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上南涧“跳菜”艺术的民间化
看见"跳菜"二字,不要误以为是什么新的科技发明--会跳舞的蔬菜,或是在四川流行的"跳水泡菜",它实际上是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一种拥有1200余年历史的民间舞蹈。
中国盛唐时期多位皇帝表现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从唐太宗迷恋王羲之的《兰亭序》到唐玄宗直接出任唐朝"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正是在这种气候下,云南当时南诏国的《南诏奉圣乐》舞动长安,被列为唐朝14部乐礼之一。
在《奉圣乐》的伴奏下,舞者奉盘或托盘起舞,舞袖旋转,姿态蹁跹,这种"抬菜舞"最初为雅致的宫廷舞蹈。
这种创立于公元800年的《南诏奉圣乐》"抬菜舞",经历千余年的演变,已经在南涧县的民间扎根,成为民间礼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为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要一站,当新华社"踏访茶马古道"报道组一行一来到位于云南省西部,夹在大理、临沧、思茅三地之间的南涧彝族自治县,当地的"跳菜"艺人就以他们"浓烈"的舞蹈吸引了报道组的注意力。
据当地的"跳菜王子"阿本枝介绍,跳菜在南涧的民间极为活跃,当地百姓逢贵客驾临、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都会请跳菜人来暖场子,活跃气氛。
跳菜队一般为7人,其中1人鸣锣指挥、2人吹奏器乐、2人持奉盘、2人为搭档,奉盘队一般穿着羊皮袄,从厨房到餐桌,边奏边舞边上菜;但是活跃在当地乡野的跳菜艺人极为变通,两人甚至单人都可以表演。
为体验民间跳菜的真实面貌,而不是县城诸多场合的舞台化跳菜表演,记者驱车离开南涧县城,前往无量山中的无量乡华山村。据向导介绍,无量乡共有3.5万人,但有1万余人会耍"跳菜",而在华山村的2800名村民中,有600多名跳菜艺人。
李能鹏只有11岁,上小学五年级,但是跳起菜来已经像模像样,一幅跳菜老手的样子。细打听,才知道他家里人都是跳菜能手,父亲李成芳、爷爷李佩也都是跳菜老手,堪称跳菜世家。
就在李家的院子里,一家人现场表演起跳菜舞,三声锣响之后,抬菜人手举托盘,盘里放着刚出锅的蔬菜,在唢呐声中,扭着腰肢缓缓走出。
抬菜人将拇指、食指、无名指伸作鼎状,支撑着菜盘,里面摆着八碗菜肴;跳菜人则左手持一块方巾,跟着音乐节奏蹦跳着来到席间,不停做出滑稽动作,姿势时而"马步跪蹲",时而盘旋,时而作"托盘敬奉状"。
就在这种花式中,一盘盘菜在桌上摆齐。李成芳说,有的跳菜高手,一次能托出3个奉盘26碗菜肴,其中右手托一盘8碗,左手托一盘8碗,头顶托一盘8碗,加之用口叼住两把勺柄、左右勺窝各放1碗。
在李成芳这样的跳菜老手看来,老道的跳菜艺人能够不拘一格,舞步、滑稽功夫、搞笑本事变化多端。而且在跳菜舞的创始者彝族百姓看来,跳菜是他们民族性格的体现,从舞蹈中甚至可以品味出彝族内部不同分支的生活环境和民族特色。
跳菜王子阿本枝说,南涧彝族分为黑彝和白彝,两个分支在民俗、服饰等方面各有特点,分别居于无量山和哀牢山,无量山高耸险峻,哀牢山相对平缓。两种彝族在表演起跳菜来也相应表现出不同特质--"一种雄性、夸张、狂放,另一种相对绵软、温柔一些。"(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