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从庞统想起的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3
转发:0
评论:0
从庞统想起的 ,话说,书接上文,只道了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那周

  话说,书接上文,只道了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那周郎小儿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印出了卧龙吊丧的故事,一翻哭泣后,孔明得意洋洋的戏耍了吴国诸将后,到了江边,被一人拉住,那人说道:“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孔明大惊,心道江东还有高人乎?定睛一看,原来是与自己齐名的凤雏──庞统,于是爱才心起,掐指一算,料定孙权不会喜欢统,遂留下一封书信给统,嘱咐其如果不得志就速来刘备处。庞统留下书信,却跟鲁肃来见吴主。

  结果那吴主孙权,看美男周郎日久,遂爱屋及乌的喜欢来应聘的人事都是俊男,靓男,结果一眼望见那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心下不喜,更听庞统所学与周郎不符,遂定下了不用之策。不过仔细看庞统自称所学是:“不必拘执,随机应变。”(笔者心下敬服这两句。)

  鲁肃见主公不喜,又素知庞统大才,遂问道:“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

  言,将欲何往?”统答道:“吾欲投曹操去也。”看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统跟曹操献连环计时候,曹操是如何对统的:“操闻凤雏先生来,亲自出帐迎入”,曹操也素知统为大才,故亲自出帐迎入,而后恭恭敬敬的问道:“操久闻先生大名,今得惠顾,乞不吝教诲。”其谦虚之态度,足令无数士人折节侍之。由此想到曹操之用人正如庞统所学一般:“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正是为才唯用,不拘小节,所以曹操身边人才鼎盛。反观孙权用人,先看其貌,在试其才,如果符合自己的看法,则认为是大才,否则拒之,由此看吴国一直无大志北进,人才不盛为其一重大原因。

  书归上文,话说统握着孔明手书却言及欲归曹操,让小说中老实憨厚的鲁肃无比惋惜之,但其也留书一封,说:“某当作书奉荐,公辅玄德,必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力破曹。”统曰:“此某平生之素志也。”乃求肃书。径往荆州来见玄德。

  要说刘备也是求贤若渴,三顾之恩请出了孔明,而这次对待庞统却大失了水准。那庞统见了刘备依旧如同见孙权一样,长揖不拜。可惜那刘备早忘却了当日三顾之举,随手忘却了谦虚的本性,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遂安排统去一芥小县做县太爷。由此又想起曹操用人的一个小故事,话说官渡大战的激烈的时候,许攸暗步出营,径投曹寨,曹操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可见曹操爱才,敬才之举。刘备和曹操在用人上也差距太远,所以终生也就局促一偶,望观天下,为之叹。

 

 后统在任上听之任之,引起张飞巡衙之事,后张飞将鲁肃荐书呈上。玄德拆视之,遂知道统乃大才,而后孔明回来又做引见,才随即令张飞往耒阳县敬请庞统到荆州。玄德下阶请罪。统方将出孔明所荐之书。玄德看书中之意,言凤雏到日,宜即重用。看到这里,心里暗笑刘备之愚,也暗叹古今之异同也。想那庞统如果不拿出那两封书信,依旧难以引起刘备重视,而拿出来那两封书信,则刘备大喜重用。换作今日,那两封书信可以说就是庞统的“文凭”或者“举荐信”,而“孙权,刘备”之流都是看那“文凭”来判断人才,可惜庞统的才干在于:“不必拘执,随机应变。”说白了就是没有文凭,就靠本事,可惜孙,刘二人不识才,由此想起楚国和氏壁的故事,那荆山脚下的工匠就算说是美玉,可惜没有“美玉鉴定书”,最后也不能被认可为“美玉”!真是可悲。  由庞统的小故事看到了人才的使用,其实古今不乏人才,可惜乏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无,就道出了这个道理,其实从庞统在孙刘的遭遇,足以看出古今人对人才的认同,多是从所谓的“文凭”“举荐书”中筛选,而一些开国的皇帝,例如刘邦之流,身边的人才之盛,分工之精细,可谓是纵观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细想其用人不拘一格,陈平虽有盗嫂之嫌,仍然给予重金,韩信也是楚国叛将,而萧何一言举荐,则拜为上将。其他诸如樊哙,周勃,曹参都是出身下贱,但终有一点为其用之,助刘邦成其霸业。而再想中国朝代为什么每到中后期都是呈献衰落趋势,用人上被流程限死是其重大原因。例如唐朝的时候,选官还要看相貌,身高,那庞统之流只能在家里赋闲了,可叹呀!

