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闲聊三国历史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6
转发:0
评论:0
闲聊三国历史 ,在三国分争的时期,有两个地方可以值得仔细研究,主要是荆州和汉中。诸葛亮出祁山暗合
在 三国分争的时期,有两个地方可以值得仔细研究,主要是荆州和汉中。诸葛亮出祁山暗合高祖刘邦的出师路线,从政治上证明自己是正统。这点的规划从隆中对可以看出,当我们分析刘邦出师的路线时,其重点就是得到关中平原,以威镇山东诸国,好处从秦和高祖统一中国就可以看出。然而在九江让彭越牵制项羽是其中的妙棋。其意暗合秦得蜀而牵制楚方城汉水一线的思路。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很忌讳两线作战,这样无论是实兵还是虚兵,都很容易让敌人在判断主攻方向上调动敌人的兵力,使强大的敌人由精兵变疲兵,在古代 军事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的调动敌人,打击敌人的士气和体力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条件。如元千里迂回,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来调动金的潼关守兵,从而击溃金主力。作为军事论衡家的诸葛亮在未出隆中的时候就料想战略的发展,就是要从两点或者多点来合击魏,从而让魏在兵力的分配上出现差错,可以让蜀在战役的局部上赢得主动。所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首先考虑政治因素,就是刘氏的正统,其次从军事上从两个或者多个方面进攻魏,从而在战略上达到主动。而观后期的诸葛亮的做法就是按他的原意做的。而主要的两个军事进攻点就是荆州和汉中。在这两点的兵力分布上,是贯彻了诸葛亮的虚实之道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荆州基本是虚兵,他主要是起牵制魏兵的主力的作用。为什么?因为旁边还有一个吴国。而关羽作为一个将领没有领会诸葛亮的意思,他贪图一时的胜利而忘记自己仅是灭魏的配角。把自己当主角,结果让强大的魏和阴险的吴同时给剿灭了。其实诸葛亮在得到蜀地后对未来的发展是有规划的,他首先要稳定蜀地,其次和孙权结盟,让吴从东翼,而蜀汉从汉中和祁山还有荆州这西翼中翼两方面来进攻魏,达到最完美的多点突破,让魏在防守上兵力和将领调配困难,起到可以让魏由强大的拳头变成手指,从而各个击破。但后来由于关羽的失败,导致战略的被动,失去了荆州的蜀汉就失去了中翼,就象失去了战略的中心,不能协调西中东三点作战。而且在后来由于协调的失败,让东翼的吴没有起到响应的作用,很快被魏击败,反而让本来松散的指头在长安祁山出凝成拳头。让诸葛亮在那里受挫。这些是军事上说。从政治上说,刘备一定要称帝,为什么?首先,在政治上,皇帝的主动性更强,更有号召力,其实 曹操深知此点,他击败袁绍在政治上就是有主动权。其次,中原的百姓在屯田等政策下,已经安定了,可是渐渐遗忘刘汉,如果刘备不称帝,政治上就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政治上没有目标就没有号召立,那仅仅是一个军阀,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政治集团,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所以刘备一定要称帝。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是以攻带守。从政治上,刘备是汉的正统,应该讨伐不是的魏,如果不讨伐,就让天下人遗忘了自己是汉人。重点是军事上,前文说,诸葛亮的中翼和东翼已经丧失,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性。但是更严重的是无论从经济上,从地理上看,蜀在丧失一个大州后,就完完全全是极被动的,可以说灭亡在眼前。因为大败后给国家带来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整个国家的士气上失败。蜀汉在和吴的战争失败后,国家处于非常危险的情况。而这个时候,内乱和外敌同时来,那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首先做的就是和可能成为朋友的人结盟,先稳定外局,在慢慢收拾内乱,然而蜀汉就是这样做的和吴联盟平定了云南之乱,使国家安定了。但这些并不够,中国的形式是中原已经安定,百姓开始忘记 汉朝了。所以从政治上一定要北伐,而从军事上,诸葛亮的北伐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方法,而且可以培养军事的骨干,将领都是打出来的,不是看兵书看出来的。而且如果诸葛亮不北伐,魏也会利用蜀汉的疲惫来伐蜀。好以上说的是诸葛亮在政治和军事上从入主益州后的做法和战略规划。

  好再说荆州对吴的意义。在中国的古代,大军团的运动如果没有水运可以说难以想象的。先说一个小例子,诸葛亮为什么屡次出祁山陈仓?那里有一条成倒几字的运河,利于粮食和军械的运输。而从子午谷,那里是山中小路,粮食和军需基本没有办法保证大军团运输。作为中国中部的运输线,西部的汉水和长江的交汇保证了汉中和荆州的运输通畅,而长江的上游就是嘉陵江,闽江保证了蜀汉和荆州的通畅,但是由于三峡太险,所以难以成为补给线,而后来的陆逊在追击刘备到那里就停止了,重要一点就是补给的困难。蜀方看来没有意识到长江军事动脉的重要性,是因为蜀汉的重要敌人不是吴,而是魏,对魏的战争从中翼向北是宛洛,基本上平原。从西翼是陇右和长安,基本上高原,所以蜀汉的水军少,而且换个角度看,如果蜀汉大力发展水军,那吴会如何想,吴会说你是伐魏还是伐我?

  说说为什么南人不能战胜北人?

