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潮州工夫茶道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8
转发:0
评论:0
潮州工夫茶道,潮州工夫茶是我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饮

  潮州工夫茶是我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散条形茶瀹(yue)泡法的范畴,是瀹饮法的极致。虽然盛行于闽粤港台地区,但其影响早已遍及全国,远及海外。

  潮州工夫茶表演用具:茶,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兴紫砂壶)、若琛瓯 (茶杯)、玉书碾(水壶)、潮汕烘炉(电炉或酒精炉)、赏茶盘、茶船等。

(一)鉴赏香茗: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拔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茶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刮顶淋眉):少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产泡沫。淋壶可冲淋壶盖和壶身,但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入壶中。淋壶的目的一为,二为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六)熏洗仙颜: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欢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内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也称运壶,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响茶之圣洁。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香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要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茶汤的鲜醇甘爽,令人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八步动作。
(十五)若琛复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复第九、十、十一步动作。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第十三步动作。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铁观音等乌龙茶,内质好,香气浓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因是表演,故只冲泡三次,希望能为来宾带来美好的回味。
(十九)完成整套潮州工夫茶的冲泡程序。
潮州工夫茶的表演以冲泡两次茶为宜,最多不超过三次。这样既给来宾一个完整的印象,又不使表演时间过于冗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工夫茶道
蒋子龙做过日本“今日庵”的座上客,品尝了日本茶道,写了―篇散文《形式的魅力》(《随笔》1989年第6期)。在茶道一节的末尾,作了这样一个建议:“中国南方的茶馆文化,尤其是工夫茶和广东的早茶,似乎也应该从理论上总结提高―下,特别要提高到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的高度来认识。来加以宣扬……,什么事一旦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就不―股了。”这个建议很好,很有意思。――我曾有过这样想法。潮汕工夫茶的考究是世界所无,潮汕独有的,就是没有总结提高,成为工夫茶道。解放前有个《风报》编辑吴双玉写过潮州工夫茶经,听说还有‘茶具摄影附图。我没有读过,现在已经是再难找到了。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尤其是看到蒋文“工夫茶和广东的早茶……”,更觉得潮汕太小太僻,潮汕特有工夫茶而没有总结,以致作者在工夫茶三字之前,漏掉了“潮汕的”一词。――无独有偶,《新民晚报》曾介绍上海“金吧”酒吧里的工夫茶,其烹茶的茶具和技术完全是潮汕的工夫...
· 茶文化―品茶论道―工夫茶道
流星于中国闽南及广东的潮汕地区一带,是一种历史悠久\极为讲究的品饮艺术,在当地也是一种庄重的待客礼仪.清代就有人说,工夫茶的烹饮方法,源出于陆羽的<<茶经>>,只是器具更为精致.今日我们如果从品饮的角度来看,工夫茶确实是对陆羽烹茶艺术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工夫茶有一整套与众不同的古色古香的茶具,人称"茶房四宝".一是"玉书�S",是一只赭褐色的扁形的陶烧水壶,容水仅200毫升左右,二是潮汕风炉,用以生火烧水;三是孟臣罐,一种小型精致的宜兴紫砂壶,相传出于一代紫砂名匠惠孟臣之手,大小若鹅蛋,容水仅50毫升左右(器小茶香易发);四是若琛瓯,一种小得出奇的白瓷茶杯,只半个乒乓球般大小,通常四只为一套,放在一个椭圆形的瓷盘中。四宝齐备,方可烹饮。工夫茶所用茶以乌龙茶为主,也有用工夫红茶的。工夫茶的冲饮方法,别具一格。先取洁净的泉水,洗涤茶...
· 茶文化―品茶论道―潮汕工夫茶道
蒋子龙做过日本“今日庵”的座上客,品尝了日本茶道,写了―篇散文《形式的魅力》(《随笔》1989年第6期)。在茶道一节的末尾,作了这样一个建议:“中国南方的茶馆文化,尤其是工夫茶和广东的早茶,似乎也应该从理论上总结提高―下,特别要提高到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的高度来认识。来加以宣扬……,什么事一旦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就不―股了。”这个建议很好,很有意思。――我曾有过这样想法。潮汕工夫茶的考究是世界所无,潮汕独有的,就是没有总结提高,成为工夫茶道。解放前有个《风报》编辑吴双玉写过潮州工夫茶经,听说还有‘茶具摄影附图。我没有读过,现在已经是再难找到了。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尤其是看到蒋文“工夫茶和广东的早茶……”,更觉得潮汕太小太僻,潮汕特有工夫茶而没有总结,以致作者在工夫茶三字之前,漏掉了“潮汕的”一词。――无独有偶,《新民晚报》曾介绍上海“金吧”酒吧里的工夫茶,其烹茶的茶具和技术完全是潮汕的工夫...
· 茶文化―品茶论道―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工夫茶是我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散条形茶瀹(yue)泡法的范畴,是瀹饮法的极致。虽然盛行于闽粤港台地区,但其影响早已遍及全国,远及海外。潮州工夫茶表演用具:茶,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兴紫砂壶)、若琛瓯(茶杯)、玉书碾(水壶)、潮汕烘炉(电炉或酒精炉)、赏茶盘、茶船等。(一)鉴赏香茗: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拔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茶梗。(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五)春风拂面(刮顶淋眉):少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产泡沫。淋壶可冲淋壶盖和壶身,但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
· 茶文化―品茶论道―“和”:潮汕工夫茶道思想之核心
潮汕工夫茶道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答曰:是“和”。一个“和”字,涵盖万事万物。“和”是中和:这个哲学、美学范畴,原来滋生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土壤,是先民们企求与天地融合以实现生存、幸福目标的朴素文化意识。有了“和”,相互矛盾对立的事象便能在相成、相济的关系中化为和谐整体。《周易・乾》有“保合大和”的记载,可作明证。《周易》用阴阳对立统一之中和的独特形式,建构起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这是儒家世界观正式形成的标志。“保合大和”意指阴阳会合,保合大和元气,普利万物;此为天之正道。首先是天能“保合大和”,接着便是天地相和、天人相和。换句话说,“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由此可知,“和”具有多重的结构,它意味着宇宙万事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是以《左传》有“心平德和”之说。“和”的内涵是丰富的。这里并无将它作无限延展的打算,但也切忌将它简单化了。作为中国文化意识集中体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