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三国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淮南三叛之三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1
转发:0
评论:0
三国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淮南三叛之三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是诸葛亮的族弟,原任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是诸葛亮的族弟,原任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与夏侯玄、邓飏相善,在京师颇有点名气,被称为四聪八达中的八达之一。同时也获得了脩浮华,合虚誉的不良评价。魏明帝对诞等亦甚厌恶,将诞等免官禁锢。明帝死后曹爽秉政,诞复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平毌丘俭、文钦之乱后,进封高平侯,转征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

诸葛诞素与夏侯玄亲善,玄既被杀,王凌、毌丘俭等又相继夷灭,心不自安,便开始帑藏振施,收买人心。又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数千人为死士。

甘露元年(256年)八月,吴文钦(三叛之二的发起者)及骠骑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朱桓子)、前将军唐咨(三叛之一的发起者)军自江都(今江苏扬州)来向徐堨。司马昭估计诸葛诞所督兵马足可抵御,但诞仍求调十万军队帮助守卫寿春(今安徽寿县),还要在淮水旁边筑城以备吴,实际是想加强自己的实力。

九月,吴国孙峻卒,孙綝上台后,发生滕胤、吕据拥兵反对孙琳的事件,吴军退还。

甘露二年(257年)五月,司马昭得到贾充的密报之后,即征诞回朝任司空。诸葛诞得诏书,觉得事情不妙,便举兵反叛。诞首先攻杀扬州刺史乐琳,然后敛淮南北屯田口十余万官兵,及扬州新附上众四五万人,聚谷足一年食,为坚守寿春之计。同时遣将军朱成至吴称臣上疏,又遣子靓、长史吴纲诸牙门子弟为质。

六月,吴将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步骑三万前来救援。司马昭也奉帝及郭太后到项(今河南项城县东北)。然后司马昭督诸军二十六万,诈称五十万进屯丘头(今河南沈丘东南),以镇南将军王基行镇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与安东将军陈骞(陈矫小子)等围寿春。王基初至,尚未将城完全围住,文钦、全怿等军已从东北因山乘险突入城中。不久,吴将朱异亦率三万人进屯安丰(今安徽霍丘西南),与进入城内的吴军相呼应。王基等四面合围,表里再重,堑垒甚峻。文钦等屡次出城攻围,均被击退。昭又使奋武将军石苞督兖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质,挑选锐卒为机动部队,以防吴人再行增援。朱异与州泰战于阳渊(在今安徽寿县与霍丘之间),异败退,泰追击杀吴兵二千人。

秋,七~八月,吴大将军孙琳出兵屯于镬里(今安徽巢县西北),又使异假节,为大都督,率丁奉、黎斐等将兵五万人(一说万余,取《诞传》中“大众”而舍之)前来解救寿春之围,异留辎重于都陆,轻兵屯黎浆(今安徽寿县南)。遣将军任度、张震等领精兵六千人,于屯西六里铺设浮桥夜渡,筑偃月垒。被魏石苞、州泰击破,异军却退就高。

异复作车箱攻打五木城,苞、泰攻异,异败归。魏泰山太守胡烈(前任太守常时因称疾不出,被司马昭斩杀)以奇兵五千从小路袭击都陆,尽焚异辎粮。异军乏粮,以葛叶为食,退还孙綝,綝授兵三万人使异死战,异以无粮不从,綝大怒,乃命力士拉杀异于坐上,不久綝便自镬里还建业(今江苏南京)。 司马昭知道此事后,立刻洞察了孙綝杀异以谢寿春而坚诞意的想法。他判断寿春守军一定会省食减口,等待吴援。于是合围以断守军消息,并派遣部分老弱兵士就谷淮北,禀军士各人大豆三升,让吴军误以为魏兵乏粮。同时遣反间入城,扬言吴人将来救援,而魏军乏食,势难久攻。诞等闻知,果然放宽粮食限额,因此很快就告缺粮,而外援不至。然后司马昭用钟会计,作伪书(钟会工书法,后来又伪作邓艾书信)诱全端、怿率众数千人出城投降,于是城中大骇。

甘露三年(258年)春,正月,诞、钦、咨等大为攻具,昼夜五六日攻打城南魏军,欲决围而出。围上诸军临高以发石车火箭逆烧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伤者蔽地,血流盈堑。诸葛诞只好退入城中,城内食转竭,降出者数万口。文钦欲让北方人全部出城省食,而与吴人坚守,诞不听,诞、钦本不和睦,先以诡计苟合,事急转相猜疑,诞遂手刃钦。钦子鸯、虎逾城投司马昭。昭听钟会计不杀而赦之,使将数百骑巡行城外,呼曰:“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余何惧!”城内军民闻之,即有降意。司马昭见城上持弓者不发,便对手下诸将曰:“可攻矣!”,亲自临围,捧军四面进攻,同时呐喊登城。二月二十日,城破。诸葛诞单马率其麾下突小城欲出,大将军司马胡奋部兵击斩之,夷其三族。吴将唐咨、孙弥、徐韶等都率其部投降。

司马昭手下诸将认为淮南地区仍为叛逆之徒所占据,这些吴兵的家室都在江南,不可放他们回去,要求把降兵全部坑杀。司马昭说:“古人用兵,以保全对方的国家为上策,只杀其首恶而已。吴兵得以逃回去,正好可以显示我国的宽宏大度。”结果一个不杀,把俘虏带回在三河地区接近京师的地方加以安置。又授予唐咨安远将军之职,其余的副将,也都给了他们相应的地位和封号,众人都心悦诚服。

