡国浅规则”的无奈君主。

  “浅规则”不明显,但却实实在在的有。这更让不“遵守”它的人显得凄凉和无奈。如果遵守了它那就是命运的妥协,如果不遵守等待你的只有徒劳和悲愤!呜呼!“浅规则”就是一道无形的墙围着世人,你可以看到蓝天,但你不能越过雷池半步,否则你就

要碰壁。“众人皆醉我独醒”说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  规矩就一点不好吗?就没有一点用吗?当然不是,没规矩不成方圆,离开了规矩那这个世界将会乱套。我说得这些规矩是违背人性和正气的规矩,是扭曲的规矩和无奈的规则。

  那么自己做老大,做万人之上不就可以不守这些规矩了?有人要适应环境,有人要环境适应自己。做后者不就可以了?可以让别人来守自己定的规矩。

  真的可以吗?

  曹操可以杀人无数,但他要遵守乱世法则。何时用人之才,何时重人之德。即使如此他还是逃脱不了“规矩”,那就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统一天下,他最多是个汉臣,还要留下骂名。

  刘备可以“枭雄”一世,但他逃脱不了“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说到底他要遵守“盛极必衰”。

  孙权可以把臣僚玩弄于掌骨之间,但他如果不遵守“父兄法则”他就做了皇帝。即使他到暮年都摆脱不了这一阴影,这能是自由吗?

  柴荣“三十年至太平”计划和行动在我看来比“宋祖”还有雄姿英发。但他摆脱不了“命运法则”,英年早逝。

  综观中华泱泱五千年,无论个人,团体,国家,都不能摆脱“规矩”。汉武帝破匈奴“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何其自豪。可区区数百年后,匈奴铁骑就踏遍大晋江山。蒙古人将南方汉人列为下等人,可不过百年,他们就被“南人”打回了草原,继续过游牧生活。蒙古灭金时成吉思汗的虎狼之师一日千里。但康熙征讨准葛尔又何尝不是斩尽而后快?

  庞娟得势时何等光辉,但马陵道又何等凄惨?武子胥可以灭了楚国,但他忘了他灭不了天下。和绅为了一己私欲,党羽遍天下,富可敌国,最后抄家灭门,当然他属于罪有应得。我想说的是这是“现世报”,能看得明白,那些没有“现世报”的贪官墨吏,作恶多端,违法乱纪的是不是就能免了?我宁愿相信那句话“天网恢恢,疏而不露”。对于这样的问题只能存乎一心了。

  有的人自以为可以左右逢圆,滴水不漏,结果落得个可悲下场。比如五代的冯道,他一生迎立多位皇帝,看到这个不行了就换另一个行的,而且屡试不爽。这样他在朝代更替频繁的五代得以长盛不衰。但是,后来他碰到了周世宗柴荣。柴荣要北征辽国,他竟然一反迎合的态度,阻止柴荣。他不是为柴荣好,而是他认为这个年轻皇帝不可能打过辽,也就是说他认为换代的的时候来了,这就是他的生存之道。但这次他失算了,柴荣大破辽国于幽燕,回来后就贬了他。他的晚年也在这种看似聪明,其实可耻的人生观下

郁郁而终。  天道茫茫,运数杳杳,盛极必衰,阴阳之道,此消彼涨,世事无常。中国唐代可以领先世界,现在美国可以一支独秀,一个人可以鹤立鸡群,一个家族可以富可敌国。长久乎?永恒乎?我们可以走着瞧。。。。。。

