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十九回 枸杞佳话千年颂 地骨勇义万古传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0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十九回枸杞佳话千年颂地骨勇义万古传,太医馆议事大厅,鸦雀无声。席无虚座,一个个凝神静气,倾听着求协讲演,当炎帝问

  太医馆议事大厅,鸦雀无声。席无虚座,一个个凝神静气,倾听着求协讲演,当炎帝问及枸杞之药后,求协道出了关于枸杞来历之传说。  话说共工扰乱之年,西北甘州地界,有对甘性夫妇。老头表字甘泉,为人勤谨。妇人于半百时生得一子,夜梦香果树而得产,生后名唤枸郎。甘泉一家,世居甘凉湖畔之村东头,生活颇也硕盈,甘村西有-樵夫,名唤凉山。膝下二女,长名桃姬,次名杏姬,这年又生一女取名杞姬。甘泉与凉山自幼通好,故常相往来,及至成人,友谊更笃。两家频繁往来,亲如兄弟。闻听凉家添人进口,邻里不免前来贺喜,期间有乡邻渔夫,名唤地丹,也来致庆,席间甘、凉、地三人同饮,甚为投缘。地丹提议,今后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到高兴处,三人歃血为盟,结为异性兄弟。此后三家,亲密无间。农、樵、渔三事,各有专长,而又能作互补,村人见之,人人称羡。尤其当三家孩童玩耍时,红火起来,更是热火朝天。地丹有一子,名唤地骨,年长枸郎一岁,他出生时便肤色偏黑,形体壮实,而枸郎却较为瘦弱。由于大人的交往,导致孩童之亲近,故地骨、枸郎、杞姬三个孩童自幼经常在一起玩耍,可谓青梅竹马,少小无猜,不知者,以为兄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看看三人均已长大。地骨体格粗隆,面色黝黑,说话时瓮声瓮气;枸郎则精干标致,面皮白净,谈吐俊雅;杞姬更是如花似玉,婷婷玉立,且聪明伶俐。远近村落,百里难挑。随着年龄的增长,枸郎暗爱杞姬,杞姬也深爱着枸郎。地骨心中,也深埋喜爱杞姬的心理。  当杞姬十六岁这年的春天,枸郎与地骨来到甘家,邀杞姬外出踏青。三人来到野外,都感心旷神怡,东边游览、西边逛玩;或追逐嬉戏,或逗笑取乐,玩到累时,便在湖畔歇息。    突然,杞姬眼看着枸郎说:“咱们回家吧,我口渴得很。”枸郎还未回过神来,地骨已自告奋勇说:“杞妹、枸弟,你们在这等着,我去湖里取水来。”说着便一溜风似地跑了。荒郊野外,哪有盛水器皿。实心的地骨,决定返回村庄,取竹筒打水。  这里只留下二个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正好互道衷肠。只听杞姬道:  “枸哥,你已长大成人,可从来也没听说给你提亲之事,这是为何?”   “提亲的到是有,可就是看不上眼,那么你呢?”   “我也相同,那你有没有中意的?”   “有!”枸郎答。  “是谁?”杞姬急切而又惶恐地问。  “是个漂亮聪明的女孩。”   “废话,难道能是男孩?你快告我。”   “她很远。”   “什么?在哪?”   “她又很近。”   “哎呀。真嗦,什么远呀近的,快说是谁。”   “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杞姬乍听还没什么,再一转弯,她明白了,脸一红,对枸郎说:“枸哥,咱俩真一样,我也是。”自此二人激动的热泪盈眶,不由得互相凑近,相依相拥。并说定回家后各自向父母说明。正在这时,地骨急毛火性地提着水罐跑来,一眼看见二人动作,脑袋“嗡”的一声大起来:“咳,晚了,真是榆木疙瘩脑袋,怎么不早走在枸郎前头,向杞妹表明心迹呢。”想到这里,他拔腿就往回跑,水罐摔破了,也浑不知晓。枸郎和杞姬见了,一齐起身追赶,但因相隔太远,未能追上而各自回家。  经和两家老人一说,都很同意。两亲家高高兴兴,互送聘礼,并决定明年春节后办理婚事。家人欢喜,邻里欢喜,就是地骨,由于从小到大情谊,也很欢喜,但爱慕杞姬的心情,却憨厚地埋在心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人们高兴、欢庆之时,突然阴云密布,狂风骤吹。共工手下的一名干将,与共工狼狈为奸,深得共工信任,因而和共工一样,胡作非为,干尽坏事。