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否真有其事?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6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否真有其事? ,《三国志》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大书特书———“七擒孟获”《三国演义》大

  《三国志》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大书特书———

  “七擒孟获”《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刘备病逝白帝城后,蜀国南边相继发生判乱。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经过充分准备后,亲率大军南渡泸水(金沙江),迅速平定了云、贵地区的叛乱,巩固了蜀国的后方。在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南征中,诸葛亮为了达到“攻心为上”的目的,七次抓住孟获,又七次放走了他。如今,云南许多地方还保留着“七擒七纵”的地点。近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黄承宗先生撰文指出,历史上孟获确有其人,但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历史上到底有无孟获其人?

  关于孟获其人,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民国时云南地方史志专家张华烂先生作《孟获辩》称孟获是“无是公”,他认为:“陈寿志(指陈着《三国志》)于南中叛党雍闿高定之徒,大书特书,果有汉夷共服之孟获,安得略而不载?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为‘获’,天下安有如此凑巧之事?”张华烂的观点其实代表了许多学者的观点。那么,到底有无孟获其人?

  黄承宗认为,虽然孟获的生卒时间无法考证,但孟获是实有其人的。孟获的籍贯和家世,多与南中大姓有关。现在云南昭通第三中学内著名汉代“孟孝琚碑”是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昭通县县城南十里白泥井出土的。该碑记载汉代孟姓在历史上是南中的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

  除此而外,有关孟获祭祀的历史非常久远。据目前发现的实物资料,最早是唐代和宋代时期。至于建国前西南诸省,或建祠庙,或附祀土主庙以祠孟获者多处。仅西昌县石柱子土主庙、青龙寺、五显庙均设像祭祀。民间所供五显埴神,其画轴左侧第三层排列中有一孟获像,俗称“扫坛蛮王”。

  孟获到底是汉族人还是彝族人?

  关于孟获的史料记载非常简略,《汉晋春秋》仅记载他是一位“为夷汉所服”的首领。他到底是汉人还是彝人?长期以来形成两种观点。一派史家的观点认为,孟获的民族是汉族。而另一派史家的观点认为孟获是彝族。

  支持汉族一派的理由是孟姓虽为南平历史上的大姓,但孟氏有朱提孟氏和建宁孟氏之分。朱提孟氏自西汉时就有在内地为官者。而建宁孟氏是朱提孟氏南迁而来的。三国时有孟琰(朱提)、孟获、孟干、孟通等。彝族中虽有祖先是孟获的传说,但也有彝族帮助诸葛亮打孟获的传说。所以,孟获可能是南迁的汉族。

  而支持彝族一派认为,历史上少数民族首领被赐汉姓者历代都有,因此不能以姓氏来判断其族别。至于少数民族受历代统治者挑动而互相残杀,或奉命征剿,正是反动统治

者“以夷制夷”的策略。所以彝族帮助诸葛亮打孟获并不能作为孟获是汉族,而非彝族的证据。   黄承宗认为,在南中历史上确曾有楚人王滇记载的一些大姓落籍在南中,其实他们的势力时有消长,但他们当属少数人,时间长了与当地民族融合,多数已不知迁徙南中的年代,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根本是常见的。这类情况的族属当然视为当地的土著人。

