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武则天与虫草全鸭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5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武则天与虫草全鸭,武则天晚年体衰多病.咳嗽不止,稍感风寒便病情加重,尤其冬季,不敢轻易地走出寝宫。

武则天晚年体衰多病.咳嗽不止,稍感风寒便病情加重,尤其冬季,不敢轻易地走出寝宫。太医为治疗她的病,什么贵重的药品都用过,但是不见多少疗效。

御膳房的康厨师跟随武则天多年,见她不思饮食,身体孱弱,便想方设法把饭菜做得既可口又有营养。他记得家乡的老人常用“冬虫夏草”炖鸡滋补身体,便想给武则天做一道,试试看。但鸡是发物,有可能引起老病复发,他惟恐对武则天的病不利,于是用鸭子取而代之。

鸭子炖好后,康厨师将其端给武则天品尝。武则天见汤里有黑乎乎的似虫非虫的东西,疑惑不解,认定是康厨师要害她,便吩咐左右把他拘起来,要以谋杀罪论处,武则天念其以往没有过失,没有马上问斩,将其打进了大牢。

御膳房的李厨师与康厨师是同乡好友,非常同情康厨师的不幸遭遇。他想,只有用冬虫夏草治好武则天的病,才能还康厨师以清白,否则他难逃厄运。

一天,李厨师一边拔鸭子身上的毛.一边琢磨怎样用冬虫夏草炖鸭子,既使鸭子有营养又看不见那黑乎乎的东西。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他扒开鸭子的嘴,把几棵冬虫夏草塞了进去,之后,将其放进锅里炖起来。这道菜就叫“虫草全鸭”。

武则天觉得鸭子做得很好,肉嫩,味鲜,此后每隔三两天便吃一次。一个多月后,武则天的气色好转,不再咳嗽了,宫廷上下都为她的健康高兴。一天,武则天心情怡悦,邀请监察御史吃饭。李厨师端上了“虫草全鸭”,武则天说:“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得益于这道菜。”监察御史夹起一筷子尝了尝,果然味道好极了!

席间,武则天问监察御史如何处理康厨师谋杀一案,这时李厨师斗胆抢了几句话说:“康厨师的鸭汤里,那黑乎乎的东西是‘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性温、味甘,具有补肺益肾的功能,主治虚劳、咳嗽、痰血、气喘、腰痛等。康厨师所以这样做,是为给皇上补身子……”

