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东临碣石有遗篇:杂说曹操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1
转发:0
评论:0
东临碣石有遗篇:杂说曹操 ,1959年毛泽东到北戴河,抚今追昔,写下了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

1959年毛泽东到北戴河,抚今追昔,写下了著名的《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充分表达了他对曹操的怀念、敬仰之情。毛泽东不满意历史上对曹操形象的歪曲,主张替曹操翻案。我们审视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当然不能以〈〈三国演义〉〉中或戏台上的白脸奸雄形象为论调,或将二者混为一谈。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盖棺而难以论定的人物,曹操即是其一。在曹操年轻的时候有位核论乡党人物的许邵预言曹操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听到很是得意。这个评语被窜改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人也以“乱世奸雄”来评定曹操。

   对于历史上曹操花面奸臣的形象,鲁迅说:“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曹操在史上的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他进一步指出:“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不仅肯定曹操的英雄业绩,而且肯定曹操在文风转变中所发挥的首倡作用以及创作实践,他说:“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的很少。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的确,曹操在当时不仅是独步天下的英雄,同时还是独步天下的作家。他使四言诗在〈〈诗经〉〉之后再一次焕发光芒,成为绝唱;他把五言诗推向高峰,为古体诗的发展揭开序幕;他以乐府诗写时事,是最早的史诗,后启杜甫;他以大量别开生面的散文,为文坛注入一股新的气息。无疑,曹操是建安文坛的开山人物和领袖。向他这样的一个成功的政治人物,同时是伟大诗人,在历史上实在仅有。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称赞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此等英雄气魄,诗人情怀古今无双。联系的曹操的生平我们不难发现在他身上,胆识和气魄是古今独无的,他选择的开拓性的事业,促使他的智谋和胆识,他的智谋和胆识有开拓了他的事业。

  

  

  

 

 第一节:少年诡谲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极为尖锐。时代提供各路英雄粉墨登场的舞台。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其时应运而生。

   曹操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生于东汉恒帝永寿元年(155年),死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的家世模糊不清,传说颇多。可知的是曹操父亲曹嵩为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嵩曾为司曹嵩虽出身卑微,但待人接物很是得体,常被人称道,他曾做过司隶校尉,灵帝时又拜为大司农、大鸿胪。汉灵帝卖官,曹嵩花钱一万万买了太尉的职务。不过他没有太大的野心和能力,得到太尉之职不久便被罢了官。曹操起兵后,他不肯相随。为避董卓之乱,他跑到琅岈,结果被徐州刺史陶谦的部署杀死。

   曹操生长在既有权势,又有财力的大官僚的家庭中,从小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这样的家庭以及曹腾的影响,为曹操的成长,和顺利踏入仕途铺平了道路。曹操性格上的既智又诈,既傲又卑,自信又多疑等等,都与其出身有直接关系:首先,显赫的家世,让曹操在众人面前有高人一等,志得意满的感觉,可是宦官的出身,卑微的身世,又让曹操在与袁绍之流达官显贵,士族 子弟交往时又觉得低人一筹,难免产生自卑的心理。

   他不受礼法观念的束缚,率性而为,游荡无度,因此他的叔父经常在他父亲曹嵩前说曹操的坏话。有一天,曹操在路上遇见叔父,便故意倒在地上,假装中了风,他歪着脖子,张着大嘴巴,脸上的肌肉在抽搐。叔父见此叫曹操不要动,好好休息,急忙去告诉曹嵩。当曹嵩同几个人慌慌张张赶来时,见曹操口脸如故,好端端站在那里,神态一如即往,好象没有发生什么事。曹嵩感到奇怪,便问到:“你叔父说你刚中风了,难道这么快就好了吗?”曹操装着委屈,说:“我从来就没有中风啊,大概是叔父是不喜欢我才这么说的吧。”于是曹嵩对叔父产生了怀疑,此后叔父再反映曹操的情况,他再也不信了。曹操深为得意,更加放纵了。