  其实南人在战略上是比较被动的,中国的地理是西高,东低,北方平原和高原多,而南方的水多,河网纵横。但仔细看,把中国分为三个部分,以关中和蜀为西翼,以山西,宛洛,荆州为中翼,以幽州,冀州和江东为东翼。中国的历史就是开始从被西翼所统治的,而一般是先占领西翼,再图中翼,对东翼起压迫之势。秦,西汉,隋唐,元都是如此。而从中翼起兵的一般是先平定西翼,然后形成对东翼起压迫之势。如东汉,宋,金,明。而从东翼起兵,也是先占西翼,而后向南压迫,如北魏,清等等。从地理上看,东翼是海,基本是无处可退,只有屈服。所以明智的君主往往采用由西向东,自北向南的方式来统一中国。

作者:天蛇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闲聊三国历史
在三国分争的时期,有两个地方可以值得仔细研究,主要是荆州和汉中。诸葛亮出祁山暗合高祖刘邦的出师路线,从政治上证明自己是正统。这点的规划从隆中对可以看出,当我们分析刘邦出师的路线时,其重点就是得到关中平原,以威镇山东诸国,好处从秦和高祖统一中国就可以看出。然而在九江让彭越牵制项羽是其中的妙棋。其意暗合秦得蜀而牵制楚方城汉水一线的思路。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很忌讳两线作战,这样无论是实兵还是虚兵,都很容易让敌人在判断主攻方向上调动敌人的兵力,使强大的敌人由精兵变疲兵,在古代军事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的调动敌人,打击敌人的士气和体力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条件。如元千里迂回,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来调动金的潼关守兵,从而击溃金主力。作为军事论衡家的诸葛亮在未出隆中的时候就料想战略的发展,就是要从两点或者多点来合击魏,从而让魏在兵力的分配上出现差错,可以让蜀在战役的局部上赢得主动。所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首先考虑政治因...
· 闲聊小詹才村俞姓
婺源占才村在婺源蚺城东侧,属秋口镇辖。与德兴县界矣!去不远就是德兴占才村,古昔多称其为大占才,婺源占才是小占才。然这占才之占字乃是简化字近代之结果。婺源东北乡占坑,本称旃坑,南乡占坑本称转坑,而本占才本称詹才,改占乃是风马牛不相及及矣!占只近音,毫无意义也!故吾还是称詹才为好。詹字在婺源多作姓氏用。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乃是浙源庐坑人氏也!这詹才与詹姓有关连乎?吾不得而知。遊访小占才村,只知与德兴界,大占才之弟小占才也!詹才村乃俞姓聚居村。俞姓来前是否有詹姓先居歇?访而未闻。关于詹字除姓氏用外,詹字解是善言,喋喋不休意。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故也有澹澹流水词。吾解詹才村名,乃是俞姓才高八斗,詹詹善言之才子居地乎?詹才是俞子焉!得从婺源俞姓说起。唐代避黃巢乱,俞昌随表弟朱环从篁墩来婺源。首踞地应是西坑乎?俞昌有二子,长俞荼,迁鄱阳,次俞懋迁长田,唐代这长田指今之源口村。与香田长田那是南唐后之事焉!...
· 毛毛虫也会闲聊
毛虫无声无息地咀嚼树叶,它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异常安静的昆虫,但一分研究表明,毛虫也是有交流的,它们通过声音来交流。毛虫给人的印象好像就是单纯的一种吃食树叶的机器,但事实上,许多的毛虫是共同生居在一起的,有些甚至会为了一片美味可口的叶子而争个你死我活。但还有一个问题时,毛虫也会象人类一样闲聊吗?动物学家JayneYauk和他的同事们通过观察幼毛虫发现,毛虫间存在着互相的敲击。当有入侵者接近时,毛虫会用它腹部处浆状物通过摩擦树立而发出刺耳声音以警告侵略者。如果那样还不够阻止侵略者的话,毛虫会用其下颚拍击和摩擦树叶。如果还不奏效,那么一场决斗就会爆发。Yauk说,在一个安静的房间内,甚至4、5米之外都能听到那声音。它还说,这些信号表示那些是它们的地盘,而不是被人容易误认为的警告信号。昆虫学家WillianCorner说:“这太让人兴奋了,这是我们第一次涉及到昆虫是通过何种渠道进行交流的。”
· 三国历史与《三国演义》
三国历史的特点三国的历史从中平元年(184年)算起到晋灭吴(280年)共96年,从建安元年(196年)算起到晋灭吴共84年,从魏文帝代汉(220年)到晋灭吴共60年。在这段历史中,总的态势是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因而军事斗争就成为三国历史的主线。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正是从文艺的角度描写了这条主线。但是,三国的历史要比这丰富得多。因为,为实现新的统一而出现的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只是三国历史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魏、蜀、吴等各派政治力量为实现统一的目的,又都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奋发图强,锐意革新。政治上,用人唯才,用法严明,贤能得用,政治清明;经济上,轻徭薄赋,大兴屯田,南方和边区经济得到开发。同时,在这种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斗争都相对活跃的历史时期,各类人才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而形成了一种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局面。当时各方面的斗争是互相...
· 三国历史与《三国演义》
三国的历史从中平元年(184年)算起到晋灭吴(280年)共96年,从建安元年(196年)算起到晋灭吴共84年,从魏文帝代汉(220年)到晋灭吴共60年。在这段历史中,总的态势是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因而军事斗争就成为三国历史的主线。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正是从文艺的角度描写了这条主线。但是,三国的历史要比这丰富得多。因为,为实现新的统一而出现的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只是三国历史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魏、蜀、吴等各派政治力量为实现统一的目的,又都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奋发图强,锐意革新。政治上,用人唯才,用法严明,贤能得用,政治清明;经济上,轻徭薄赋,大兴屯田,南方和边区经济得到开发。同时,在这种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斗争都相对活跃的历史时期,各类人才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而形成了一种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局面。当时各方面的斗争是互相联系的,而人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