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十八回 论六气更识英才 谈药事方回正题
“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将升岱岳,非径奚为。二先生之三论,提纲挈领,切中肯綮,诚能渡医人于智慧彼岸。”听得入神的太乙先生,也感慨地操着洪亮的声音,大加赞赏。思路敏捷而又能言善道的瑶姬,也以银铃般清脆悦耳的声音说:“实在是太好了、太妙了。的确如然,学医和其他道理一样,必须有其规律可循,方能事半而功倍。真如太乙先生所言,想到大海中日出的地方,没有舟船不行;想攀登泰山绝顶,没有路径,也肯定办不到。三论全面、系统、完整地指出了医学的根本规律,为初学之人指出了便捷门径。我等一定遵循这一理论,带好徒、教好学,为太医馆乃至全国,培养出更多更有用的人才来。同时,我们这些年轻医人,也一定要以各位先生为榜样,把三论学深、学透,并逐步使之发扬光大。”炎帝打打手势:“乖女儿,还是多听先生们的教诲吧!” 听大王的口气和话音,求协明白这是再继续追问有关“邪”的注脚。便稽首道:“有关正邪中邪的含义,容小民道来。” “疾病的发生,总体而言,不外正气虚与邪气实二途。所谓邪,乃相对“正”而言,泛指一切引致疾病的因素。曾闻大王广读医典,小民记得《奇恒》一书,即有‘六气致病’之说。”炎帝听后点点头道:“此正本王之所惑处。”求协继续道:“自伏羲画卦以来,人类对自然已有较多认识,以为天、地、人密不可分,休戚相关,故有‘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之说,《奇恒》中记载‘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 ‘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这是指六气之常;若六气不能正常施布,造成和谐协调失衡,则‘淫生六疾’,‘过则为灾’而殆害于人,此其六气之变。该书中明确点出‘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这里的阴,泛指一切寒、凉、冰、冷;这里的阳,泛指一切火、热、温、暑;风与雨,则系普通自然现象;晦则泛指阴天及暮夜或隐幽之事;明则专指白昼或明显可见之事。这‘六气’正常时,为人类活动必不可少;反常时,则大地为之灾害,人群为之疾病。习惯称为‘六淫’。故此该书指出‘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四肢)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所谓淫,系指侵袭太过之意。”见到求协已告一段落,炎帝接问:“先生以隐幽、暴露加解于晦明,颇有新义,望能详之。”求协续道:“悉乎哉问也。所谓晦,本晦暗之意。如某些绝密隐私,不可告人,阴谋设套,不能告人,均曲运神机,机关算尽,能不劳心而发病?又如女色、女室,近之过频,能不损身? 而明者亮通而显眼也。跃武扬威,跋扈专横,或奋力勇作,猛干强行,人之气血能有不伤?晦之伤人,损及心肾,故易患鼓胀、慌乱、疑惑之病;明之伤人则气耗血损,故易患心、肝、肺之疾”。炎帝听说,再对古典医籍统加回味,深感求协学识渊博,见精见微。乃再度问曰:“以先生所见,日后诊病,可否以此六气作凭?”求协道:“六气致病,旨在言其病之易发,且临证时尚需审查入微。故欲真能与临证贴切,《太始天元玉册》及《阴阳》、《金匮》三书,所讲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更为合拍。当今医人,颇多用之。凡此六者,正常时,有利于人,称之为‘正’或‘正气’。反常时,则能害人而使人患病,故称为‘邪’或‘邪气’。小民与多维先生所拟立之‘正邪’学说,不仅单指人身躯体之正邪,也当然包括天道自然之正邪。”此时,炎帝边听、边看、边回味,见论述之精当,见解之深刻,师古而不泥古,承古而有创新,实为难能可贵之俊才。乃戏言道: “可恨壬、癸二酋,不早荐二位贤仕于本王。”又说:“先生来时,背负药材,管事人等以为先生系售卖烧柴樵夫,故有不敬,恳望海涵。”求协道:“眼下疾病丛生,小民知道病久必伤肝肾。而太医馆初建,补肝肾之品,势必奇缺。故此沿途采集样品,以备让人广为参照采药。”说着从兽皮袋中取出一物,其色鲜红,状如黄豆,粒粒可爱,说道:“此名枸杞,即小民背来小灌木所结果实。”炎帝顺手抓来几粒观看,并送入口中,咀嚼数过: “甘甜可口。”乃问求协:“此药能补肝肾?”求协道:“效果不凡。此品性味甘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炎帝接口道:“肝主筋,肾主骨。本品滋养肝肾之功,自为必然。”接问:“此物何处可采?何以名曰枸杞?”求协道:“黄河两岸,下湿之地、黄土沟岸或山坡处多有。然以甘、凉、云中诸地为上品。至若命名,其间尚有一段离奇爱情掌故,始而得名。”炎帝听了一天宏博专业理论,颇有困意。忽闻有新奇故事,精神为之一振道:“讲故事,有道理,有助于记药性,启思路,望先生莫畏劳乏,给众位提提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