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诸葛亮归葬定军山原因的探讨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5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归葬定军山原因的探讨 ,关键词:诸葛亮墓地择址探讨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率军出斜谷北伐曹魏,驻军于武

关键词:诸葛亮 墓地择址 探讨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率军出斜谷北伐曹魏,驻军于武功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隔渭水与司马懿对峙百余日,忧劳成疾,病逝于此。临终遗言:“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1)因其生前被“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人尊其墓为“武侯墓”。武侯墓在今陕西勉县城南定军山下。诸葛亮即未就地安葬,亦未魂归故里,更未还葬成都,而遗言葬汉中定军山下,其原因何在?笔者作了以下考证和分析,同诸位商榷。

一、客观上,就地安葬,归葬桑梓和还葬成都无法实现

亮逝于三国鼎立时期,蜀魏边境以秦岭为界,岭北为魏地,五丈原属敌国疆土,亮自不可就地安葬。而诸葛亮的家乡山东沂南当时也属魏土,作为蜀汉丞相,“叶落归根”,还葬故乡也绝无可能。

就地安葬和还葬故里无法实现,那么成都呢?作为蜀汉都城:又是亮因感知遇之恩而誓死为之效忠的刘备葬地,身为丞相,生前效忠,死后亦尽忠伴备于地下,葬于成都。然亮卒时值秋八月,气候尚热,尸骨不宜久存,况五丈原至成都,路程有一千多公里,须翻越秦、巴,多为崎岖山路,归葬成都,受到了当时客观条件限制,更何况这不是诸葛亮最理想的安息之地。

二、主观上,葬于汉中定军山是诸葛亮心之所愿

笔者认为,亮归葬定军山,与汉中在蜀汉的重要地位和他以汉中为根据地的八年北伐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

1、汉中是蜀汉的北方屏障。汉中处于秦巴汉水之,间,秦岭和巴山两山脉象天然屏障一样包围着汉中,关隘重重,易守难攻。在豪杰并起的战乱时代,张鲁据汉中“雄居巴、汉垂三十年”(2)盖仗秦、巴二山屏障之作用;为占领汉中,曹操两次亲临,欲据汉中而“以图巴、蜀”(3);刘备因定军山之战大获全胜而称“汉中王”,最后建立蜀汉政权。在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争夺的军事重镇。蜀据汉中“上可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固守要塞,为持久之计。”(4)得汉中,蜀可稳定北方防线,伺机北伐,完成统一大业;蜀以汉中为根据地,可向北扩展疆土;汉中北有秦岭之险,可坚守关隘御敌与境外。对蜀汉,据有汉中,攻、守、防皆宜。魏若得汉中,则可由汉兵伐蜀,则蜀汉政权就危危可及了。“若无汉中则无蜀矣”(5)。汉中乃益州咽喉之地,是蜀汉的北门户,与蜀汉政权的前途和命运生死攸关,汉中在蜀汉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所以诸葛亮把北伐根据地选在汉中,死后归葬于此。

2、汉中是蜀汉的北伐基地。在《隆中对》中,亮与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就提出“天下有变……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6)。出兵秦川就是从汉兵北伐,汉中距成都五百多公里,所以汉中即是北伐的军事前哨,同时也是北伐的军事基地。诸葛亮初出山时,就确立了以汉中为根据地出兵北伐的战略主张。 夷陵之败后,亮受“托孤”之任,率众南征,采用“和”、“抚”的外交政策,稳定了东、南、西三面边境,建兴五年,上表出师,率军北驻沔阳,开始了北伐壮举。诸葛亮以汉中为根据地五次北伐,每失利,皆退还汉中,为下二次北伐作准备,共历时八年。对蜀汉的政治、经济、军事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设相府于汉中,随行文臣武将颇多,在北伐和建设北伐基地汉中的实践工作

中,为蜀汉政权培养了大批后继人才,如蒋琬、费炜、姜维等;在经济上,休士劝农,兴修水利,开展屯田,发展汉中经济,缓解了蜀汉的经济困难;在军事上影响最大,蜀亡时,带甲将士仅十万二千人,亮北伐时,最多时率兵十万,虽是北伐之初,这也是蜀汉大部分的兵力,可见,蜀汉的军事中心已由成都移至汉中。“筑汉、乐二城”、“治斜谷邸阁”,在定军山一带推演八阵图、教兵演武;改革“十矢具发”的连弩,铸造扎马钉。这一系列军事措施,对巩固汉中的防御和北伐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诸葛亮的继任者蒋琬和费棉皆尊亮制,座镇汉中,伺机北伐。诸葛亮北伐,呕心沥血,创立了汉中北伐根据地,为蜀汉后期的北方防线的稳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葬定军山最能表达他与蜀汉共存亡的坚定信念。诸葛亮在汉八年,即是战斗的八年,同时也是建设汉中的八年,在汉中这片土地上,他运筹帷幄,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汉中是他深深热爱和眷恋的地方,归葬汉中定军山是他忠于蜀汉王朝,至死不忘“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午旧都”的宏图壮志的最高体现(8)。尽管诸葛亮为报“三顾”之恩,尽“托孤”之忠,五次北伐,鞠躬尽瘁,但终未成功,留下了千古遗憾。故他死后,遗命葬于对蜀汉江山的前途和命运生死攸关,对他本人的宏图壮志有着深远意义的北伐根据地

汉中定军山下,激励国人继续完成其北伐大业,体现了他与蜀汉江山生死与共、至死不忘北伐的坚定信念。“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正是诸葛亮

