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简论姜维廉政观的形成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2
转发:0
评论:0
简论姜维廉政观的形成 ,关于姜维的清政廉洁,在《三国志·姜维传》中已交代的很充分了。书中评价姜维曰:“姜

关于姜维的清政廉洁,在《三国志·姜维传》中已交代的很充分了。书中评价姜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历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这段话是谁评价的呢?是蜀国老臣。博学多才的秘书令正。据《三国志·蜀书·正传》介绍: “(正)自在内职,与宦人黄皓周旋,经三十年。皓从微至贵,橾弄咸权,正既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是以官不过六百石,而免于忧患,由于他的地位和处境,对姜维的了解不但全面,而且不受黄皓的影响,所以不存在偏见,评价是公正的。

那么,姜维的清政廉洁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第一,是母亲教诲的结果。史传记载,姜维“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及至长成,“赐宫中郎,参本郡军事”。又据晋傅玄《傅子》记载,“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清朝甘谷县令杨芳灿在《重修汉平襄侯碑记》中称赞姜维日:“绍忠节之家风,负淑傥之才略”(见孪春土编《姜维》第1l页)。在姜维故里的甘谷县姜家庄姜维墓附近,有一个石洞,洞深3米,高2米,当地人称“姜维洞”,是姜维童年时与他母亲一起居住的地方。试想,一个小孩在石洞中生活,可想而知是何等的艰苦了,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中,姜维经过母亲的教诲,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力,高超的武功和坚强的毅力。姜维从军后,还不时的来到洞里看望母亲,给母亲讲叙军队的情况,当母亲有病时,又为母亲上山采药、熬药、喂药,体现了一个孝子爱母、敬母、养母的美德。正因为有了母亲的培育,所以姜维的《报母书》讲了一个姜维既艰苦朴素,又有远大志向的故事。魏明帝太和中,姜维有感于诸葛亮爱才之诚,由魏投奔蜀汉,与在冀城(甘肃甘谷)老家的母亲失去了联系。魏人令姜母修书干维,使其归魏。姜母无奈,于书信中自托有病,求维从蜀中寄些中药当归回来,姜维见书,明白言外之意,不是求药中当归,而是喻其应当归来。这是因为当归以出甘陇者为最佳,岷县一带产者为上品,所以母病若需当归,不会远求于川蜀;母病之由,显为胁迫之下的托词。于是姜维答书日“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意思是:家多户田,不缺一亩半亩,足够衣食之用;儿在蜀中但有远志,无有当归可寄。言外之意是儿子志向远大,暂时不欲归田。正是由于母亲的教诲,姜维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也为他以后担当蜀汉重任

,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是自己乐而不倦的结果。《姜维传》日:维“奸郑氏学”,据《隋书(经籍志)》载:“郑氏学在梁陈间奉为国学。”郑氏学为郑玄门生以问答形式编著成书,该书主要突出了“大一统”的主题。强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服从尊重尊王,姜维就是通过郑氏学思想的灌输,从小就对自己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这为他27岁之后跟随诸葛亮北伐中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有诗赞日:“闻鸡起舞报国志,桃灯夜读郑玄经”。

第三,是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品德再教育的结果。诸葛亮治国功高,清政廉洁,堪称一代贤相。他严于律己,俭以养德,除官奉外绝不再为自己谋私刊,家中“蓄财无余”。临死前,诸葛亮敢于向后主上报自己的私产,“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作为一国丞相,这点财产当然很微薄,但诸葛亮却认为这些财产对后代已经足够了,“子弟衣食,自有余饶”。他迁甘愿接受朝延对自己的家产进行检查。不仅如此,他还对后代要求严格,诫子诫甥,要他们修身养德,先后撰写了《诫子书》、《又诫子书》、《诫外甥书》等,《诫子书》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颂教育人们修身养性的座右铭。姜维27岁就归蜀,据《三国演义》第92回介绍:诸葛亮在收姜维之时,情不自禁的握着姜维的手说:“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在这里,诸葛亮看上姜维,绝不是单纯看上了他的军事才能,而且也看上了他的清政廉政,试想如果一个人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他荒淫无度,处处挥霍浪费,那么诸葛亮能看上他吗?此外,姜维归蜀后,跟随诸葛亮北伐中原不仅学到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且通过诸葛亮“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人生追求的熏陶,使他的行为更加符合诸葛亮的思想。明朝有人在《读三国史答问》有这样一句评价:“客问:‘姜伯约何如孔明,’答曰:‘又一孔明也。’”现在四川剑门关,还有留有一个“大石腔”,群众称为“孔明书箱洞”。传说诸葛亮在五丈原临终前把自己一生撰写的24篇书简传授给姜维,其中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计10万多字。姜维把这些书视为珍宝,一直带在身旁学习,研讨。后来被迫降魏,离开剑门时,他把这些书全部藏在这个洞中。

由于诸葛亮的“我有俭心焉,则土民不敢放其奢”的廉政理论,蜀国的社会风气崇尚节俭,官员的俭朴和廉政水准迅速提高。不仅大将军姜维宅舍弊薄,资财无余“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还有董和曾任益州郡(治在云南晋宁)太守,那里号称“金银宝