   还有一则少年曹操的故事。曹操有一次同袁绍一起去看别人的婚礼,打算乘机将新娘子抢走。他们先溜到主人的花园中藏起来,等到天黑下来时,猛然大呼:“有小偷!”参加婚礼的人们纷纷从房内涌出来,曹操乘乱钻进房内,手持钢刀,威逼新娘,将新娘劫持出来,同袁绍汇合,循原路逃跑。匆忙中路没走好,袁绍一下掉进了带刺的灌木丛中,怎么也动弹不了,曹操急中生智,大喊一声:“小偷在这!”袁绍一急,也不知哪来的力气,一下子就从灌木中蹦出来了,于是两人一起逃脱。后来袁绍同曹操翻了脸

,派人乘着黑夜去刺杀曹操。刺客来到曹操住处,隔着窗户用短剑想曹操掷去,稍微低了点,没刺着。曹操估计,下次再掷会高点,便紧贴着床躺下。当短剑再次飞来时,果然高了,又没有刺着。   这些史上的记载未必可靠,然而联系到曹操生平,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它反映少年时代的曹操诡谲奸诈、游荡无度的性格。他不务正业,不注重品德的修养和经典的学习,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看重,甚至还有人非常鄙视他。但是也有些人察觉到曹操的胆识魄力,预言曹操必成大事。当时有个善于观察人的名士叫许劭。曹操见到他,问:“先生看看,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许劭道:“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一听,大悦而去。

   汉代清议盛行,以名教为归依,讲究研习经典,砥砺品行。只是在东汉后期,经学日渐衰微,个人才能的价值便显现出来。曹操少年在品行方面无足称道,但是他的智慧和能力却得到充足的表现。在那个乱世,他不愿做皓首穷经的腐儒,而是博览群书,研究兵法,为在动荡的社会一展手脚而积极准备着。在“乱世英雄”梦的激励下,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正默默地强大着。

  

  

  

  第二节 乱世英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割据,逐鹿天下,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就是个因时而起的人中英杰。 二十岁时举孝廉,算是取得了作官的文凭,任洛阳北部尉,不久升为顿丘令。 此时,由于宦官外戚轮流专政,贪官污吏横征暴敛,政治极为黑暗,民不聊生。钜鹿人张角借为人治病传道之机四处组织徒众,创立了太平道。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张角率教徒起义,烽火顿时燃遍中原,史称“黄巾起义”。 在东汉朝廷的号召下,各地豪强纷纷组织军队对黄巾军展开围剿,曹操与刘备、孙坚(孙权的父亲),就是在对黄巾作战中脱颖而出的人物。

   公元189年,汉灵帝死了,十四岁的太子刘辩即位,朝政由张让等宦官把持。大将军何进为了诛除宦竖,阴召并州牧董卓率兵进京。不料董卓尚未进京,众宦官便先下手为强,杀死何进于嘉德殿前。 董卓素以残暴好杀著名,有“西凉之狼”的称号,率大军入朝之后,遍杀宦官两千余人,废刘辩,更立灵帝的另一个儿子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汉献帝才九岁,朝政当然由董卓把持。

   董卓入侵后,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文武百官处境狼狈。就在满朝公卿相聚一堂,谈虎色变,掩面而哭之际,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大臣,夜哭到明,明哭