  最后还是用曹操一段话结束吧:“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补充小记──由曹操对张松的态度说起

  前文说道同样是大才庞统,遭遇孙刘冷遇,而在曹操那里却是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引发了一翻感慨。可是曹操虽然做到了用人唯贤,但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完成霸业那?

  也许从三国演义中曹操对张松的态度可以瞧出一些端倪出来。话说道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那张松了许都馆驿中住定,每日去相府伺候,求见曹操,候了三日,方得通姓名。那

曹操因为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又见得那张松生的人物猥琐,再算上张松出语顶撞,更加不喜,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后杨修问难于前,曹操兴兵张扬其后,结果险些斩张松于阵前。导致了松自思曰:“吾本欲献西川州郡与曹操,谁想如此慢人!(其实历史记录如下: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由此不由得叹息了一声,曹操立时丧失了统一天下的绝妙好时。   读到此时,不由得想起,这时的曹操已非是官渡前的礼贤下士的曹操了,更不是赤壁前的求贤若渴的曹操,而是大破马超后傲睨得志的曹操,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一扫官渡尴尬,赤壁惨败的窘境了,而是恢复到当年率战屡胜的曹操了。而关键是这个时候的曹操对待人才的看法已经大变了,他沦落到跟孙刘对庞统的态度一样了,先是三天不见,见了后又是以貌取人,而后以才压人,最后是是骄傲自负,企图以武压人,但这样的结局就是把益州拱手送给刘备,形成了鼎足之势,由此可见人才之意义,真是一人可兴邦,一人可丧邦。

  可是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同样是曹操,对人才的看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那?从表面的看法是客观条件上,官渡,赤壁时候,曹操正是用人之时,而大破马超后,曹操感觉天下半数以定,以至于到达了”无事少出“的地步。可是深入探求,却不是那么简单,虽然客观环境上曹操从战略形势上变化很大,但其实深求其主观上曹操已经失去创业初始那种求才若渴的锐气。想想同样是三国人物,刘备在新野小县初遇孔明的时候,正是怀着并吞天下的锐气,而当赤壁后,鼎足之势逐渐呈现,自己也逐渐安稳,遂对同样大才的庞统却冷落有嘉,而那江东孙权同样也是如此,初期守业未稳,建聚贤馆诚招天下英豪,而赤壁大胜后,内外安定,顿失争取天下的锐气,感觉自己进退犹可,于是对贤才也并非是特别看重了。这真引证一句俗语:国无外患国恒亡。真是外界压力一旦消失,创业者顿失创业锐气。真为是创业者戒!

  再把话题扯远一点,也许说深了,就是人性问题,想那唐太宗初期也是求贤若渴的,初期创业的时候也是人才鼎盛,从谏如流,但其后期也是逐渐放松自己,丧失创业锐气,最后封禅也做了,巡游天下也做了。隋炀帝做的事情,唐太宗一件也没有少做。(注一)

