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三国文化”概念初探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5
转发:0
评论:0
“三国文化”概念初探 ,经过几年来的进一步研究,我认为,对“三国文化”这一概念可以作三个层次的理解和诠释

经过几年来的进一步研究,我认为,对“三国文化”这一概念可以作三个层次的理解和诠释,下面略加论述。

第一个层次是历史学的“三国文化”观(或曰狭义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精神文化。历史学的“三国文化”观是有其科学内涵和科学价值的。历史上的三国时期(通常包括从184年黄巾起义到220年曹丕代汉的东汉末期或“前三国时期”),在文化上充满了变革与创新,可谓英才鳞集,俊士云蒸,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哲学方面。由于天下大乱,王纲解纽,封建秩序遭到严重破坏,自西汉形成的儒学独尊的已被冲破,出现了继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后哲学思想最为活跃的局面:道学创立,佛学传播,玄学勃兴,各种理论、各种学派互相争辩,此消彼长,其深度和广度虽然不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几大学说,也没有出现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那样杰出的思想家,但仍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带来了思想的解放、人性的觉醒和社会风气的改变,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文学方面。建安诗歌响遏行云,佳作迭出,三曹七子比肩而立,气势文采各见其长。曹操的《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王粲的《七哀诗》,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刘桢的《赠从弟三首》,均系广为传诵的名篇;蔡琰的《悲愤诗》摧肝裂肺,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情韵深远,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这一时期的散文以通脱质朴为胜,曹操的《自明本志令》直言不讳,诸葛亮的《出师表》情辞恳切,均可见其性情。这一时期的赋则以抒情小赋见长,王粲的《登楼赋》、祢衡的《鹦鹉赋》、曹植的《洛神赋》、向秀的《思旧赋》等,均为情真意切的上乘之作。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也有较大发展,曹丕的《典论·论文》被公认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学批评专着。特别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的“建安风骨”(或称“建安风力”),更是倍受推崇,享誉千载,成为后世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面旗帜。艺术方面。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有了长足进步,钟繇的楷书艺术,曹不兴的人物画像,蔡琰、嵇康的琴曲等等,都早已名垂千古。史学方面。随着官府对史学的垄断的打破和人们思想的解放,私家着史之风盛极一时,修史的态度、方法都有所变革,出现了荀悦、鱼豢、谢承、韦昭等一大批著名史学家,为后来的《三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文化”概念初探
近年来,随着三国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和《三国演义》研究的长足进展,人们开始频繁地使用“三国文化”一词。然而,对“三国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并未予以明确的界定。1991年11月在四川举行的“中国四川国际三国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外学者对“三国文化”的概念仍未进行深入而集中的讨论,但初步提出了两种观点:有的史学家站在传统史学的角度,认为“三国文化”即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文化;而我则从大文化的广阔背景加以观照,认为“三国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并不仅仅指、并不等同于“三国时期的文化”,而是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经过几年来的进一步研究,我认为,对“三国文化”这一概念可以作三个层次的理解和诠释,下面略加论述。一第一个层次是历史学的“三国文化”观(或曰狭义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精...
· “三国文化”概念初探
近年来,随着三国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和《三国演义》研究的长足进展,人们开始频繁地使用“三国文化”一词。然而,对“三国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并未予以明确的界定。1991年11月在四川举行的“中国四川国际三国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外学者对“三国文化”的概念仍未进行深入而集中的讨论,但初步提出了两种观点:有的史学家站在传统史学的角度,认为“三国文化”即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文化;而我则从大文化的广阔背景加以观照,认为“三国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并不仅仅指、并不等同于“三国时期的文化”,而是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经过几年来的进一步研究,我认为,对“三国文化”这一概念可以作三个层次的理解和诠释,下面略加论述。一第一个层次是历史学的“三国文化”观(或曰狭义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精...
· 概念
概念的范围和内容的定义在一些哲学理论中概念范围与概念内容的定义不同。概念范围(外延)是指所有包括在这个概念中的事物,比如“白”的概念范围是所有白色的事物。范围相同的概念被称为是相当的,在逻辑研究中,尤其是在数学逻辑中相当的概念往往被看作是相同的。在将一个概念细分为亚概念时,要注意两分法的应用,来防止逻辑谬误的发生。在逻辑学中,一个概念的定义被看作是适当的,如果这个定义的用词描述的范围与概念范围相同。比如:是一个适当的概念。概念内容(内涵)包括所有一个组成该概念的事物的特性和关系。比如“饲养技术”的内容包括所有有关于这个技术的特性。但在定义这个概念时人们挑选出这些特性中最关键的,比如:“饲养技术是繁殖、喂养、圈养和使用农业用动物和以此提取有价值的产品的技术”。任何一个概念之定义,都不可能完全概括概念本质特性和全部内容,只有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研究此概念之本质特性和全部内容后,才能认识和把握概念。...
· 文化-獠人初探
南北朝隋唐时期獠人初探时间:2015/5/2320:39:04点击:42核心提示:“獠”是居住在我国中南、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部族...“獠”是居住在我国中南、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部族,中原的统治者一般把他们与“蛮”、“夷”、“俚”等其他居于西南的少数部族统称为“夷”。目前史学界在研究中南、西南地区少数族群的时候,多把各族群归一讨论,用比较大的族群,如“蛮”、“夷”,来代称这些地区的少数部族,进行整体性研究,而对单个的少数族群的研究则比较欠缺。特别是对在魏至唐期间的中南、西南地区并不算主要族群的“獠”的专门性研究则更是成果罕至。目前关于“獠人”的研究要么没有针对单独的“獠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进行讨论;要么成文时代较早,关于民族史方面的资料和研究又有很多进步,而其文中并没有采纳到。而通过对“獠人”变化过程,特别是其与宋以前中央政府关系的梳理,我们可以对广大南方的少数族群有更清晰的认识,找到他们之...
· 牟文化初探四
牟文化初探来源:[日照牟氏宗亲联谊会]发布日期:[2012-4-21]莱芜名称的由来与莱芜三大源文化体系――嬴、牟、莱有密切关系,不管她古称“赢牟”还是由“来牟”转音读而成,“牟”是连接两者关系的纽带,对于“嬴”和“莱”文化,已有诸位先生对此进行了详实的考证研究,兹不详述。本文重点谈一下与“牟”有关的文化,牟人的生活范围在何处,牟人的发展变化如何,这对于了解莱芜起源和发掘莱芜文化底蕴或许会有所帮助。第四:牟族与弓箭的发明问题再探讨。《莱芜钢铁》指出牟夷人发明了弓箭,弓箭的产生还有其他来源。牟夷作为夷人的一支,不能不受到少昊帝的影响,少昊帝的次子勾芒,又名般(古音读pán,是尹姓祖先)发明弓箭,应该与牟夷有直接的关联。《山海经•海内经》说:“少昊生般,般始为弓矢”。《通鉴纲目》也指出:“少昊金天氏次妃生般,为弓正,制弓矢,主祀弧星。”少昊帝命他为雉部工正(掌管百工技巧),授官名重。尽管般与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