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杨修之死杂谈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0
转发:0
评论:0
杨修之死杂谈 ,杨修为什么死应该没有太多问题,忌才之说是不能成立的,比杨修有才的人多了,曹操

  杨修为什么死应该没有太多问题,忌才之说是不能成立的,比杨修有才的人多了,曹操自己的才华就很不错,别人忌妒曹操还差不多。夺嫡说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就不老调重谈了。

但就杨修死亡时间和所犯罪名我还想再啰嗦两句,呵呵~

  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九州春秋曰: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脩便自严装,人惊问脩:“何以知之?”脩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裴注)夏五月,引军还长安。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九月,相国钟繇坐西曹掾魏讽反免。冬十月,军还洛阳。

————《三国志武帝纪》

  《三国志陈萧王传》裴注中引魏略云:至二十四年秋,公以脩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脩临死,谓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其意以为坐曹植也。脩死后百馀日而太祖薨,太子立,遂有天下。

  曹操五月就退兵了,并且在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去逝,往前倒推百余日,杨修应该是死于建安二十四年的秋九月,是鸡肋事件发生后好几个月后了。而曹操秋九月在干嘛呢,五月退兵回到长安,十月才回洛阳,九月曹操应该还在长安,也就是说杨修应该是在长安被曹操以某个罪名处死的。有的人会觉得似乎跟鸡肋扯不上了,其实不然,后面会有论证。

  曾经看到碧血汗青关于杨修之死的文章,认为杨修是死于曹操南征关羽的时候,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三国志武帝纪》: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王军摩陂。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崩于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

————很明显,曹操是建安二十四年十月从长安到洛阳后才亲征南下军摩陂的,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才回到洛阳,不久就死去了。杨修是九月死的,不可能死于军中。

  至于杨修到底是以什么样的罪名被处死的,我想应该还是鸡肋这事,《曹操集》中有一封《与太尉杨文先书(—作与太尉杨彪书)》

  彪子修,总知内外事,皆称意。临灾侯植以才捷爱幸,修为之羽翼,几为太子。后植见疏,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修颇有才策,又袁氏之甥,以罪诛之,操与彪书。

  操自与足下同海内大义,足下不遗,以贤子见辅。比中国虽靖,方外未夷,今军征事大,百姓骚扰。吾制钟鼓之音,主簿宜守,而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我同怀。

即欲直绳,顾颇恨[恨]。谓其能改,遂转宽舒。复即宥贷,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谨赠足下锦裘二领,八节[银]角桃杖一枝,[青毡床褥三具],官绢五百匹,钱六十万,[画轮]四望通幰七香车一乘,青(牛孛)牛二头,八百里骅骝马一匹,赤戎金装鞍辔十副,铃苞一具,驱使二人,并遗足下贵室错彩罗縠裘一领。织成骅一量,有心青衣二人,长奉左右。所奉虽薄,以表吾意。足下便当慨然承纳,不致往返。  这封信里有那么一点点线索,“比中国虽靖,方外未夷,今军征事大,百姓骚扰。吾制钟鼓之音,主簿宜守,而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我同怀。”————这里是说杨修平时就相当放纵,每不与我同怀————总是和我作对。

  从“今军征事大,百姓骚扰。吾制钟鼓之音,主簿宜守”似乎可以看出,杨修的罪名还是军事,极有可能就是鸡肋事件,我认为在这件事发生后曹操并没有马上杀杨修,只是下狱了。

  下文中又有“即欲直绳,顾颇恨[恨]。谓其能改,遂转宽舒。”————意思应该是说曹操本来是早就要惩办(直绳的意思不是太明白,我认为是有要处死的味道了)杨修的,但因为谓其能改,所以一直没对他怎么样。接着后面又“复即宥贷,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现在再这样放纵他,只怕会毁了你杨家,所以还是杀了。复即宥贷的意思应该是“再一次地原谅宽恕他”。

  我把这封信翻译一下,不知是否准确(古文功底太差,见笑了),大意也许就是这样的吧:

  现在国家虽然还算安定,但刘备、孙权等反革命分子在边境上还很嚣张,反恐战争对老百姓的生活是有影响的,作为参谋,应该要维护军队的稳定,但你这个小子啊,仗着老爸是中央的大官,处处和我作对(这回又来个鸡肋事件),我本来早就是要处罚(杀)他的,看着他就来气,但又总觉得他能改(其实有可能是暗示已经很给杨彪面子了),也就没怎么样,但是这回再宽恕他放纵他的话,只怕会毁了老杨你这个名门望族的,所以还是依法把他给办了………………(后面的就省略了)

  扰乱军心当然只是一个借口,但这个借口已经足够杀杨修了(曹操治军向来法纪严明,个人认为杨修死得并不算冤)。还有一件事有可能和杨修之死相关,值得关注,那就是: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脩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脩。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曹操让曹植领兵去救曹仁到底是在杨修死前还是在杨修死后呢?如果是死前,那这件事无疑会让曹操更想杀掉杨修,如果是死后,那么杨修之死对曹植是一个打击。从三国志行文的次序来看,应该是在杨修死后,即杨修死后曹操便带大军到了洛阳,本来是想让曹植去救曹仁的(徐晃已经去了),准备叫过来嘱咐几句的,不料碰上曹植喝醉了,曹操一气之下就不让曹植带兵了(从裴注中看,这似乎是曹丕的一个阴谋),转而亲征,我认为这无疑加速了年迈的曹操的死亡。   我之所以说值得关注,就是曹操为什么要曹植领兵呢?难道是因为杀了杨修之后想安抚一下曹植吗?

