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蔓荆子的传说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8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蔓荆子的传说,   安徽省太湖县是全国中药材蔓荆子五大产区之一,据考究具有600多年的悠久生产

    安徽省太湖县是全国中药材蔓荆子五大产区之一,据考究具有600多年的悠久生产历史,而且太湖县生产的蔓荆子在省内外都颇有名气。然而蔓荆子是怎样在太湖县扎根、开花、结果、繁衍后代的呢?在太湖县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蔓荆子在太湖县扎根的传说。

    蔓荆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的功效。太湖县生产的蔓荆子为单叶蔓荆马鞭草科,落叶小关木蔓荆的成熟果实。相传在洪武年间,太湖县有位名叫刘焘的人在广西柳州做知府,回太湖县省亲时,带回蔓荆子种子,赠送给家人种植。其家人将种子撒在河滩上,后逐年生产繁殖。但当时人们对蔓荆子认识不够,对它的生长无人问津,结果还是寥寥无几。到公元1883年,几场大雨冲破了圩坝,淹没了万顷良田,时过水落,皆淤成了高低起伏的沙滩,蔓荆子才获得了生长繁衍的环境。

    如今蔓荆子主要产区分布在太湖县长河两岸沙滩上,此地气候好,雨量丰富,再加上蔓荆子适应性强,群集蔓生,耐干旱,适宜在土质疏松、通透良好的沙质土生长。目前该县长河两岸的部分群众,正在积极走发展中药材蔓荆子生产这条致富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太湖县中药蔓荆子的传说
安徽省太湖县是全国中药材蔓荆子五大产区之一,据考究具有600多年的悠久生产历史,而且太湖县生产的蔓荆子在省内外都颇有名气。然而蔓荆子是怎样在太湖县扎根、开花、结果、繁衍后代的呢?在太湖县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蔓荆子在太湖县扎根的传说。蔓荆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的功效。太湖县生产的蔓荆子为单叶蔓荆马鞭草科,落叶小关木蔓荆的成熟果实。相传在洪武年间,太湖县有位名叫刘焘的人在广西柳州做知府,回太湖县省亲时,带回蔓荆子种子,赠送给家人种植。其家人将种子撒在河滩上,后逐年生产繁殖。但当时人们对蔓荆子认识不够,对它的生长无人问津,结果还是寥寥无几。到公元1883年,几场大雨冲破了圩坝,淹没了万顷良田,时过水落,皆淤成了高低起伏的沙滩,蔓荆子才获得了生长繁衍的环境。如今蔓荆子主要产区分布在太湖县长河两岸沙滩上,此地气候好,雨量丰富,再加上蔓荆子适应性强,群集蔓生,耐干旱,...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党参的传说
古时候,山里有一个姓高的大财主,开着一个“济世堂”的中药铺,卖尽假药、劣药,坑害了一方百姓。当地有户贫苦的青年,名叫张郎,父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就是吃了“济世堂”的假药死的,还欠下了一笔药债。后来,张郎的父亲也得了重病,不得已又到“济世堂”赊了几付药吃,不想病却越发沉重了。原来,医生在处方上开的“党参”被抓药时用别的草根代替了。张郎看出卖的药不可靠,就自己上山去找党参。张郎背着背篓和挖锄,在山里寻啊,找啊,到处是峭壁陡岩,冷风嗖嗖,黑雾漫漫,很是吓人。张郎又累又饿,终于倒在了一个岩洞里。模模糊糊中,他觉得好象是睡在花瓣铺的床上,软软和和的,非常舒适,面前还站着个年轻姑娘,面目俊秀,身材苗条,十分动人。姑娘问他到这里来干什么。他叙说了自己的苦处以后,姑娘告诉他说:“前面夹槽里有一大棵党参,你把它挖去栽在自己园里,再掐一片叶儿,给你父亲煎水喝,病就会好。”张郎醒了,原来是一场梦。这时候,天已亮...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枸杞的传说
民间传说,有一书生体弱多病,到终南山寻仙求道,在山中转了好几天,也没有见到神仙踪影。正烦恼间,忽见一年轻女子正在痛骂责打一年迈妇人,赶忙上前劝阻,并指责那年轻女子违背尊老之道。那女子听了,嗬嗬笑道:“你当她是我什么人?她是我的小儿媳妇。”书生不信,转问那老妇,老妇答道:“千真万确,她是我的婆婆,今年92岁了,我是她第七个儿子的媳妇,今年快五十了。”书生看来看去,怎么也不像,遂追问缘由。那婆婆说:“我是一年四季以枸杞为生,春吃苗、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越活越健旺,头发也黑了,脸也光润了,看上去如三四十岁。我那几个儿媳妇照我说的常常吃枸杞,也都祛病延年。只有这个小儿媳妇好吃懒做,不光不吃枸杞,连素菜也不大吃,成天鸡鸭鱼肉,吃出这一身毛病。”书生听了这番言语,回到家里,多买枸杞服食,天长日久,百病消除,活到八十多岁。这虽然是神话传说的故事,但枸杞的功效却是古今公认的。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抓药的传说
有了药方,就要到药店去抓药。在药店里,你可以看到司药人员把处方放在柜台上,手里拿着戥子,到身后的药柜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里去抓药。如果是位老药工,他一看是几克,在小格里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准是几克。人常说熟能生巧,这种过硬本领是靠成年累月的抓药实践练出来的。新药工抓药,就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了。提起抓药,还有一段动听的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采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就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因为采的药材很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一阵狗叫,只见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嘴里不断发出"唉呀唉呀"的痛苦喊声。原来这位妇女的...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青娥丸的传说
“青娥丸”为古今补肾良方,首载于宋代的《和剂局方》中,“青娥丸”之来历及流传,与唐代相国郑姻有一段有趣的传说。郑姻(公元762~829年),字文明,唐宪宗时,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居相位四年而罢。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郑年五旬时,奉朝廷之命,出任岭南节度使。郑因年高体弱,加之南方地势卑湿,任职不久即因湿邪感伤内外,引起多种疾病发作,身体阳气也渐衰竭。经服用钟乳石等“补剂”,百端不应,正苦无良策。这时,一位来自词陵国(今印尼爪哇或苏门答腊)的船主,名李摩诃,获知郑的病况后,前来探望,并向郑献上一方并附有已配好的药,嘱病者服之。郑初时未敢服,经摩诃再三苦劝,始服下。不料药后七八日,郑觉得有些应验,病情开始减轻,于是又坚持服下去,效果更加明显,最后竟痊愈了,身体也强壮了许多。此时,郑笃信此方之功力。三年后,郑相国罢郡归京,将此方录下传之他人,经多人服用后,发现该方不仅对腰痛、脚气(因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