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其人正是曹操。此时的曹操还仅为骁骑校尉。但是他果敢地采取行动:毛遂自荐,决意冒杀身灭族之险谋刺董卓。其行动果敢而又鲁莽。虽然结果失败了,但在谋刺过程,却不由人赞叹他有勇有谋:“操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操惶遽,乃操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于是得以脱身,并“借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见《三国演义》第四回《谋董贼孟德献刀》)其机智胆识,凡人难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曹操绝不怀忧丧志。之后,他潜归故里,发矫诏,招义兵,会盟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这次联合行动虽由曹操发起,但他却真心诚意推举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做盟主,自己却呼前跑后,甘愿充当联络员之类的角色。他一面尽心尽职辅佐袁绍成其大功,一面又与袁绍及袁家兄弟只重名份,不重人才的阶级偏见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以促进讨卓运动的进展。可惜袁绍之辈各怀异心,按兵不动,“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见《蒿里行》)坐失乘胜追击董卓入洛的良机。在其过程中,曹操清楚地看到:号称“四世三公”“强硬莫敌”的袁绍之徒,只不过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疥癣之徒,把安邦定国的大计寄托在这伙人身上,无疑是钻冰求名酥。于是他打消了对大军阀们的幻想,这也是曹操芟刈群雄,削平海内,统一北方壮举的起点。   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曹操那出众的才能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官渡之战,曹操“以至弱当至强”(他以粮草不足的七万人摧毁了袁绍粮草充裕的七十万人),在这一战争中,袁绍的实力虽十倍于曹操,可是他刚愎自用,拒不采纳谋士的正确意见,结果他优势为劣势,变主动为被动,落及兵败将亡,众叛亲离;曹操则与其相反:他虚怀若谷,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灵活机灵,结果化劣势为优势,被动为主动,一举挫败强敌,奇迹般地壮大了自己。其主观能力被表现得恰到好处,令人叹服。袁本初外宽内忌,多谋而少断,曹孟德则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更能当机立断。兵刀相逢机遇促迫的时候,性格上的差异和见识上的高低也是胜败的关键。郭嘉谓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古今成败,但视智愚,不在强弱;刘项存亡,公所深知。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称强,何足深虑?绍繁礼多仪,公纯任自然,便是道胜;绍以逆动,公以顺取,便是义胜;绍失之过宽,公能济以猛,便是智胜;绍用人多疑,专任私人,公立贤有方,不问远近,便是度胜;绍多谋少决,坐失机宜,公能断大事,应变无穷,便是谋胜;绍高谈揖让

,徒务虚名,公至诚待人,实事求是,便是德胜;绍见人饥寒,非不知恤,但往往顾近略远,公与绍相反,近事或有所忽,远虑却无不周,便是仁胜;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便是明胜;绍不识是非,赏罚失当,公洞察贤否,黜陟咸宜,便是文胜;绍自大好夸,未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便是武胜。据此看来,胜负已分,怕他什么?”曹操闻言喜慰道:“如卿所言,绍必败,孤必胜,但孤方自愧无德,何足当此?”   在官渡会战胜利后,曹操用数年时间稳定北方。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死,次子刘琮继立。面对曹操如狼似虎的大军,刘琮决定出降。曹操轻易地接管荆州,并决定乘势东伐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自非刘琮能比。孙氏自孙策时已盘据江东,至今已人心归顺。加上长江天险,孙氏政权已有一个稳定基础。当孙权收到曹操东来的消息后,曾召开多次军事会议。会中主战和主降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在周瑜和鲁肃的分析下,孙权决定出战。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权大军在赤壁迎战曹军。周瑜用计火烧曹操军舰,曹军大败。赤壁之战的惨败彻底粉碎了他实现一统的梦想,“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到底没有被锁住,而曹操一厢情愿的想法却终于。那场噩梦般的大火烧掉了数十年积蓄的力量,也使他满怀的自信终成无奈的迷惘,赢得仓皇北去。那轮被金戈铁马映红了的太阳,见证了华容泥泞的道路上惊慌的败兵余勇逃亡的狼狈。从此曹操无力大举南征。如果说官渡会战决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么赤壁兵败便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当然曹操不似刘备的小本经营,一仗就输了几乎所有的家什。此后,曹操虽曾多次在东吴边境挑起战火,但双方均互有胜败。同时刘备西定益州,自封汉中王。三国鼎立之势已成。连盖世雄主曹操亦再无力改变这个事实。

   登上九五至尊君临天下,是每一个有雄心的政治家毕生的渴望,那种“醉卧美人膝,醒握天下权”的能令凡夫俗子垂涎三尺,更何况睥睨天下的英雄。袁术就是其中急于求成的一位,他把当皇帝当作专利申请, 以为自己首先抢先注册别人便不能怎样。枪打出头鸟, 袁术遭遇到了围攻,他那皇帝做的也窝囊,最后死时连想喝一口蜂蜜都办不到。 而曹操明白在封建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人们的奉皇帝为正统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于是曹操在发展势力时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在汉朝未真正瓦解时是他立霸业的一件重要武器。在此之前,袁绍的谋士向袁绍建议

