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八回 尝茅根神农闻理 识英才太乙荐贤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1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八回尝茅根神农闻理识英才太乙荐贤,   深秋时节,凉风阵阵。原野上黄叶飞舞,枯草摇摆。明堂广场外的田野上,地埂纵横

    深秋时节,凉风阵阵。原野上黄叶飞舞,枯草摇摆。明堂广场外的田野上,地埂纵横可见。一垄垄干枯的白色细毛草,挺然直立,它们高约尺余,细如,叶似韭菜,顶端长有毛绒绒的白色小穗,随风频频点头,似是欢迎炎帝一行的到来。只见国老顺手拔起一根这种小草,指着带有小节段、自嫩鲜泽的草根说:“这就叫白茅根!炎帝问道:“这不是丝毛草吗?其根横走地下,对禾苗的影响很大。春季地里如不早作铲除,它就会蔓延开来,禾苗便会被它缠根而死。” “对!’,国老接着说: “它又叫白茅草,喜阳耐旱,多生于路旁、山坡、草地,其根名曰‘白茅根’。” 炎帝顺手摘取一小节白茅根,放在口中咀嚼后说: “是的,和昨天先生所赐的良药味道一样。” 昨日晚膳后因天已不早,且炎帝刚见康复,国老恐其太劳,故而没有很快回答炎帝之所问,只让他更饮一次药后说:“详情明天见到实物再告,望大王及早歇息,以利康复。”众人闻言,以为在理,各自散去。国老随太乙子赴驿站休息。今晨膳毕,国老谓炎帝曰:“大王可随老朽出观该药。”于是炎帝、太乙子及瑶姬等一同前往田间。此时炎帝已全部消肿,他细致地把玩品尝这种细嫩的草根,感慨道:“既往只知它害禾苗,不想它能用治大病,真是神奇!”国老接着回答炎帝昨晚所问问题:“甘草味甜浓烈,多汁多液,不能多用。因其气味丰厚,故能壅遏水道。用之过多,会使体液潴留,泛溢肌肤,发生周身肿胀。”说着环顾一下众人说:“大王身居显位,虽荒旱而饮食未缺,体内阴阳尚属平衡,若过多饮用甘草汁液,必然引起肿胀。前日大王走后,老朽猛然想起,当时仅给大王说及该药效能,倘大王喜其功效而饮之超量,仓促中不知解法,必致误事。因此老朽当即挖得白茅根一捆,一大早便飞速赶来,以防不虞。岂知恰值其时,足证大王洪福齐天。”炎帝笑着说: “此功全仗先生智谋与见识!”炎帝再作稽首道: “然而白茅根何以能治此肿,本王尚且蒙昧。”国老叹日: “贤乎哉问也,请逐言之。” “白茅根治病,由来已久。多年前我处阴里村村民寅武,人甚勤俭。某年夏暑之时,锄浇辛劳,目午也少休息。一日大雨倾盆,避之不及,周身淋如水鸡。当夜高热寒战,咽喉肿痛,自煎绿豆汤并少量甘草饮用,翌日稍平。后未介意,约十余日后,初觉热涩,继则尿痛难忍,第三日便见尿血,血量甚多,又饮绿豆甘草汤,热痛有轻,但尿血不去。以后或尿血,或尿如酱油,或尿中浮有白沫、下沉自粘。又日后周身浮肿,目泡尤甚,如同卧蚕。下肢粗肿,按之凹窝深陷,头昏啮胀,身重腰疼。家人请巫婆观视,虽神歌舞诞而病仍如前,纵切诀念咒而病势逐增。后邀神汉作法,称触犯雷神。寅武听后,认为必死无疑,因而不再破费。自思反正一死,何不外出散心。随之便四处荒野,漫步田垄,饥则野果野菜。如此数日,忽觉疲倦较甚,阻隔,小肚张痛难忍,不能站立,自思死期来临,倒地乱滚,不时呼叫。然而周围又无人影,寅武呼叫过多而口干焦渴,顺手在地垄上拔起茅草根,放入口中,嚼动几下,甘甜而润,口中清爽。再嚼一把,燥渴解除,且胃中略觉饥饿,他便索性嚼以代食。不料,奇迹出现了。就在他不知咀嚼多少次后,突然通利,热痛顿除。以后相继数次,腹胀消减,全身之肿也消失一半。寅武喜出望外:随手拔草根一捆,携回家中,每日煎水饮用。又数目后,尿血消失,清利,水肿全退。