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跳菜王子”讲述“跳菜文化”
长着一脸络腮胡,剃着发青的光头,43岁的跳菜艺人阿本枝因其娴熟的技巧被当地百姓封为"跳菜王子",一谈起跳菜舞,时常眯眼笑着,和他跳菜时滑稽的表情相仿。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和当地的跳菜王子"聊舞"是个"附加任务"。新华社"踏访茶马古道"报道组一行10名记者刚到古道当年的重要站点南涧,就受到阿本枝率领的跳菜艺人的跳菜欢迎,使得记者的视线暂时偏离"茶马",聚焦这片古道上的跳菜舞。
阿本枝称自己为地道的彝族,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迷上"跳菜"舞,"这种舞不用学,彝族人看看都会跳,只要随着自己的性子跳。"
事实当然不像阿本枝说的那么简单,要知道熟练的跳菜艺人一次能托出3个奉盘26碗菜肴,其中右手托一盘8碗,左手托一盘8碗,头顶托一盘8碗,加之用口叼住两把勺柄、左右勺窝各放1碗--这用行话来说叫"口功上菜"。
我们在跳菜时通常会鸣锣,吾切波(彝语,抬菜人)一至五人要作拜,首先拜虚空,意为请神灵清洁;然后拜正堂,意为办事顺利;后拜四房(菜房、茶房、库房、饭房),意为互相尊重。"阿本枝说到。
谈到自己跳了二十余年的跳菜舞,阿本枝口中满是术语,说出一串关于跳菜姿势的词语:苍蝇搓脚、喜鹊蹲窝、公羊打架、鹤立松尖、矮子探水、狂猴寻亲等等。
南涧被称为"中国跳菜之乡",在当地民间贵客驾临、婚丧嫁娶等多种重要场合都有跳菜艺人的表演,随着唢呐的节拍,跳菜人扭动腰肢,忽快、忽慢、忽左、忽右,表情亦庄亦谐,把客人逗得前仰后合。
尽管我在县城里的艺术团跳菜,但是心里真正喜欢的还是到乡下农村里去跳菜,在那种环境才跳得尽兴,最有激情。"阿本枝说。
几乎和所有的民间艺术一样,总有一部分被"雅化",程式化、商业化、舞台化,这些对于原生民族艺术的改变使得艺术在获得商业利润的同时也损失了民间的活力。事实上阿本枝日常更多表演的是一种舞台化的"筵席跳菜",和民间的跳菜在形式、表现力、风格上有诸多不同。
正如阿本枝所说,在民间老乡家宅院里表演的跳菜才是原汁原味的,没有功利目的,只是情绪的恣意释放。
跳菜舞是我们彝族民族性格的体现,比如无量山的黑彝跳菜就粗犷豪放,哀牢山的白彝跳的就稍显温柔点。"阿本枝说到。在他看来,险峻的无量山和舒缓的哀牢山,这些地理上的特点已经被彝族百姓融入到跳菜的风格中去了。
阿本枝在南涧县无量乡还带了不少徒弟,这些徒弟每逢当地村庄有喜事、丧事都会前往跳菜,在当地颇受百姓欢迎,但是对于阿本枝来说,更重要的是跳菜在经历了千余年的演变之后,还有年青人愿意投入他当年的那种精力和激情。
跳菜实际上是一种舞动的人体文化,在这些舞蹈里面有东方人的幽默和诙谐,是真正充满阳刚的男性舞。"阿本枝说。(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