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大院:“边茶”巨子的兴衰沉浮
年纪稍大的藏族人都会记得"仁真杜吉"这个砖茶品牌,由四川雅安荥经县姜氏家族生产的这个品牌在很长时期内曾是高僧贵族乃至、班禅的主要饮品。姜氏家族因茶而兴,也因茶而衰。记者近日走进位于荥经县的姜家大院,叩问一个"边茶"界巨子的兴衰荣辱史 。
曾经富甲一方的商界巨子我们见到的是姜家后人--76岁的姜琳,老人身体很好,落座后就兴奋地向我们讲起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姜家制茶史。 姜家自清朝嘉庆年间开始生产"边茶",即内地专门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边销茶,藏区也叫砖茶。紧邻雅安的青藏高原不产茶,可是那里的藏民由于饮食多含高热量、缺乏维生素等原因,在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茶,藏民们所需要的茶叶主要来自雅安等临近的产茶地。 由于姜家的制茶工艺独特,其品牌很快在众多边茶品牌中脱颖而出,他们生产的一些极品砖茶受到高僧贵族的喜爱,三大寺甚至年年购买姜家的砖茶。到了光绪年间,姜家的边茶年产值已达数十万银两,堪称当时的商界巨子。 姜琳告诉记者,姜家生意最鼎盛的时候,全家共有500多口人,当时家里实行的是"共产主义"生活,所有人都可以各取所需,由于家里太有钱,老人们也不希望小孩去读书,愿意抽烟的人有鸦片抽,不愿意抽烟的人就去打牌,生活很是"潇洒"。 在当时我们县城的街道上,无论是大摊小摊或各种商号,只要是做买卖的都有我们姜家的帐簿,凡是我们姜家人,无论到哪里买东西都可以挂帐,所有帐单每月底在我家统一结清。"老人说。 当时姜家请了一个姓夏的算盘先生来管帐,夏先生很是厉害,所有的帐单在5天内就能全部结清。据说夏先生可以双耳同时听不同的两人报帐,而同时双手拨弄算盘算各自的帐,也不会出一点错。 记者问姜大爷,当时让这么个聪明的算盘先生来管帐就不怕他贪污吗,姜大爷只是笑了笑说:"他当时也挣了大钱了。"
班禅曾借钱扶持姜家 姜家生意初期也曾遇到过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的时候,当时,姜琳的祖父和另一个会说藏语的叔祖父决定到去找庙里的交涉该怎么办。当时两兄弟租了一匹马驮行李,就开始了从雅安翻越二郎山再经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等地,徒步前往的行程。 兄弟俩在当时的旅途中生活十分落魄。由于生意佘了本,两人身上没带什么钱,不敢在路上吃饭和住宿,就随身带了许多做好的玉米馍馍充饥,晚上大多是在旅店或居民住家的屋檐下睡觉。 到了,兄弟俩有机会见到了班禅大师,提出先向寺庙借点钱度过难关,以保证姜家的"仁真杜吉"砖茶能按时供到寺庙中供高僧饮用,由于班禅大师当时也非常喜欢喝"仁真杜吉"牌茶叶,且被兄弟俩不远千里而来的诚意所打动,就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并亲自赠送了他使用的一个鼻烟壶给他们兄弟俩。 由于班禅大师借给他们的不是现钱,而是麝香、黄金和鹿茸等珍贵物材,所以兄弟二人就先到了当时川藏茶马古道上繁华的交易中心--康定县,将这些物品卖给了在当地做生意的陕商,换来了现钱。
几年间,随着姜家生意的逐渐红火起来,欠帐很快就还清。
最后的一批"仁真杜吉"入藏 姜家的衰落始于"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1939年(民国28年),西康省政府成立后,主席刘文辉面对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首先想到的就是操纵边茶贸易,他成立了西康最大的"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并要求所有茶商一律统一到康藏茶叶公司旗下,不允许私自卖茶入藏。 姜家产业不愿加入"康藏茶叶公司",却又无法贩运茶叶入藏,于是开始投资其他生意。据姜琳介绍,当时他们把钱投资到了一个做绸缎生意的远房亲戚处,那个亲戚凭借姜家的巨额投资,赚了大钱,在香港、上海、成都都开了自己的铺面。然而,这个亲戚忘恩负义,赚了钱后只将借来的本钱还给了姜家,其余的全部占为私有。上了一次当之后的姜家也投资过其他生意,但由于终归不是做自己的本行,其他生意投资都告亏本,直到1945年,姜家的产业终于被彻底拖垮。 姜家被迫停止运茶进藏,的高僧喝不到"仁真杜吉"很着急,为此寺庙还专门派人来到荥经,找到姜家询问原因。据姜琳讲,这是以前从来没遇到的事,可见当时姜家砖茶在"上层社会"的影响力。由于从雅安经康定再进入的道路被刘文辉所把持,寺庙的人选择了一条前所未闻的道路力图将"仁真杜吉"运入,大体是:背夫将茶从荥经背到雅安,坐竹筏到乐山,乘轮船到武汉后,通过火车转运到广州,经远洋轮船到印度,最后从印度进入。这次运输虽然成功了,但由于运输成本实在太高,的寺庙在运过这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找过姜家。"仁真杜吉"从此在消失。 据姜琳回忆,这批费尽周折运送到的最后的"仁真杜吉"共2000包左右,每包20斤,净重18斤。
如今破落的姜家大院 姜家大院如今仍保存完好,且有后人居住,这是我们此行听到的一个好消息。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这里--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民主路187号。 推开位于窄窄巷子里的这扇木门,一个看上去已经十分颓旧的大院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院子分前院和后院,据说,当年姜家在前院生产茶叶,在后院居住。整个大院除去堂屋和走廊,大约有34个屋子可供人居住,从这样的建筑规模以及大幅还残留着些许金箔粉的雕着中国古典故事场景的门窗看来,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这个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老屋曾经的辉煌。这种保存完好的古典民居据说在荥经已是十分少有了。 自从1945年姜家的产业完全破落后,姜家人的生活开始变得十分凄惨,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家族竟曾活活饿死了3房人。到解放初期,姜家老小由于已经沦为"城市贫民",于是姜家院子在风雨飘摇中得以完好保存下来。 大院的主人现在是姜琳和他71岁的夫人。老两口现在居住在后院的一间屋内,其余的房屋都出租给了别人,整个院子如今共住有30多人。 姜琳退休前是荥经县税务局的国家干部,现在每月退休金1000多元,他的夫人没有参加过工作,家里全靠姜琳老伯一人支撑。老两口有一儿一女,也都有50岁左右,他们在县城都安了家。 5年前,姜老伯的夫人得了糖尿病,姜老伯一直认为是误诊,因为夫人虽然一直在治病,但却始终没见好转,反而日趋严重,现在整日卧床不起,姜老伯心疼不已。 5年间,姜老伯已花费了7万余元为老伴治病,老伯说他的积蓄就快花完了,但他仍然要继续为老伴治病。
院子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租房客中有人在院子里洗衣服、有人在屋檐下绣鞋垫、有小孩拿着玩具枪窜来窜去,姜老伯也坐在堂屋前与我们这些访客不停地合着影。那天太阳很大,照得院子里金光闪闪,古老的姜家大院似乎又恢复了些许往日的繁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