  注一:史臣曰: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梼杌、穷奇而

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承干之愚,圣父不能移也。若文皇自定储于哲嗣,不骋志于高丽;用人如贞观之初,纳谏比魏征之日。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作者:天蛇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庞统
人物简介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东汉末年襄阳郡(治所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时名士庞德公称其为“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当时俗语有云:“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首任为南郡功曹,后为刘备重臣谋士,历任耒阳令、治中从事,官至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后于进围雒县率众攻城时,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死后由后主刘禅追封为关内侯,追谥为靖侯。庞统人物生平少年盛德庞统年少时质朴鲁钝,未有人识。叔父庞德公看重他。颍州人司马徽清高雅正,有知人之鉴。庞统弱冠之年(二十岁)去见司马徽。当时司马徽在树上采桑,庞统坐在树下,由早谈到夜一起交谈。司马徽甚奇异,称庞统为荆南士人之冠,评他为“盛德”,更赞叹庞德公知人的才能,庞统开始渐有名声。雅好人流郡守任庞统为南郡功曹,周瑜占领南郡,领为太守。后周瑜病卒,庞统前往江东吊丧,...
· 庞统的生平简介庞统结局如何?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那一定非常厉害,但是这个庞统在东汉乱世,就仿佛沧海一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多姿多彩。庞统看上去十分朴实敦厚,但是心眼却极多,不是有句话叫“扮猪吃老虎”么,庞统就是这样的人。二十岁之前,庞统老实本分,没惹来太多关注,可随着乱世的到来,他觉得应该替自己做打算了,就去见了水镜先生司马徽。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打的就是一举成名的主意。司马徽见庞统时,正坐在桑树上采桑,而庞统毫不计较,就在树下席地而坐,与司马徽畅谈天下,从白天说到晚上。经过一番交谈,司马徽对庞统的印象大为改观,甚至可以说是来了个三百六十度转变。从前,他根本不知道庞统这个人,刚见面时还觉得这个人看上去有点傻,交谈之后他却觉得自己看走了眼,说到:“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司马徽的这句话一下子就传开了,...
· 庞统怎么死的?庞统真的长的丑吗?
诸葛亮是三国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建立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直为后人称道。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与诸葛亮齐名,但是却因为长的丑被埋没,此人就是庞统。诸葛亮称卧龙,而庞统则为“凤雏”,龙凤相得可安天下。徐庶当初在给刘备推荐人才的时候,就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三国演义》中说,庞统当初在周瑜麾下效力,后来周瑜去世,庞统于是被分别推荐到孙权和刘备阵营。尽管底下谋士对庞统推崇备至,但是孙权看见庞统,却因为庞统长的丑而慢待他。到了刘备这儿,也因为相貌而轻视庞统。所以庞统在刘备这儿并不受重用,一直等到后来与张飞结识,张飞认识到庞统的才华,庞统才得到重用。那么庞统长的是有多天怒人怨,才使得两位主君都轻视慢待他呢?《三国演义》中写:“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什么是“掀鼻”?有人解释就是面相上说的“鲫鱼鼻”,不过个人想象了下鼻尖翻起的模样,感觉应该与...
· 庞统到底有多厉害?庞统的儿子是谁?
赤壁之战是古代十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此战中,周瑜的一个幕僚提出了最为关键的“连环计”,让孙刘联军大获全胜,这个幕僚就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庞统到底有多厉害,竟厉害到能与卧龙诸葛齐名的地步呢?传说庞统此人长相很丑,所以孙权不喜欢他,但刘备却不在意这些,因为不仅鲁肃写信告诉他庞统不是百里之才,就连他最为倚重的诸葛亮也称赞过庞统,希望他能拉拢庞统。刘备见到庞统的第一印象,应该觉得庞统看起来有点傻,因为当时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庞统是不是傻,那时的刘备可不知道,他只知道庞统二十岁的就得到水镜先生司马徽的赞扬,虽然庞统总是喜欢夸张地赞美别人,但他自己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与庞统交流一番之后,刘备更加肯定庞统之才,对庞统大为器重,把庞统看得仅次于诸葛亮。建安十六年,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法正私下向刘备献计,请刘备趁着进入益州的机会,把益州收入囊中。但刘备始终犹...
· 新三国庞统庞统的真实身份是司马懿吗
庞统的真实身份是司马懿吗司马懿和庞统俩人都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庞统是刘备阵营中的谋士,司马懿是曹操阵营中的谋士。庞统36岁的时候,死于张任的埋伏之下,有后人认为庞统是诈死,其实他的身份是司马懿。这一说法只是后人的猜测,并没有真实依据。历史上,庞统和司马懿是两位不相关的人。司马懿足智多谋,和诸葛亮不相上下,俩人过手的时候比较多一些。网络配图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卒于公元251年。司马懿是魏国的一员大将,为曹操攻打刘备屡次献计。司马懿深知兵法,并且足智多谋,经常与诸葛亮斗法。除此之外,司马懿野心庞大,他不仅限于为人臣子,在朝野中善于玩弄权术。曹睿去世时,曾让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皇帝。不久之后,司马懿乘曹爽出去狩猎之时,将曹爽杀害,自己执掌朝政大事。庞统生于公元179年,卒于公元214年。庞统被司马徽称为南州第一士子,有很高的才干。后来,庞统先后被东吴鲁肃、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得知庞统是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