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都梁丸的传说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0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都梁丸的传说,   宋代汉阳史君王王琴,博采民间验方,著《百一选方》,其中收录“香白芷”一味,

    宋代汉阳史君王王琴,博采民间验方,著《百一选方》,其中收录“香白芷”一味,炼蜜为丸名“都梁丸”,治妇人痛经有效。“都梁丸”的来源,据说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都汴梁(今开封),一时太平盛世,人才荟萃。传说南方一富商的掌上明珠年方二八,患痛经症,每逢行经即腹部剧痛,有时昏厥过去不省人事。虽遍访当地名医,疗效甚微,痼疾缠绵,形体日衰,容颜憔悴,精神萎糜。急得富翁食不知味,夜不成寝。为了治好千金之疾,富翁携爱女带佣人日夜兼程往京都寻找名医。赶至汴梁,适逢女儿经期,腹痛顿作,呼天唤地。正巧,一采药的老翁路过闻之,经仔细询问病情后,马上从药篓里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以沸水洗净,水煎饮用。富翁半信半疑,但眼看女儿痛苦异常,无药可施,只好就地泡制,一煎服而痛缓,二煎服而痛止,又服数煎后,来月行经,安然无恙。富翁喜出望外,四处寻得采药老翁以重金酬谢。从此,白芷一药,在庶民百姓中广为流传,后有人先把白芷用沸水泡洗四、五遍,再等干后研末,炼蜜为丸,丸如弹子大。因“香白芷”在京都汴粱觅得,故取都梁为名,更增添了它的神奇色彩。

    白芷,《神农本草经》记载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作用。白芷气味香窜,在通窍活血汤中可代替麝香,不少医生治疗各种痛症,在辨证施冶的前提下加入白芷一味,每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都梁丸
宋代汉阳史君王王琴,博采民间验方,著《百一选方》,其中收录“香白芷”一味,炼蜜为丸名“都梁丸”,治妇人痛经有效。“都梁丸”的来源,据说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都汴梁(今开封),一时太平盛世,人才荟萃。传说南方一富商的掌上明珠年方二八,患痛经症,每逢行经即腹部剧痛,有时昏厥过去不省人事。虽遍访当地名医,疗效甚微,痼疾缠绵,形体日衰,容颜憔悴,精神萎糜。急得富翁食不知味,夜不成寝。为了治好千金之疾,富翁携爱女带佣人日夜兼程往京都寻找名医。赶至汴梁,适逢女儿经期,腹痛顿作,呼天唤地。正巧,一采药的老翁路过闻之,经仔细询问病情后,马上从药篓里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以沸水洗净,水煎饮用。富翁半信半疑,但眼看女儿痛苦异常,无药可施,只好就地泡制,一煎服而痛缓,二煎服而痛止,又服数煎后,来月行经,安然无恙。富翁喜出望外,四处寻得采药老翁以重金酬谢。从此,白芷一药,在庶民百姓中广为流...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青娥丸的传说
“青娥丸”为古今补肾良方,首载于宋代的《和剂局方》中,“青娥丸”之来历及流传,与唐代相国郑姻有一段有趣的传说。郑姻(公元762~829年),字文明,唐宪宗时,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居相位四年而罢。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郑年五旬时,奉朝廷之命,出任岭南节度使。郑因年高体弱,加之南方地势卑湿,任职不久即因湿邪感伤内外,引起多种疾病发作,身体阳气也渐衰竭。经服用钟乳石等“补剂”,百端不应,正苦无良策。这时,一位来自词陵国(今印尼爪哇或苏门答腊)的船主,名李摩诃,获知郑的病况后,前来探望,并向郑献上一方并附有已配好的药,嘱病者服之。郑初时未敢服,经摩诃再三苦劝,始服下。不料药后七八日,郑觉得有些应验,病情开始减轻,于是又坚持服下去,效果更加明显,最后竟痊愈了,身体也强壮了许多。此时,郑笃信此方之功力。三年后,郑相国罢郡归京,将此方录下传之他人,经多人服用后,发现该方不仅对腰痛、脚气(因湿...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六神丸的传说
相传,在康熙年间,有个叫雷允上的走方郎中从江西来到苏州,在观街摆了个草药摊。这时,恰逢江苏一带生疮的人很多,并有传染蔓延之势。雷允上一看机会来了,就凭着自己多年行医经验用蟾酥、麝香等药制成药丸,并声称是靠神仙指点制成的。因天神有六路,故取名“六神丸”。别看这药丸小如菜籽,可疗效神速,只要是热毒疔疮,一吃就好。顿时名扬四方,各地商人纷纷前来进货,雷允上因此发了财。在周王庙弄口开起了雷允上中药店,生意越做越大。后来他的子孙又在上海开设雷允上南号、北号、支店等中药铺,六神丸甚至远销东南亚。六神丸系由麝香、牛黄、珍珠、冰片、蟾酥、雄黄组成,是水丸,百草霜为衣。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烂喉丹痧、喉风、乳蛾、咽喉肿痛、咽下困难等症。近年发现,六神丸有了不少新用途,对下列各病均有疗效。治疗流行冒,每次10丸口服,1日3次,可退热,改善咽痛;治疗静脉炎,取六神丸用白酒调糊状外敷,对因注射引起的静脉...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都梁丸
宋代汉阳史君王王琴,博采民间验方,著《百一选方》,其中收录“香白芷”一味,炼蜜为丸名“都梁丸”,治妇人痛经有效。“都梁丸”的来源,据说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都汴梁(今开封),一时太平盛世,人才荟萃。传说南方一富商的掌上明珠年方二八,患痛经症,每逢行经即腹部剧痛,有时昏厥过去不省人事。虽遍访当地名医,疗效甚微,痼疾缠绵,形体日衰,容颜憔悴,精神萎糜。急得富翁食不知味,夜不成寝。为了治好千金之疾,富翁携爱女带佣人日夜兼程往京都寻找名医。赶至汴梁,适逢女儿经期,腹痛顿作,呼天唤地。正巧,一采药的老翁路过闻之,经仔细询问病情后,马上从药篓里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以沸水洗净,水煎饮用。富翁半信半疑,但眼看女儿痛苦异常,无药可施,只好就地泡制,一煎服而痛缓,二煎服而痛止,又服数煎后,来月行经,安然无恙。富翁喜出望外,四处寻得采药老翁以重金酬谢。从此,白芷一药,在庶民百姓中广为流...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青娥丸
“青娥丸”为古今补肾良方,首载于宋代的《和剂局方》中,“青娥丸”之来历及流传,与唐代相国郑姻有一段有趣的传说。郑姻(公元762~829年),字文明,唐宪宗时,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居相位四年而罢。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郑年五旬时,奉朝廷之命,出任岭南节度使。郑因年高体弱,加之南方地势卑湿,任职不久即因湿邪感伤内外,引起多种疾病发作,身体阳气也渐衰竭。经服用钟乳石等“补剂”,百端不应,正苦无良策。这时,一位来自词陵国(今印尼爪哇或苏门答腊)的船主,名李摩诃,获知郑的病况后,前来探望,并向郑献上一方并附有已配好的药,嘱病者服之。郑初时未敢服,经摩诃再三苦劝,始服下。不料药后七八日,郑觉得有些应验,病情开始减轻,于是又坚持服下去,效果更加明显,最后竟痊愈了,身体也强壮了许多。此时,郑笃信此方之功力。三年后,郑相国罢郡归京,将此方录下传之他人,经多人服用后,发现该方不仅对腰痛、脚气(因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