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一只埋葬在茶马古道上的藏獒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3
转发:0
评论:0
一只埋葬在茶马古道上的藏獒,茶马古道上有一块藏獒的碑在千年茶马古道上,曾经立有一块特殊的纪念碑。这是

  茶马古道上有一块藏獒的碑

  在千年茶马古道上,曾经立有一块特殊的纪念碑。这是行走在这条苍茫古道上的马帮为他们视之为“兄弟”的藏獒立下的。

  这块被称为“狗碑”的石碑,位于云南省镇沅县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恩乐镇波烈村的一片密林中。

  恩乐镇文化站站长雷启坤是当地人,小时候还曾见到过这块石碑,并记得上面书有“犬冢”之类的字样。

  “狗碑中纪念的那只狗是一只藏獒,属于一个来自的马帮。”雷启坤娓娓讲述:“大约在200多年前,一支从遥远来的运茶马帮,行进到镇沅县境内,夜里露宿在恩乐镇霍家垭口一带的山林中,跟随马帮一路跋山涉水的,还有马锅头(马帮首领)养的一只藏獒”。

  在波烈河附近的丛林中,马锅头夜里饮酒过度,隔日清晨上路时仍带着宿醉。当晚再次宿营时,马锅头才发现自己存放金银的一个钱袋不见了,想起来昨晚酒醉,兴许不小心把钱袋丢失在波烈河边的丛林里了。但是,庞大的马帮已不可能再折回头去寻找。

  第二天清晨再次出发的时候,跟马锅头走过千山万水、一直形影不离的藏獒也离奇地了。马锅头派人在附近的山林中四处寻找,没有藏獒的影子。马队只好继续出发。

  十余天后,当马帮满驮着茶叶从普洱返回,再次穿越波烈河畔的丛林时,马锅头看见了他那只的爱犬--就在他曾经饮酒的大树下,那只藏獒尸体僵硬,尸体下紧紧压着的,正是主人丢失在这里的钱袋。

  马锅头明白了:尽管附近的山林中能够寻觅到食物,但藏獒找回主人的失物,就寸步不离地守护着,直到将自己活活饿死!

  藏獒的义举感动了马帮中所有的赶马人。在马锅头的带领下,几十个赶马人整整齐齐地低头肃立,几百匹马排成整齐的方队仰天长嘶――为一只狗的忠诚。

  悲壮的丧礼之后,马帮在这里为“义犬”立下石碑,永志纪念。以后每逢有马帮逢路过此地,都会来到碑前驻足祭奠,并给饿死的义犬留下丰盛的肉菜。

  “千年茶马古道上的主角,除了赶马人和马,还有马帮的狗。”雷启坤说,“古道上除了连绵不断的雨雾、险恶的崇山峻岭,还不时有豺狼虎豹以及土匪的骚扰。在多达数百头骡马的马帮中,狗负责驱散沿途的野兽,夜里马帮宿营时为主人放哨。狗对于马帮来说就是他们的弟兄。” 

  沿着茶马古道行走,一路都有关于马帮的轶事留在民间。正如镇沅当地文化学者所说,茶马古道如今虽已成为一个文化概念,但在当年,它是一条沿途百姓维持生计的艰难之路。
  在藏民中,藏獒被喻为“天狗”,一只藏獒能看管几百只羊,一只成年藏獒能斗败三条恶狼。在藏地草原牧区,藏獒是人们看家护院的助手。藏獒对主人极为亲热,但除了主人之外,一般人难以接近它,这种秉性使藏獒在藏文化中成为忠诚的象征。一般而言藏獒嘴的形状分为平嘴、包嘴和吊嘴三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马古道上的云南马帮
翻开地图,无人不被亚洲大陆中部的奇异地貌所吸引。这里,高山丛峙,大江汇集,呈南北纵向,这就是横断山脉。山脉西侧,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边则连接地形复杂的滇川边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段险山恶水之间,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驿路――茶马古道。追溯历史,云南与的民族交往源远流长。唐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吐藩在金沙江上架设神川铁桥,加强了与南诏的联系,也便利了两岸交通。后至北宋神宗时期,因与北方异族连年发生战争,朝廷在西南边关设市,以茶交换马匹。生息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古代藏族饮食以牛羊肉及乳类为主,茶叶因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云南是茶科植物的家乡,“滇茶”闻名中外。一地产茶,一地需茶,促成茶马交换路线不断向藏区延伸,茶马互市成为汉藏之间的一件大事,茶马古道遂具刍型。明、清两代,茶马互市有了空前的发展。据载,仅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6年)滇茶销就达3万担。更值得一提的...
· 茶马古道上的普洱茶庄
1909年―1910年,历史上,勐海与缅甸景栋之间就有长期的贸易往来。在勐海,大丫口,思茅之间经营散茶、黄烟等商品的商业资本很早已经存在,而以揉制茶叶,做紧茶――普洱茶的则在1909年间才开始在勐海出现。最早的一家普洱茶庄叫张堂阶。在此之前,勐海茶叶散茶远至思茅揉制。藏族在三月和十月,两次来思茅买茶。张堂阶设立了茶庄,由思茅请来了汉族揉茶师傅,传授技术,开始揉茶,制紧茶。从此,运往的茶叶由勐海出口,经缅甸景栋、仰光,印度的加尔咯答、噶伦堡进入。傣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的大批揉茶技术人员。在汉族师傅的培训后,逐渐成长起来,勐海地区揉制茶叶的商号也纷纷出现。
· 茶文化―茶馆茶楼―云南驿古道上的官庄茶楼
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村”的祥云县云南驿景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按原貌修复了曾在当地历史上有名的云南驿官庄茶楼,使历尽沧桑的古镇古驿道上的一些景点,从沉寂的历史长河中再度浮出,重新将历史文化和历史故事展示出来。有着2000多年郡、卫、县治驻地和古镇古驿道历史的云南驿,是古代从四川经云南通向西域的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发现南方丝绸之路的汉武帝设云南驿为治所,相当于现在的省府。从此,云南驿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直至明朝,明洪武15年(公元1382年)县治所搬到祥云县城,才结束了长达近1500年的县治。云南驿的古驿道旁,过去曾设有座规模宏大,在远近闻名遐迩的官庄茶楼。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游记中提及到它,《徐霞客游记校注》(朱惠荣校注)中称:“戊寅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二月初一日。在官庄茶楼……十六日由普�K西北行二里渡一水,...
· 茶文化―茶文茶诗―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 太极茶道上海味道渐渐浓
今年春节期间,杭州河坊街的太极茶道茶馆如同他们祖辈在上海当年做茶馆那样,被上海茶客包围,满屋的上海话、满屋的上海人,好在郑家茶人后代还有几个会上海话的,主人与客人相濡以沫,相谈甚欢,把个春节的年味调得很开心惬意。据说,从年初一早上开始,上好茶客蜂拥而进河坊街太极茶道,点茶、聊天十分松弛和浪漫,所选的茶几乎全是每位六十元以上的中高档茶,一改部分上海人曾经那种过于精明的习惯。从初二到初六,上海茶客的比例很高,直到初七,上海人似乎仍不急着赶回去,还是占据了几张茶桌,把好戏唱到了最后。从历史上来看,太极茶道流派起源于上海,早在清乾隆年间,郑家茶人从江西到安徽,又从祁门一带随着茶叶运输路经来到上海,最终从小生意发展到大家业。抗战期间,郑家茶人开始南迁杭州河坊街一带,继续从事茶叶加工、贸易和服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