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怒族的盐巴茶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55
转发:0
评论:0
怒族的盐巴茶,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怒族总人口大约3万人,其中云南有277

  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怒族总人口大约3万人,其中云南有27 738人。怒族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县、贡山县、兰坪县、泸水县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此外自治区察隅县、缅甸克钦邦北部山区也有少量怒族分布。怒族史称“怒子”、“怒人”等。唐代时就已居住在今天怒江州一带。怒族有三个族源,一是来自唐代“庐鹿蛮”,即“若柔”支系;二是来自元代“路蛮”,即诺苏支系;三是来自“怒子”,即“阿龙”、 “阿侬”两个支系。“阿龙”、“阿侬”与独龙族有亲属关系。怒族主要由自称“若柔”、“诺苏”、“阿龙”、“阿侬”4个支系组成。“若柔”主要聚集在兰坪县兔峨乡和泸水县鲁掌镇;“诺苏”主要聚集在福贡县匹河乡、子里甲乡;“阿龙”聚集在贡山县茨开镇、捧打乡和丙中洛乡及迪庆州维西县、察隅县;“阿依”主要聚集在福贡县上帕镇、鹿马登乡和架底乡。怒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为四个支系.即若柔语、诺苏语、阿龙语和阿侬语。其中阿龙语和独龙语相通。由于长期与傈僳族相处,怒族人普遍会说傈僳语。怒族无文字,20世纪五六十年代间,民间流行“刻木”、“结绳”记事。

  盐巴茶是怒江州一带怒族一种较为普偏的饮茶方法。先将小罐放在火炭上烤,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人罐烤香,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适量开水稀释。这种茶汁呈橙黄色,这样边煨边饮,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蔬菜缺少,就常以喝茶代蔬菜。现在,怒族人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苞谷杷杷盐巴茶,老婆孩子一火塘”,形象地描述了怒族人围坐在火塘边,边吃包谷杷边饮茶的生活情景。茶叶已成为怒族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每日必饮三次茶。“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已成为怒族的饮茶谚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怒族茶文化怒族特色盐巴茶简介
怒族主要由自称“若柔”、“诺苏”、“阿龙”、“阿侬”4个支系组成。“若柔”主要聚集在兰坪县兔峨乡和泸水县鲁掌镇;“诺苏”主要聚集在福贡县匹河乡、子里甲乡;“阿龙”聚集在贡山县茨开镇、捧打乡和丙中洛乡及迪庆州维西县、察隅县;“阿依”主要聚集在福贡县上帕镇、鹿马登乡和架底乡。怒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为四个支系。即若柔语、诺苏语、阿龙语和阿侬语。其中阿龙语和独龙语相通。由于长期与傈僳族相处,怒族人普遍会说傈僳语。怒族无文字,20世纪五六十年代间,民间流行“刻木”、“结绳”记事。怒族的盐巴茶。盐巴茶是怒江一带怒族的一种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陶罐放在火炭上烤烫,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入罐烤香,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适量的开水稀释,这种茶汁呈橙黄色,这样边煨边饮,一直...
· 怒族为何叫怒族?怒族历史简介
怒族地区从8世纪起,先后受云南的南诏、大理政权管辖。元、明以后属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17世纪开始,怒江怒族除受丽江木氏土知府所属的维西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统治外,还受察瓦龙藏族土千总和寺及兰坪菟峨白族罗姓土司的管辖。此外,迁入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头人也开始强占怒族土地,甚至掠夺人口作奴隶。这样,怒族人民不仅要向纳西、藏、白各族土司和寺缴纳贡物,而且还要受傈僳族统治者的压迫剥削。与此同时,怒族社会内部也不断分化,族内也出现了家庭蓄奴。有的蓄奴户从独龙族地区通过放债换取奴隶,然后再转卖到其他地区。这种蓄奴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初期。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怒族有27万多人,是我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除少数居住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兔峨乡之外,多数以小聚居形式,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三县,断断续续绵延500多公里,直到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的南端,与傈僳族、藏族、白族等...
· 怒族历史怒族的族称族源简介
怒族自称“怒苏”(碧江),“阿怒”(福贡)和“阿龙”(贡山),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古老的民族之一。最早记载怒族的古籍,首推成书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地方志《蛮书》。该书在《南诏界内途程》中写道:“高黎贡山在主悄昌西,下临怒江。”书中记载一条古道,这条古道是西汉时开辟,是我国通往缅甸、印度的官道和商道,经过怒江大峡谷之南的怒江古渡。因古道经怒江,此江的地理位置自然也非常重要,江名的来历和含义引起古今文人的关注。根据元代地理志书记载:“蛮名怒江”,“潞江俗称怒江,出潞蛮。”“蛮”,即古人对西南民族的统称。“蛮名”,也就是说,怒江的“怒”是少数民族语。“潞”和“怒”云南古今同音,“潞蛮”和“怒蛮”指同一个民族。这个少数民族是谁,根据元代及以后的古籍和各民族民间传说,都说是怒族。古今文人和民间说法一致,说明所谓“蛮名”的“怒”字是怒族语的自称,江名是因怒族而得。按古人的地理观念,江流从怒族地方而来,冠...
· 怒族音乐优美的怒族情歌是怎样唱的
怒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伊呀学语的幼童,几乎都能闻歌起舞。要问怒族有多少歌?多少舞?请听他们的回答,“你想知道我有多少歌,就去数数沙滩上的沙粒;你想知道我有多少舞,就去数数山坡上的树叶”。民歌《龙潭》反映了怒族人民由狩猎生活转到农耕生活的过程;《猎人调》描绘了怒族人民狩猎时的情景和捕获野曾后的欢乐心情。《求婚调》、《出嫁》、《逼嫁》、《迎亲调》控诉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歌颂了男女青年纯真的爱情。《孤儿歌》反映了孤儿的悲惨遭遇;《哀叹调》表示对死者的悼念。此外还有边舞边唱的《跳舞歌》等。怒族民歌的特点是运用隐喻手法,句式简练,语言质朴,与劳动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怒族乐器有琵琶、短笛和口弦等。达比亚:怒族弹拨乐器。又称“达边”,当地汉族人称“怒族琵琶”,僳僳族称之为“其布厄”。达比亚多用于独奏或民间歌舞(如琵琶舞)伴奏,在当地的歌舞中,乐手们兴之所至,往往会改变持琴姿势,...
· 怒族建筑怒族的千脚落地房啥样
“怒人居山巅”,“覆竹为屋,编竹为垣”,这是古人对怒族居住生活的描述。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多依山而建,主要分木板房和竹篾房两种。而福贡怒族都住竹篾房。这种房子较为矮小,多用竹篾笆做外墙和隔墙,用木板或石板覆顶。楼板用木板或竹篾席制成,铺设于架在斜坡地上的许多木桩上即可。这些木桩和房柱,如同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人们常常将这种房屋称为“千脚落地的房子”。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多依山而建。主要分有木板房和竹篾房两种。贡山地区的怒族多住木板房或半土墙半木房。这种房子比较宽大,一般是垛圆木为墙,屋顶覆盖薄石板。石板约0.5公尺见方,由屋檐铺起,第一块平铺,第二块压着第一块的上边,第三块压着第二块的上边一直覆盖到屋脊。福贡和泸水地区的怒族住竹篾房。这种房子较矮小,多用竹篾笆做外墙和隔墙,用木板或石板覆顶。这两种房屋一般格局为二间,外间待客,设有火塘,火塘上安置铁三脚架,供烧饭用,内间为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