过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然,假如袁绍那样作了袁绍就不是袁绍了。可以想见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是曹操也会有别人。这正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恩格斯说即使拿破仑不出现,也总会有另一个人出来扮演他的角色的。可以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恰是他作为一代立业者所具有的先发于人的果断风采和卓越胆识。   曹操在立太子的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曹丕为了争得太子之位,通过权术手段,争取大臣,利用长子(其兄曹昂已早逝)之便,在曹操面前树立自己的良好形像,终在三十一岁时被曹操立为太子。当然,最初曹操把曹植作为后选接班人之一,但看到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厉,纵酒不节”的行经时,也只把曹植当作“替补队员”。曹操这个决定无疑是明智的,曹丕开创基业不足,但还不失为守成之君。

   216年,曹操进位为魏王。220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翌年,操子曹丕篡汉,建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豪杰。曹操是在当时的乱世中应运而生的人物,虽然他也有为人们所诟病斑斑劣迹,但是观其平生他是一位欲扶大厦于倾危的乱世英雄(虽然这大厦后来被他的儿子占为己有)。

第三节 歌以咏志

  

   苏东坡在《后赤壁赋》中写曹操道:“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仅“横槊赋诗”这一点,就使曹操在三国英雄类拔萃,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鲜有匹敌。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作为一世之雄,曹操并非一介武夫,除了有武略能气势豪迈的驰骋于战场外,他还有着不俗的文学才能。他的许多诗词还留传至今为人们所激赏。曹操的诗“苍凉雄健,才华纵横,”那诗中展现的气象,无人可比。

   他的名诗《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蒿里行》等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佳作。我们先看《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诗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在人生的忧患与考验,建立起更坚定有力的乐观

精神。诗中以周公自比,非大政治家不能言也。再读其《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大概是曹操晚年的作品。短短几句,凝炼刚健,慷慨激昂之情毕现,我们再看其《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打败袁绍以后,次年又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巩固了北方。他胜利归来,伫立在碣石山,面对茫茫大海,心情激动,诗兴大发,赋此名作。此写登山观海之胜,情景交融,意境开阔,令人百诵不厌,充分展现了英雄志在天下的踌躇满志。再看曹操的诗史《薤露行》:

  

   惟反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这首诗是叙述何进召董卓,。董卓为人残酷,进洛阳时,杀人放火,无恶不为。《薤露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痛斥了董卓凶残不仁、的罪恶行为。

  

   清代诗人沈德潜曾说:“曹公四言,于三百篇(指《诗经》)外自开奇响。”其论颇为精到。可以说,曹操的诗代表了一个时代。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急剧动荡,人民流离失所。曹操的诗作,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现了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诗风苍凉悲壮,又不失刚健清新,是时代的“史诗”。

   曹操在“外定武功”的同时“内兴文学”。 在曹操的影响下,曹丕 和曹植也是“登高必赋”,所作诗赋,文采斐然。父子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他凭借政治上的优势,广罗天下知名文士,当时有名的建安七子多是曹操僚属,如“建安七子”,形成了著名的“邺下集团”。他们的作品,都具有苍凉悲壮、刚健清新的鲜明特色,所以后人将这种特色称为“建安风骨”。这种诗风,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极大。而曹操,无疑是“建安文学”的开山鼻祖,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当时诗坛上还有一位才女就是蔡文姬,是文学家蔡邕之女,在战乱中为胡人掳去,流落北方匈奴,曹操将她迎回,叫

她整理其父亲的作品。建安时期的一些文人,多受曹操的影响,有一颗热情的心,想干出一番事业。这些文人都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社会、民不聊生、国家危亡,更加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诗中多有雄心壮志,想建功立业,开辟了一个文学新时代。,毛泽东对曹操的诗歌赞叹不已:“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作文赋诗对于曹操只是“经纶外,诗词余事”。曹操以参与黄巾军起家,戎马倥偬三十多年,既熟读兵书,又身经百战,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魏书》说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兵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他还亲自撰写兵法著作,计有十余万言。

第四节 曹操的胆识

  