五月,魏帝命改丘头曰武丘,以旌武功。

这场战役中,南北双方投入的兵力分别为近三十万与二十五万,甚至大于魏灭蜀、晋平吴的规模。诸葛诞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准备不够充分,对贾充的试探也未多加考虑,而吴国的统帅孙綝军事才能平平,且深入魏境作战,补给相对较难;另外,诸葛诞和文钦之间缺乏比较牢固的合作基础,导致了统率层的崩析。所以战争仅仅持续了八个月就结束

了。 与此同时魏国在长城(今陕西周至西南)一带还在与蜀军作战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这表明了经过三十年的养息,魏国的国力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司马氏在平定诸葛诞之役中,显示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过人的谋略。其代魏与灭蜀平吴,已成不可扭转之势。

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淮南三叛之三
司马氏诛杀曹爽之后,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渐有篡逆之意,这自然引起了亲魏派的不满,而接近东吴的淮南地区,士马强盛,边境多务,也就成了反叛的多发地带,在短短几年内,这里便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反叛,其中由诸葛诞发起的最后一次尤为激烈。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是诸葛亮的族弟,原任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与夏侯玄、邓飏相善,在京师颇有点名气,被称为四聪八达中的八达之一。同时也获得了脩浮华,合虚誉的不良评价。魏明帝对诞等亦甚厌恶,将诞等免官禁锢。明帝死后曹爽秉政,诞复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平毌丘俭、文钦之乱后,进封高平侯,转征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葛诞素与夏侯玄亲善,玄既被杀,王淩、毌丘俭等又相继夷灭,心不自安,便开始帑藏振施,收买人心。又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数千人为死士。甘露元年(256年)八月,吴文钦(三叛之二的发起者)及骠骑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朱桓...
· 西晋史中的淮南三叛的怎么回事?
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与曹爽受遗共同辅政,但司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司马懿重夺政权,至此司马氏开始专政。在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及司马昭逐渐巩固司马氏的势力。此期间发生三次严重的内乱和割据战争,史称淮南三叛。西晋史学家陈寿将淮南三叛和之后的钟会之乱并提,评价说“王凌风节格尚,毌丘俭才识拔干,诸葛诞严毅威重,钟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东晋史学家伏滔在《淮南论》评价淮南三叛中说“及至彦云、仲恭、公休之徒,或凭宿名,或怙前功,握兵淮楚,力制东夏,属当多难之世,仍值废兴之会,谋非所议,相系祸败。”网络配图淮南三叛的经过是怎么样的呢?哪三叛呢?一叛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发生高平陵事变,曹爽被罢免后被诛杀,司马懿於是掌握魏国大权,升任镇守寿春的王淩为太尉。王淩与外甥令狐愚见魏帝曹芳年幼无力掌政,致令君权旁落在...
· 赤壁谜团:真的是三国一场势均力敌的战役?
赤壁之战被称作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以少胜多战役,他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格局,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转折点。那么赤壁之战到底是咋样的呢?《三国演义》描写的那么精彩是否就符合史实呢网络配图双方兵力悬殊不大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都参战。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不仅道路拥塞,后勤也无法保障。至于荆州兵,总数或许可达七八万,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仅仅被抚定,曹军从来没到过那里,所能动用的就是集结在襄阳等地的二万余人。随后,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如此算来,东征进抵赤壁的曹军总兵力约七万人。对于孙权方面,基本一致按照《三国志》的明确记载,是孙权给了周瑜三万人马参战,而对于刘备...
· 淮南的两次兵变:三国时代曹魏集团最大一次内乱
一、毌丘俭、文钦之乱毌丘俭,字仲恭,魏国大将,魏国镇东将军,都督扬州军事。文钦,字仲若,魏国大将,魏国扬州刺史、前将军,封山桑侯。《三国志》将毌丘俭(文钦和毌丘俭合传)和王凌、钟会等人合传,其实是因为想让人们认为他们和王凌、钟会一样,都是魏国的叛臣。其实,我觉得这未必完全是陈寿的本意,但是陈寿作为亡国之臣,又面对着司马氏白色恐怖式的黑暗统治,不得不在著史时对司马氏家族的篡逆之行曲笔回护。至于这几个所谓的“谋反”之臣,在我看来,不过是在魏国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败在司马氏手下的人而已。除了钟会、王凌确实是谋反以外,其他的人几乎都是因为反对司马氏专权、希望加强曹魏君权而被冠以“谋反”之名的魏国忠臣。我们不必因为陈寿曾为司马氏曲笔回护而怀疑他的著史态度,其实陈寿还是很认真的,曲笔之处实在是迫于的无奈之举,他也不想这样写。他的这种矛盾的心情从书中章节的安排就能寻找到蛛丝马迹。在《三国志》中,陈寿遵照常例...
· 一场决定三国命运的关键战役!谁是官渡之战的幕后英雄!
一场决定三国命运的关键战役!谁是官渡之战的幕后英雄!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时期第一场决定国运的战役是官渡之战,其中曹操胜利了,从此双方力量发生了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一步步走向了统一,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于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战前的曹操实力与袁绍悬殊太大了,基本上没有胜利的机会。可是,因为一个人,就让曹操有了反转的希望,这个人就是关羽。关羽是曹操真正的贵人,即便“三日一小宴,七日一大宴”也还不了关羽的情。曹操部下虽然看似兵多将广,人才济济,其实不然。军事方面,当时曹操部下没有一个将军能独立指挥一场战役,基本上都是曹操自己当老大,随军指挥;政治方面,看似谋士星光璀璨,可却没有一个能够统全局,在后方调配所有资源。如果关羽没有阴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