货之地”,东汉后期以来历任益州郡太守者;“皆富及十世”,大发其财。董和还“内干机衡”,在朝中参与机要政务的处理,权力很大。但董和却能始终清廉节俭,他“躬率以俭,恶衣蔬食”,为官20余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大将炜“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蔬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常人”。车骑将军邓芝为官20余年,“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 考察姜维廉政观的形成,使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确实是“一时之仪表”,评价完全正确。

作者:李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简论姜维廉政观的形成
谈到诸葛亮的继承人、蜀汉大将军姜维,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名英勇善战,精忠报国的武将,就连他的恩师诸葛亮也称赞他说:“(姜维)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其人凉州上士也”。但是通过考察姜维的一生,我们认为他不仅是一位九伐中原的大将军,而且是一位艰苦朴素,淡泊清雅的典范;姜维的这一品德与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廉政建设是一致的,因而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关于姜维的清政廉洁,在《三国志·姜维传》中已交代的很充分了。书中评价姜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历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这段话是谁评价的呢?是蜀国老臣。博学多才的秘书令正。据《三国志·蜀书·正传》介绍:“(正)自在内职,与宦人黄...
· 关于廉政的对联
上联:勤廉一身为学生下联:高风亮节留后人经典对联大全上联:勤政廉洁两袖清下联:美德良操百世铭上联:官廉党正家家乐下联:民富国强户户兴上联:心系教育处世公平似水下联:人思勤政为官廉洁如冰上联:师魂常沐春色远下联:德馨永育桃李芳上联:打假扫黄民意振下联:肃贪反腐世风淳上联:笞恶挞朽张正义下联:反贪惩腐倡廉风上联:功高不傲千人敬下联:权大无私万众夸上联:敬师爱生教育盛下联:倡廉戒奢事业兴上联:一身正气敢碰硬下联:两袖清风不染尘上联:倡廉戒奢担道义下联:爱生敬业献丹心上联:终身廉洁从教终身乐下联:一世奉献育人一世欢上联:心系人民培三优学子下联:胸怀祖国育四有人才上联:一颗赤心悬日月下联:两张铁面斥奸邪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弘勤廉正气,清风两袖沁香远下联:育男女智慧,丹心一片映山红上联:长把廉洁挂心空,自然洁身为玉下联:常以清水洗欲眼,也就一尘不染
· 唐太宗给官员的廉政警示:贞观之治没有
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贞观时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最低。近日研读《贞观政要?贪鄙》,掩卷深思,感慨万千。贞观时期,政治清明,官吏廉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李世民作为皇帝率先垂范,时时警示官员,廉洁自律,奉公守法。政治警示:亡国丧身为镜鉴。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唐太宗首先给大臣们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战国时代蜀国国王因为贪图黄金而招致亡国的故事,另一个是汉代担任大司农职务的田延年因为贪污3000万钱被揭发而自刎身亡的故事。讲完故事后,唐太宗给大臣分析大局,从政治上警示臣工,主贪...
· 石林的形成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陆良坝子和路南坝子连年干旱,巴江干涸断流,田地无水灌溉,人和牲畜没有水喝,渴死饿死了不少人;那时,南山有个撒尼汉子,名叫金芬若嘎,他看到乡亲们遭难,心里非常难过,决心要找到水源,开沟引水,使两个坝子种出庄稼,让人们都能吃饱饭,于是他钻管沟,爬悬崖,到处找水源。他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管又一管,四山八管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水源。千天,他过了竹山,走到南盘江边,心里想:要是能把南盘江水堵住,提高水位来灌溉两个坝子的田地,那该多好啊!这样一想,他不知哪里来的那么一股子劲,兴冲冲地沿江寻我堵江截流的地方去了。金芬若嘎沿着南盘江走了五天五夜。一天,他来到宜良的高古马,发现南盘江水从对峙的两山申间流过,江面狭窄,是堵江截流的好地方,他越看越高兴,转身跑下石崖,急急忙忙地回村同乡亲们商量堵江截流的事去了。乡亲们听说金芬若嘎找到了堵江截流的地方,都纷纷到他家来打听。他把乡亲们召集起来,向大...
· 荀悦政治思想简论
摘要:荀悦基于儒学体系,以伦理规范和通变思想为方法论,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把政治内涵规划为六个程式,而政治运作的过程正是这六个程式的落实过程。具体说来,可分为君臣关系、德刑关系、重民和明制思想等四个层面。从中不难探知法儒、道儒思想的融合,反映了东汉末年思想合流的倾向。关键词:东汉荀悦政治思想荀悦是东汉末年颍川名士,自小学综儒史,才华出众。长成后,因宦官用权,托病隐居,得以体察民生痛苦,并对政治进行了详尽的考察。曾任秘书监侍中,“侍讲禁中,旦夕谈论”[1],对汉献帝产生很大影响。为匡救时弊和给献帝以政策指导,他作《申鉴》5篇和《汉纪》30篇,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思想。其政治思想以儒家为主,许多概念和观点都沿袭了儒学,但受两汉思潮流变的影响,对其又有所改造,从而呈现出独特性。一政治思想是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理想、理论、方针、政策,是人们对社会政治问题进行的精微的理性思考和深刻的哲学透视,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