  孟获的族别应当是彝族,近年来在贵州整理彝文典籍时,也发现了孟氏的谱系记载。

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否真有其事?
专家考证孟获就是现在的彝族人《三国志》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大书特书———“七擒孟获”《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刘备病逝白帝城后,蜀国南边相继发生判乱。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经过充分准备后,亲率大军南渡泸水(金沙江),迅速平定了云、贵地区的叛乱,巩固了蜀国的后方。在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南征中,诸葛亮为了达到“攻心为上”的目的,七次抓住孟获,又七次放走了他。如今,云南许多地方还保留着“七擒七纵”的地点。近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黄承宗先生撰文指出,历史上孟获确有其人,但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历史上到底有无孟获其人?关于孟获其人,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民国时云南地方史志专家张华烂先生作《孟获辩》称孟获是“无是公”,他认为:“陈寿志(指陈著《三国志》)于南中叛党雍闿高定之徒,大书特书,果有汉夷共服之孟获,安得略而不载?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为‘获’,天下安有如...
· 七擒七纵:诸葛亮攻心擒孟获
蜀国的南中地区包括四郡,即越靣靣、益州、永昌、牂牁,指今四川南部、云南东北部和贵州西北部一带。这里除了住有汉族外,还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统称“西南彝”。秦汉以来,由于汉族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南中地区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经常发生反抗活动。刘备占据益州后,为了稳定蜀国的政权,根据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的方针,采取了一些安抚措施。但是南中的豪强地主和一些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却利用民族矛盾,为了割据一方,举行武装叛乱。后主建兴元年(223年),益州郡(今云南晋宁)大姓雍闿,杀太守正昂,又缚送继任太守张裔到东吴,以换取孙权的支持。孙权即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互为声援。雍闿又诱永昌郡人孟获,使之煽动各族群众叛蜀。紧接着,越靣郡(今四川西昌)的叟族首领高定元、牂牁郡(今贵州西部)太守(一说郡丞)朱褒,并皆响应,相继叛乱。南中叛乱是蜀国于夷陵被孙吴打败之后面临的又一严峻局面。然而此时...
· 诸葛亮“七擒孟获”或系误传应为“七请孟获”?
5月7日,来自山东、浙江、河南、河北等11个省份近百名三国研究专家和学者齐聚成都,参加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主办的全国三国文化遗产考察暨诸葛亮南征研讨会。据《三国志》、《华阳国志》等文献记载: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叛乱。但由于史载不详,诸葛亮南征这段历史颇多谜题。为弄清相关历史谜题,自2011年始,武侯祠博物馆与凉山州博物馆合作,重走诸葛亮南征路。专家组耗时3年,按照当年诸葛亮3路大军的前进路线,通过“四川—云南线”、“凉山线”和“贵州—云南线”3条线路行进,行程4万里,考察沿途有关三国文化遗迹和传说。网络配图“我们此次南征遗迹考察共拍摄到数千幅图片,发现了不少三国遗迹,也收集到不少传说资料。”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员罗开玉在会上进行的学术报告中表示,在梳理传说中,考察团有不少有趣发现。经过《三国演义》的演绎,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但考察团发现...
· “七擒孟获”小考
诸葛亮“七擒孟获”真耶假耶?张星海《三国志》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大书特书———“七擒孟获”《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刘备病逝白帝城后,蜀国南边相继发生判乱。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经过充分准备后,亲率大军南渡泸水(金沙江),迅速平定了云、贵地区的叛乱,巩固了蜀国的后方。在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南征中,诸葛亮为了达到“攻心为上”的目的,七次抓住孟获,又七次放走了他。如今,云南许多地方还保留着“七擒七纵”的地点。近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黄承宗先生撰文指出,历史上孟获确有其人,但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历史上到底有无孟获其人?关于孟获其人,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民国时云南地方史志专家张华烂先生作《孟获辩》称孟获是“无是公”,他认为:“陈寿志(指陈著《三国志》)于南中叛党雍闿高定之徒,大书特书,果有汉夷共服之孟获,安得略而不载?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为‘获’,天下...
· 揭秘:七擒孟获的是谁?历史上是否有孟获其人
云南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里有个孟获城是个很美丽的地方,之所以叫孟获城是和三国时期一个叫孟获的人有关,就是《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七擒孟获”中的孟获,那么孟获是云南人吗?还有这么有名的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孟获在《三国志》里面没有任何相关事迹的记载,仅记于《汉晋春秋》和《襄阳记》等史籍里面。据《汉晋春秋》介绍,孟获本是“为夷汉所服”的首领,生活在益州建宁郡人,在蜀汉刘备去世后在益州参与雍闿的反蜀,但具体事迹没有记载。在《三国演义》中记诸葛亮当时南征,据说是百战百胜,听说有个叫孟获的人被当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所以擒获孟获。孟获其人是否在学术界是具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孟获是被后人虚构的,因为三国志里里面没有记载,但是有些人则从“孟孝琚碑”中推测,汉代孟姓为南中最著名的两大姓之一,说以说孟获在历史上应该是存在的。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所写的孟获的夫人祝融也是一大亮点,两夫妻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