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中药文化―药进禹州倍生香
禹州中药加工炮制始于明朝,清朝趋于规范。饮片加工及炮制因药制宜,技艺独特,制作精细,在国内久享盛誉,有“药进禹州倍生香”之说。在加工炮制过程中,其“浸、泡、煅、煨、炒、炙、蒸、煮”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有的饮片加工后,细如丝、吹能飞,片片均匀,厚薄适宜。在炮制方法上以精益求精而久负盛名。选、筛、浸、泡、切、灸、包装一丝不苟。在饮片切制上就分菲薄片、薄片、顶刀片、顺刀片、盘香片、蝴蝶片、斜片、厚片、刨片、嘴片、段片、磅片以及块、丝等14种形态。加工生地为熟地,要求必须用铜笼经“九蒸九制”、黄精须“九蒸十制”;陈皮润水后打板切制,线细入丝而不易折断;核壳去瓤后,用特制夹板切成鸭嘴形;切后的鹿茸片,置于手心能自动翘去芯,乳香、没药去油,花椒去籽,巴戟抽筋,远志去骨,柏仁、娄仁制霜等工艺都相当讲究。药材包装要分档,当归要选甘肃岷山背阴坡产的“十只王”为上品;厚朴要选湖北恩施和四川产的土中根皮为上品,昆仑棉芪两头见刀,截头去尾;白芷要选禹州古城、张堂、钟楼产的独支、皮细、外表黄白色、质坚、粉足、光滑、香气浓香者为上品;全虫选禹州、鸠山大鸿寨圪垃垛附近野生八腿两夹、色黄、腹内无杂物者为上品;禹白附要选郭连乡张涧、韩楼产的个大,色白,粉性足,嚼之麻辣刺舌者为上品,包装用油纸、木箱、猪血封口。
解放后,通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禹州的中药加工炮制技术得到长足发展。1982年2月,在百泉召开的全省中药交流、调剂、饮片加工会议上,禹州精选的中药饮片样品,名列42个参展单位第一名;1984年9月,河南省中药学会在禹州宾馆召开中药炮制学术现场会,禹州中药饮片厂药师李永顺、宋文献、赵乃欣做了炮制乳香、没药等30个品种的示范表演,炮制后的中药饮片被与会代表抢购一空。1985年1月,在哈尔滨举办的“全国中药饮片展览会”上,禹州中药饮片厂被国家医药管理局授予“先进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