   曹操无疑是东汉末年时代浪潮中善于激潮的健儿。曹操一生建功无数,这其中有天时、人谋等诸多因素,但就看他的胆识亦是当时冠绝一时的。 胆是识的前提,识是胆的后盾。有胆无识只能去逞血气之勇,如吕布之徒;有识无胆只配去做稻粮之谋,如刘表之辈。他们不比曹操的胆识兼备,留下煊赫功绩。曹操的职业要求他开阔的胸襟,过人的胆识;他开阔的胸襟,过人的胆识也使他的个人的价值在职业得以充分体现。可以说,曹操的职业与胆识是相得益彰,完美匹配的。东汉末年,董卓势盖朝野,袁绍也显胜一时,但都在动荡之中一蹶而不能振,相对于他们来说,曹操可谓是起家于势弱力微,然而他却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更重要是超人的胆识,以不可阻挡之势,收统北方绝大部分地区,并威胁到南方地区。这种逆流而上所向披靡的气势非曹操不能为也。

   曹操的胆识在《三国演义》中著名的煮酒论英雄有很好的表现。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记载: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

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说的多么自信,其中所表达曹操的英雄标准以及评论诸多豪强的结果更可见曹操雄霸天下的气概。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用兵中输得最惨的一次。他退回北方,休养生息,未几便又军威大振。熟谙兵法的曹操知道,由于形势的变化,因时制宜,防守既能给人民给军事以休养,更重要的是以退为进,是更大的进攻,因为这样,他能以逸待劳地强有力地抵制来自蜀或吴的强大侵略,这是战略战术上的胜利,其结果使魏最终能一举灭蜀平吴,为统一中国创造条件。诸葛亮也称:“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曹操的胆识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曹操用人的策略上。曹操跃马挥鞭,南征北战,在他的麾下有一群济济可观的优秀人物。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一开始就实施其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曹操能够大力罗致人才,首先在于他对人才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早在同袁绍一起会盟在讨伐董卓时,曹操就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才的卓越认识。他

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的“智” 是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可见,初露头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为自己剪灭群雄的保证,而且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也非常人所能比拟的,他认为人才比地盘更重要,深刻理解到人才、路线和事业的关系。   曹操颁布的三道《求贤令》,公开向天下求贤,以无畏的胆略,将东汉选官的积弊“德行”、“名节”、“门第”等迂腐无用的选才标准一扫而光,被众多的人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常常使后世多少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在《求贤令》中,他列举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其中有出身微贱者,如当过奴隶得伊尹,曾为罪犯得付说,就职小吏得萧何和曹参,后来都成为名相,用以反对按出身、家世、门第任人得标准。有名声不好者,如杀妻求荣得吴起,胯下受辱得韩信,后来成为名将,用以否定仅凭操守取人得原则。有执政者得私敌,如管仲与齐桓公有一箭之仇,管仲兵败被囚,桓公爱其才任其相,一匡天下,用以说明任贤不避仇等等。他明确表示:“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说到做到,他对有“负俗之讥”得郭嘉,“简傲少文”的杜畿大胆使用,使其“终各显名”。对投降过来的有才能的人,他不计前嫌,量才使用,甚至委以重任。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曾为袁绍起草过《讨曹操檄文》,把曹操骂得狗血喷头,归曹后,被任为司空军谋祭酒。张辽、徐晃本是战俘,进曹营后不仅未被歧视,反而因战功大获恩宠。为此,史学家曾评论:“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 他不分贵贱,唯才是举,攀龙附凤的谋臣策士纷至沓来,呈现了“文有谋臣,武有勇将,翼卫左右,共图进取”的兴盛局面,为实现他“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的政治抱负打下了可靠基础。曹操具体实践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爱惜,把人无完人,慎无苛求的思想,把才重一技、用其所长的思想,把只用人才、不用庸才的思想推向了顶峰,充分表现了超越他人的气魄和胆识。

   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合理的人才匹配可以使人才个体在有效管理下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从而产生良好的组织效应,一个组织的效能,固然决定人才的素质,更有赖于人才整体结构的合理配置,科学的人才配置和管理能够使人才扬长避短,产生超越个人能力的力量,而且团队学习的进步远远快于个人学习的进步,通过优化组合人才结构就能获得巨大效益。曹操遍罗人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择人任势的高超人才战略的运用