一生政治军事生涯及其归葬汉中定军山的诠释,(9)。

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封建历史长河中,我们民族精英灿如繁星,堪为后世之师者比比皆是,但

诸葛亮之博享盛名于今尤盛,黎民百姓有誉之而无毁之者,实属姣姣绝伦,探讨诸葛亮归葬定军山的原因,分明使我们感受到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尚情操和至死不忘北伐,执着追求的伟大精神,这对于激发我炎黄子孙的爱国主义热情,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奋发图强,克难奋进的坚定信念,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笔者系初次习作,承蒙老师指导完成此稿,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有不详尽和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注释:

(1)(6)(8)《三国志.诸葛亮传》

(2)《三国志·张鲁传》

(3)(4)《三国志‘法正传》

(5) 《三国志·杨洪传》

(7)《三国志·后主传》

(9)清李世锳所作,现为武侯墓对联

作者:曹满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葛亮归葬定军山原因的探讨
(内容提要)诸葛亮一生以其对蜀忠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倍受后人敬仰,誉为醇臣楷模。对安葬地的选择,就充分地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G本文就诸葛亮的逝世地五丈原、故里山东沂南,北伐根据地汉中、蜀都成都四个可能作为他长眼之地进行分析和比较;剖析了他归葬定军山的深远意义,揭示了他至死不忘北伐的坚定信念。关键词:诸葛亮墓地择址探讨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率军出斜谷北伐曹魏,驻军于武功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隔渭水与司马懿对峙百余日,忧劳成疾,病逝于此。临终遗言:“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1)因其生前被“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人尊其墓为“武侯墓”。武侯墓在今陕西勉县城南定军山下。诸葛亮即未就地安葬,亦未魂归故里,更未还葬成都,而遗言葬汉中定军山下,其原因何在?笔者作了以下考证和分析,同诸位商榷。一、客观上,就地安葬,归葬桑梓和还葬成都无法实现亮逝于三国鼎立时期,蜀...
·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葬在定军山?定军山有什么故事?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葬在定军山?定军山有什么故事?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不理解,诸葛亮为何在临终前留下遗命,要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古人死后都希望能够落叶归根,当时成都就是诸葛亮的第二家乡,为什么诸葛亮不愿回成都下葬呢?实际上这一切也都是为了蜀汉的未来着想。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就是想以守带攻,这样便能拖延曹魏对蜀国的讨伐,而诸葛亮又必须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北伐之战困难重重。诸葛亮死后也不忘给后人留下一个重要警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汉丞相诸葛亮受托孤之重,北伐却未成功。临终前,诸葛亮留下一条遗嘱:我死后,就埋在定军山吧。成都有个武侯祠,最早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昭烈庙。后来,“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昭烈庙成了武侯祠。而诸葛亮遗体埋葬的地点,则在定军山下。蜀汉国都是成都,诸葛亮的家小都在成都,他为何要把自己埋在汉中的定军山下?这其中...
· 诸葛亮墓就在定军山,因为两颗树,无人敢动?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逝世。诸葛亮大家都知道,而且这个人物身上充满了神奇色彩,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关于诸葛亮的时间无一不显示着他的深谋远虑和卓越的才华。据说诸葛亮的夫人比较丑,而且他和夫人的感情一直很好,两人十分恩爱。按理来说诸葛亮这样的人找一个漂亮的老婆不在话下,那么他为什么娶一位丑夫人呢?这让大家都很难理解。在诸葛亮死后,他的坟墓安葬在定军山,十分简朴,简直就像普通人的坟墓一样,简单的立了个墓碑,要非说有什么特别的,大概就是他的坟头上种了两棵树。三分天...
· 诸葛亮为什么要将自己葬在定军山而不是老家?
诸葛亮为什么要将自己葬在定军山而不是老家?《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遗言要求自己死后葬于定军山,而不是选择老家或者成都,这究竟是为何呢?古人死后也讲究一个落叶归根,能够回到初始的地方最好,定军山和诸葛亮的一生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交集和意义,诸葛亮要求将自己葬于此地究竟有何用意呢。事到如今,我们也只能通过几方面的推测,来猜猜看诸葛亮的真正意图了。不过以当时诸葛亮的处境来看,必然是一番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天下,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不过,对于诸葛亮北伐来说,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的...
· 黄忠扬名定军山,夏侯渊战死,定军山之战是谁的杰作?
历史不是传说,也不是戏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比故事更精彩……一起来讨论“黄忠扬名定军山,夏侯渊战死,定军山之战是谁的杰作?”的相关话题,感受下您所了解的历史是否和我的一样呢??西路军虽然进攻遇阻,却没有动摇刘备进攻汉中的决心。此时刘备以法正为军师,率黄忠、赵云、魏延等部已经到达阳平关,这里是汉中谷地的最西端,刘备与张飞、马超等在此会合,做出攻打汉中郡的态势。夏侯渊不敢大意,一边与张郃、徐晃等移军阳平关一带阻挡刘备的进攻,一边再次向曹操报告,要求进一步增援。这一年七月,曹操调集兵马,亲自增援汉中。曹操觉得自己老了,所以临出发前专门颁布了《遗令》,对后事进行了交代。以前每次出征,曹操总想方设法鼓舞大家的士气,而这次却发布了自己的遗书,是一次特殊的战前动员,表明自己誓死取胜的决心,还是冥冥之中感应到了什么?汉中那边,夏侯渊指挥张郃、徐晃等部挡住刘备的猛攻,让刘备没有太大进展。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去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