李厨师现身说法,把制作“虫草全鸭”的整个过程原原本本地向武则天和监察御史作了表述,之后,从鸭子的嘴里取出了黑乎乎的东西。

武则天沉思了许久,慢条斯理地说:“看来是我错了。”于是吩咐人马上把康厨师放出了大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武则天与虫草全鸭
武则天晚年体衰多病.咳嗽不止,稍感风寒便病情加重,尤其冬季,不敢轻易地走出寝宫。太医为治疗她的病,什么贵重的药品都用过,但是不见多少疗效。御膳房的康厨师跟随武则天多年,见她不思饮食,身体孱弱,便想方设法把饭菜做得既可口又有营养。他记得家乡的老人常用“冬虫夏草”炖鸡滋补身体,便想给武则天做一道,试试看。但鸡是发物,有可能引起老病复发,他惟恐对武则天的病不利,于是用鸭子取而代之。鸭子炖好后,康厨师将其端给武则天品尝。武则天见汤里有黑乎乎的似虫非虫的东西,疑惑不解,认定是康厨师要害她,便吩咐左右把他拘起来,要以谋杀罪论处,武则天念其以往没有过失,没有马上问斩,将其打进了大牢。御膳房的李厨师与康厨师是同乡好友,非常同情康厨师的不幸遭遇。他想,只有用冬虫夏草治好武则天的病,才能还康厨师以清白,否则他难逃厄运。一天,李厨师一边拔鸭子身上的毛.一边琢磨怎样用冬虫夏草炖鸭子,既使鸭子有营养又看不见那黑乎乎...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薏苡与成语典故
有一味中药叫“薏苡”,与一个叫“薏苡明珠”的成语有关,这个成语是指无端受人诽谤而蒙冤的意思。它来自一段历史故事:东汉名将马援(伏波将军)领兵到南疆打仗,军中士卒病者甚多。当地民间有种用薏苡治瘴的方法,用后果然疗效显著。马援平定南疆凯旋归来时,带回几车薏苡药种。谁知马援死后,朝中有人诬告他带回来的几车薏苡,是搜刮来的大量明珠。这一事件,朝野都认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说是“薏苡之谤”。白居易也曾写有“薏苡谗忧马伏波”之诗句。薏苡作为一种中药,有其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中即有记载。薏苡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其性味甘、淡、凉,入脾、肺、肾经。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等功用。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薏苡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营养价值在禾本科植物中占第一位。薏苡仁用于临床治疗,可以强筋骨、益气、和中、消水肿等,此外,阑尾炎、关节炎、脚气病乃至肿瘤皆可使用,也可煮粥作为病后调养。薏苡...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龙骨与甲骨文
中华民族是崇尚龙的民族。中药中与“龙”字有关的有龙骨、地龙、龙眼肉等等。甲骨文的发现即与中药龙骨有关。甲骨文是甲文和骨文的简称。甲文多刻在龟的腹甲上,少数刻在龟的背甲上;骨文主要刻在牛胛骨和鹿头骨上――二者合称龟甲兽骨文字。甲骨文反映了商代的历史,这种文字埋藏在地下3000多年,直到19世纪末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那是在清朝末年,有一位名叫王懿荣的人是一位金石学家,他同时也爱好考古。当时他担任国子监祭酒(古之国子监相当于国立大学,祭酒的职位与校长相当)。1899年的一天,王懿荣患疟疾,就叫他的学生赵军去抓药。赵军来到离国子监最近的大药铺,里面要等二个小时才能配抓,就转身出了药铺,步行三里多路,来到路西一家小药铺,抓齐了药,很快返回国子监。王懿荣是个细心的人,煎药前他打开中药包对着处方一味味查看,蓦然发现其中一块已经打碎的“龙骨”片有些花纹,他认为这是古代人有意刻画上去的,应当是一种文字...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趣名种种
中药的命名方式极多,有以功效主治、产地分布命名的;有以色泽形态、气味滋味命名的;也有以采收季节及传说中人物命名的。总的倾向是偏重于形象化,于是出现了种种名实相异的药名趣闻。谓子不是子:瓦楞子,实为泥蚶、魁蚶的贝壳;没食子,实为没食子蜂寄生在没食子树上的虫瘿;天癸子,实是毛莨科植物天癸的块根;而黄药子、白药子也均为植物块根。以上这些“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子类药材。谓草不是草:冬虫夏草,实为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等幼虫上的实体及幼虫尸体;凤眼草,实为臭椿的果实;而灯心草、通草则是以该植物的茎髓入药。谓砂不是砂:蚕砂、夜明砂、望月砂分别是夏蚕(不是春蚕)、蝙蝠、野兔的粪粒,与矿物砂大相径庭。谓脂不是脂:五灵脂,实为复齿鼯鼠的粪粒;而补骨脂,乃是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成熟果实。谓石不是石:浮海石,实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的骨胳;鱼脑石,为大黄鱼头盖骨内的耳石;淡秋石则是石膏在尿中久浸后的表面凝结物。谓肾...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漫谈蟹文化与中医药
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品,自古就是宴席上的珍肴,并见诸经传。宋人傅肱说:“蟹之为物,虽非俎之贵,然见诸经,引于传,著于子史,志于隐逸;歌咏于诗人,杂出于小说,皆有意味焉”。我国食蟹的历史悠久,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求》有藏蟹之方。南北朝时已有糟蟹的吃法,隋唐时,糟蟹、黄毕罗、醉蟹已是贡品。宋代有蟹黄包子,蟹酿橙,陆游赞之日:“蟹馔牢丸美,鱼煮脍残香”。元人爱吃煮蟹,明代出现了玛瑙蟹,清代有了蟹黄兜子、蟹黄糕、笼蒸蟹等蟹肴。有人盛赞其四味曰:大腿肉,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妙不可言,无与伦比。蟹形丑而味美,有“以貌取物失诸蟹,岂知内蕴非同凡”的评价。古往今来,蟹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与螃蟹佳宴、赏菊赋诗联系在一起,更有多少骚人食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轶闻佳话。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嗜蟹如命,在《丁公默送螃蟹诗》中写道:“可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取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