  另外杨修的出身也很引人注目,杨彪之子,袁氏之甥,而且和孔家关系密切,杨、袁、孔三家都是望族,并且是曹操的反对派,曹操起初器重杨修是有其用意的,袁、孔两家都已经被他搞定了,曹操应该是有意拉扰杨家,可是不料杨修自视过高,其实说他放旷是一点不错的,但未必只是恃才,应该也有恃其门弟的味道吧。正是仗着自己名门望族,又有才华,所以他才敢于数犯曹操,不单参与太子之争,边鸡肋这事也弄出来了,从维护统治的角度来看,杨修死不足惜。

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杨修之死杂谈
杨修为什么死应该没有太多问题,忌才之说是不能成立的,比杨修有才的人多了,曹操自己的才华就很不错,别人忌妒曹操还差不多。夺嫡说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就不老调重谈了。但就杨修死亡时间和所犯罪名我还想再啰嗦两句,呵呵~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九州春秋曰: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脩便自严装,人惊问脩:“何以知之?”脩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裴注)夏五月,引军还长安。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九月,相国锺繇坐西曹掾魏讽反免。冬十月,军还洛阳。————《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陈萧王传》裴注中引魏略云:至二十四年秋,公以脩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脩临死,谓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其意以为坐曹植也。脩死后百馀日而太祖薨...
· 中华复姓杂谈
复姓即不止一个字的姓,中国人的姓氏据统计共有6363个。其中,单姓有3730个,复姓两个字的有2498个,三个字的有127个,四个字的有6个,五个字的有2个(《中国姓氏集》收复姓2032个)。在6000多个姓里面,绝大多数是难得一见的稀姓,常见的,不过是宋代《百家姓》上那468个姓而已。比较常见的复姓有:欧阳、诸葛、夏侯、司马、司徒、尉迟、公孙、呼延、拓跋、钟离、西门、南宫、端木、慕容、上官等。复姓主要来源:得于祖先的字、号、爵位、官职等;据次第而定;源于两姓相合;更多源于少数民族的部落名称或姓氏。《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载一则故事:一个复姓宇文名绶的官人,到长安赴试,一连三番落第回家,他的浑家王氏,就以复姓缀文,写了一首《望江南》词来嘲讽他:“公孙恨,端木笔俱收,枉念钟离经载,寻司徒记万余秋,拓跋泪交流。村仆固,闷驾独孤舟,不望乎句龙虎楼,慕容颜老一齐体,甘分守闾丘。”这里一共用了十个...
· 古今亲属称谓杂谈
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家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如称己父为家父、家严,称母为家母、家慈,称丈人为家岳,祖父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舍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亡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犬旧时谦称自己年幼涉世不深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小对人常用来称己一方的谦词,如自称自己儿女为小儿、小女等。六亲六亲即六种亲属。对六亲的说法,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说指父子、兄弟、姊妹、甥舅、婚媾、姻娅。二说指父子、兄弟、夫妇。三说指父母、兄弟、妻子。四说...
· 随心杂谈之三
随心杂谈(三)闻紫航/文美丽开始腐烂,暖阳依旧回到我的窗台,他们很近,似乎却很遥远,问谁缘由,望着窗台艳阳下盆中绿叶发呆。遥望夜色,残云遮月影,更甚是无心以对月,却话念相思。从水龙头跌落的水滴,不忍它被摔得粉碎,于是,想伸手把它捧起……可它还是碎在了我的手心,然后,从指缝中流逝。有时心情如同这雨后秋夜的风,冷,却依然挺起胸膛,面似无颜色,去试着掩饰自己无辜的懦弱。最后都迷失了,只有承认自己清醒的错误……昨天醉酒,找到了迷失的睡梦,风撩起窗帘,阳光偷偷探进窗户,伏在我的床头小憩。心生了思念,谁遗忘了自我,谁在夜里对着天空伤心?没有谁……没有自己……话固然很好,可就是往往不那么好听,很多时候没人会相信……胶带生活学行子曰:心将冷,言无力,思断愁续万千,死复醒,徐前行。火车走着走着碾碎了铁轨上的寂寞,白天却没有在这个站台上车。。。行子曰:老者之言,全听之,择信之,行守之,宜己。苍天于梦中问行子,...
· 中国姓氏杂谈
姓氏”,姓与氏的合称。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只知有母,不知有父。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而“氏”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后来说姓氏专指姓。现代我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