作者:老不看三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从三国及其他论“规矩”
人之生于天地间,所求何物?所欲何事?有人求名,与人图利,有人为理想,更有人为自己的爱人亲人,但我想最多的人还是在求“自由”。这个“自由”是指名,利,理想,亲人,爱人,总之是自己所欲能得,所求能成!但是,人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样的。为什么呢?因为规矩的存在。规矩是束缚人的“好方法”,它不知道让多少人失意终生,抱憾一世。杨修之不守长幼之分,既清高欲洁身自好,又不能免世俗之欲,所以一代才俊必须要死于封建立嗣规矩之下。吕布盖世无双,他并非无情,也不是一味残忍。但他不守争霸规矩,朝三暮四,又不会象曹操,刘备那样掩饰,做作。所以他要众叛亲离,所以他必须失败,因为乱世肮脏的法则决定这样的“直人”必须死。荀彧作为“王佐”之才可谓熟谙“规矩之道”,他后来为什么死了?因为他不愿放弃理想,哪怕不惜去破坏官场规矩,于是他在曹操眼里就成了钉。还有那个“傻袁术”,能让孙坚听其摆布的人不可谓没本事,但...
· 从《甄执》来看后宫的规矩
徐公公镇楼,他手里端的就是其中一种规矩这是侍寝的绿头牌。因为黄色的牌子,一头是绿色。称为绿头牌。它的作用就是把嫔妃的名字这在上边,由皇上翻牌子。翻了谁,谁就来为皇上侍寝。然后嫔妃就要沐浴,不用更衣。用被子裹好了。由太监们扛着送到皇上的龙榻上。据说这是怕嫔妃们带着暗器伤害皇上。所以首饰,衣着都不能带到皇上的寝宫。皇上也要遵守规矩,这不皇额娘也在给皇帝讲规矩。国事再忙后宫也不能冷淡。皇嗣要紧。为了延绵子嗣,要三年一选秀。保证江山万代有人。那是皇家的世袭制规矩这选秀还要皇后亲自操办。皇后身体不好,由华妃娘娘办理。看她眼泪汪汪,就怕皇上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啼呀!每逢初一,十五皇上要和皇后团聚。所以皇后没有绿头牌。这不是选秀前也要来皇后这里,。华妃备了一桌美味佳肴,等的酒冷菜凉,皇上还没来。去到皇后那里用膳,还要守着规矩食不过三,爱喝汤也不让过三碗。侍寝也要培训。要端庄,骨子里迷人面色而不妖。心存爱意...
· 讲历史——从唐诗看音调的规矩限制
?骈文自身形成了一个传统,历经唐宋古文运动的鄙薄、反对、排斥,却一直保留了下来。那样固定死板的规则,加上主要运用在应用文上这一性质,使得骈文在文学成就上,很难得到高的评价和尊重。中国文学史关于文学代表作的演进,一般说法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没有骈文的位置。然而,骈文还是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如果没有骈文开创出的文字试验和设计精神,不会出现后来唐诗的蓬勃发展。唐诗的核心是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说到唐诗,很多人立刻想到“李杜”——李白和杜甫。然而从诗体的运用上看,李白和杜甫决然不同。李白擅长的是古诗,而杜甫最高的成就却是近体诗,尤其是律诗。古诗与近体诗的根本差别就反映在李白和杜甫的风格上。李白“恣意雄浑”,他的诗有一种气魄,那气魄与古诗提供的相对自由的空间有关联。李白没有耐心琢磨近体诗需要的严格的对仗规律。像律诗八句中,每两句构成一联,八句组成首联、颔联、颈联、末联,其...
· 论三国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现代嬗变
关键词:三国文化英雄主义智慧文化伦理文化一、英雄文化——三国文化的主旋律三国文化突出的外观印象是其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历史文献中“英雄”一词据学者考证最早源于西汉末年班彪《王命论》。而到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开始频频见诸历史文献。《后汉书·仇览传》云:“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这里的“英雄”仅仅是指有政治气节与抱负的学者士子。三国时代的“英雄”已有特定的涵义,建安初诗人王粲着《英雄记》,就曾将汉末风云人物如董卓、袁绍、刘表、刘焉、曹操、刘备、孙策、孙权等都列入当代英雄谱之中;曹魏文帝时刘邵所著《人物志》也把那些攘乱除暴、安邦定国的风云人物称为“英雄”。三国是一个豪杰并起、英雄辈出的时代,从著名的黄巾大起义开敲响东汉王朝后期沉闷黑暗政治的丧钟起,中国历史再次陷入战乱分裂。汉末三国时期,波澜壮阔的争霸与兼并战争在华夏大地四面八方展开,社会各阶层整个被卷入大动荡、大改组浪...
· 论三国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现代嬗变
内容提要:三国文化是三国历史、三国历史文本、历代三国传说演义文本相结合的产物,有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大致可分为英雄、智慧、伦理型三种类型,既相辅相成,又各有显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显著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国文化在现代的转换则主要表现在伦理文化式微淡化、英雄文化嬗变成审美娱乐文化,智慧文化转变为商战企业文化。这些转换的根本原因与现代社会转型期对传统文化的消解与整合密切相关.关键词:三国文化英雄主义智慧文化伦理文化一、英雄文化——三国文化的主旋律三国文化突出的外观印象是其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历史文献中“英雄”一词据学者考证最早源于西汉末年班彪《王命论》。而到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开始频频见诸历史文献。《后汉书·仇览传》云:“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这里的“英雄”仅仅是指有政治气节与抱负的学者士子。三国时代的“英雄”已有特定的涵义,建安初诗人王粲著《英雄记》,就曾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