又经半月,诸病俱除。至此寅武再不相信巫术,认定茅根为治病良药。”这时炎帝接口说:“是的,茅根入口,甘甜清凉。自昨饮用后,我旧日的慢性舌尖疮痛,今也大见好转。”“自此以后,人们一致认为茅根能利尿消肿。近来因饥荒而服用甘草过多者,亦所难免。因此而引起水肿尿闭者,亦复不少。老朽据寅武经验,初作试治,即见奇效。后经反复,功效确凿。经过近半年实践,老朽做出总结,即茅根味甘寒,主劳伤虚赢,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其苗主下水。”国老此段宏论,炎帝如似着迷,越听越想听,越听越有味。当国老讲出功效后,炎帝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 “茅根甘寒肺胃清,凉血止血诸妄平, 清热利尿通淋沥,肺热喘咳烦渴宁。” 众人听罢,齐声鼓掌。炎帝回顾瑶姬:“国老所论,振聋发聩,启化发蒙。女儿应详作记载。”瑶姬点点头:“是!父王的每次吟颂,女儿均有记述。”日已近午,众人拟即返回。归途中,太乙对炎帝说:“大王,老朽有一想法。”炎帝尊敬地说:“先生请讲。”太乙子道:“目今荒旱,疾病蜂虐,仅瑶姬一人料理,殊难顾及。今见国老,人品端庄,见地甚多,学识渊博。尤以医理药道,学验具丰。大王何不就此起用国老,以利民、以教化,为大王辅佐,其非一举而多美!”炎帝闻言道: “本王亦有此念,但不知国老肯屈就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七回尝甘草周身肿胀茅根水神农康复
明堂的后院,熙熙攘攘,黑压压地站了一院子人。他们嘀嘀咕咕,吵吵嚷嚷,或交头接耳,或唉声叹气,不少人更挤挤捱捱、争先恐后地要插身于炎帝居所,渴盼着看看炎帝的病况,瞧瞧炎帝的肿势,以设法解除自己敬仰爱戴的首领之病痛。眼看日已将午,仍未从屋里传出任何病情好转的喜讯。整院人一心急火燎,个个抓耳挠腮,团团乱转。“怎么办?”“该怎么办?”“你看怎么办?”正在人们心急火燎之际,太乙先生风尘仆仆地赶到。他凝重的脸上,更蒙上了一层严若冰霜的忧闷之气。只见他以飞快的大步分开众人,直入内室。他关切地走到床前,闪目观看不禁骇然动容;“分别不至两天,怎么人样都变了,再一看,不仅炎帝如此模样连听泼、临魁、瑶姬也一样。他们通体肿胀,几乎比过去增粗两围,双目肿胀如桃,无法睁眼,面目浮胀,已难辨出旧日容貌。肚腹膨隆高突,四肢如吹气于皮下,明亮而欲裂,指趾肿如棒槌,难以握曲。在这满月脸、水牛背的几个人面前,连见识多广的太乙先...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十八回论六气更识英才谈药事方回正题
“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将升岱岳,非径奚为。二先生之三论,提纲挈领,切中肯綮,诚能渡医人于智慧彼岸。”听得入神的太乙先生,也感慨地操着洪亮的声音,大加赞赏。思路敏捷而又能言善道的瑶姬,也以银铃般清脆悦耳的声音说:“实在是太好了、太妙了。的确如然,学医和其他道理一样,必须有其规律可循,方能事半而功倍。真如太乙先生所言,想到大海中日出的地方,没有舟船不行;想攀登泰山绝顶,没有路径,也肯定办不到。三论全面、系统、完整地指出了医学的根本规律,为初学之人指出了便捷门径。我等一定遵循这一理论,带好徒、教好学,为太医馆乃至全国,培养出更多更有用的人才来。同时,我们这些年轻医人,也一定要以各位先生为榜样,把三论学深、学透,并逐步使之发扬光大。”炎帝打打手势:“乖女儿,还是多听先生们的教诲吧!”听大王的口气和话音,求协明白这是再继续追问有关“邪”的注脚。便稽首道:“有关正邪中邪的含义,容小民道来。”“疾病的发...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十回神农暂缓南国行太乙述演神秘架