他听说甘村杞姬美艳绝伦,便星夜赶来,踏坏庄稼,扰害村民,跑到甘家,高声喊道:“快把杞姬献出,给本将军作夫人。”甘家二老闻言,磕头如捣蒜,乞求说:“将军,小女已许他人为妻,望将军开恩。”“不行,赶快献出,否则满门剿斩。”这时枸郎已听到讯息,迅速赶来,站立当地,斩钉截铁地说:“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作为将军,应该保境安民,可你却明目张胆,强抢民女,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位将军一听,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举起狼牙锤,“呜”地一声照枸郎当头砸下。可怜枸郎,顿时脑浆崩裂,热血横流,当即仆地身亡。杞姬听得声响,知为不妙,跑出来一看,枸郎已死于墙下,便奋身扑到枸郎身前,大声哭喊着:“枸哥,等等我!”说着一头撞向石墙,可怜娇弱之姿,顿时花谢香殒。正当此际,地骨也怒气冲冲赶来,见此情景,不由怒发冲冠,随手操起院中杵米用的石杵,与那恶将军大战起来。几个照面,哪是恶将军的对手,被恶将军一锤打死。随后,恶将军又大打出手,死伤多人,掳掠一些财物而去。  三个尚未成婚的青年,就此惨遭不测,人们愤怒、人们痛恨、人们怜惜!大家看到三人的遭遇,无不同情落泪。众人一致商议,把他(她)们三人合埋一墓,葬于湖畔之高坡上。  就在埋葬后的第二年,墓堆上长起了一丛丛的小树,它们摇摆翩翩,十分招人喜爱。到夏末,树上又结出累累小红果,如珍珠、如宝石,闪闪发亮。一次,一个饥饿贫病的老太太,老眼昏花,昏倒墓旁,醒来后因饥饿而乱抓乱摸,忽然抓到一把落下的小红果,放入口中,顿感香甜,再吃数把,饥止渴除。老人就睡在墓旁,第二天起来,眼睛已能看清细碎的小草,而且几年的腰痛腿软也去掉大半。她就在墓旁栖息数日,并以此红果代替饮食。几天后,她的眼睛完全复明,腰腿也已健如常人,花白的头发渐见转黑,面色已转黄红容润。她很快进村,把这事告诉人们。人们凭着尝试的心理,实验着这小红果的作用,果然屡用屡效。更有人把这树根煮熬饮服,其效果与小红果迥然不同。它能治疗人们的骨蒸烦热,虚痨咳嗽。日积月累,这小红果治病奇效的消息,便传遍四乡八野。人们认为,这小红果,是由枸郎和杞姬变的,因此把小红果叫枸杞。而根则是地骨变的,故把根皮叫作地骨皮。  讲到此,求协为赞叹这一故事,对枸杞的功效加以概括,随口咏道:  “滋补肝肾甘枸杞,甘平补劳填真髓,  益精明目疗昏暗,腰脊酸痛阳痿起。  求协出于对地骨憨直、勇敢的可爱,咏道:  地骨根皮甘淡寒,归经肺肾疗热喘,  清热凉血退骨蒸,劳热作咳除虚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枸杞的传说
民间传说,有一书生体弱多病,到终南山寻仙求道,在山中转了好几天,也没有见到神仙踪影。正烦恼间,忽见一年轻女子正在痛骂责打一年迈妇人,赶忙上前劝阻,并指责那年轻女子违背尊老之道。那女子听了,嗬嗬笑道:“你当她是我什么人?她是我的小儿媳妇。”书生不信,转问那老妇,老妇答道:“千真万确,她是我的婆婆,今年92岁了,我是她第七个儿子的媳妇,今年快五十了。”书生看来看去,怎么也不像,遂追问缘由。那婆婆说:“我是一年四季以枸杞为生,春吃苗、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越活越健旺,头发也黑了,脸也光润了,看上去如三四十岁。我那几个儿媳妇照我说的常常吃枸杞,也都祛病延年。只有这个小儿媳妇好吃懒做,不光不吃枸杞,连素菜也不大吃,成天鸡鸭鱼肉,吃出这一身毛病。”书生听了这番言语,回到家里,多买枸杞服食,天长日久,百病消除,活到八十多岁。这虽然是神话传说的故事,但枸杞的功效却是古今公认的。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枸杞的传说
