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中药典故―被迫“改名换姓”的中药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被迫“改名换姓”的中药,避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可视为一种封建迷信,在古代为了避讳帝王的一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可视为一种封建迷信,在古代为了避讳帝王的一些忌讳,人们在言行上常常会受到很大的约束,就连一些中药也是难逃“劫难”。下面这些中药就是为了避讳某位君主而被迫“改名换姓”的。
山药:是一味补脾益肾的佳品。在历史上经历了2次改名换姓。山药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名为“薯蓣”。到了唐代,为了避讳唐太宗(李豫)之讳(因“蓣”与“豫”同音),改名为“薯药”。到了宋代,又为了避讳宋英宗(赵曙)之讳(因“薯”与“曙”同音)而改名为“山药”,并一直沿用至今。
玄参:具有滋阴降火作用的玄参,其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玄者,黑也,故有“黑玄参”之名。到了清代,因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改“玄”为“元”。“元参”之名便由此而得。
玄明粉:是从中药芒硝中提炼所得,又被称为“风化硝”。在清代,遭受了与玄参相同的命运,因避讳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改“玄”为“元”,故得名“元明粉”。
延胡索:常常用来治疗胃脘痛的延胡索,在历史上也经历了数次的“改名换姓”。早在南北朝时期该药已开始入药,名为“玄胡”,唐代始有“玄胡索”之名(见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元代名医王好古曰:“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玄为延也。”该药因此而得名“延胡索”。明代贾所学在《药品化义》中称其为“元胡索”,现常简称为“元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里的飞禽
白鹤:鹤有黑、白、苍、黄之分,入药以白鹤为佳。鹤血性味咸平,可补虚损,益气力。鹤脑有明目之效。鹤骨有滋补功效。鹤蛋可解痘毒。白鹅:鹅肉甘平,能解五脏烦热,煮汁饮服可防治糖尿病。鹅胆苦寒,有解热毒功效,外用涂抹可防治痔疮。鹅蛋甘温,可补中益气。鹅掌上的黄皮,焙干研末后用油调和外用,可治冻疮,亦可防治脚趾缝湿烂。野鸭:其肉甘凉,可补中益气、平胃消食。鸳鸯:肉咸平,有小毒。食用可防治血痔不止。鸬鹚:也称“水老鸦”,常生活于水乡,色黑如鸦,经渔民训练后用来捕鱼。其肉酸咸,有微毒,利水,主治腹胀。乌骨鸡:以舌黑者入药为佳。其肉甘平,可补虚劳,主治妇女崩中带下,尤益于产妇。白鸽:肉咸平,可调精益气,治恶疮疥癣。炒熟后用酒送食,用于防治白癜风。雀:肉甘温,可壮阳益气,暖腰膝。雀蛋酸温,可防治阳痿,且能生精。雀肝可防治肾虚阳弱。雀头血可防治夜盲。雀脑涂抹可防治冻疮。编辑提示:以上飞禽中,有的已被国家列为重...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趣名种种
中药的命名方式极多,有以功效主治、产地分布命名的;有以色泽形态、气味滋味命名的;也有以采收季节及传说中人物命名的。总的倾向是偏重于形象化,于是出现了种种名实相异的药名趣闻。谓子不是子:瓦楞子,实为泥蚶、魁蚶的贝壳;没食子,实为没食子蜂寄生在没食子树上的虫瘿;天癸子,实是毛莨科植物天癸的块根;而黄药子、白药子也均为植物块根。以上这些“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子类药材。谓草不是草:冬虫夏草,实为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等幼虫上的实体及幼虫尸体;凤眼草,实为臭椿的果实;而灯心草、通草则是以该植物的茎髓入药。谓砂不是砂:蚕砂、夜明砂、望月砂分别是夏蚕(不是春蚕)、蝙蝠、野兔的粪粒,与矿物砂大相径庭。谓脂不是脂:五灵脂,实为复齿鼯鼠的粪粒;而补骨脂,乃是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成熟果实。谓石不是石:浮海石,实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的骨胳;鱼脑石,为大黄鱼头盖骨内的耳石;淡秋石则是石膏在尿中久浸后的表面凝结物。谓肾...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名记趣
中药与四季:春砂仁、夏枯草、秋桑叶、冬葵子。中药与气象:风茄子、云茯苓、雨伞草、雪里青、雷公藤。中药与空间:东白芍、西青果、南贡实、北沙参、人中白。中药与五味:酸枣仁、甜石莲、甘草、苦参、辣蓼草、五味子。中药与地理:望江南、河白草、海金砂、洋金花。中药与五行:阴地蕨、阳起石、金石斛、木棉花、水獭肝、火麻仁。中药与生肖:鼠曲草、牛蒡子、虎杖根、菟丝子、龙骨、蛇含石、马勃、羊踯躅、猴枣、鸡骨香、狗肝莱、猪牙皂。中药与数字:一见喜、两面针、三个虎、四叶参、五加皮、六月雪、七月莲、八月扎、九香虫、千年健、万年青。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十二生肖”
鼠――鼠曲草:有补脾益气,祛风化痰之效。适用于风寒咳嗽、脾虚浮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症。牛――牛膝:有活血、祛瘀、强筋骨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经闭不通、难产、腰膝疼痛、下肢风湿痛、尿血、尿道涩痛等症。虎――虎杖:有活血行气、祛风除湿之功效。适用于慢性阑尾炎、关节风湿痛、湿疹等症。兔――菟丝子: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等功效。可用于肾亏遗精、阳痿、频数及两眼昏花等症。龙――龙胆草:有解热、清火、解毒、清湿热等功效。适用于急性热病的高热、手足抽搐痉挛及黄疸、胆石症、风火赤眼等症。蛇――蛇莓:有清热凉血之功效。可适用于血热崩漏、乳痈、带状疱疹、毒蛇咬伤等症。马――马齿苋:有清热解毒、止痢之功效。适用于细菌性痢疾、疮疡热毒、丹毒等症。羊――羊蹄草:有解毒杀虫之效。可适用于癣、汗斑、口疮、跌打损伤等症。猴――猴姜(骨碎补):有强筋活络、行瘀止血之功效。可适用于关节风湿病、蛀牙痛、小儿疳积、跌打损伤等症。鸡――...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美白仙子”
在中药里,有多种具有滋润、美白肌肤功效的药物。这些药有着共同的特征:都姓“白”。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味苦,性温,其对皮肤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古籍《药性论》称:“用白术蘸酒(或醋),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味香、辛,性温,历代被视为美容佳品。无论是在千金面脂方中或是在玉容散中,白芷都是制作面脂的主药。白芨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地下茎,味苦、甘,性平、涩而黏滑。外用可润滑肌肤,除面疮。白苏为人工栽培。取鲜白苏叶涂擦腋下可治狐臭。白蔹为多年蔓生草本植物,叶子多而细,取其根茎入药。味辛、甘,性凉。《药性论》曰:“可治面上疮疱而美白肌肤。”白附子味辛、甘,可作面脂。取其捣碎成细粉,以酒拌和,用来敷面,可治粉刺和雀斑。白蒺藜又名刺蒺藜,1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实。味苦、辛,性温。含有多种生物碱和甙类及多种丰富的过氧化物分解酶,有明显抗衰老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