夜深人静,北风劲吹。广场之上的石围炉内,柴火正旺。火喷出,整个广场上,照耀如同白昼。明堂后院,炎帝居室之中,灯火通明。油松火把,照亮了各个角落。太乙、国老、听泼、临魁、瑶姬及甲乙、丙、丁四酋,轮番进言,劝慰并阻止炎帝再次出行。“大王,天寒地冻,道路皆冰。衣难避寒,食难调匀,你让我等如何放心?”听泼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地抽泣着说,父王,大病初愈,尚未康健,外出劳顿,儿更担心。瑶姬边抹涕泪,边摇炎帝肩头哽咽着说:“父王,眼看年终,国事繁多,今年稽查,明年安排,孩儿难以独断。更况每年祭祀,孩儿尤为不懂。恳请父王暂缓南行!”四酋长听得王子所言也纷纷请求。其大意略为:如今旱灾与疾病交困,如何抗灾治病以及今后安排,都须由大王指挥、策划。如大王外出。就如我等失去主心骨一般。国老见炎帝仍然沉默,或眨眼凝思,或点头叹息。便接住话茬,朗声道:“大王,您所以尝采药材,乃为万民,而今天渐转冷,药材凋零,寻找不易。虽...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李时珍猜谜识中药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李时珍采药避雨来到一条小船上。老渔翁和他的两个不到10岁的孙子热情地接待了他。老渔翁为李时珍端来吃的,李时珍也从包里拿出一瓶酒,招呼主人一齐坐下共酌。交谈了一会儿,老人对李时珍身份身份便清楚了,老人把自己知道的药物知识全告诉了他。末了,老渔翁想起一个问题,说:“我们这里还有一种草药,能治身痒、癣疮。”李时珍问:“它生长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征呢?”“这种草长在水上,离我们很近。”老渔翁笑哈哈地又说了四句话:“天生灵芝本无根,不在山间不在岸。始因飞絮逐东风,泛根青青泛水面。”在一旁大孙子听后说了一首童谣:“有根不带沙,有叶不开花。最爱随风飘,江河都是家。”接着,小孙子也唱了一段儿歌:“有根不着地,有叶不开花。整日随风飘,四海就是家。”“这三个谜语都是一个谜底,你们祖孙三人出题考我也!”李时珍低头思索了一会儿,忽然眼睛一亮,抬头看到船外,一种水草在风雨中依然团聚不散,飘飘游...
·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神农尝百草
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为本,关于农神的神话很多,并多与医神联系在一起。传说神农炎帝居于姜水(今陕西岐山一带),牛首人身。神农见大家靠吃兽肉饮生水难以长久维持,便到处寻找可以果腹的植物,有时一日便中很多毒,他的精神感动了上天,得到神灵的帮助,天降种子,供他种植。神农还制造耕具,教给人们按时令下种。正是在找谷种的过程中,神农中毒又解毒,从而发现了草木的药性。他还用红褐色的鞭子鞭打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味,教给人们认识了植物药。后更有传说神农中毒多次,幸亏事先备好茶来解毒,最后他尝到断肠草,刚一咽下肠子便寸寸断了,来不及喝茶解救而死。这一传说更突出了神农发现药物的艰险及人们对其献身精神的敬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