,其独到人力资源管理艺术对我们今天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无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曹操在事业草创时期,在他的职业上充分展现其胆识,使其事业越做越大。曹、刘、孙都能用人,但是相比之下曹操又略胜一筹了。   曹操的胆识还体现在他雍容大度,积极乐观的英雄情怀。在东汉乱世能与曹操智慧匹敌的确是大有人在的,如周瑜,诸葛亮等,其智慧都是超群的,他们都曾洞见过常人不见的幽微。但是,周瑜却有孔明三次用计兵败后的“既生亮,何生瑜”的感叹,诸葛亮却有在兴师北伐的大吉之期而“临表涕零,不知所云”的凄苦。对于乱世群雄争霸的格局,其失败与成功都含有太多的变数,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容易因此而消沉。而曹操至始至终都是乐观开朗,积极奋发的,他绝不怀忧丧志。俗云:刘玄德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也只是恪守祖业,充当了一个优秀的管家角色。而曹操则不同,他统一北方所有的一切都是依靠他自己身历百战,出生入死取得的。在打江山和坐江山(他是未加冕的帝王)的几十年生涯中,虽然也曾痛哭失师,惜折良才(如三哭郭嘉等),但更多的一面是积极乐观,雍容大度的。如他不杀陈琳,说陈琳之文可愈头风,青梅黄酒,横槊赋诗无不十分风流潇洒。

   赤壁兵败,曹操却在走华容道中三次大笑。第一次大笑是在刚刚摆脱东吴追兵,喘息稍定于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时。当时曹操见此地树林丛生,山川险峻,就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众将不知其故,曹操曰:“我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我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但正当曹操大笑不止时,两旁鼓声大作,伏兵从火光中冲杀而出。其第二次是在葫芦口埋锅造饭时,第三次是在华容天险道中。(见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这三次大笑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特点,即当形势危机,众将皆以为应当愁眉不展,胆寒心惊时,曹操却反而发出了胜利时也难得一见的大笑。曹操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独特智慧,能洞察事物潜藏着的深刻矛盾,并在矛盾刚刚出现时,就早已准备好了应变的策略。因此曹操在面对暂时的失败时,甚至是严重的失败时,也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并且能及时把这种乐观的态度外化为极富感染力的身体语言,表情语言,从而起到稳定军心,振奋士气的作用。其这种性情与毛泽东所说的,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应该说是有内在的统一性的。

   曹操也有过失,甚至是严重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然之理嘛。“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能臣也罢,奸雄也罢。唯真能者,方可立霸业而争雄耳。曹操在他

