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佤族的烧茶和擂茶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0
转发:0
评论:0
佤族的烧茶和擂茶,佤族是跨国境而居的民族,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沧源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

  佤族是跨国境而居的民族,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沧源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及双江、耿马、澜沧、孟连等县,沧源和西盟两县是佤族主要聚居县。据2000年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境内的佤族有人口38.3万多;国外主要分布于缅甸,人口比国内多一些。佤族居住的地区,山岭重叠,平地极少,故又称阿佤山。中国的民族学研究者多数认为,佤族是现今云南南部的土著居民或最早居民,是古“濮”人的一支。在史书的记载中,汉朝所称的“闽濮”、 “裸濮”唐朝所称的“望蛮”、“望苴子”,明清所称的“哈杜”、“哈喇”、“哈瓦”、“卡佤”等,指的都是佤族。关于民族来源,根据佤族的创世神话,人类起源于“司岗”,而对“司岗”的解释各地稍有差异,西盟佤族认为“司岗”是石洞,“司岗里”,意即人从石洞里出来。据说这个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缅甸境内的布拉德寨(又译巴格岱)附近的山上,距西盟县马散寨约25公里。至今,西盟县和缅甸佤族地区等地的佤族还把它视为“圣地”,每隔5年还带上丰厚的祭品举行祭祀活动。西盟部分佤族自称“勒佤”,意即奉神之旨意守护圣洞之人。沧源等地佤族认为“司岗”是葫芦,“司岗里”,意即从葫芦里出来。学术界对“司岗里”的解释也不同,一说是佤族先民对远古穴居生活的回忆;一说是佤族古代先民对女性生殖器的崇拜。各地佤族虽对“司岗里”的解释有所不同,但都把阿佤山区视为佤族的发样地,这说明他们在阿佤山区居住的历史已很久远。新石器时代佤族地区的重要文化遗存中的沧源岩画(崖画),就是最好的证明。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由于历史上受傣语和汉语的影响较深,有相当程度的借词现象。1962年,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称为“佤族”。

  独具一格的烧茶,佤族语“枉腊”,是一种与烤茶相似,而又独具一格的饮茶方法。首先用壶将泉水煮沸,另用一块薄铁板盛上茶叶放在火塘上烧烤,致茶色焦黄闻到茶香味后,将茶倒人开水壶内煮。这种茶水苦中有甜,焦中有香,这种饮茶方法流传巳久,现在佤族中仍保留这种饮茶习惯.

  擂茶也是佤族的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即将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土陶罐内共煮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拉祜族的烧茶、烤茶和糟茶
拉祜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奋进不息的民族,“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据2000年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省境内的拉祜族人口已达到44.76万人,主要分布在思茅、临沧、西双版纳地区。195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时,依照本民族的意愿,把“拉祜”作为统一的族称固定下来。1989年以后,经过考察和识别,又先后将散居各地的“苦聪人”、“老缅人”明确为“拉祜族”这一称谓。拉祜族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羌人族系。活动在甘肃青海地区的拉祜族先民,随羌人南迁的一支,越过横断山脉,跋涉于四川西南部山河纵横的古越郡一带。唐代,拉祜族作为单一的族体见诸古代文献。宋代,拉祜族聚居在洱海南部的巍山、弥渡之间。宋末,拉祜族分两路迁至临沧和景东以南一带。明末时期,拉祜族有局部迁徙,最后定居于现在的分布地区。迁徙中...
· 拉祜族茶文化拉祜族“烧茶”和“烤茶”是怎样的
据2000年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省境内的拉祜族人口已达到44.76万人,主要分布在思茅、临沧、西双版纳地区。195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时,依照本民族的意愿,把“拉祜”作为统一的族称固定下来。1989年以后,经过考察和识别,又先后将散居各地的“苦聪人”、“老缅人”明确为“拉祜族”这一称谓。拉祜族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羌人族系。活动在甘肃青海地区的拉祜族先民,随羌人南迁的一支,越过横断山脉,跋涉于四川西南部山河纵横的古越郡一带。唐代,拉祜族作为单一的族体见诸古代文献。宋代,拉祜族聚居在洱海南部的巍山、弥渡之间。宋末,拉祜族分两路迁至临沧和景东以南一带。明末时期,拉祜族有局部迁徙,最后定居于现在的分布地区。迁徙中,走得最远的,已越过国境,到达中南半岛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地的山区。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拉枯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同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
· 茶文化―品茶论道―桃源擂茶
地处湘西北的著名游览胜地桃花源,不仅风景优美,更有风味十足的著名特产擂茶。擂茶,古时候人们称为“三生汤”。它是一种用大米、生姜、茶叶三种原料为主制成的一种饮品。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将洗净的生姜、经水泡后的上好绿茶、炒至五成熟的大米备齐,放在陶制的擂钵里,用山苍籽树木棒将其慢慢擂成浆汁状“擂茶脚子”。由于山苍籽树本身具有一种特殊的芳香,所以,由它擂成的“脚子”中,便渗透着那特有的芳香气息,“脚子”也因此不会存放数日而变质变味。冲服擂茶的方法十分考究:首先,必须待宾客入席之后才放上茶碗。其次,在碗里放进半汤匙“擂茶脚子”和少许食盐(爱甜食者可放入糖),再用少量开水倒入碗内将“脚子”及盐(或糖)化淡。接着壶高提,水快冲,让水在碗里冲成漩涡,使“脚子”在漩转的水中自然冲匀。此时,整个碗面冒起的缕缕清香扑鼻而来。趁热喝上两口,顿觉心胸开朗,肝脾舒适。然后,细品慢咽,香、辣、咸(甜)、涩四味俱全,异香绵...
· 客家擂茶溢清香两岸浓情一茶牵
海峡两岸客家擂茶文化交流会7日在“擂茶之乡”福建省将乐县举行,两岸1000多名客家乡亲欢聚一堂,畅谈擂茶文化。7日上午,擂茶文化交流会在将乐文化广场开幕。依傍着潺潺流淌的金溪河,来自台湾新竹、高雄以及江西黎川,福建宁化、泰宁、将乐等六地的擂茶表演队共同演绎了这一古老习俗,现场比拼擂茶制作工艺,并请观众品尝。畅饮着浓浓擂茶,欣赏着客家歌舞,现场一片语笑歌欢。“擂茶这一习俗折射出客家人勤俭持家、包容友善、邻里和睦的精神,是我们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台湾新竹县农会总干事戴锦源说,“在大陆与台湾民间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客家人的擂茶习俗也成为了海峡两岸民间往来的重要文化载体。”据悉,擂茶风俗可以追溯到晋代,历史悠久,被称为“古代茶文化的孑遗”。海峡两岸擂茶同出一源,均属于客家擂茶系列。台湾擂茶主要分布于新竹、桃园、台北、花莲等地区。在大陆,福建将乐擂茶较为突出,具有较大知名度,被誉为“擂茶之乡”。(...
· 佤族
佤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