民间传说,有一书生体弱多病,到终南山寻仙求道,在山中转了好几天,也没有见到神仙踪影。正烦恼间,忽见一年轻女子正在痛骂责打一年迈妇人,赶忙上前劝阻,并指责那年轻女子违背尊老之道。那女子听了,嗬嗬笑道:“你当她是我什么人?她是我的小儿媳妇。”书生不信,转问那老妇,老妇答道:“千真万确,她是我的婆婆,今年92岁了,我是她第七个儿子的媳妇,今年快五十了。”书生看来看去,怎么也不像,遂追问缘由。那婆婆说:“我是一年四季以枸杞为生,春吃苗、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越活越健旺,头发也黑了,脸也光润了,看上去如三四十岁。我那几个儿媳妇照我说的常常吃枸杞,也都祛病延年。只有这个小儿媳妇好吃懒做,不光不吃枸杞,连素菜也不大吃,成天鸡鸭鱼肉,吃出这一身毛病。”书生听了这番言语,回到家里,多买枸杞服食,天长日久,百病消除,活到八十多岁。这虽然是神话传说的故事,但枸杞的功效却是古今公认的。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趣谈枸杞子
我国宋代医家王怀隐、郑奇、陈昭遇等人编写的《太平圣惠方》医书中,有一则关于枸杞子的故事。传说有一使者去西河出差,路逢一女子,年方十五,却正在打一个年约八、九十岁的老人,使者深感奇怪,问其女子:“此老人是何人?”女子曰:“我曾孙。”“打之何故?”“他不肯食枸杞,致使年老不能行步,所以决罚。”使人遂问:“你今年几岁?”女子回答:“年372岁。”使者又问:“药有几种,可得闻乎?”女云:“药惟一也,然有五名。春名天精,夏名枸杞,秋名地骨,冬名仙仗,亦名王母仗。以四时采服之,命与天地齐寿。”这个故事,具有明显的传奇色彩。故事中300余岁的女子可能是虚构的,无法考证。但枸杞子健身延年、抗衰老的作用,后人曾有过许多详细的论述。《本草经疏》认为:“枸杞子,润而滋补……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食疗本草》则明确指出,本品有“坚筋耐老”的作用。据现代医学科验证,枸杞子...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龙骨与甲骨文
中华民族是崇尚龙的民族。中药中与“龙”字有关的有龙骨、地龙、龙眼肉等等。甲骨文的发现即与中药龙骨有关。甲骨文是甲文和骨文的简称。甲文多刻在龟的腹甲上,少数刻在龟的背甲上;骨文主要刻在牛胛骨和鹿头骨上――二者合称龟甲兽骨文字。甲骨文反映了商代的历史,这种文字埋藏在地下3000多年,直到19世纪末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那是在清朝末年,有一位名叫王懿荣的人是一位金石学家,他同时也爱好考古。当时他担任国子监祭酒(古之国子监相当于国立大学,祭酒的职位与校长相当)。1899年的一天,王懿荣患疟疾,就叫他的学生赵军去抓药。赵军来到离国子监最近的大药铺,里面要等二个小时才能配抓,就转身出了药铺,步行三里多路,来到路西一家小药铺,抓齐了药,很快返回国子监。王懿荣是个细心的人,煎药前他打开中药包对着处方一味味查看,蓦然发现其中一块已经打碎的“龙骨”片有些花纹,他认为这是古代人有意刻画上去的,应当是一种文字...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六十三回橘井飘香千秋照杏林春暖万古传
正当苏耽冥思苦想之际,门外急匆匆地走进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见他形体虽然清瘦,但容光焕发,精神矍烁,操着一口北方口音道:“塘水脏,井水洁,病从口入。若要病痊,橘井灵泉。”苏耽听老人谈吐,一语中的,知为高人点化,赶紧施礼让坐。老人也不客气,便滔滔不绝地就痢疾病因病机、诊治方法,和盘托出。苏耽万分激动,再度施礼,并请问老人高姓大名。老者挥挥手道:“闲云野鹤,名姓并不重要。极紧要者,需井水再加别药,方能控制疫痢流行。”说着从背箱内取出两物道:“此二品,乃治痢良药。”苏耽一见,说道:“先生,这味是扁符,杀虫药;那味是野丈人,治积聚药。不知何以用治痢疾?”老者点头道:“正是。但世人只知其各一功效,忘却其他效能。”苏耽再次稽首道:“请先生不吝赐教。”老者笑道:扁符本名贯众,野丈人本名白头翁。其中:贯众味苦微寒,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又名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据老夫应用,此药可概括为:贯众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