政治家,军事家的职业生涯中,依靠他卓越的胆识,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英雄。是他,志向远大,气度恢弘,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是他,逐步消灭了北方的军阀与匪盗,统一了北方的广大地区;是他,指挥军队开垦荒田,抑制豪强,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为以后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名篇佳构,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历千余年后,毛泽东对他仍情有独衷,可谓英雄惜英雄。作者:杜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临碣石有遗篇:杂说曹操
1959年毛泽东到北戴河,抚今追昔,写下了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充分表达了他对曹操的怀念、敬仰之情。毛泽东不满意历史上对曹操形象的歪曲,主张替曹操翻案。我们审视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当然不能以〈〈三国演义〉〉中或戏台上的白脸奸雄形象为论调,或将二者混为一谈。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盖棺而难以论定的人物,曹操即是其一。在曹操年轻的时候有位核论乡党人物的许邵预言曹操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听到很是得意。这个评语被窜改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人也以“乱世奸雄”来评定曹操。对于历史上曹操花面奸臣的形象,鲁迅说:“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
· 曹操北伐袭取辽西除祸患 老骥伏枥东临碣石有遗篇
碣石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村止锚湾的海岸。当年曹操在此写下千古名句。曹操肃清袁氏在北方残余势力及北征乌桓示意图。提起曹操,人们很容易想起铜雀台,想起赤壁,想起煮酒论英雄,想起官渡之战。但紧接着官渡战事的另一场大战却长时间地被人忽略,以渲染战事为长的《三国演义》也仅仅用了一页多的篇幅来描写这场历时四个多月的血腥大战,其中关于乌桓的败亡更是惜墨如金,堪堪只用了几十字。其实,北征乌桓是曹操一生中绝难忘记的经历,劳师远征,山高路险,错走一步就会导致全军覆灭……尤其是在这场远征中,他平生最倚重、最器重的谋臣郭嘉因不堪劳累病死,更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虚国而征曹操决定赌一把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阴历五月,无终(今天津市蓟县)城外,大雨倾盆。一支大军在泥泞的路上静悄悄地推进。刷刷的雨声裹着脚步、马蹄、车轮声,天阴得像冬日的黄昏,沉闷、肃杀。军伍当中一辆战车里,曹操一言不发,阴郁得可怕。此...
· 曹操东临之碣石在无棣
1700多年前,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沦海”,奠定了建安文学的历史地位,碣石山由此名扬天下。而曹操东临之碣石到底在哪里?历代学者在研究、在探寻、从山东找到河北,从渤海西岸找到渤海北岸,从中国找到朝鲜,从陆地找到海中。虽然考释者纷坛,但觅得真迹者较少,且历史影响不大。这已成了“千古碣石谜案”。碣石山复名之后,我们禹贡碣石山研究会,将研究重点由禹贡碣石在无棣,转到了曹操东临之碣石在无棣上。这些虽然已被历史证明、专家认定,成为不容置疑的历史实事。但是,同志们的一些新发现和研究的新成果,是非常有价值的,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三国志·武帝纪》、《曹操集》是研究魏武帝曹操的权威性资料,没有明确记载曹操《观沧海》写于什么地方。但是,我们从其字里行间,可以理出曹操的踪迹,从其踪迹中,不难发现历史上曹操“东临揭石”就发生在无棣确石山。曹操生于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县),他在历史上特别有建树的大半生...
· 曹操东临之碣石在无棣
1700多年前,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沦海”,奠定了建安文学的历史地位,碣石山由此名扬天下。而曹操东临之碣石到底在哪里?历代学者在研究、在探寻、从山东找到河北,从渤海西岸找到渤海北岸,从中国找到朝鲜,从陆地找到海中。虽然考释者纷坛,但觅得真迹者较少,且历史影响不大。这已成了“千古碣石谜案”。碣石山复名之后,我们禹贡碣石山研究会,将研究重点由禹贡碣石在无棣,转到了曹操东临之碣石在无棣上。这些虽然已被历史证明、专家认定,成为不容置疑的历史实事。但是,同志们的一些新发现和研究的新成果,是非常有价值的,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上、从曹操“足迹”谈曹操东临之碣石《三国志·武帝纪》、《曹操集》是研究魏武帝曹操的权威性资料,没有明确记载曹操《观沧海》写于什么地方。但是,我们从其字里行间,可以理出曹操的踪迹,从其踪迹中,不难发现历史上曹操“东临揭石”就发生在无棣确石山。曹操生于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县),他在历史...
· 嬴政传——碣石一梦
?这次巡狩,嬴政从咸阳出发,特意绕过博浪沙,走了很多弯路,抵达碣石(河北昌黎县)。由于嬴政旅途劳累,所以大队人马就在碣石停下来,休息了几天。碣石这个地方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燕国唯一名垂青史的国王燕昭王就是在这里和大学问家邹衍进行了一次长谈。燕昭王还特意为邹衍盖了座宫殿,但在秦灭燕国时,被军队毁坏了。嬴政休息几天后,就开始到处转,这一转,就转出愤怒来了。因为他想到当时荆轲曾经刺杀过他,还有高渐离那个瞎子也刺杀过他。他命人把已成废墟的宫殿焚烧,大火烧起来时,他就在火边哈哈大笑。不过,很快他的仇恨就淡了。他跑到碣石东面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他又感伤起来,想到了徐福。这种感伤是非常复杂的,他不知道是该恨徐福,还是该思念徐福。有一天,他坐在岩石上,观看大海,波浪翻滚起伏,他看着波浪,就陷入了恍惚中。在恍恍惚惚中,他看到海水中间出现了个巨大的漩涡,漩涡中,有个巨人站起来,向他鞠躬,说:“我乃海神,皇上,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